【分享 ~ 給住在海外的華人】
每個離鄉背井的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前幾天,一個朋友邀請我入一個臉書社團《移民家人在海外-飄洋過海的移民人生故事》,裡面有來自世界各地華人移民的分享,看了大家寫的親身經歷,發現真實的故事比電影劇情更精彩更曲折,害我真的想邀我的主編進去,把大家的故事結集出書😜
摘錄大家的分享:
~歐洲~
🍀「我住在蘇格蘭愛丁堡,已經移民11年了,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擔任導遊工作,常常在酒廠混,蘇格蘭酒廠基本上分4個區域,我都去過。最愛還是艾拉島泥煤威士忌 ..。」
🍀「常常都會討論英國跟德國到底哪一個好。如果真的要比較的話,我覺得英國是一個充滿設計感,多采多姿的地方,而德國比較像是一個適合家庭生活的環境,人民友善環境也安全 ...。 」
🍀「很多人盛譽荷蘭教育,說這裡的兒童最幸福 ,小學很快樂都沒功課,書包裡只有便當盒 ,事實上我覺得不是如此的;應該是說,如果你想mind set整個變成荷蘭人,不去care小孩未來是藍領白領, 就一直能enjoy這樣的快樂...。」
🍀「在英國待久了,漸漸學會跟自己相處,不喜歡去沒必要的局,見不喜歡見的人,甚至連相處起來不開心的客戶也漸漸斷捨離掉...。 」
~美洲~
❤️「 1993年來北加,在舊金山灣區待了27年。29年沒有回去過台灣。現在的鄉愁在嘴裡,懷念小時候吃的東西...東門餃子館的韭菜水餃,牛肉蒸餃。桃源街牛肉麵,豬血糕,臭豆腐,孫東寶 ...。 」
❤️「 我定居在巴西🇧🇷,七年前二十歲的時候出國,來幫助父母打理餐廳的生意,目前和朋友在一起開店,做手機配件的銷售……。」
❤️「 小留學生有好有壞,好處是很早就要學會獨立,壞處當然是無法和父母長期相處,而且,孩子要自律唸書真的非常不容易,在溫哥華看到太多太多的小留學生,後來就走偏了…。」
❤️「我是住在南美洲厄瓜多的台灣人,從14歲至今也住在這裏快30年了,也娶了當地的人當老婆 …」
❤️「50年前 30歲、就在台灣超市界,建築企劃界与綜合廣告界已是享有了盛名、是台灣第一家超市筹辩人也是台北第5大建築開發公司的企劃与管理部負責人及 第3大綜合廣告公司負責人的我、一隻筆可以吃遍台北市的風光情况下接受了一位想在紐約開拓超市業朋友的邀請 計劃共同開發紐約的第一家華人超市 ..」
~非洲~
🌞「40歲那年,突然覺得台灣的生活和工作出現了瓶頸和無力感, 於是就找了一個陌生的非州國家奈及利亞的工作…」
🌞「奈及利亞工作沒什麼不好, 很單純.. 因為只剩下工作. 大多時侯, 我們沒有太多的勇氣去跟當地人有社交活動…」
🌞「因為沒市電,要自己備發電機,買柴油。
沒有自來水,要自己挖水井備抽水馬達,水過濾器…」
~亞洲~
💙「那莫名其妙的另一半在菲律賓薄荷島圈了一塊地,身為建築專業的我就再次放棄了一切,搬家到從沒想過的小島,設計建設並經營親子渡假村…」
💙「大學時期在東京,爾後輾轉搬到新橫濱;已經對人群蠻sick的我們於是找到現在的房子。雖是老房子目前還是租賃,內部重新裝潢,然後有可以容納兩台車大小的庭園…」
💙「現在和日本人先生一同住在東京,我家很靠近晴空塔,從房間就能看到巨大晴空塔的距離,到目前為止的人生,都不太安於現狀…」
~紐澳~
🦘「我常常在開車回家的路上,看著墨爾本的天際線,想著澳洲這國家真的是個lucky country,而我也很幸運在澳洲一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貴人好人幫助我,讓我在八年後可以在澳洲立足 ...。 」
🦘「媽媽被30年好朋友吃了錢又沒有辦成我們的移民。媽媽心碎、爸爸生氣~就一直當海外學生到大學畢業才用技術移民變成了澳洲公民..。」
🦘「對於文化的融入,除了學校教的,同學講的,我們也盡量帶小孩去參與澳洲節日的活動,或是到澳洲友人家拜訪,還有多看澳洲新聞跟電視節目...。 」
🦘「布里斯本南區是亞洲人和台灣人的大本營, 但我住 老外區 (北區),所以小孩在學校算是異類,好佳在他們適應不錯,男的讀公立學校 (類似雪梨公立的精英學校),女兒則大部分是讀私立學校.. 」
🦘「我們偏偏在被很多有錢的中國人們把雪梨的房產炒到高點的時候,東湊西借籌到頭期款, 買到雪梨郊區的一塊地, 但我們還有個夢想是希望早日能有自己的房子, 不要再搬來搬去 ,移民之後穩定的道路 真的不好走..。 」
每一篇都好精彩。
如果你是住在海外的華人,想要分享你的故事、談一下融入當地生活的過程(版規鼓勵大家分享),不管你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不管你用繁體簡體,不管你住在哪裡,都可以加入這個真心分享、正向支持鼓勵的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migrantfamily/
布里斯本南區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布里斯本疫情記事 5月10日(日)
今天是澳洲開始有第一個病例後的第107天,鎖國邁入第52天,昆士蘭關閉邊界第46天。今天昆士蘭2新病例,0死亡新病例。全球病例累積到4百多萬,全球死亡人數累積到28萬以上。
今天是母親節,昆士蘭開放五人家庭可以去拜訪另一個家庭,也是為了讓子女或孫女可以去拜訪母親或阿嬤。不過保羅的母親遠在新州,我們也沒辦法拜訪,只能電話問候。
說到這,不得不讚嘆台灣的網購很方便,讓遠在台灣的母親也能收到宅配預定的母親節盆花、禮物和卡片。讓住在澳洲的女兒,也能在母親節盡點微薄孝道。
身為母親的自己,當然在母親節也享受一下被另一半和女兒好好寵愛的特權。感謝保羅讓我今天好好享受Me Time,第一次買了西裝外套和幾件衣服、還有耳環,最後以足部按摩做結束,非常滿足。吃到大甲芋頭布丁的母親節蛋糕,收到老公女兒和自己送給自己的禮物。移民到澳洲多年來,這是第一次在母親節享受到這些不曾有過的福利,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在昆士蘭度過母親節,我想我已經愛上在這裡過母親節的感覺。
原本以為今天去布里斯本南區的購物中心人潮會很多,不知道是否多數人都跑去戶外慶祝母親節?購物中心沒有想像中的多人。下午去海邊野餐時,大家也都保持社會安全距離。
對於各州放寬限制後的接下來一週新病例將如何發展?沒人知道,只希望澳洲能避掉第二波病毒感染。說實話,對於在澳洲的生活已經漸漸回到正常軌道,還是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雖有不安,但也相信老天自有安排,澳洲最近一年走過許多天災人禍,相信這次疫情,一定也能化險為夷的。❤️
#澳洲疫情日記
布里斯本南區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布里斯本疫情記事 5月6日(三)
今天是澳洲開始有第一個病例後的第103天,鎖國邁入第48天,昆士蘭關閉邊界第42天。今天昆士蘭0新病例,0死亡新病例。全球因疫情死亡超過25萬人。
昨天澳洲總理才剛說澳洲人要開始準備結束在家工作的日子後,今天上下班的車潮明顯增多,應該不少人都被叫回公司上班。這樣也代表就業率也快回來一些了。這兩天上班感覺同事們也都還在調整作息,因為睡眠都減少了。今天感覺自己作息已經有慢慢被調整回來。
下班去超市購物時,發現架上竟然擺了滿滿的乾洗手,覺得感動。雖然昆士蘭今天0新增病例,不過發現住在布里斯本南區的人還是很小心翼翼,今天去超市看到滿多人都還是戴口罩,令人吃驚的是,今天竟然看到一些澳洲年輕女孩也戴著口罩來購物,看來大家沒有因為0新病例而放鬆,真的很感謝和珍惜當初決定搬到昆士蘭是正確的決定。
看到新聞說昆士蘭的五間Myer決定這周五重新營業,應該是為了搶母親節的最後採購商機。還在想到底要買甚麼送自己呢?母親節除了感恩自己的母親外,發現也是個可以花錢犒賞自己是母親的好節日。😆
這兩天也開始跟女兒預告下週她就開始要回學校,她表示非常不願意啊!看來因為疫情而造成的居家隔離,大概是小小孩覺得可以天天跟父母黏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我也很珍惜這段居家隔離的時光,雖然每天24小時陪著孩子,還要邊工作很累但覺得值得,畢竟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希望疫情過後,孩子日後想起的是與家人朝夕相處的溫暖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