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應該都變廚神
包括我😂
今天在家做了 節瓜海鮮比薩!
不是我自己老王賣瓜
全家都說超好吃
連挑食的姐姐都吃了1/8個
好感動啊
完全從麵粉開始
攪麵團、發酵、拍成比薩皮、發酵
擺上自己喜歡的料
豪邁的灑上起司
我加的海鮮是凍洋的蝦仁和透抽
加在比薩裡面真的好奢華
真的好吃到以後不想叫外送比薩
是不是有模有樣☺️
🐟凍洋海鮮持續團購中:https://forms.gle/Ut9QW7Ctv9VwvyRL7
這個海鮮比薩的做法是參考 巧兒灶咖 - Ciao Kitchen 最近在家真的超愛看巧兒影片
角落小夥伴造型饅頭❤️開團
🔗開團連結:https://bit.ly/3x8b9ma
🔺團購時間:6/16~6/22
巧兒灶咖饅頭 在 巧兒灶咖 - Ciao Kit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蜂蜜蛋糕水蒸版,在森林中做甜點&絕景湖邊小木屋之旅🏕️
食譜在這裡: https://ciao.kitchen/steamed-honey-castella/
蜂蜜蛋糕(Castella)是從日本長崎傳過來的知名甜點,以前最期待親戚生小孩彌月的時候,因為...容易有蜂蜜蛋糕可以吃 (有人跟我一樣嗎?😂)
今天要分享的蜂蜜蛋糕很不一樣,
#不用烤箱是用蒸的蜂蜜蛋糕(水蒸法)
水蒸版雖然少了那層褐色的”蛋糕皮“,但除此之外,味道跟口感沒有妥協!! 完全可以吃到蜂蜜、雞蛋的香甜,蜂蜜蛋糕特有會回彈的口感。
蛋糕不加任何化學添加物也沒有奶油,用最單純的原料、搭配溫和的水蒸方式,做出不上火、越嚼越香的水蒸版蜂蜜蛋糕。這個做法比傳統方式簡單許多,不需要特別準備木盒或紙箱,什麼模具都可以用,長條、圓形都可以,也不需要烤箱。
#如果你一直想做蜂蜜蛋糕但卡在不想準備木盒的話,可以先來試試這個作法!
今天想做出蜂蜜蛋糕經典長條造型,我用的是「BUYDEEM北鼎多功能蒸燉鍋」 ,以蒸鍋來說它容量超大的,長條的蛋糕模具可以直接放入,也可以定時、預約,比傳統的電鍋“聰明”許多,很方便。
這趟小木屋之旅,附近幾公里以內都沒有餐廳,所以吃的都靠北鼎蒸鍋了。
🍳早餐:蒸饅頭、蒸蔥花蛋
🍚午餐:使用它的燉盅,做港式魚片粥
🍰甜點:水蒸版蜂蜜蛋糕
這週山上溫度只有十幾度,沒什麼料理工具的小木屋內居然可以吃到熱呼呼的中式早餐、魚片粥跟蜂蜜蛋糕,滿足我們的亞洲胃,全部吃光光的小當家忍不住說:太幸福了!
唉~愛下廚的人聽到這種回饋就值得了(很好收買)
ps. 品嚐蜂蜜蛋糕最美味的時間?
在室溫自然放涼後,用乾淨的布或是保鮮膜包好,進冰箱冷藏2小時後再切片,蜂蜜蛋糕不適合熱熱的吃,反而是冷藏隔夜味道會更融合,好吃許多~
#BUYDEEM
__________________
✱ 正統蜂蜜蛋糕做法 ✱
請參考我的「和風日式蛋糕」課:https://ciao-kitchen.teachable.com/p/japanese-cake/
__________________
✱ 留言抽獎!巧兒灶咖 2020 Fall 魁北克風景小卡✱
把這次旅行我覺得最美的照片製成小卡片,加上經過特殊處理的楓葉,準備了2020年秋季限定小卡片要送你,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
只要在 2020/11/10前在本次影片下留言,我會隨機抽出三名巧手寄出,地址不限國家。
歡迎大家分享影片邀朋友一起參加唷!
-----------------------------------------
巧兒灶咖饅頭 在 巧兒灶咖 - Ciao Kit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剛剛開始做麵包的你/妳(上篇):
手作麵包有種難敵的魅力。
小時候每天賴床到最後一分鐘,追趕準時的鐘聲,哪有早餐的時間。好不容易滿頭大汗地抵達學校,肚子卻咕嚕咕嚕響起,好險,總有媽媽給我帶的麵包,不管是蔥花、紅豆、肉鬆、菠蘿,每一種各有千秋,陪伴我度過難熬的早自習,支撐我的肚皮到中午。雖然家母不會做麵包,總是買現成的,但讓我愛上了麵包,早餐吃麵包就像晚餐配白飯的自然。
自己學了做麵包後,開始從不同層面愛上它。最初始的理由就是,做麵包也太容易準備了!做麵包最必要的(躺著等腦公做給我吃)只有四樣:麵粉、酵母、水、鹽,其他材料都是選擇性的。而且,除了酵母需要冷藏之外,其他三樣幾乎可以說沒有保存期限,是不是很棒。
今天從麵包的角度出發、家用烘培的運用,跟大家分享我對這四項材料的心得:
1. 麵粉:
分高/中/低筋三種,跟麵粉內含有的蛋白質比例高低做區分。一般來說,高筋用於麵包、中筋做包子饅頭麵條、低筋做糕點,但是不代表麵包只能用高筋,為了創造更柔軟的口感,很多食譜是高低筋併用。
法國麵粉的分類略有不同,他們以麵粉中的灰質(ash,類似纖維)來區份,常常聽到法國棍子使用的T55麵粉,表示含有0.55%灰質,它以延長性佳為特點,以蛋白質成分與中筋雷同,可說是最相近的替代品。
另一種常聽到的是義大利的00麵粉,義大利粉製作與分類方式又與上述不同,分成2,1,0, 00, 標準是麵粉研磨的細緻程度以及移除多少麥麩(bran)和胚芽(germ),00是最細、最白的麵粉,常被用來製作義大利麵、披薩和糕點,最相近的算是中筋或低筋麵粉。
* 國外食譜常用體積表示,1 cup麵粉約為120g
* 橄麵時用的『手粉』一般指高筋麵粉,原因是較不易沾黏以及吸收空氣中的水氣結塊
* 雖然越來越多麵包店以特殊的麵粉作為宣傳,個人覺得做麵包的新手用普通麵粉成功機率最高。第一,絕大部分食譜撰寫時皆是使用普通麵粉,特殊麵粉有時候需要的水量或特性不同,常常需要專業調整,有時候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二,除了特殊幾項麵包(像是法棍),一般麵包的風味大多來自於配方、發酵方式還有添加物,麵粉影響不大。
* 選擇麵粉時,最好選沒有漂白過、成分表沒有多餘添加物的
對了,做麵包的麵粉不用過篩,是不是更愛麵包了?
2. 酵母:
分三種,新鮮酵母(fresh yeast)、乾酵母(active dry yeast)、速發酵母(instant dry yeast),極推使用速發酵母,原因是:
a. 有較長的保存期限,開封後放入密封盒冷藏可以保存數個月 vs. 新鮮酵母約2~3週
b. 不需事先泡水vs. 乾酵母須先泡溫水(40~43C) 喚醒酵母
唯一要注意的是速發酵母在低溫時活力降低,確認加入時你的麵團高於18C(會發生在怕麵團攪打時過熱,使用冰水的情況)
我自己習慣使用SAF法國酵母,金色版適用範圍廣,高糖或低糖都可; 紅色專門給低糖或無糖的配方。
* 酵母使用量:新鮮酵母是麵粉量的2% ; 速發是0.66%. Ex. 1000g麵粉用20g新鮮酵母 / 7g速發乾酵母。有時候酵母用量太少,你的秤沒反應的話,就記得1/2 茶匙 約為1g。
* 不同酵母量轉換公式:新鮮酵母:乾酵母:速發酵母=1: 0.5 : 0.33
3. 水:
如果你家剛好是礦泉水的代理商,有喝不完的礦泉水,那你大可加入麵糰。不是的話,一般飲用水就可以了,味道沒差。
* 剛開始做麵包的你,聽到別人討論麵團終溫(麵團攪拌完的溫度),先假裝沒聽到吧!因為大家很容易因為自己的麵團終溫與食譜建議的不同而氣餒,坦白說,我好幾次麵團終溫過高,一樣超好吃!Relax, not a big deal. 依台灣的氣候來說,建議大家使用涼,偏冰一點點水比較好喔
* 如果要很講究的話,你可以每次量測攪拌完的麵團中心的溫度,最理想的狀況是24~26度,麵團太熱的話,發酵過快無法產生最好的風味。
4. 鹽:
除了帶來風味,鹽最主要的功用是強化筋性,讓麵團彈性更好。但它同時也有抑制發酵的效果,控制發酵的速度,並保留部分的糖不被酵母分解,在烘烤的時候形成金黃色的表皮。相對於麵粉而言,加入1.5~2.5%。加太少鹽,麵團會黏黏稠稠的,太多的話,麵團會太緊,發酵很慢。如果希望有多一點的鹹味,假設你想做海鹽麵包,在最後發酵後直接灑在麵團上就不會影響發酵了。
* 量測的時候注意不要讓鹽直接與酵母接觸,會影響其活力。
囉囉唆唆的講一堆,還是要小小聲明一下,小妹非專業麵包師傅以上是這幾年玩烘培的心得分享文,希望對正在享受手作麵包樂趣的你/妳有些概念上的幫助,下篇會再跟大家談談常見的其他麵包材料(糖、油、蛋,還有讓你挑眉的變化型材料)!
本文開放給對烘焙有興趣的朋友自由轉載喔
有任何疑問,歡迎直接留言/私訊給 巧兒灶咖 - Ciao Kit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