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日記]📅四月28日週二/全英閉關Day36/補27日資料
疫情指標: 到院死亡人數是三月30日以來最低,但是週末通報作業速度較慢,醫療官認為明後天數字可能會反彈。
******
📺每日記者會
四月27日週ㄧ主席:衛生部長(Matt Hancock, the health secretary)還以為強森會回來上秀。
📌 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殉職的NHS82位醫護+16名看護,比照國軍待遇每名提供6萬鎊撫恤金給其家屬。#記者確認如果不滿意還是可以提告要求國賠
📌 NHS還有超過三千床加護病房床位,呼吸器也還有42%的餘裕可供使用。#第八間南丁格爾醫院當天開幕 #還有兩間等者
📌NHS暫停的療程例如癌症治療等,自週二起恢復(一個月前暫停長期病的療程以擴充加護病房的人力與規模)
#人生好難之高風險族群仍要在出門或延誤治療之間做選擇
📌民調認證專業可靠的醫療官惠蒂教授說:病毒大流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上次說到年底生活都不會恢復正常 #這次肯定第二波在所必然
*******
其他時事隨便說:
💊北倫敦的醫院發出警示信給同業,接著「小兒感染與免疫協會」推特轉發,指出跨倫敦以及英國某些地方,大約40名兒童病患身上發現不明的病況,類似川崎氏症(全身性血管發炎)或中毒休克症的症狀,混合胃痛、上吐下瀉、舌頭長疹、手部出現紅疹的情況。這些病人中有些新冠病毒檢驗是陰性(無感染)。
下午的訊息顯示有10幾名嚴重者需要加護病房治療、1名使用體外生命維持系統(ECOM,台譯葉克膜)。記者會中提及,惠蒂教授認為也有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
(大約兩年前的冬天英國發生蘇俄間諜毒殺英國雙面間諜的案件,那時惠蒂教授任首席科學官,處理毒物分析與判斷。#到底為什麼我聯想到這件事 )
................
📺首相強森週一恢復上班,早上在首相府門口開記者會,提到過一陣子會提出下一階段的措施。也提到處理防疫政策要更公開透明,會邀請反對黨領袖討論(他原本就約好了新任工黨黨魁見面討論,但是隔天就入院了)。
中午首相府的例行報告提到,開放群眾參與每日疫情記者會提問。流程是每日中午前在政府網頁上提交問題,民調網站YouGov會從中抽出(或挑出)一個問題,在三點前聯絡案主,看要不要親自連線或是錄影詢問。出席記者會的官員事先不知道問題 #每日彩蛋
公布之後數小時之間就收到1萬5千個問題,下午疫情記者會的第一個問題就回答民眾題:Lynne 來自Skipton (在北約克郡,唐頓莊園劇中人物聊天時會提到的地名)想知道當居家禁令解除時她能不能抱她的孫子 🙈🙉🙊 簡單說這要看她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 #安全球 #送分題
衛生部長說:「真是個好問題...」「這顯示民眾問的問題和記者問的ㄧ樣難」。#顯示部分民眾對天天推廣的公衛概念還是不清楚
#大家都不愛記者提的問題
#連記者組成的團體調查評價也是七成不滿意
.................
💙百歲生日快到的Tom爺爺,解鎖許多項人生成就。
他的單曲You Will Never Walk Alone 上週贏得加拿大熱門歌曲榜首。這首歌在英國一發布就擠掉當時的榜首We Will Meet Again。後面這首是二戰時流行的老歌,由軍中情人Vera Lynn主唱,女王在前幾週的電視演講中引用歌詞後鹹魚翻身。Tom爺爺說Vera Lynn 曾經去緬甸勞軍,那時他正好在緬甸服役,出單曲後Vera 也寫信恭喜他。
到昨天為止他已收到超過12萬張生日賀卡,英國郵局需要更改郵件分類程式專設一個項目給他,這週郵局還為他做了一個專屬的生日郵戳。#皇家郵局的公關很會 #接下來幫他出郵票嗎 #可宣傳郵局有客製化郵票的服務
他的生日驚喜包括BBC打算在30日早上的軟性新聞時段幫他做一個生日專輯,回顧他的貢獻;女王可能會發一封有私人訊息的電報給Tom爺爺,不是助手發的制式生日賀卡喔;空軍戰機本來計畫飛過他家上空致敬。這個計畫後來取消,因為「不是必要的出行」。 #絕對有保持安全距離
................
💙各國醫護都缺個人防護物資,包括歐洲防疫模範生德國。德國的醫護人員貼裸照抗議PPE不足。#裸奔上前線
有台灣健保但人在海外的朋友,歡迎響應台灣政府新措施,捐出過去沒有領的醫療口罩,讓台灣可以有更多資源幫助國際社會。
***********
📅四月27日週一
重症確診累積157149(^4310, 少3.4%)
入院死亡累積21092(^360, 少13%)
檢驗569768(^26355)人,719910(^37024) 次
#陽性率 總體27.6%(少0.5%) ,當日16.4%
🦊大倫敦重症累積23833(^492)
累積死亡4693人(^87, ^26%)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川崎 氏症 健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觀光客不知道的倫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女王i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寶寶] 關於川崎氏症的流水帳分享-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川崎症免疫球蛋白費用的原因和症狀,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郭和昌- 相當用心,值得稱讚的家長小孩川崎症經第一次免疫球 ... 的評價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川崎氏症重大傷病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6月女罹川崎症反覆求醫確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川崎氏症-重大傷病理賠- insuranc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女王i健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玉櫻在「山谷文教」最新主編的書籍熱騰騰出版了!
《#深耕台灣 #人類遺傳學會與先天性疾病的20年歳月》
★內容有許多實用的遺傳性疾病資訊,對需要的民眾非常有幫助,#歡迎指教與購書,非常感謝^^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797
誠品
http://www.eslite.com/Search_BW.aspx…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00130077…
三民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547868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4863.html
策畫/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
總策畫/林炫沛理事長
#人類遺傳學會20週年專書
*14位遺傳學專家傳承半世紀的寶貴經驗
*揭開遺傳疾病基因密碼&研發突破性療法
*引領台灣遺傳學快速起飛
*關鍵的臨床案例分享與遺傳諮詢
*為患者創造更有希望的未來
#國內外六大洲17位權威專家一致強力推薦
衛生福利部 陳時中部長
國民健康署 王英偉署長
馬偕紀念醫院前副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 黃富源教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策略長/台北病理中心董事 楊文理醫師
澳洲臨床遺傳學/新陳代謝科 Dr. Jim McGill
巴西聯邦大學基因醫學部 Prof. Roberto Giugliani
埃及開羅大學醫學院國家研究中心生化遺傳部 Prof. Dr. Ekram Fateen
日本國立兒童成育醫療研究中心臨床檢查統括部長 奧山虎之醫師 (Dr. Torayuki Okuyama)
韓國三星醫學中心小兒部 陳東奎教授/趙晟允醫師 (Prof. DK Jin / Dr. SY Cho)
紐西蘭籍IPWSO聯絡協調部門主管/前任執行秘書 Ms. Linda Thornton
羅馬尼亞小胖威利協會會長/歐洲罕病聯盟理事 Ms. Dorica Dan
南非國立曼德拉醫學院小兒神經學科 Prof. Lawrence Mubaiwa
泰國醫學基因網路曁遺傳學會主席 Prof. Duangrurdee Wattanasirichaigoon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 IPWSO主席 Prof. Tony Holland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設班尼奧夫兒童醫院 Dr. Paul Harmatz
越南國立兒童醫院罕病與新生兒篩檢中心/遺傳代謝科主任 武志東教授 (Prof. Vu Chi Dzung)
#本書簡介
許多遺傳性疾病也是罕見疾病,若不能即時且適當地接受醫療,將產生不可彌補的傷害。為了台灣廣大患者福祉與大幅提升人類遺傳醫學學術水準,國內多位遺傳學相關領域專家在1999年攜手成立了「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
以往的遺傳病患者很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或需背負龐大的醫療費,且缺乏社會支持。幸好台灣遺傳性疾病的治療、照護與研究環境持續進步,1995年施行全民健保、2000年施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之後大為好轉,病友的經濟負擔減輕,取得有效治療物的障礙解除,專科醫師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口國外用藥搶救病友生命,國內醫療及研究經長期努力也成功研發出備受國際肯定的篩檢法及新療法,這一切都是人類遺傳學會各世代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群志同道合的遺傳界醫師與學者精英,攜手走過了人類遺傳學在研究發展與臨床應用上狂飆的20年,為遺傳性疾病患者及其家族爭取福利、守護健康!20週年的史實豐厚,前人無私戮力為公的艱辛與成就必須牢記學習並加以發揚光大,因而有專書的策劃出版。立足在此重要的轉捩點、里程碑,人類遺傳學會希望能為遺傳科醫師爭取公平的待遇,並期待更多新血加入,共創光明的未來!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週年紀念專書亦榮幸邀得全球六大洲、國外共13位醫學專精又擔任遺傳相關領域國際級學科領導人物及國際罕病組織會長或幹部為本書寫序,並帶來滿滿的祝福、謝意和期許,顯示人類遺傳學會成員全體共同耕耘多年的成果獲得全球學界及罕病組織一致的肯定!
#本書特色
集結14位具代表性的遺傳學專家&重要合作團隊之寶貴經驗,使本書深具可看性與啟發性:
*李明亮醫師-台灣遺傳學之父、在衛生署署長任內將罕見疾病納入重大傷病
*胡務亮醫師-人類遺傳學會創會理事長、催生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及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
*蔡輔仁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第二屆理事長、解開FGFR一系列遺傳疾病分析的難題、2019年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陳垣崇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第三&第四屆理事長、研發出龐貝氏症解藥、2019 年第10屆總統科學獎得主
*林秀娟醫師-前國健局局長、罕病法的重要推手
*林炫沛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現任理事長、2019年第29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神經醫學先鋒-宋秉文醫師(專研小腦萎縮症之研究與治療、團隊獲2017年第14屆國家新創獎)、鐘育志醫師(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專研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並合作研發出SMA解藥)
*相關領域學術權威-鄔哲源教授(人類遺傳學會第五&第六屆理事長、醫研合作找到華人第二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基因、解開川崎氏症之謎)、魏耀揮教授(40年專研粒線體醫學、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方菊雄教授(深耕細胞染色體研究50年、前慈濟大學校長)
*遺傳科優秀中生代-林翔宇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秘書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遺傳學科主任)、簡穎秀醫師及李妮鍾醫師(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小兒部主治醫師)
*重要合作團隊-罕見疾病基金會(2014年獲團體醫療奉獻獎)、遺傳諮詢師團隊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郭和昌- 相當用心,值得稱讚的家長小孩川崎症經第一次免疫球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相當用心,值得稱讚的家長小孩川崎症經第一次免疫球蛋白治療後二天還在發燒, ... 惶恐這有可能就是健保實施,DRG論病計酬的後果川崎症治療,只給付固定的費用或點數. ... <看更多>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川崎氏症重大傷病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川崎氏症 屬於重大傷病類疾病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後天心臟病甚至要心臟移植所以 ... 等,罹病後只要取得健保重大傷病卡或診斷書即可申請理賠 . ... <看更多>
川崎 氏症 健保 在 [寶寶] 關於川崎氏症的流水帳分享- 看板BabyMoth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關於川崎氏症,
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
但非常少發生於四個月內的嬰兒,
然後我就遇到了。
禮拜一晚上女兒開始發燒37.5-38度左右,
給退燒藥,但一直都沒有明顯退燒,
還燒到快39度,
最後直接到奇美掛急診,
剛好遇到急診醫學部的醫生,
但不是嬰幼兒專科,
所以簡單問診後,做了快篩新冠肺炎跟流感,
開咳嗽藥、感冒藥、退燒藥讓我們回去觀察了。
不是新冠肺炎,也不是流感。
隔天週二女兒還是持續發燒,
給退燒藥後還是38-39度在跳,
喝奶也是大小餐,想喝的時候120喝光光,
不想喝的時候30就不想喝了。
而且活動力都還很Ok,還是很愛跟人互動,
也逗的笑,完全不覺得是一個正在發燒的孩子。
真的是萬幸,剛好女兒的乾媽來家裡看小孩,
她說這樣不對,不應該給退燒藥還沒有退燒,
我們現在去新樓看醫生,
90%會住院,你東西帶一帶,我陪你去。
PS.乾媽有護理背景
然後果然住院了,
抽血檢查的結果身體發炎指數很高,
原本我們想說尿布味道很重,
會不會是尿道炎,結果檢查後不是尿道炎,
開始懷疑是不是腦膜炎,
安排抽脊髓液做細菌培養,需要三天,
這時候已經來到週三了,只能先打抗生素,
等報告出來才會知道後續的治療方式。
希望不是細菌型的腦膜炎。
週四去看女兒的時候,
醫生說,懷疑是川崎氏症,
因為女兒開始有一些典型的症狀出現,
包含眼白泛紅、草莓唇、紅疹、高燒不退、手指腳趾脫皮等等,
如果確定是川崎氏症,需要打免疫球蛋白,
但目前還沒有完全符合健保給付的病症,
如果今天就要打,可能要自費,藥不便宜。
這時候真的保險體會的重要性,
有實支實付當然要打,
先讓女兒不要再燒比較重要吧!
週四下午會安排心臟超音波跟腹部超音波,
週五再來看女兒吧。
週五會客時間,
女兒打了免疫球蛋白已經退燒了,
現在觀察有沒有復燒,
心臟超音波的結果是心臟冠狀動脈有擴張,
已經完全符合健保給付的標準,不需要自費了。
綜合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就是需要定期追蹤心臟狀況,
但因為發現的很早,預後是很樂觀的,
長大後幾乎不會有後遺症。
目前女兒還在醫院觀察中,
預計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只能說要不是有乾媽壓著我送新樓,
我可能還會再晚個半天一天,
嗚嗚我真的要告白乾媽!
也謝謝新樓醫院的楊騏瑋醫生,
還有照顧女兒的護理師們,辛苦了!
希望大家的孩紙都平安健康長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3.232.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77414050.A.D6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