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俾斯麥為求德國統一並打擊法國,掀起普法戰爭。法國此時處於內憂外患的情況,外是面對普魯士這強大的敵人,而在戰事中節節敗退,導致巴黎被普軍圍城;內則是內部政爭不斷,因此爆發了巴黎公社事件。
本集《共產世界大歷史-呂正理說書》要從這兩個事件說起。巴黎公社於1871年3月成立,到五月被消滅,總共只存在短短七十二天,但在馬克思、恩格斯和日後其他共產世界的領導人眼中,意義卻極為重大。
這兩個事件在共產主義的發展史上有哪些重大影響呢?歡迎收聽。
【本節目由公眾小額募款所得贊助播出】
#IC之音 #共產世界大歷史 #呂正理說書 #呂正理 #徐凡 #普法戰爭 #巴黎公社事件
巴黎圍城事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語錄.十九世紀歐洲日本屏風》
* 什麼時候,你能與一個老人待一個下午,饒有興趣地聽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說明你已經成熟。 ——川端康成
* 人一經長大,那一切就成為身外之物,不必讓種種記憶永遠和自己同在,就讓它留在它形成的地方吧。——莒哈絲《物質生活》
* 他告訴人們,神明不像先知們所說的那樣藏身於險峻的大山和荒野之中, 而是隱身在受苦人的淚水中,隱身在女人夜裡的痛苦中。—遠藤周作《死海之濱》
* 就讓我們繼續與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七堇年《塵曲》
* 淹沒在這個成千上萬人的大城中,我覺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種獨來獨往,無人理會的自由。——白先勇《紐約客》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納蘭容若
* 人與人之間永遠是陌生的,誰也不能真正弄懂任何人。—— 托馬斯•沃爾夫
* 故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如何生長,取決於讀它的人。——約翰•康諾利
* 年齡一大,相信的東西就越來越少,」我說,「和牙齒磨損一個樣。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損而已。」
——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里爾克
*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非是我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危險的是,當我們聽多了謊言,便再也不能分辨出真相。——《車諾堡事件》
*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紙張上,無論是通過行為還是借助修飾語,能讓你保持住你的尊嚴的東西就是善良和斯文。——約瑟夫•布羅茨基 《悲傷與理智》
* 天生人是教他們孤獨的,一個個該各歸各,老死不相往來。身體𥚃容不下的東西,或消化,或排泄,是個人的事;為什麼心裡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來分攤?聚在一起,動不動自己冒犯人,或者開罪自己,好像一隻只刺蝟,只好保持著彼此間的距離。要親密團結,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 —錢鐘書《圍城》
* 一個人拼命活著的樣子,你不知道有多好看。像會發光似的。——孫黯《混音人生》
* 你會發現飛轉的年輪帶給女人的不只是滄桑和衰老,它會讓女人變得從容而有韻味,而這些是我在沒有經歷過時體會不到的。——安娜·昆德蘭《不曾走過,怎會懂得》
* 《風與靈魂》
風如此衝動
從大海來,它悅耳的
元素之聲感染
夜的沈默。
你獨自在床上聽它
在玻璃上執著
敲擊,哭泣和呼喚
好像無助的失眠者。
然而不是它讓你
無法入睡,是另一種力量
如今被困在你的身體的牢獄,
還記得自己,曾經是自由的風。
—— [西]路易斯·塞爾努達
—-圖片:19世紀後半期,日本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的各式屏風及陶瓷讓歐洲人大開眼界,日本主義(Japonisme)隨之成為西方時尚。自此日本藝術對西方繪畫也產生巨大影響,在這個時期諸多藝術家作品中,都能看到來自日本的精美屏風。
巴黎圍城事件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論
疫情蔓延下的種族歧視與自我歧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路透
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各地紛紛傳出種族歧視問題,西方甚至東亞都有抵制「中國人」的舉措。微妙的氛圍也在華人圈子裡流淌,不只是「中國人」,只要是華人,甚至亞洲人,都在不同國家遭到莫名的對待。最令人傷感的,則是華人之間的自我歧視。
幾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一個春節晚宴上致詞時說,一些國家因疫情出現排華情緒,這是愚昧且不合邏輯的心態。他強調,這場疫情是一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更不是種族問題。
這不是「中國人」的事情嗎?又與新加坡何干?原因是,在許多西方人眼中,新加坡華人與「中國人」無異,或者難以區別。李顯龍舉例,一個新加坡旅行團在澳洲被禁止登上某座山觀光,「因為你看來是華人,你可能正帶著新的病毒。」
法國則有一家報紙,頭版標題寫上《黄色警報》。雖然後來該報道歉,卻已證實了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蠢蠢欲動。在日本,神奈川縣箱根町一家甜點店貼出告示:「中國人種進入商店禁止」,毫不掩飾其厭惡心理。韓國亦復如此,多家商店禁止中國人進入。
排華情緒也殃及台灣。一位台灣女生到韓國釜山聽演唱會,被視為「中國人」,而被要求隔離量測體溫。台灣網友在網上嗆說:「韓國人根本就是藉防疫之名,行種族歧視之實」。
這些案例顯示,諸多現象除了對疫情的恐慌,也隱隱包含了種族歧視。亦即,有一種舊型的歧視病毒包裹在新型冠狀病毒之中,隨著疫情擴散在全球飄浮。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舊型病毒似乎發展出一個新型副產品:華人圈裡的相互歧視。
世衛組織把這個病毒稱為「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因為光「武漢肺炎」這個名稱,就被認為是個歧視性語彙,它指涉著武漢衛生與文明程度的低落。疫情擴散後,一支大陸女網紅大啖蝙蝠湯的影片在全球瘋傳,事實上,這是四年前在帛琉拍攝,與武漢沒有任何關聯。但透過網路傳播,卻一次次加深「野蠻的中國人就是疾病帶原者」的歧視印象。
武漢人甚至遭到自己同胞的歧視。上月日本名古屋發生上海人拒絕與武漢人同機事件,引發軒然大波。而武漢人被人在網上公布個資、被拒入住酒店事件更屢見不鮮。
歧視其實是一圈圈向外擴散的漣漪。大陸民眾自相歧視的同時,香港醫護竟以罷工逼迫港府「封關」;新加坡人聚在一起過年,卻在嘲笑中國人「除了桌子與飛機,只要四隻腳的、能飛的都吃」,武漢疫情就是這麼來的。歧視大陸人的其他華人,也被東亞鄰國歧視,越南就有餐廳貼出告示:「不允許中國人,香港和台灣人進出」。然後,華裔或亞裔在歐美又同遭歧視。美國校園裡,華裔學生遭其他族裔排斥;巴黎公車上,越南和柬埔寨族裔女子則遭到人身攻擊。
台灣與對岸有複雜的情仇糾葛,和難解的認同難題,不能僅以歧視視角解讀兩岸的互動;但台灣對大陸的鄙夷,卻顯而易見。外交部長吳釗燮對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稱許中國的防疫努力,反譏「是在說哈囉嗎」,所流露的正是對大陸的不屑。
在這些嘲諷的同時,大陸正以傾國之力,對一座座城市進行封城。千萬人等級城市的封城,其難度又豈是台灣可以想像?圍城中千萬人忍受的煎熬與折磨,難道不能博得一絲憐憫,或一掬同情之淚?
無謂的嘲諷,所透露的是藏在舌尖後頭的歧視。但自以為躋身先進文明的星港台,向大陸投以鄙夷,殊不知這種同種族之間的歧視,才是西方對華人更為歧視的根源。歧視無助防疫,只會讓人隱藏病情,造成更多感染。李顯龍說得對,正本溯源,這是緊急公衛事件,不是國籍問題,更不是種族問題,別再愚昧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