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是有必要請《 臺北設計獎 TIDA 》背後的承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來說個明白。
.
一個設計獎究竟應該要有怎樣的定位?端看主辦與承辦單位的格局與視野,綜觀之前的《臺北設計獎》主視覺,每年都會有些許改變,可以發現該獎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視覺規範,每年都會生出一張主視覺海報,再將此主視覺延伸成各種視覺應用。
.
在我的認知當中,大部分的設計獎都是固定一個主要LOGO,除非遇到獎項定位重整,或是經過一定年份,才會有重新設計獎項LOGO的狀況出現。而國內的三金典禮獎項可說特例,每年都會有一張所謂的主視覺出現,再從該主視覺延伸出當屆的VI計畫,不過這種狀況也漸漸也改變中,金曲獎前幾屆開始,由顏伯駿設計好的「GMA」三字成為金曲獎的標準字,目前每一年都會沿用來搭配當屆的主視覺,金鐘獎也有跟進的現象。
.
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VI計畫,是因應每一年的獎項可能會有不同的主題,或者想溝通的議題,我覺得設計獎如果每年都有一張不一樣的主視覺來延伸,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事實上《臺北設計獎》在2012年從《臺北工業設計獎》轉變為《臺北設計獎》後,每年也都會有些許改變,2018年增設共融設計獎、2020年增設循環設計獎等,都看得出來主辦單位希冀求新求變的精神。
.
台灣有許多能見度高的獎項、典禮都能給予平面設計師、動態設計師舞台,設計出非常挑戰大眾美感的視覺設計,但工業設計界在這幾年相對非常沈默,以往活躍於媒體的產品設計師幾乎都默不吭聲地埋頭做自己的設計(我明白大家辛苦),再者我知道有更多人在接中國設計案,為免在敏感時刻不小心講錯話,不如就低調過活,跟產品設計有關讓人振奮的新聞已經越來越少。
.
《臺北設計獎》過去以工業設計為主,幾年前開始把視覺傳達、社會設計等分類都慢慢納入評分範圍,但仍不脫以工業設計獎項為基礎的事實。從過去主視覺設計的演變你也看得出來,2012年之後的設計明顯變得活潑,每年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風格轉變,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這樣的視覺呈現,其實鮮少出現在工業設計掛帥的獎項中。
.
也因此看到今年2021年的主視覺,不管網友怎麼說,坦白說我是興奮的。#很明顯在挑戰大眾對美學的認知水準,目的性明確,勢必會造成討論話題(實際上也真的造成),更多人開始注意「居然有個《臺北設計獎》?獎金還這麼高?」這不正是這個視覺設計成功的地方?(一開始3.8億的低級英文失誤就不提,那是內部設計師自己做錯,並非主視覺設計師所為)
.
然後我就看到主辦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在今天中午,於《臺北設計獎》粉絲頁出了一篇文,說要「#對今年的主視覺再度進行調整」,我就問,是有什麼好調整?調整成一個無聊至極的視覺讓大家過目即忘嗎?我就拿你們自己放在《臺北設計獎》網頁的文字來提問:
.
————————————————————————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將臺北市打造成為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更鼓勵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把設計當成解決問題的工具,透過設計思維,解決社會大眾以及社會或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進一步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
————————————————————————
.
請「中國生產力中心」捫心自問,因為網友的不喜愛就如此乾脆地把經過正式評選會議選出的主視覺設計撤下來、甚至要求設計師修改,請問貴單位的「設計遠見」在哪裏?是否有鼓勵到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你們這樣的行為,是否能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我認為,身為一個行之有年的設計獎執行單位,貴單位的做法已然失格。
.
設計師 #葉忠宜 對此事在自己的FB也提出質疑:「臺北設計獎這樣讓此惡例一開,也讓設計師從此更輕易地陷入被民粹意見與高層霸道給綁架的危機,設計人不僅再也無法好好做事,尊嚴更是被踐踏一地。這已經無關設計好壞問題,更多的是程序的正義。」原本看見本屆走出新意的主視覺,已經報名參加的葉忠宜,看見主辦單位如此不尊重設計後大感失望,#並揚言要抵制該獎項,將繳交空白的設計作品。
.
#我支持設計師葉忠宜的行動,希望「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並對今年的主視覺設計師 Peter Chang 提出正式的道歉。
「中國生產力中心」如何看待臺北設計獎的品牌價值,端看接下來貴單位對公眾的回覆與作法。請三思。
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 在 小人物職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麵包店賣飯糰:賣破千萬本書的王牌編輯教你創造超乎想像的好點子
.
👉思考=橫向拓展+垂直加深
.
橫向拓展是在思考各種可能性,垂直加深則是在思考本質上的價值
🔍舉例來說:手帳本一開始的價值定義是「紀錄行程的工具」,但透過垂直加深的思考,可以把手帳本的價值重新定義為「記錄生活的工具」,就會延伸出更多的使用情境,另外更換封面、舉辦手帳本主題活動等,則是橫向拓展的思考結果
.
思考和「想到」不同,思考需要目的性以及有意識的想法,至於整合「已經知道的事情」也不是思考,只是在蒐集資料
🔍思考也不限於邏輯性思考,非邏輯性思考也是思考的一種方法,特別適合用在未知的未來
.
👉人生=思考+行動
.
🔍思考和行動不只創造未來,甚至會創造一個人的個性,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過、未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要不要實現自己的想法,其實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
👉成果=思考技術×思考的時間×行動
.
🔍想用思考技術創造出新點子,就必須遵守 3 個規則
規則 1:決定目標
規則 2:收集資訊後再來整理現狀
規則 3:思考 = 橫向拓展 + 垂直加深
.
👉橫向拓展的思考技術
第 1 個 加乘法
第 2 個 串珠聯想法
第 3 個 挪動法
第 4 個 擺脫二選一機制
第 5 個 整合法
第 6 個 如果有就好了
.
👉垂直加深的思考技術
第 1 個 三百六十度分解法
第 2 個 正向價值化
第 3 個 自我、他人、社會
第 4 個 雙六法
第 5 個 找出真面目
第 6 個 標語法
.
🎉抽書活動
📚獎品:《 在麵包店賣飯糰 》實體書 2 本
🗓活動日期:7 / 4 ~ 7 / 8,抽獎日:7 / 9
👇抽獎資格:
(1)追蹤小人物職場
(2)按貼文愛心、收藏
(3)於貼文留言
(4)分享貼文到限動
⚠️因為是實體書寄送,得獎者需提供姓名、電話、email、寄送地址(限台灣)
.
📍歡迎大家「 分享 」、「 收藏 」,有任何想法請留言或私訊,最後記得開啟「 小鈴鐺 」,訂閱小人物職場的最新通知
.
🎈喜歡記得追蹤 @work.thinking
#在麵包店賣飯糰 #高寶書版 #職場 #成長 #習慣 #學習 #新鮮人 #同事 #小人物職場 #工作態度 #價值觀 #目標 #故事 #想法 #點子 #職涯 #思考 #創造 #創意 #思考法 #思維 #思考力 #行動 #人性 #人生 #邏輯 #行為
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 在 爰 by YYF.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聊聊個人定位吧(上)
番外篇:明明平常都可以啊...』
繼上週日更第一篇”個人IP”受到大家喜愛(鞠躬)
https://www.facebook.com/459259334151089/posts/3459519324125060/?d=n
來聊聊
我是怎麼從一個完全連自媒體都不懂
到很清楚知道個人的定位與方向
你想打造個人品牌嗎?
首先,觀察到市面上有知名度 or 爆紅的人
不外乎是以下這兩類
>>極具個人魅力 or 實用性取向
一、先來聊聊何謂”極具個人魅力”
就像愛情一樣沒有理由的...
你回想一下
當初你是怎麼愛上你的另外一半的
看到就會小鹿亂撞、心跳100
甚至在兩人還沒開口說話時
就已經在腦中冒出很多粉紅泡泡的畫面
為什麼我會喜歡他/她?
總要硬掰個理由
因為她很溫柔啊
因為他很貼心啊
.
.
.
世界上溫柔、貼心的人不少
怎偏偏你會選中他呢?
_
就像最近討論度極高的男二爆紅 #金宣虎 事件
從韓劇開拍到結束增加快200萬粉絲
大家都不被他笑起來的酒窩迷倒...
明星、KOL 都歸類在”極具個人魅力”這一塊
若無以上特質,該如何於自媒體上生存呢?
_
就拿”懶人包”為主的美食或旅遊部落客來說
總是有最新的店家分享
與超強的歸納統整能力
自然也會匯集許多追隨者
像我平常會追蹤的
>>台南美食部落客 #花露露
不但會介紹最新店家
也把台南的早午餐、約會推薦、燒烤、咖啡廳
打包成有主題性的懶人包
一、擷取店家資訊
二、搜尋評價
兩步驟就能決定你要吃甚麼!
>>線上個人品牌多半傾向於 #實用性
有目的性的傳遞出你的價值
也有正確的目標受眾成為追隨者
_
以上說的這兩種 #個人品牌 類型
依照現代人對於速成的崇拜
很難想像這努力期至少3年起跳吧
常聽到有人說
->影片都做了半年了,觀看數或粉絲數都還停留在兩位數
或者是
->埋頭寫文卻不見起色
卻說:我努力過了啊...
_
如果你想把”個人品牌”打造成屬於你的事業
那你一定要先思考
你所傳遞的個人品牌的價值是甚麼?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我們明天來好好聊聊
明天為日更最後一天
再來就要忙年底的大計畫了
請期待!
-----------------------------
就在剛剛寫稿子寫到一半
想換成 Honne 的歌
輸入關鍵字後
youtube 竟然跑出一隻猴子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這讓我想起昨天那打不開的新檔案
以及
我賴以為生的 Photoshop
都打不開!
說好的11月就結束水逆了...
>>一旦日常小事無法唾手可得
必須繞過蜿蜒的山路
到另外一個村子
換成另外一種交通工具
穿過無數條小溪
走過剛下過雨的泥濘彎路
才能完成平常你的日常生活小事
那你會想說
>>啊~算了
應該明天就會好了吧
心想應該是水逆作祟吧
(其實11月就順行了)
還是
>>試看看有沒有別的方法
如果今天待辦事項沒完成
我...我的心情會很複雜
以至於夜晚會無法入眠...
就在剛剛
我的PS能開能編輯了!
Youtube也正常能聽 Honne了!
真是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
我的IG_ yuanslook
#Yuan的日常小插曲
-------------------------
#Yuan的個人品牌筆記
請接續明晚的粉絲團
12月首發挑戰一週日更~
#歡迎分享 #轉發 #留言 #穿衣與生活工程師
#youtube當機
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 在 價值(倫理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價值 為德性倫理學所重視的一個因素。有人將其分成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 工具價值和內在價值 編輯. 工具價值 編輯. 工具價值即為了達到心中的目的,透過實行該美德,去 ... ... <看更多>
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 在 價值取向 的相關結果
我們可以把Rokeach的價值觀層次因素看成表層的工具性價值觀和深層的目的性價值觀,前者是為了達到工作目標所採取的手段,後者表明瞭一種工作利益傾向。 [編輯]. 科學價值 ... ... <看更多>
工具性價值目的性價值 在 價值學探究- 法朗哥幫你說的部落格 的相關結果
導行為的核心思想信念,決定了個人或團體的生活與生存的手段和目的。 依Rokeach (1973)的定義,可將價值分為二類:1.工具性價值(instrument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