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不斷地重演,尤其是在你我的身上!!!
停損是紀律,亂砍是情緒!!
有句老話叫做:「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嚴重」;隊長認為,股票的領域裡「錯誤的觀念比不要做還嚴重」。
有蠻多同學,常跑來問隊長,手上持股怎麼辦?
我一看,這些常常都是弱勢到不行的股票。
型態大多都跌破所有均線、或者破底一路往下。
或使公司產業趨勢錯,基本面變差已久的公司,
而同學跑來問我的時候,大都已經是波段最低點。
這個時候,隊長要做建議,也真的很難。
因為明明這類型股票就是近期最弱勢的,宜出脫換股才是,但現在又已跌深,說不定賣了以後就來個反彈。
落入一種賣也不是,不賣也不對的窘境。
當然重要的套牢四個SOP隊長常常群組上耳提面命(停損換股攤平凹單要能交互運用)
回頭過來想:為什麼這些同學偏要到這種時候,才想到處理股票?
當斷則斷,研究股票的時候熱情如火,該處理的時候卻要冷酷無情,
隊長的結論,就是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
很多同學碰到套牢的時候,常常不想去面對,不想去忍痛砍單看到已實現虧損,就用「反正不賣股票就不會虧錢」這樣的觀念來說服自己。
結果,股價一路往下不回頭。每次打開看盤系統,又增加了自己的辛酸。
往往愈不想看,愈不想處理的,愈困擾著您,(像極了愛情???)
是不是類似的故事常常在你周圍發生呢?
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譬如像:「無本當沖不用本金,是門好生意」、「我不貪心,每天賺個便當錢就好」等等。
當沖不用本金,那麼當日虧損你要不要還券商錢呢? 明明可以賺到倍數的好股票,卻只賺個便當錢,長期下來真的能累積財富嗎?
隊長也不知道這些想法是從什麼時候流傳開來的,總之我認為這些都不是很好的觀念,害了很多散戶朋友。
有人問巴菲特,你在投資領域大半個世紀,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投資? 巴菲特回答:「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建立良好的觀念需要學習,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自律。隊長鼓勵所有同學不斷提升自己,隨著觀念與知識的進步,財富也才會隨之而進步!
巴菲特 凹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遠有得選 vs 限制性信念
選擇,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
贏家認為自己總是有選擇,於是主動出擊,作出一個又一個明智選擇並堅持get it done。(就是要完成它)
而輸家總是LIE(欺騙)自己。
在<腦力全開>這本書裡,所謂的LIE指的是Limited Idea Entertained(抱持的局限觀念)
或者是我們常說的「限制性信念」:覺得自己就是沒選擇、覺得自己就是沒辦法、覺得自己一輩子就注定要這樣或那樣、覺得他就是不可能改變...
-----
你讓什麼佔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與行動就更傾向於那方向前進,於是你就「自證預言」了。
如果懷抱的是負面的、限制性的信念,那起初所謂的「不可能、沒得選」,最後真的會變得不可能、沒機會。
所以大文豪馬克吐溫才會跟我們說:
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而給你帶來麻煩,反而是那些你確信不疑的一些事情導致你的困境。
-----
活在未來
回顧過去一年,與你分享最令我受用的一個詞:
活在未來。
在<腦力全開>這本書裡有這個小標:「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利用「活在未來」這個思考方式,恰好詮釋了這個問題。
--
☛過去交易總是不停損、亂凹單,胡亂聽名牌,亂買賣一通...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
☛對於伴侶、對於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吵架、時不時就發飆...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
☛每個月收入捉襟見肘,繳完卡費、學費、貸款費,戶頭所剩無幾...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
3個改變的關鍵
1.告訴自己:我要什麼
「為什麼大多數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呢?」
因為他們被訓練去關注和思考他們不想要的。
常常我們就像個懦夫一樣,只會不斷抱怨自己不要這個、不爽那個,卻說不上來自己到底要什麼,更別說用行動去真正得到它。
改變的第1個關鍵,就是告訴自己:我要什麼。
有人說這是「顯化法則」,也有人說這是「信念創造實相」。
簡單來說,就是在腦裡自問自答:我要什麼?
然後針對你要的東西給予一個明確、清晰的定義或圖像,然後按圖索驥去規劃出取得這件事的具體行動方案...然後get it done。
-----
2.專注當下
太陽照在放大鏡上,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明亮的焦點,這個焦點甚至可以讓乾枯的樹葉燒起來,這是因為太陽的熱度全都集中專注在一個點上。
「當下的力量就是最有威力的力量」
但絕大多數人無法專注當下,他們常常分心。
或許是邊吃飯邊滑手機,吃了什麼其實都不知道,更別說味道。
或許是一個上午又準備簡報、又要回復電郵、還要看LINE、偶爾滑滑臉書。
也或許是本職工作已經倦怠,沒能專注在本業上,想要斜槓創業,但項目太多,每個副業都沾沾醬油、每個斜槓都無疾而終。
--
當下即是威力之點,我們需要專注當下的本事。
看文章可以好好看、做簡報就不開LINE、決心3年升經理、5年升處長就好好拚、誓言斜槓發展、多元收入,就把每一個下班時間效率最大化...
-----
3.算清楚
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蒙格說:
用數學來理清日常生活的混亂。
如果缺乏數學運算能力,那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就會像是明明只有一條腿卻硬被逼著去參加踢屁股比賽那樣感到力不從心。
✔自己未來到底能不能成為股市贏家?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算算過去績效、秤秤自己實力,答案馬上就有,根本不必再多花3年50萬的成本去賠給市場。
--
✔自己未來到底能不能成為千萬富翁?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算算過去年均收入,看看現在重複在做的事,根本不必再抱怨錢總是不夠用,因為這是必定。
--
✔自己未來是否能有更好的伴侶關係、親子關係或職場關係?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檢視既有的人際關係循環,想想現在持續進行的互動方式,若自己沒改變,生活周遭什麼也不會改變。
--
這些就只是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畢竟重複做一樣的事情只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不滿意現況?那先把現況都給它算一算帳,然後新的一年開始改變。
巴菲特 凹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交易,是自已的照妖鏡!』
『在市場面前,你的缺點會被放大一百倍!』
『任何自欺欺人的謊言,都會被市場戳破!』
十幾年前,我矇矇懂懂開始交易時,
根本不知道什麼風險控管,什麼交易計劃,
yahoo奇摩股市打開來就在找標的下單!
(用過的+1 XD)
新手不小心在多頭市場賺到錢(跟最近的台股很像),
以為自己是神!
以為下單都永遠會賺錢!
風險? 不會有風險啦!
我這麼厲害! 我挑的股票都漲!
你正在看著未來的巴菲特呢!
你看! 我這個月賺了多少多少錢!
結果當多頭要休息時,就是各種大賠的開始!
賠錢就開始跑去書局買書找方法,
各種交易法一個一個學,
指標換過一個又一個....
一個指標似乎不足?
加! 加上第2個指標似乎更穩!
那不如加上第3個指標、第4個指標。
哎呀! 我真是太聰明了!
當4個指標中有3個說可以做多的時候,
一定是最穩當的!
結果想當然,
就開啟了我數年的虧損生涯。
對,數年!
後來股災結束,多頭回來了,
喜歡做多的我有沒有賺到錢?
還是沒有!
因為我盤中忽多忽空,隨風起舞,
滿腦子只想著要把虧損賺回來賺回來賺回來,
這中間,大賠一筆80幾萬的有,
小賠10幾萬的一堆,
怪東怪西,怪市場怪主力怪外資怪國安基金,
就是不會怪自己!
所以,這個『怪別人』的缺點就被放大一百倍!
而且,是虧損放大一百倍!
數年中,浮浮沈沈,錢就這樣被我賠掉.....
------------
後來,到底怎麼開始轉正?
『#從我願意面對自己的缺點,#一個一個修改開始!』
『#不只是交易的缺點而是個性的缺點!』
就像截圖說的一樣,
我知道不可以凹單!
但一直到花了200萬給市場後,
才真的發誓不凹單....
週末,大家來聊聊心吧!
分享一下你曾經凹過的單,痛不欲生的單....
寫出來,我們之後就比較不會亂做喔!
(一開始的心路歷程容許我慢慢寫,
這些在以後的書中都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