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術有多重要?或說,攝影師的攝影技術要多好才夠?
布列松:“只要你能清楚地用照片說完你想要說的故事就夠了。”
布列松從來就不是個器材控。在《The Decisive Moment》一書中編輯提到布列松,嘗試過很多不同器材,外出拍攝時通常就是一台相機,一兩顆不常用到的不同焦段鏡頭,僅此而已。
他說他的責任從來都不是交代自己用什麼器材,或什麼相機設定去拍了某張照片。他只負責用最後的成品,也就是“照片”交代他想說的事件。這讓我想起在 Alex Webb 的工作坊裡,有位學員問他相機的型號跟鏡頭,Alex Webb 直接回他不知道。
在決定你要投入多少時間學“技術”,跟買哪台”相機“之前,先搞清楚你想要透過攝影做什麼。
"The camera is for us a tool, not a pretty mechanical toy."
- Henri-Cartier-Bresson
”相機對我們來說只是工具,不是漂亮的機械玩具。“ - 布列松
《照片:布列松在中國》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00的網紅森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森爸的攝影金句」透過知名攝影師說過的一句有如醍醐灌頂的攝影名言,啟發我們對攝影的熱情及觀點。 Your first 10,000 photographs are your worst. 布列松說,你的前一萬張照片都是最爛的,直白的翻譯這樣,但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布列松肖像照片來源: ht...
布列松照片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北美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展覽,便是來自法國著名攝影家亨利卡迪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中國攝影展。此次展出的布列松照片,正巧屬於中國百年來變動最快速的時期,分別是二戰結束後,陷入國共內戰時期的混亂中國,布列松於1948~1949年,短暫走訪北平、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以及1958年受共產黨邀請,前往中國參訪這近十年來「新中國」的變化。
齋主很早就知道布列松的展覽,某天在書店看到著名漢學家史景遷、金安平夫婦共同撰寫的《世紀中國》。史景遷作為中國近代史的專家,過去出版過的名作無數,此次從日清戰爭後的歷史開始寫,寫到天安門事變後的中國,這中間將近百年的時間,中國從帝制走向革命,從軍閥專政,走向群雄割據,從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走向了毛澤東的共產紅潮。種種改變發生在短短不到百年間,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可想而知。因此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默默下了決定,不若在看布列松展覽前,用《世紀中國》複習一下中國近代史,再去觀展,也許感受會更為深刻。話雖如此,奈何齋主我實在被萬千瑣事給纏身,遲遲找不到空檔將書翻來讀讀,只得在某個週末與父親,與父親去了趟北美館,先將展覽品味一番。
雖說展出相距十年的兩段時代照片,但大部分的攝影作品還是以1948~1949為主,畢竟當1958年布列松再訪中國之時,雖然名義上共產黨非常歡迎他的到來,但所有的行程都在共產黨的掌控之下,包含景點、路人和各地需要表現的氛圍等等。1958年此次展出的照片不多,多數照片也不足為奇,與其說是布列松的攝影作品,還不如說是共產黨透過布列松之名的大外宣。反倒是國共內戰時期的照片相當精采。
布列松於國共內戰時期,並未實際走訪戰區,他待的地方多是不受戰火肆虐的都會,例如北平、南京、上海或杭州等地。雖然戰火不及此處,但戰爭卻無形的顯現在這些都會區的每一個角落。因為連年戰爭,打完日本又開始內戰,物價暴漲的情況下,國民黨政府早已控制不住貨幣平衡,通貨膨脹席捲而來,銀行瘋狂擠兌,這便是上海的「金圓券風暴」。布列松一張人人交疊在一起的照片,迷茫慌張的眼神,充分顯示了金融秩序的混亂。令我印象深刻的照片不少。南京中央政府立法院,因為蔣介石下令政府搬遷,一名立法院成員穿著體面,手裡拿著網球拍,等著搭乘交通工具遠離南京。另一張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具倒在路邊卻沒人收拾的嬰屍。
齋主對於攝影理論的理解太少,與其說是看攝影展,還不若說是來此一觀中國史的演進。但第一次到訪此展覽,給我的震撼確實不小。雖說早知道即便是那時最先進的上海,其發達地區也不過是租界區,其餘地區皆落後得嚇人,但直到這些貧窮顯現在眼前,那種衝擊是直接且懾人的。然後會認真地重新審視張愛玲、徐志摩等人所處的那個時代。
回家後默默下了決定,要在展覽結束前將《世紀中國》讀完,然後再造訪一次北美館。我確實讀完了。《世紀中國》的文本不多,書中多是照片,但因為作者對於中國近代史的理解,用簡扼的文字就勾勒出近百年的中國時代背景。從日清戰爭後慈禧力圖師法西方實行立憲制度,動盪的革命時代,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宋教仁遭刺,梁啟超組黨,黃埔軍校成立,國共合作,蔣介石揮軍北上,寧漢分裂,滿州國成立,西安事變,清鄉,二次大戰結束,國民黨敗退,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美中建交,鄧小平三次起落,到天安門事件,皆有精要的文字敘述說明。其實自從高中歷史課本後接觸的中國史,多以單一戰爭或年代為主,鮮少再有一次讀完百年歷史的經驗了。
當我於短期內重溫這段歷史,再次前去北美館觀展時,我的感受便有了改變。我不再那麼受到眼前的景象給觸動心弦,通貨膨脹或路邊有屍體又如何? 不過是中國在時代巨輪轉動下的必然罷了。戰爭本來就會死人,動盪本來就會金融失序,內戰本就不講甚麼道德,貧富差距本來就不是能靠制度解決的。我二次觀展時,少了情感,取代的是平淡而無起伏的一池靜水。我知道布列松政治左傾,也知道他同情中國底層人民,更知道他對於共產黨有所期待。
但我知道他肯定對共產黨大失所望。因為在他1958年的作品中,那股銳利的鏡頭語言已然失去,更多的是敷衍了事的拍照態度。
Medium:
https://reurl.cc/N6EkYq
布列松照片 在 秦于婷 Daria Ch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奶奶的記憶中,她在北平家開俱樂部,洋人進進出出的生意,本不受戰火太多影響,仍顯歌舞昇平的榮景。
而在國民黨軍敗戰後,太陽也一般升起,但為了迎接解放軍,百姓得儀式性的學起跳扭秧歌,「左扭右扭,老土死了,我根本不願意跳,後來我就輾轉躲去上海念女中了」,我時髦的奶奶回憶起那一段,是這樣說的。
後來呢?後來砲彈跟著又到了上海,她只得再逃,也是在那時認識了人在國軍的爺爺,兩人輾轉來到台灣。
這是段所謂外省後代,都能從長輩口中聽到的大時代。在布列松的影像記錄展上,我跟著他的腳步,留心看著一張張老百姓的臉孔,喜怒哀樂都是一段故事,按圖索驥或許能看到那再熟悉不過的身影。
1948到1949,是歷史上巨大而雲湧的一步。再想想我們身處的2020,勢必也將納入史冊吧!所以我也可以認為自己是大時代中的小人物,我的故事、我的煩惱、我的確幸,到目前來看都是如此樸實無華,日常的表情,和布列松照片中的人們,竟也有幾分神似。
#布列松在中國1948
布列松照片 在 森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森爸的攝影金句」透過知名攝影師說過的一句有如醍醐灌頂的攝影名言,啟發我們對攝影的熱情及觀點。
Your first 10,000 photographs are your worst. 布列松說,你的前一萬張照片都是最爛的,直白的翻譯這樣,但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什麼?
布列松肖像照片來源:
https://secretsfromportugal.com/
亨利布列松介紹及作品:
https://www.magnumphotos.com/photographer/henri-cartier-bresson/
森爸的作品:
https://thisisethan.com
森爸的街頭攝影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streetphotography
森爸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yesoftaiwan
加入街頭攝影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treetphotographers
森爸的 iPhone 觀景窗(手機攝影):
https://www.facebook.com/iphonelifestylephoto
布列松照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
此次展出均為原版照片。布列松基金會遵照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因此展出照片不乏孤本原件,尤其珍貴。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graphy-conversation-henri-cartier-bresson-china-2020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布列松在中國
布列松照片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於法國,其攝影風格受到早年的繪畫訓練,以及成長歷程中超現實主義風格興起的影響,拍攝時特別注重人物神情與整體構圖,形塑強烈的個人風格。
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500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Life)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
此次展出均為原版照片。布列松基金會遵照布列松遺志,不再沖洗複製,因此展出照片不乏孤本原件,尤其珍貴。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graphy-conversation-henri-cartier-bresson-china-2020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布列松在中國
布列松照片 在 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 - 攝影之星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966,脫離Magnum,但仍同意Magnum使用其照片。 1968,採訪震撼世界的法國68學運。五月,學生示威達到顛峰時,四處一片混亂,布列松仍冷靜地觀察這個事件,謹慎決定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