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時,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地,表現出不同的的生存能力,人們必要時,可以如此浪漫地,為更偉大的事業,做出痛苦的犧牲。--《北非諜影》Casablanca
《北非諜影》Casablanca
愛情、戰爭影片 2020年6月20日重映
受訪人 經營機械業暨電影迷 葉政雄董事長
#佳音電影院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id=1645317
***
在戰爭時,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地,表現出不同的的生存能力,人們必要時,可以如此浪漫地,為更偉大的事業,做出痛苦的犧牲。
《北非諜影》是1942年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花2萬美元買下1938年這部舞台劇《大家都來「瑞克」咖啡館》的版權,這部電影更名為《北非諜影》。本片榮獲1944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獎」,本片的「角色、劇情、以及主題曲」都成為了一種文化標誌。在1989年,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部將本片永久保存並且認為本片具有「文化、歷史或者美學重要性」;在2005年,它被《時代周刊》列為80年來最偉大的100大影片;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公布「北非諜影」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榮獲冠軍殊榮。2020年再次放映,不僅能讓觀眾透過大銀幕重溫影史這份絲絲入扣、永誌不忘的愛情經典,也希望能讓新世代觀眾體現本片的不朽地位。
本片以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北非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為故事背景,敘述瑞克(亨利•鮑嘉飾)和伊莉莎(英格麗•褒曼飾)一段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當時卡薩布蘭卡由法國所控制,歐洲難民紛紛以此地作為前往美國的跳板,因此處處充滿陰謀和危機。前美國情報員瑞克於當地經營一間酒吧「瑞克」咖啡館,與當地各階層有極佳的人脈關係。有一天瑞克遇見昔日在納粹攻佔巴黎前和瑞克有一段戀情的女友伊莉莎及其捷克反納粹地下組織領導人丈夫拉塞羅走進了瑞克的酒吧,瑞克和伊莉莎兩人憶起往事,當時伊莉莎以為丈夫已死,於是步入愛河,此刻異地相見,舊情復燃。但最後瑞克選擇幫助伊莉莎及其丈夫拉塞羅逃離納粹的魔掌,完成「犧牲小我」的捨愛取義表現。
《北非諜影》收入美國電影學會票選「百年百大經典台詞」位居榜首的引人入勝的六句台詞如下:
1. 被人常用的祝酒詞「Here's looking at you, kid.永誌不忘 」(第5名)
2.「Louis, I think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beautiful friendship.路易斯,我想這是美好友誼的開端」(第20名)
3.「Play it, Sam. Play ‘As Time Goes By’ 彈吧,山姆,彈〈時光流逝〉」(第28名)
4. 「Round up the usual suspects.搜捕慣犯」(第32名)
5.「We'll always have Paris.我們會永遠擁有巴黎」(第43名)
6.「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into mine.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中有那麼多酒館,她偏偏走進我這家」(第67名)
本片特邀機械專長又熱愛歷史和電影的葉董事長導讀這有戰爭歷史背景的《北非諜影》別具意義。2019年葉董還偕夫人特地去摩洛哥,尋覓這家咖啡廳,一探究竟。他說:「這部電影所以受歡迎,是因為1943年二次大戰仍在進行中,這個主題引起了戰時觀眾的共鳴,簡單情節卻是吸引人的浪漫情懷,片中的人物,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地表現出不同的生存能力,人們必要時可以如此浪漫地,為更偉大的事業做出痛苦的犧牲。」葉董為片中主要人物剖析如下:
1. 捷克反納粹地下組織領導人亦是伊麗莎丈夫拉塞羅顯然是高尚的抗戰英雄,但是他很「無奈」地表現這個角色,在戰爭中,政治立場、道德正義和需要救援,如何取捨呢?
2. 雷諾局長在影片開始時是納粹的合作者,他向難民索要性賄賂,並且殺害了尤佳利,但最後為了保護瑞克,反而下令把警察都引開。生命抉擇的關鍵,有時友情戰勝一切,此一時,彼一時,沒有絕對的,有時卻是相對的。
3. 亨利·鮑嘉飾演的瑞克,不是英雄,也不是壞人,為了和當局和平相處,他竭盡所能地不為任何人出頭,不願走向戰爭,除非環境讓他關掉了賭場。因此,他先是資助右派,最後不得不為之而戰。片尾瑞克開槍擊斃追蹤而來的史特勞塞少校,使拉塞羅夫婦成功登上飛往葡萄牙里斯本的飛機。以及身為警察所長的雷諾私下建議瑞克一同去參加自由法蘭西抵抗運動,最後這對老朋友一同消失在霧氣濛濛的黑夜中。瑞克處處呈現玩世不恭的態度,但在愛情及道義的取捨下,道出「愛情不是佔有,情義相挺,有緣無份,成人之美」的愛情,讓人印象深刻。
4. 英格麗·褒曼飾演伊莉莎片中的女主角,但是缺乏主動,一直掙扎於究竟該愛哪個男人的問題上。男人要的是尊重,女人要的是愛情,但為救人濟世,兩者皆可拋。
影片的最後「所有人都為戰爭做出了犧牲」,戰爭的可怕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因為1941~1943年間的戰爭氣氛,亨利·鮑嘉與英格麗·褒曼選角的優異,加上1944 得到奧斯卡獎的加持,使得本片始終人氣不衰。再加上柏帝·希金斯創作的《Casablanca》巧妙地將片中主題曲《 As time goes by 》歌詞寫入這首歌的結尾---「But it hurt just as bad when I had to watch you go但是 當我不得不看著 妳 離去 時 ,我也感受到那股傷痛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ach day as time goes by隨著時間消逝,我一天比一天更愛妳」,產生了我們在行銷上說的《第二次的成長曲線》。片中女主角伊莉莎要求夜店駐場歌手山姆彈奏的《As Times Goes By》曲子,當時1943年使用橙色鋼琴,於2014年11月24日在紐約的拍賣會中,最後以超過二千六百萬港元成交,可是「水漲船高」呢!
***
本節目除每週五晚上8:00-9:00收聽,台北FM90.9佳音廣播電台「#佳音電影院」以外,也可經由 #佳音電台網站 或 #APP 網路收聽。也歡迎至網站分類「藝術文化類」佳音電影院,可於下週收聽本集或以往的影片的訪談節目。
(佳音電影院受訪人 #葉政雄董事長 老師 與主持人 #劉英台 共同撰寫)
巴黎諜影線上看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評/《天能》TENET:時空旅人之007】
「大膽?有些人會稱之為瘋狂」,這句片中台詞,恰巧足以描述 #克里斯多夫諾蘭 導演撲朔迷離的最新力作——《#天能》。
這部電影刻意刁鑽的複雜劇情迴圈、一場接著一場的劫盜任務,絕對能夠讓觀眾第一次觀賞後難以消受。然而,它壯闊而迷人的實景畫面、規模浩大的實際特效和動作場景,以及只有諾蘭能夠駕馭的野心,都讓《天能》成為一部令人讚嘆弗如、非看不可——且必須在越大的銀幕上越好——的極致視聽饗宴。
諾蘭曾經提過,他想拍一部屬於自己風格的諜報類型電影。《天能》確實做到了,它就宛如增添了科幻元素的《007》電影,從縱橫四海的飛車追逐、近身肉搏、爆破劫盜,到遊艇、西裝、比基尼,可說是一應俱全。以這個層面來說,它反而帶有一點復古的美感,但他同時也在片中下了量子力學和時空悖謬的科幻猛藥。
還記得諾蘭前作《#全面啟動》中,李奧納多在夢境中將巴黎整座城市直接扭曲對折、疊架在一起嗎?在《天能》中,諾蘭則是將焦點由空間轉向時間,把時間對折起來,成為如原文片名「#Tenet」一般,一個名符其實的迴文(palindrome)象徵。
無論你在看電影前做了什麼準備,都無法預期《天能》如何透過操弄角色與世界的時間順序所產生的感官失調,進而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體驗。因此,我們只需如劇中角色所說:「不要試著理解它,而是試著感受它」,以其作為觀賞《天能》之前最適當的警語,亦是觀賞《天能》之後感到一頭霧水時最好的藉口。
隨著線上串流方興未艾、互動與彈幕電影等各種創新的創作和播放方式逐漸興起,偶爾能夠回到影廳中,在黑盒子裡觀賞這種聲光效果開到最大、足以讓你逃離現實世界的純粹電影,是多麼彌足珍貴的一件事情。而這部《天能》,也加深了影迷們的信條(tenet)——電影和影廳經驗,是誰也無法取代的魔幻時刻。
※完整影評請點 👉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4814809
-
這次有幸與 鳴人堂 首次合作,在昨天很快地上架了這篇文章,還請大家不吝多多指教(點閱)。
文章內我沒有透露太多劇情(老實說,我也看不懂所有細節,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去電影版找懶人包圖解),而是特別提到這部電影對我而言為何儘管娛樂效果十足,但無法完全讓我死心塌地的愛上它。
另外,我也稍微點到了演員、場面、音樂、服裝設計等製作層面,裡面的高質感西裝秀真的讓人懷疑是不是花了大筆成本在乾洗跟燙衣的費用上(誤)。
-
#苦思很久原本想用回文當副標最後作罷
#有時順時有時逆時但是逆時有時順時呦
TENET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非官方海報出處: Twitter @phqntomthread)
巴黎諜影線上看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巴黎一千零一夜 - R(初識)|
和R相識,就在我家樓下。
念書時分租的公寓在市中心龐畢度藝術中心旁的一條小路上,但巴黎就是這樣,路雖小卻臥虎藏龍,小路上有一間知名的同志書店、agnès b藝廊、首創黑暗中吃飯的概念餐廳、山本耀司巴黎總部,和我們認識的那間小酒館。
初到法國念書的那幾年,我跟許多的異鄉人一樣,十分沈迷於老舊的法式小酒館。這種小酒館往往有著一面石牆外露,或牆上貼著上個世紀的劇場、電影海報或各種社會運動的標語。店裡桌椅老舊,就像是劇場或電影裡的場景,一到晚上就人聲鼎沸擠滿了喝著酒、熱絡交談的人們。
這種小酒館,剛好我家樓下就一間,就是在這裡,我和R相識。
當時我剛從法東搬回巴黎,進入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新增設的研究單位。雖說法東的藝術學院也是國立的高等學府,但同等級的學院在巴黎又是另一回事,有著國家、文化部強力的資源與支援,是一種菁英環境的學術與創作氣氛。
這是一種法國特有的文化資產,國家願意付出與栽培人才,就算藝術、設計、電影、文化不會馬上帶來實體經濟回報,文化的發展與科技、醫學、商業⋯等一樣,都是國家政策重要的一環。當我進入了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實驗室研究時,學校的氣氛是上有政府、學校和企業有非常多的資源,下面學生都非常有想法而且積極,似乎法國藝術與設計的未來就掌握在我們身上。藝術或設計探討過程中遇到各種社會、科技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在國家和學校的協調下,可以和其他高等學府或研究單位做各種論壇和研究,達到多方交叉式的交流與分享。
那時候的我每天早出晚歸,求知慾望非常強大,每天不是去圖書館看書,就是和實驗室其他人參加學校或法蘭西學院的各種論壇,偶爾還要跑跑藝廊的開幕酒會。
R當年33歲,我還記得把他介紹給我的伊斯邁這麼形容他:「他是一個天才型的物理學家,他輕輕鬆鬆就能寫二篇論文,而且還被發表在學術期刊上!」伊斯邁的眼神閃耀著光芒,在吧台邊跟我敘述著他的大神。
我坐在吧台角落的高腳椅上,啜一口玻璃杯裡的紅酒,想著物理學家跟我有什麼關係?
伊斯邁繼續:「妳一定要認識他,你們二個真的太般配了,我真想看看你們兩高聲討論的樣子!喔!他來了!」酒吧進來一個紅棕色金髮的男子,穿著沒扣最上面二顆扣子的襯衫和西裝外套,微壯的胸脯看似有在健身。我當時喜歡外型骨感氣質陰柔的男性,過於陽剛健壯的R不是我的菜,我瞄一眼便轉過身去吐了口菸。
伊斯邁熱情的把R叫來和我們擠在吧台的一角,又熱情的把我們介紹給彼此,然後丟下了一句話:「你們二個都是尼采的信徒,開始吧!」我和R睜大眼睛看著伊斯邁,好樣的,原來是這個原因!
果然伊斯邁說的沒錯,我很R很快就開始聊了起來,唇槍舌戰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從尼采到華格納,伊斯邁在一旁聽得笑呵呵。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我們三人都會在我家樓下的小酒館相聚喝一杯,聊政治、聊哲學、聊音樂和文學,一起度過非常愉快的思辯夜晚。後來我才知道R當時在法國核子能委員會工作,同時還帶巴黎綜合理工學院polytechnique的博士班論文,果然是伊斯邁說的大神無誤。
我們三人在小酒館的奇異組合,一位物理學家、一位藝術設計研究員和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伊斯邁)很快就引起其他人的側目,尤其是R對尼采的論點十分容易被旁人誤以為是極右派的激進份子。通常這種哲學性的對話討論,只截取不小心聽到的一句話,真的很容易誤判。但看看R同桌的有一個亞洲人和一個阿爾及利亞裔(伊斯邁),排外的極右派很難跟這二種人做朋友。
我們幾乎每天見面,偶爾我和伊斯邁先到,R在下半夜才到。伊斯邁說:「他會先去先賢祠旁邊的愛爾蘭酒吧喝一杯才過來。」原來R就住在左岸拉丁區,還離我學校不遠,所以先賢祠旁邊的愛爾蘭酒吧也是他每天會去的地方。果然R晚些到來的時候,都是從學校出來後先去愛爾蘭酒吧喝一杯。
認識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除了晚上喝酒聊天,還相約一起出去看展或做其他活動。R給我他的電話號碼時,卻尷尬的跟我說有事情不要打給他,叫伊斯邁打給他。我不太懂這個邏輯,後來又是從伊斯邁口中才知道R在核子能委員會的工作極為敏感,而我,很容易被認為是中國間諜。
(待續)
——————————————————————
巴黎一千零一夜是我最近構思的新主題,就像「在巴黎當設計師」線上訂閱書籍或不打烊團購一樣,是我寫部落格多年後想改變和嘗試的創作方式。以往巴黎不打烊分享許多法國藝術、設計和文化的資訊,最近寫了許多人生中遇到的人事物,請各位把自己當成聽故事者,聽我每天述說巴黎各種奇奇怪怪和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