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冷戰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把世界區分為好人和壞人,共產和民主,不是挺美國,就是挺蘇聯的兩個楚河漢界、清楚分隔的對立陣營;而如果用這個標準,或者說這段歷史,來看今天的中美關係,這兩場冷戰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之處,像是今天的美中之間,每一天的貿易交易額,就高達20億美金,這在當年的美蘇冷戰高峰的時候,根本就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新冷戰,可以幫助我們用不同的眼光,來檢視這兩個霸權的之間的交手,和未來的關係發展。過去這兩個星期,美中在外交戰場上明爭暗鬥的新聞,幾乎占滿了國際版面,從阿拉斯加的首場美中面對面會談,到新疆棉問題,再到兩國外長奔走全球,合縱連橫,到處攏絡盟友,擴大戰線,都讓人聞到霸權對抗的火藥味。但令人玩味的是,不管是王毅和伊朗簽署的4000億合作協定,還是歐洲國家在應對布林肯的時候,顯現出的模稜兩可的態度,都讓人看到,中國經貿滲透全球的影響力。然而,全球經貿的連結,固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軍事衝突的機率,但從另一個層面上看,如果中國的經濟規模一如預期,即將要超越美國的話,北京在搶下霸主的地位之下,會採取甚麼動作?而失去霸主地位的美國,又會如何看待或者因應中國威脅?屆時我們所面對的,恐怕會是一個充滿更多變數的世局。
{內文}
聲音來源:英國首相 邱吉爾(1946):從波羅的海的海灣,到亞得里亞海的沿岸,歐洲已經被一道鐵幕分隔。在鐵幕後面,是許多中歐和東歐古老國家的首府: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特、貝爾格勒、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亞。這些知名古都,與城中的人民,都淪入了蘇維埃帝國勢力範圍內...
75年前,美蘇冷戰,鐵幕的兩側,被視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對抗;3/4個世紀後,美中冷戰,華府領導人,稱之為一種人權價值的對立;但對蟄伏已久,一朝崛起,摩拳擦掌的北京政府來說,美中矛盾不是意識形態,也無關價值對立,純粹就只是個位子之爭:中國想搏上位,美國不想讓位,兩邊各自落人,看誰身後人多,比誰聲勢浩大,如此而已。
美國總統 拜登:我預見美國與中國競爭加劇,中國設定了總體目標,我不會批評他們的目標,但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領頭羊,成為最富有的國家、最強大的國家。但只要我在,這就不可能發生...
美國總統 拜登:我向(習主席)表示,沒有一個領導人能夠長久執政,除非他能夠體現該國的價值。我告訴他:主席先生,如我先前所說,美國的價值是「自由」,美國重視的是「人權」,雖然我們並非完美,但這是我們信仰的價值。如果你和你的政府繼續踐踏人權,我們將持續不斷地公開譴責你們,對外揭發你們的不當行為...
中國央視新聞旁白:...當地時間23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通過中國提交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決議,決議呼籲各國堅持多邊主義,在人權領域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
中國央視新聞旁白:此前,就在12號,古巴代表64個國家,在會議上做共同發言,堅決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雙重標準作法,讚賞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成就,督促有關方面,停止利用新疆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停止出於政治動機,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停止任何藉口人權問題,遏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行徑...
除了透過本國媒體、聯合國機構等場域,發動空戰,型塑有利於己的國際輿論,地面上,硬碰硬的陸地戰,則是由美中兩國外交部隊,穿梭游走各大洲之間,走訪地緣戰略要地,攏絡盟國、扎根固樁、同時遊說中立勢力,伺機擴張版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飛行路線,從亞洲拉到阿拉斯加,再繞一圈抵達歐洲,苦心凝聚美歐亞民主陣營內部的向心力;另一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腳步,則是右踹安克拉治、上達北鄰俄羅斯、西訪土耳其中東、南會新加坡外長維文;兩軍交手時火花四射,各自帶開時,又有意無意在全球戰略要地,埋下更多的衝突引信。
紐約時報29號一篇報導分析,不管是要捍衛意識形態或人權價值,還是要爭辯自由與專制誰更有效率的口舌之快,可以確定的是,美中兩國都正沿著過去美蘇東西對抗的歷史軸線,搬演著似曾相似的爭霸戲碼。過去曾同一陣線的中俄兩國,如今雖地位調換,但反美口徑卻是同一鼻孔出氣:解放軍軍機至今已兩度和俄國空軍聯袂巡弋日本沿海,而同為太空國家的中俄,更宣布將在未來共同架設月球研究基地,與NASA太空計畫分庭抗禮;而中國外長王毅在與拉夫洛夫同台高調批美之後,隨即造訪兵家必爭之地的中東,先爭取阿拉伯國家,包括區域霸主沙烏地的支持和合作,接著又轉往土耳其進行疫苗外交;
27號,王毅抵達德黑蘭,和伊朗當局簽署一份醞釀多年,規模高達4000億美金的基建投資與戰略夥伴協議,而這個刻意搶在拜登政府重啟伊朗核談判前的動作,勢必會為美、伊、中、歐四方的關係,以及中東局勢的變化,埋下詭譎難料的伏筆
《經濟學人》網站影片:...美中強權的關係正在惡化,美國認為中國竊取技術機密,藉此取得霸權地位;此外,華府也戒備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不滿中國對加拿大、瑞典的霸凌,認為中國企圖改變國際秩序,但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中國看來,美國就是不希望中國壯大和崛起,而對周遭其他國家來說,一場新冷戰儼然正在成形,所有人都可能受池魚之殃...
《經濟學人》網站影片:當然,美國早就和蘇聯打過一場冷戰,結局是美國贏了,所以有人說:美國何不複製經驗,圍堵中國,從經濟上孤立它?但問題沒那麼簡單。1980年代末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貿易往來,一年總和,大約是20億美金;但今天中美之間貿易買賣,光是一天,就20億美金。
全球化以來,中美之間,甚至整個已開發世界與新興經濟體,在經濟上和貿易上的相互依存,都讓這場新冷戰的衡量標準,和遊戲規則,迥異於上一場涇渭分明的美蘇對抗。但無論是經濟戰場,還是軍事戰場,雙方實力是一回事,各自對彼此的評估,又是另一回事。華爾街日報一篇分析認為,當今世局最大風險因素,就是北京可能對美國衰微的程度,做出誤判,而貿然開出第一槍。對此,拜登團隊似乎了然於心,因此華府目前看似好整以暇,包括新一輪對中貿易談判,都不急著正面迎戰,背後用心,就是希望先灑開外交大網,儘可能攏絡國際同路人,透過四方安全對話和北大西洋公約等新舊聯盟,重振美國武林盟主的外在形象,和實質威信,以便在與中方交手時,能夠先聲奪人,避免因為中國錯估美國實力,而爆發不必要衝突,尤其是在華府最擔心,風險也最高的台海戰場上。
CNN冷戰紀錄片旁白:1966年的毛澤東,是中國人心中的神、美國人眼中大敵,也是全球革命的象徵...
中國民眾:我愛您!我愛您!
CNN冷戰紀錄片旁白:但六年後,毛澤東擁抱宿敵...
廣播播報員:高峰會上,美中領導人正式會面。這兩個國家加起來,佔了地表總人口1/3,就如周恩來總理所說:中美終於打開了友誼之門...
1972年,中美破冰,1979年,中國開放。當年轉向西方,跳脫美蘇「資本vs共產」角力格局的中國,在40年後,卻又一手挑起了新冷戰,捲入一場「民主vs專制」的大國對抗。東西陣營的再度槓上,一方面證明了,昔日歐美論者期待經貿交流促成中國思想質變的想法,徹底落空;另一方面,美中現階段經濟上的依存,是否就足以打消未來兩軍一戰的可能性,也沒有人敢過度樂觀。曾獲普立茲獎的紐時記者布萊特史蒂芬斯,日前撰文主張,上一場冷戰美國致勝的關鍵,是共產主義自身的破產,導致了鐵幕傾頹;而盤點今天美中兩造優劣勢,華府最大勝算,依然是來自對手制度上的弊病和治理上的陷阱:今日北京所仰賴的民族主義、一人集權,和宗教管制,固然大幅噌強了內聚力、改善了效率,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歷史經驗顯示,這些專制手段的副作用,是長久高壓下必然引發的民心反撲與反噬。然而,再多的分析和評估,都不足以保證一場霸權戰爭的不發生,美中冷戰,該如何才能夠和平收場,仍然有賴華府有識之士的縝密操作,和謹慎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Ot3l25nw4
「布拉格繞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Re: [問題] 請問一下布拉格繞射小問題- 看板Physics 的評價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布拉格定律應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布拉格定律應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Re: [問題] 請問一下布拉格繞射小問題- Physics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布拉格繞射 在 悟理- 高中時就覺得布拉格繞射的鏡面反射條件非常奇怪 的評價
布拉格繞射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期間最有感就是閱讀量真的不知不覺變大了,從平均一個禮拜讀完一本書,變成一個禮拜可以讀完兩本書,照著自己空閒時的節奏慢慢走,也漸漸習慣沒有太大負擔又靜得下來的生活模式,其他花費瞬間大幅降低,反倒是購書量相對提升,這樣的日子似乎也稱不上太壞,算算過去的屯書量,加上從未間斷的好書不停推陳出新,至少在可預期的未來內我們都不愁無書可看。
最近入手的書依然每一本都有非讀不可的理由,首先照慣例先將版面留給本月選書,為 21 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當代文壇大師格雷安葛林兩本相當好看的小說,分別為《 #愛情的盡頭》與《 #沉靜的美國人》,史上描寫「外遇」最傑出的小說《愛情的盡頭》,日前已經迅速完食並再度複習改編電影;而《沉靜的美國人》更加精彩,背景設定於個人最感興趣的越戰時空,刻劃 1950 年代一名英國記者眼中特務活動異常頻繁、局勢混亂不安的越南西貢,不僅批判了美國的理想主義,更引領讀者深入思索生命的價值與死亡的意義,以犀利的視角寫下親身見聞,將駐越期間見證形塑法越戰爭時期重要的諜報活動寫成了一部結構巧妙、精采且耐人尋味的小說。
其次還有最愛米蘭昆德拉《 #笑忘書》的四十週年紀念版,收錄七個以「布拉格之春」為主調的短篇故事,故事中的人有的想留住記憶,有的想抵抗記憶,昆德拉藉此帶出微小個體與龐大歷史之間的微妙連結,並融合夢境、詩歌,雜糅以批判、敘事,用時快時慢的節奏,交織成關於笑與忘的動人樂章。另一方面,相當喜歡的作家法蘭岑的全新散文集《 #地球盡頭的盡頭》,聚焦於氣候變遷、物種消失與非自然災害,他對對文學和鳥的愛無比巨大,本書是對這兩個主題的激昂論述。無論談哪一個題目,法蘭岑的散文總是對收到的看法保持懷疑,機鋒凌厲,對自己的失敗也坦言不諱。他對鳥類的報導和思考,既是對牠們的美麗與適應力的感動歡呼,也是一次請大家採取行動的呼籲:拯救我們所愛的一切。
再者,三月底已迫不及待介紹的《 #螢火蟲之墓》原著小說,是野坂昭如獻給死去妹妹的安魂曲,關於戰火下凋零的時代,關於一個少年最沉痛的懺悔錄,帶來與電影不一樣的感動,此書由六篇故事組成,皆是野坂昭如戰後的親身見聞,為少數專注書寫戰時疏散生活、黑市日常、美軍駐紮下的日本社會、戰後孤兒遭遇、戰敗國卑屈心理的作家,身為戰後焦土廢墟中倖存下來的「焦土世代」一員,他期望,他們應當是親眼見證戰爭的最後一代。
同為日本作家的作品,宮本輝生涯代表作《 #錦繡》、白石一文《 #一億元的分手費》與岩井俊二《 #庭守之犬》也令人相當好奇。身為日本經典愛情文學的《錦繡》,透過十四封往復書簡,帶領讀者穿梭於愛與別離、生與死、業與因果的難題之間,為心的傷痛與愛的執迷探尋出口。《一億元的分手費》是一本為成人而寫的小說,結褵三十年來妻子絕口不提一筆繼承來的鉅額遺產,直到鐵平無意間得知這個秘密,人生自此慢慢亂了套,他無法再信任人,於是鐵平做出決定,一個想找回自己人生的重大抉擇。《庭守之犬》則為日本 311 事件後,岩井俊二的關懷社會之作,核電廠接連爆炸,人類內臟普遍嚴重汙染,科學家培植出「人類豬」物種,以便人們移植器官,同時生育也越來越困難,有人過了發育期,「那裡」一點動靜也沒有的,烏瑪索就是這樣的男人,這樣的人還能得到幸福嗎?
《 #赤地之戀》是張愛玲作品中於四月份重新問世百歲誕辰版本,再度直面社會議題,在是非黑白沒有標準、人的理性失去憑恃的時代,她寫出知識分子在家國之間的掙扎,也為歷史的傷痕留下血淚的見證。備受矚目的新書還包括華文推理鬼才陳浩基的《 #氣球人》,前後共耗時九年創作,以猜不透的結局、想不出的手法,誕生出燒腦新品種小說,以「氣球人」稱號為客戶解決無數「麻煩」,堪稱專家中的專家的殺手,不但身懷異能,還能殺人於無形,但是樹大招風,在進退兩難的委託底下一步步跌入陷阱,到底是誰精心策畫了這場困局,又步步進逼?他百思不得其解。
《盤根之森》作者 Naomi Novik 也帶來全新獨立奇幻小說《 #霜雪之銀焰火之金》,故事圍繞在三名來自不同背景的女孩的身上,世界可能在她們的選擇中毀滅,而這一切,都始於一個女孩在森林中吹噓自己能織銀成金。一邊是冰寒刺骨的冬日,一邊是烈火焚身的煉獄,這三名女孩的命運會如何交錯?另一方面,《佔有》作者 A.S. Byatt 另一部截然不同的作品《 #天使與昆蟲》也於此時上市,由〈尤金妮婭閃蝶〉、〈婚姻天使〉兩篇故事組成,情節如同一部懸疑偵探小說,同時具有高度文學性。這是一部融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流行的進化論、社會風俗與洶湧思潮、生物學、宗教理念與神話等內容的文本,結合近乎貪婪的智性好奇心與古怪的想像力,也充滿對那些浪漫主義詩人的憐愛。拜雅特迷戀語言,其語言卻從不感情用事,以哲學家一般的冷靜推演自己的理念,用最理智的風格表達最有情的事物。
近期華文作家還是不乏諸多優秀創作,有幾日前才分享過的游善鈞《 #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意象鮮明且具有生命力,思緒不停流動,空間持續跳換,讓人於字裡行間來回前進,來回後退,試圖從這些具有自我意識的詞彙裡尋找屬於每一位觀者的內在視野。還有,被譽為郭強生最好作品的《 #尋琴者》,敘述一位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鋼琴調音師,少年時的遭遇讓他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人生也停留在逝去的時光與感情之中。一位年逾六十歲的生意人,因為妻子死後留下的一架鋼琴與調音師相遇,兩人結伴踏上尋琴之路。
最後當然不能錯過話題新書劉芷妤的《 #女神自助餐》,以輕盈細膩的筆觸,寫下八篇珠玉短篇小說,折射出女性被社會拒絕、侵擾的千百種遭遇:在同學會遇見當年性騷擾犯的 OL、被嫂嫂 po 上「靠北婆家」粉專痛罵的小姑、擁有仙人千年之軀卻依舊遭受約會強暴的嫦娥、和相差十七歲的小鮮肉過夜卻膽顫心驚的女性主義教授、因為體型被嘲笑而學會迎合愛人的女孩。故事中所有的主角與配角,都是活生生的、你我身邊的女性,我們所熟知、幾乎是反射性思考的「那種」社會常識與價值,是她們頸上血跡斑駁變形的項圈。《女神自助餐》是一本血淚斑斑,讀了卻無比舒暢的痛快之作,祝福每一位別人家的女兒,都能平凡又自由地活著。
布拉格繞射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苦瓜的頌詩 ◎也斯
等你從反覆的天氣裏恢復過來
其他都不重要了
人家不喜歡你皺眉的樣子
我卻不會從你臉上尋找平坦的風景
度過的歲月都摺疊起來
並沒有消失
老去的瓜
我知道你心裏也有
柔軟鮮明的事物
疲倦地垂下
也許不過是暫時憩息
不一定高歌才是慷慨
把苦澀藏在心中
是因為看到太多虛假的陽光
太多雷電的傷害
太多陰晴未定的日子?
我佩服你的沉默
把苦味留給自己
在田畦甜膩的合唱裏
堅持另一種口味
你想為人間消除邪熱
解脫勞乏,你的言語是晦澀的
卻令我們清心明目
重新細細咀嚼這個世界
在這些不安定的日子裏還有誰呢?
不隨風擺動,不討好的瓜沉默面對
這個蜂蝶亂飛,花草雜生的世界
--
◎作者簡介
也斯(1949-2013),本名梁秉鈞,香港重要詩人、作家、學者、文化人。
「也、斯」均為虛字,取名也斯,因為欣賞二字不受單一意義規範,也不受任一種學說或預設思想所限,似乎縹緲不可捉摸,卻更凸顯出其人不受任何媒介拘束,從文字、攝影、戲劇等不同面向建構出獨特的生命情懷。在他跨界探索的前衛性格中,卻每每回到對香港深厚情感的底蘊與反思。
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東西》、《蔬菜的政治》、《普羅旺斯的漢詩》等;小說《養龍人師門》、《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和《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等;散文集《也斯的香港》,及與日本學者四方田的往復書簡《守望香港》(遺作)等;以及評論集《書與城市》、《香港文化》、《文化空間與文學》等。
--
◎小編Cookie Monster賞析:
提到關於苦瓜的詠物詩,不禁讓人聯想到余光中的〈白玉苦瓜〉,但相較於余光中從古物聯想到文化中國的龐大,這首詩更偏向個人內在的沈澱與被理解。
開頭作者先告訴我們背景是一個「反覆的天氣」,敘述者先從苦瓜的外皮,理解到對方的立場:「我卻不會從你臉上尋找平坦的風景」,敘述者深知現實的苦難,不會要求對方不合情理的放下過去,而是以理解面對對方的柔軟與個性。
對方不外放,而返回內在的過程是一種苦的沈澱。苦瓜又稱君子瓜,因為其在烹飪時,苦味不會沾上其他菜,會「把苦味留給自己」。作者利用這樣的特性,完整對方的形象。有趣的是,在這首詩中關於「苦」的敘述,作者並不以苦難、苦痛形容,在繞過情緒性的呼喊後,更映襯出對方的沈默與堅韌。
最後一段,敘述者從對沈澱的理解,轉為敘述對方理想的高度。世間都在追求「甜」,唯有苦瓜利用其苦澀清明眾生,有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形象。但這首詩是從詠物出發,比起屈原的自命清高,苦瓜藉由他者的理解,更有其深度與隱忍之情,而在這樣的理解中,也得以窺見敘述者的投射與立場的選擇。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6.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香港詩 #苦瓜 #詠物詩
布拉格繞射 在 布拉格定律應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形成布拉格繞射必需滿足一定的條件,此條件即為布拉格定律。 設若兩個平行晶格面的距離為d,而入射波與晶 ...[PDF] (XRD) X-Ray Diffraction - 中興大學物理系... 量子井 ... ... <看更多>
布拉格繞射 在 布拉格定律應用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形成布拉格繞射必需滿足一定的條件,此條件即為布拉格定律。 設若兩個平行晶格面的距離為d,而入射波與晶 ...[PDF] (XRD) X-Ray Diffraction - 中興大學物理系... 量子井 ... ... <看更多>
布拉格繞射 在 Re: [問題] 請問一下布拉格繞射小問題- 看板Physic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gout005 (Alex)》之銘言:
:
: 1 不太瞭解為什麼會發生繞射
: 繞射的成因是因為波長大於縫寬嗎?
: 2 只有X射線會產生繞射
: 那其他波長比較大的沒有繞射 是因為我下面畫的那個圖的關係嗎
: 3 波長大於縫寬越容易產生繞射
: 為什麼只有x射線會產生繞射
: 有自相矛盾
: 請大大指點一下
: 感謝
手機排版,且內容若有疏漏或錯誤敬請不吝指正,謝謝。
先回到常見「繞射Diffraction」的定義,指波動傳播時遇見障礙物而發生轉向的過程。
本質是「偏折」,是波動的固有性質。
觀察到偏折的原因可以由惠更斯的波疊加原理或是散射原理加以解釋,視例子而定。
巨觀尺度例如聲波、水波都有明顯的繞射現象,像是轉角仍聽得到聲音或是經過狹縫的水
波。
微觀尺度如光波、電子等物質波亦有繞射現象,如雷射筆照光碟片或電子束照晶體。而用
X光入射晶體則是最常被用來解釋布拉格繞射的例子。
電磁波的繞射現象本質上可以視為波動與散射體之間的散射之總和。且散射效應的明顯與
否,取決於波長及散射體的相對尺寸及交互作用種類。在散射理論中有詳盡的討論。
以X光來說,最常用的Cu之Ka特徵X光其波長約1.54埃。與一般的晶體之晶格常數(3-5埃)
相近,因此可以當作繞射光柵。並由布拉格公式找出不同角度的繞射光。
上述例子巨觀來看就是一束X光入射一個晶體後,除了穿透光,還產生了眾多不同角度的
繞射光。
而其他方向有沒有X光?有,但是相較穿透與繞射光來說,非常地弱。因為布拉格公式的
推導過程即告訴我們,觀察到的繞射光來自於散射光在特定方向的建設性干涉。而散射光
來自於X光與晶格點上之原子的交互作用,更具體來說其實是與原子核外的電子雲的交互
作用。
至於更長波長的光(如可見光)照射到晶體上,更顯著的效應應該是吸收與反射。
把電磁波與晶格直接視為波動與狹縫時,在考量不同波長時需將交互作用一同考慮進去才
能得到較正確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79.20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ysics/M.1494312938.A.8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