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軍事常識教學好了,雖然應該不算常識,但我很認真的覺得,太習慣看戰史,學著看地圖推部隊,會忽略很多細節。
=====
進入熱兵器時代後,西方整體的戰爭演化非常快,其中關鍵是三樣,「義務役教育程度」、「武器技術層次」、「量變可否帶來質變」。其他沒了,真的不會去想一些什麼奇兵詭謀。
在19世紀這百年間,前半的步兵主力兵器是前膛槍,後半開始換裝後膛槍,其中一項很大的轉變是子彈從圓形轉為米尼埃式,也就是現在習慣的錐形子彈。有興趣的可以配合wiki的槍械去看。
稍微解釋一下戰術差異,前膛槍裝彈需要把槍枝立起,塞入藥包跟子彈後用鐵條壓實,後膛槍則不需要。圓形子彈好製作好塞,但射出之後路徑會飄,有膛線後好一些,米尼埃子彈則很穩定。
差異在,後膛槍可以趴下裝彈,前膛槍要跪姿裝彈,在接觸戰跟非陣地戰的狀況,會有極大的差異。普奧戰爭中奧國將領的紀錄,跪姿裝彈不利掩蔽,戰況幾乎是一面倒。
圓形子彈會飄,所以一種是加長槍管,另一種是膛線,膛線的工藝技術要求高,到了19世紀後半就變成致命的國力差距。加長槍管不見得只是為了增加準度,還有上刺刀變成長槍的功能,看戰役跟地理位置,也不見得是決定性因素。
總之,稍微知道就好。
19世紀的戰爭,我們要先有幾個概念。第一,地形其實敵我雙方都很清楚,河的哪邊可以渡過,哪一條山道可以通行,不存在所謂的地理不明的將領。差別在於,當地人會知道細節,天候跟時節造成的微妙差異,例如地表泥濘程度影響多大。但這影響多半是戰場狀況,對整體戰略來說還好,所以我們會發現,侵略跟防禦戰都圍繞在重要的要塞,因為好地點早就蓋要塞防守了。
要塞攻略,重點就從槍枝轉變成大砲,大砲也有很多細節,大致解釋就是炮身強度跟製作法,青銅跟鐵製炮身使用壽命跟射程都有差,連帶影響到重量與搬運所需馬匹。同樣的,適合架設大砲的地點,基本上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戰場爭奪往往在高地,搶奪高地後就會有一方軍隊退出某塊區域,理由通常是在敵軍大砲射程,不得不退。
換言之,八奇策略幾乎不存在,你知道的對方也知道,雙方的差距在技術上是無法克服的,所以戰爭的細節轉變成另外兩個方面。一個是教育,另一個是數量。
戰爭至此,轉變為管理技術的優劣,管理技術跟國家的產業發展有關,越工業化跟金融化高的地方,就有越好的管理技術,可以處理極大量的後勤運作。教育水準高的義務兵,較能快速理解軍官的指令,訓練時期較短,戰術使用的速度跟寬廣度都比較高,例如工業化後的俄國,徵募的農民兵即使數量遠高於德國,依然只能用簡單的戰術衝鋒。看了很多將軍的回憶錄跟紀錄後,就不難發現總體戰的概念出現,其來有自。
管理技術的細節,包括了怎樣切割計畫,專業分工跟分層負責,又如何授權下級,授權後怎麼監督考核,有學過現代管理技術,或是在工廠當過主管碰過軟體的可以回想,這些就是一兩百年前戰場發展出的需求延伸。這種管理優勢,會體現在你的戰場命令執行,執行成效跟回報,指揮官的臨場判斷,戰鬥的累積轉化成戰術勝利,小小的戰術勝利累積成整個作戰成功,進而影響到戰略布局。
那麼,數量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就是成本,當訓練成本太高,人力來源反而便宜,就會出現數量壓倒的狀況,例如前段說的,俄軍用人力優勢壓制敵軍,死傷當然很多,但人太多不怕死。一人一槍,數量多可以形成火力優勢,即使都是前膛槍,也可以壓制敵軍的前進。
講到這,可以提一些實際的狀況。19世紀後半,普奧戰爭後形成新的局面,奧匈帝國、新生的義大利王國、希臘,還有塞爾維亞等都把眼光放在巴爾幹,打算瓜分衰弱的鄂圖曼土耳其。這幾十年的大小戰役,俄土戰爭、羅馬尼亞跟保加利亞公國(日後變成王國),在巴爾幹上打來打去,不光看地圖,了解當時的狀況就會發現很妙。
首先,槍枝大多外購,本國沒有多少製造能力,所以巴爾幹相關國家都極力拉攏英法德等工業強國。其次,槍枝進化太快,買到射程較長、射速較快、準度較高的槍枝與大砲,戰場優勢就會被放大。不僅買到還要數量夠多可以換裝,所以換裝完成的精銳部隊數量,與沒有換完的舊部隊數量比例,怎樣擺設預備隊,甚至戰略規畫要放棄哪邊,都是藝術。
所以回頭看,為何圍繞巴爾幹的國家好像都跟英法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其實都是生意。人家軍火商開發海外市場,你巴爾幹打的震天價響,不賣你賣誰,拿不出現金就只好去談條約分割特權。
許多記錄講現實很血淋淋,有效射程多50碼的步槍,可以只用不到敵軍2成的人數,固守掩蔽良好的陣地,讓敵軍啃不下來。後膛跟前膛的差異更恐怖,死傷比例用倍數算,更不要提大砲射程跟射速,對於破壞陣型跟陣地的效果有多誇張。地形不是不重要,像是保加利亞進攻土耳其的戰役,就是圍繞在山隘要道跟要塞之爭,土耳其固守良好的地方,完全要看保加利亞怎樣把大砲拖到夠好的位置,不然完全沒轍。
一旦科技差異出現,想要獲取勝利就只能用數量去壓制,但死傷會相當大,後續擴張戰果若不成,就會出現國內壓力,義務兵的死傷會讓國內政局動盪的。所以,預備隊擺在哪裡,當敵軍突破後頂上缺口,讓敵方的死傷跟戰果成不了比例,就成為政治談判的籌碼。而要累積夠多的預備隊,就變成徵兵數量要更多,相互累積成不全民皆兵就會輸的狀況,使得國家人口跟總動員體制被確定。
參加過這些戰役的前線軍官,以及外國觀察員,漸漸理解到鏟子跟沙包的威力,更能明白火力優勢的可怕,但也深深記得只要數量累積夠多,突破後就可形成巨大優勢。一次大戰之所以會卡死在那邊,與其說是將軍們的思維老舊不改變,不如說是交戰各國的技術優勢差異縮小,戰場可展開的人力都到極限的因素。
講到這邊,我是希望各位理解,事出必有因,痛罵那些人都是智障,其實是錯的。很多都是事後歸納才知道原因,戰爭走到今天這步,為何技術優勢變得極為重要,戰機差了一代就幾乎是全滅與否?
不,並不是今天,工業革命後就是這樣了,兩次大戰到韓戰越戰,跨越到兩次波灣戰爭,所謂的資訊戰等等,真正改寫的是全體皆兵的戰略,不是否定總體戰,總體戰從未遠去,美軍可以用一個連的陸軍軍力就打爆阿富汗。一個師就打下伊拉克,一個營就攻下巴格達,這是整體國力累積的結果。
巴爾拿wiki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堆連鴻海財報都沒讀過的人在嘴鴻海,而更多書生淺薄之見如同我幾天前的短文所言,這些人除了把郭台銘說成「不過是個商人」之外,其實連理解郭台銘成就的能力都不具備。
光是鴻海早年在塑膠模具方面的開發與管理對整個世界大量生產的貢獻,就打趴一堆嘴砲政客。
經濟學來看,唯有工業化大量生產,才能快速降低邊際生產成本,使得世界上更多人能以更低代價滿足生活需求,從而:1. 釋放多餘資金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與2. 釋放多餘時間轉往滿足其他需求與投資。
此投資包含自我人力資源提昇、生產要素投資乃至於金融投資,毋庸贅言解釋。
換言之,整個工業大量生產創造的邊際成本快速且大幅降低本身是提昇了整體人類的財富與未來。
與此同時,我一再強調,人類財富增長才是真真正正改善人權與個人自由的重要因素,從言論自由到遷徙自由,從工作權到財產權。甚至同志婚姻或關係能公開存在,也是因為整體社會富裕程度夠,方可容忍這種「不再產出人力資源」的社會契約安排(socially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而上次我曾提供資訊:
"根據107年財報鴻海精密公司在台灣一年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達$165億新台幣。郭董個人所得稅金額早在2002年見報就達$8億新台幣;2016年報導更是年繳$60億元。
捐款部分,被媒體大肆報導郭董光是台大就捐款$150億元!"
先甭提現在嘴郭台銘財大氣粗、只是商人的書生魯蛇哪個人繳了比他更多的稅、捐了比他更多的錢。
我們就單看鴻海2009年以來發放的現金股利(單位新台幣):
81.6億、172億、96.6億、160億、178億、236億、562億、626億、780億、347億。(共3,229億)
不看股價市值,單看鴻海對台灣股東發放的現金股利,試問貶低郭台銘者哪個人10年來為台灣股民創造3千多億財富的?
(也別跟我嘴股東有外資;鴻海股票並不貴,近8年來每張多在12萬新台幣以下,台灣多數人願意都能購買享受郭台銘團隊替你創造財富)
再強調一次:經濟學認為市場交易是租值耗損最低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而透過市場交易創造財富也是對整體人類實質貢獻最大的一種方式。
因此以經濟學角度觀之,郭台銘對台灣、中國乃至於世界的實質貢獻遠遠超過檯面上所有政客總和。
另一方面,許多人智識與能力並不足以"理解(appreciate)"如此成就。這些人其實很可悲,卻也是我等專業投資戶的獲利來源。
補充:
忘了一個重點。
事業經營者都知道,無論事業規模放大亦或是服務產出項目擴大,對主事者而言都是「快速學習能力的考驗」,
鴻海從最早的塑膠射出代工廠到具備大規模開發與管理模具能力,到金屬加工、精密加工、電子加工、液晶螢幕、自動化機器人....等等各項領域的涉入,以及高達百萬員工的產銷人發財管理,在在都是考驗主事者。
這種學習能力,豈是只會在書本上打轉、靠著一兩個花拳繡腿理論訛誆學生一生的「學者」所能比擬?科科。
之前蠅蠅們說「假新聞要關三天」,我覺得可以關進去了,三天內不准用網路發文!(我不需要為郭護航,只是秀下限到我無語了,在此推一下)
開始攻擊郭的點都是郭從2007年一路到2015年沒做到的事─投資設廠,引用資料是CNN我想各位可以從英文版的WIKI大眾編輯版上找到相關資料,根據唐納德所說,CNN就是一個全球最大的假新聞製造商,這句話可以給覺青知道,不能要川普美國支持蔡台灣,又拿柯林頓媒體打郭,真的很瞎,如果要這樣,要不要質問一下蔡的前瞻計畫進度完成多少了?這也太巴爾幹主義了!
鴻海的合作夥伴都是大陸公司!
羅列一下!美國公司:亞馬遜、蘋果、思科、谷歌、戴爾、惠普、英特爾、微軟、摩托羅拉移動,加拿大:黑莓,日本:任天堂、索尼移動、東芝,芬蘭:諾基亞HMD,台灣:宏碁,大陸:小米、華為。都是大陸嘛?就兩家!就是全部了,不然當美國公司都是塑膠的?
設廠都在大陸會被中共掌控!
我從其他地方講起,沒有錯!鴻海投資最重的地區都是大陸,從美洲巴西開始。
巴西:聖麗塔-杜薩普卡伊、索羅卡巴、容迪亞伊是螢幕生產基地,馬瑙斯、因達亞圖巴是手機工廠,鴻海本部也聲明將加大在巴西生產線,除了馬瑙斯是亞馬遜邦的首府擁有兩百萬人的城市外,其餘都是在廿萬上下人口的城鎮,現招募六千人。
墨西哥:奇瓦瓦州有摩托羅拉移動的手機基地、思科的網路機上盒工廠、索尼液晶螢幕基地,已經全部收購,並且重組改編為在華瑞茲城、聖赫羅尼莫有手機和電視生產基地,華瑞茲城與最靠近德州埃爾帕索形成擁有兩百萬的大都會區,而且還是大農莊,聖赫羅尼莫是靠近新墨西哥州雷斯,為USMCA重點出口城市,成為一日生活、工作圈。
美國:威斯康辛州和賓州皆有投資,可惜,兩州皆由民主黨執政後,就以環保理由擋下,可鴻海在威州是一英里生產地協助建立兩英里濕地或生態保護地為代價,威州起初以1.3萬人招募,而後再擴大,投資威州一百億美金,至於賓州最初想法就是只與賓州卡內基美隆大學簽產學研究協議,大學研究結果是鴻海與該校資產,鴻海每年都要投資研究預算,可雙方都不能將技術轉出任何國家、企業,投資招募哈里斯堡的五百名員工是先暫停了,投資賓州四千萬美金,美國的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都有向鴻海示意。
印度:鴻海2006年開始在清奈、泰米爾納德邦生產部門的工廠在2014年出售,2.5萬人的失業,可是在2015年分別與蘋果和印度阿達尼集團合作共同擴大在印版圖,後續阿達尼沒有後續,可蘋果在印度的部分,鴻海是招募了各部門人員達一百萬工作機會,工廠達12座,皆已完工,重點城市仍放在清奈,目前因全球手機需求量下降原因,只招募一萬人的需求。
馬來西亞:在柔佛州有七座工廠,目前完工四座,並開發一座鴻海園區。
印尼:目前並沒有下一步動作,原因在於政府不給土地許可。
澳洲:目前在西部設有工廠和倉庫。
歐洲: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芬蘭、土耳其均設有工廠,在捷克帕爾杜比采設有歐洲營運總部暨製造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設有第二大歐洲基地,原因在於關稅同盟與歐洲經濟區的環顧效應,以及德、英、法的工業公司均有設東歐總部或營運中心,近期歐洲需要大數據超市,螢幕等消費性電子大量需求,可從鴻海出貨。
大陸:從北京到廣州,從上海到鄭州,從南陽到貴州,均有鴻海旗幟,總共9座城市12座工廠,員工超過五十萬人,不過從2016年開始,鴻海已經解雇了六萬人,另外要撤資有關低廉生產基地轉投馬來西亞、印度和加強墨西哥,目前鴻海在大陸有生產群、設計群和伺服器,將逐年將勞力密集最高和人工費用最高的生產群全部撤出,美歐相關經濟研究指出每六萬人一同失業等於折損1%GDP,而鴻海在大陸佔有最大比例是生產,現在設計群又有美國和歐洲的新投資標的,又可再移出,如此就只剩貴州的伺服器基地。
自經區會讓大陸製造變台灣製造!
目前經濟部無論本資或外資在台投資設廠開公司都必須向經濟部商業司和工業局開辦營業登記、工業登記,還要向財政部國稅局登記公司營利所得稅及從業項目,還有向一般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分別遞出相關的技術、商標等智慧財產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文件向經濟部智財局申請,會計會處理公司帳本送往商業銀行、投募平台和財政部國稅局,勞動部會要求員工數量、工作時數、提高基本薪資、投入資本額是否成正比,如果沒有,就必須增加員工、輪班機制、休假時數、投入械具資本,如若不照將開罰,以上,對知名大企業商譽會有受損幾乎不敢,對中小企業來說,沒有那個屁股是不會吃那種瀉藥,兩者大部分都取向增加輪班機制和投入械具資本來補償公司營利成本。
經濟部也對大陸資本來台投資,是不能註冊營造、生產等相關事業或影響台灣出口外銷品質的從業別,也併禁止從第三地來台註冊之大陸資本,外資來台投資生產、營造必須符合台灣品質標準、聘僱人員與投入資本要符合台灣法規,查證外資來源會與當地國聯絡查詢該公司營運狀況和財務狀況以及申請過專利權、智財權等知識保護產權文見過,大陸假外資也會從第三地得知。
大陸來台投資都是電商、網路、運輸商和快遞,例如:順豐快遞。這也是大陸較擅長並能向海外擴張,再比如在台灣比較大的新加坡商的蝦皮即是。
所謂的自經區就是免關稅、免消費稅,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港口,外資和本資都只會做生產轉進出口的從業,並不會有太多經濟成長,只是解除勞動密集之失業率,並沒有帶來資本密集產業,而大部分包括台灣在內的審核部門都會納入上述申請手續和障礙,防止本土技術或製造遭到污染或貶低,自經區是屬非國土境內,大部分國家開辦此類的自由港也會搭配避稅港的功能,所以,要以台灣製造必須在自經區之外設廠開公司才能算台灣製造!
#歡迎各位轉貼分享!
#還有假新聞是不是要先關三天禁止使用手機三天呢?
#這叫作腦不行人也不行!
#非商學院的人不要置喙企業管理等相關知識避免又再誤導
#商學院不出聲社會學院的人真把商學院當塑膠的
https://www.facebook.com/276865115669253/posts/2197680663587679/
巴爾拿wiki 在 Jomy 旅小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愚闖禁地
這是一個反面教材
是的,旅程中,我們偶爾也會犯錯
禁不住好奇心的吸引,去到不該去的地方
Agdam
世界十大鬼城之一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與阿塞拜疆之間的邊界,20年前受到戰火摧殘,讓這個150000人口的小鎮面目全非,只剩廢墟殘骸
這是一個敏感地帶,也是兩國之間戰火最前線。深入禁地的話,隨時會被阿塞拜疆的狙擊手射殺。
會知道這個地方,不外乎是從網絡、新聞、部落客得知,也曾看過有幾位旅人成功到訪此地,透過她們的文字與照片讓我開始對此地產生好奇,可說是我到訪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深知這是不被允許的,而且具有其危險性,這也是我一直猶豫的地方。初到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時候,我向當地人探聽了關於此地的資訊,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嘴巴拉鏈的手勢又或者是脖子被砍的手勢,自然也無法得知前往此地的交通方式。
「大不了就搭順風車外加徒步」
我當時是這麼想的
當天晚上,買了支葡萄酒在背包旅舍的大廳享用,遇見了一個大陸人,而後又加入了兩位波蘭人及一位蘇格蘭人。從一個人到五個人,從一支葡萄酒到三支葡萄酒,喝開了,也聊開了。從高加索聊到印度聊到巴爾幹聊到東南亞聊到中國,再聊到明天的計劃。
「我想去Agdam」
這話似乎燃起了大家心中的火,接著燒斷了理智線。
「Let's go together!」
就連原本打算明天離開的蘇格蘭女士也願意為此多留一個晚上,就為了闖一趟禁地,到全球十大鬼城大冒險。
就這樣,我們約好隔日一起去探險,而我也無需再為此猶豫,人多壯膽嘛...
次日,我們嘗試尋找願意帶我們前往Agdam的計程車司機,起初並不順利,大部分計程車司機只願意載我們到可以遠觀(超遠)Agdam並拍照的地方,但那不是我們想要的。
話說回來,有個懂俄語的波蘭旅伴真棒,總算可以不用跟當地人雞同鴨講,也多虧他的一番努力,總算找到願意載我們的人,而且是六人座,剛好我們五個人加司機可以坐得舒舒服服的。
起初我們還質疑司機,是否會帶我們前往到錯的地方,因為他實在答應得太爽快,跟其他司機反應不一樣,絲毫沒有吃驚的樣子(其他司機基本聽到我們要去Agdam都一副你要去尋死的樣子)。
我們再三跟司機用地圖確認以後,接著就要開始一連串的冒險了。起初心態就像是去郊遊一樣,大夥兒在車上聊得滿開心的,直到司機轉入禁地的岔口以後,氣氛開始變得凝重。
「Photo is not allowed inside! 」
司機再三警告我們在禁區內不能照相,否則相機將遭到摧毀。負責翻譯的波蘭人還用了「Destroyed」這個字演,意味著不單只是刪除照片那麼簡單,而是銷毀你的相機。
這時我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雖然大夥兒還是忍不住用手機偷拍了幾張,畢竟現場實在是太震撼,就像是廢墟大本營一樣,比我在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共和國所看到的廢墟又再更集中、範圍更大了一些,就讓人聯想起恐怖片的死城,隨時會有喪屍出沒。
但是這一片死城,卻又像是野生植物的天堂,或許正是因為人煙稀少、又正值百花齊放的春天,所以花開得倒是挺漂亮的,倒有幾分桃源的感覺,為這死氣沈沈的鬼城增添了生氣,那是一種極具衝突的畫面。
計程車司機把我們放在廢墟的某一角,先下車確認四周沒士兵以後,要我們下車自由活動一小時,但切記不要走到太深入,並且交代:
「千萬別跟士兵說是計程車載我們過來的,說我們自己徒步來的,否則他的駕照會被吊銷、會被開罰單、車子會被沒收bla bla bla...」
說到底他更在意的是他的車子多過於我們的性命
但話說回來他願意冒這個險帶我們來應該也算是滿值得「感恩」的事了,而且收費其實不算太貴啊!我們一行五人都認為,承擔那麼大的風險,就只為了賺那RM100不到的車資,實在不划算啊。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答應了。
司機還要我們千萬不要招搖的背著相機走,也千萬不要在裡面照相,所以我們就把相機放在車子裏,也不怕司機跑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治安還真的是很不錯的(家家戶戶都不鎖門的)。
這是我第一次遊「景點」走得那麼戰戰兢兢的,就像玩躲貓貓遊戲一樣。呃,這樣說好像太兒戲了些,確切來說就是賊躲士兵一樣,一直要避開士兵的視線。但事實上我們也曾經幾次跟士兵車子擦肩而過,而他們似乎也沒怎麼理我們的樣子,也讓我們警戒心開始下降。
又再偷拍了幾次照片。
直到我們來到這鬼城里唯一的「景點」,也就是這廢墟僅存完好無缺的建築物-清真寺。據說是因為阿拉的庇佑所以免受戰火的摧殘,所以得以保存完好。在一堆廢墟中能有一棟清真寺完好的聳立其中真的算是一個奇觀,不在現場真的很難感受那種震撼力。
我們並沒有上到那清真寺去,因為如此一來實在太「高調」了一些,而警戒性較高的波蘭人也勸我們不要再嘗試偷拍照片,因為我們行蹤「應該」已經被士兵掌握,而此時四周也響起了幾次槍擊聲,更讓我們開始膽怯。
據司機所說,槍擊聲基本上只是軍隊演習,不是戰火,但連續聽到好幾聲實在好難讓人不去在意。波蘭情侶決定打退堂鼓,而我、大陸人、蘇格蘭人決定繼續前進,但當我們來到清真寺門口的時候,也還是決定點到為止就好,因為我們所能掌控的訊息太少,實在不敢貿然上塔曝光行蹤。
在我們三人都決定離開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怪老頭,看起來不像是個士兵,而我們三人中又沒有人會說俄文,所以無法瞭解其動機。老頭見我們兩手空空,還送了我們一包餅乾,而這國家治安也實在太好了,所以我們也不疑有他,就吃了吧!(後來想想如果他是阿塞拜疆間諜我們就完了😂
告別老頭以後,我們總算找到了波蘭旅伴,他們似乎被士兵檢查著證件。我們也被要求出示護照,其中我與蘇格蘭人都入境過阿塞拜疆,不免被問了些問題。懂俄語的波蘭人做中間人幫忙翻譯,但此時我多麼希望他不懂俄語,至少我們可以繼續裝傻。
當然,我們沒有出賣計程車司機,而是告知士兵我們正要離開搭順風車回首都(五個人搭順風車也挺扯的其實😂)士兵人其實還蠻好的,說會「請人」把我們送回市區。
呃...如此一來我們到底是要怎麼找回計程車司機,拿回我們的相機跟背包呢?
我們原本打算在出公路的時候跟計程車司機揮個手暗示,他看到我們大概也猜到我們發生甚麼事。BUT!我們被帶到另一條路出去,無法遇到計程車司機,就這樣來到市區了...
正當我們心急於我們的相機時,我們被載到了警察局,並且被要求進去接受「調查」,根本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警察先生第一件事就是調查我們的相機,但我們只有一個人帶相機在身上,而他也沒有調查我們的手機,所以查不到Agdam的相關照片。接著又收走了我們的護照,說要去調查,然後把我們關在房間內進行「審問」。
全程當然是由懂俄文的波蘭先生翻譯,大概就是問了我們的職業、年齡、到訪Agdam的目的,諸如此類的,並告知我們此地的兇險。氣氛其實不算嚴肅,還算滿輕鬆的,尤其聊到我的年齡他們都嚇了一跳😂童顏就是可以裝萌啊😜
透過翻譯,我們終於瞭解到「為何我們不該去Agdam」。當地人一般都只是告訴我們「可能會被射殺」,但當我們讀過好幾篇部落客勇闖禁地的文章以後,我們只覺得當地人小題大做了些,因為幾乎去過的人都活著出來了,所以我們把它評估為「安全」的地方,只不過不好抵達了一些。
但原來,最大的原因是:這地方是兩國之間的敏感地帶,要是有遊客太深入被阿塞拜疆狙擊手射殺的話,對方可能會誤以為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士兵或間諜越界,導致兩國戰火一觸即發
這時我們總算是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可能隨時成為兩國之間戰爭的導火線啊!
我們答應了警察先生不再回去Agdam以後,警察也把護照還了給我們,並放我們離去。
後來我們到計程車司機的聚集地詢問了其他司機,總算聯絡到載我們的那位司機,並順利的拿回我們的相機,事情終告一段落。
真是有驚無險啊...
經過這次的經歷以後,我也瞭解到做為旅人不該闖的禁地還是不要亂闖,畢竟別人歡迎你來他的家做客不代表你可以任意闖入他不允許你進入的房間。尤其Agdam是軍事重地不是旅遊景點,我們所知的始終有限,還有更多的軍事機密是我們多不知道的。
在如此敏感地帶,遊客的闖入確實造成軍隊的困擾,因為他們也不曉得你的身份,要是混入了間諜可嚴重了。所以在此也要以此經驗勸告大家不要再到Agdam去冒險,即便其他部落客寫得輕描淡寫似的,但後果可大可小啊...
#闖禁地不勇敢但愚昧
#非勇闖而是愚闖
#好奇心會殺死貓
#旅遊反面教材
#Agdam #亞美尼亞
#高加索叁山國誌
(圖片源自wiki
巴爾拿wiki 在 Raúl Baena (巴爾拿) - 西甲個人精華- Welcome to Kitchee 傑志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傑志今日(10/12)官方宣布現年31歲的前西班牙U21國腳 巴爾拿 (Raúl Baena)加盟。司職防守中場的 巴爾拿 是西甲班霸巴塞隆拿的青訓產品,效力過愛斯賓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