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剛才在我的質詢且中選會精算統計後,中選會證實,2018桃園市「山地原住民」市議員將新增一席,從二席變三席。
依「地方制度法第33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38條」及「地方立法機關組織準則第 5 條」規定:「直轄市有山地原住民人口在二千人以上者,應有山地原住民選出之直轄市議員一人;超過一萬人者,每增加一萬人增一人。」
目前桃園市山地原住民人口數已達標準,除非人口數下降,否則2018年將可新增一「山地原住民」市議員。總席次將由現在的2席增為3席。
且,如果2018年選舉日前6個月平地原住民再增加2千人(達到4萬人),則會新增一席「平地原住民」市議員。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向人民報告:選舉經費結算》 ~高金素梅2020.02.25 選舉投票後到今天已45天,我的政治獻金申報已於2月20日完成。 108年4月29日 設立政治獻金專戶 108年5月3日 第ㄧ筆政治獻金入帳,金額是6,000元。 109年1月10日 最後ㄧ筆政治獻金入帳,金額是1,000元。 政...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馬見 Lahuy Ip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602內政委員會-原住民族土地轉型正義
簡報連結 https://goo.gl/vW67R5
請副秘書長、內政部長、原民會主委。同時要請各位列席的官員先放下手邊的工作,本席接下來要針對原住民族土地的歷史向各位做簡要的說明。
1895年,台灣淪入日本軍國主義之手,而原住民也經歷了歷史上最慘烈的時代。日本殖民政府的理蕃政策,開宗明義就說:理蕃,全然消滅蕃人蕃地之意義為目的。日本侵略殖民台灣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開發台灣的山林取得豐富的資源,所以日本殖民政府把原住民當作「物」,而不是人來看待,管轄的單位是警察機關和殖產部門。並且,頒發的第一個法律日令26號,就說:「無所有權狀及其他可確定之證明券之山林原野均屬官有」,意即「蕃地=無主 地=國有地」。原住民沒有文字,怎麼拿得出所謂的所有權狀。就這樣,原住民的土地一夕之間都變成國有了。
1925年,日本殖民政府展開了土地調查。1928年,劃定「準要存置林野」約24萬公頃,將當時的原住民匡在這個範圍裡生活。而這就是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
而當初的「準要存置林野」是如何劃定的?
定住地:每人0.2公頃。
耕作地:每人1.8公頃。
用材採取共同地:每人0.5公頃。
畜牧其他產業增進用地及災害預備地:每人0.5公頃。
當時原住民人口約8萬人,平均每人3公頃,所以準要存置林野總共約24萬公頃。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之後。當初被收歸國有的166萬公頃土地,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變成了現在林務局的林班地;而準要存置林野,就是現在的原住民保留地。
當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提出,要讓原住民族自治是有土地、有財源的自治,我要跟大家報告,先歸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才能踏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因為這段歷史記載得一清二楚,完全沒有模糊空間。
而現在原住民使用的原保地面臨什麼問題?
政府在民國63年通過區域計畫法,民國65年通過「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我們的原保地是這樣被限制的。70%保留地被劃為林地,40%被劃為水質水量保護區,4%是國家公園。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條規定「部落:係指原住民於原住民族地區一定區域內,依其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核定者。」所以原民會訂定了「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部落核定作業要點」,到目前為止核定了742個部落。「部落」的定義是「存在相延承襲並共同遵守之生活規範,以及他的歷史沿革及傳統制度。」
簡單的說,「部落」就是原住民族世居的的地方。既然如此,部落內部土地和房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因為區域計畫法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這兩個法令施行後,部落的房舍一夕之間都變成林業用地,而不是可以拿來蓋房子的「建築用地」。什麼叫做林業用地,就是只能造林的土地,連種菜都不行。原住民部落之所以百方之九十以上都是違建,這就是根本的問題,是政府讓我們違法的,現在原住民族地區很多鄉公所、代表會、集會所,通通都是違建,可是政府從來不去解決這個把部落「就地違法」的法令。
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且在原保地中,林業用地佔64.9%、農牧用地佔28.6%、建築用地僅佔0.6%,有用途不多元、不符合生活與慣習的需要。
本席推算目前原保地的建地面積給各位參考:
山地原住民人口約30萬人,平均每人0.87公頃土地。
其中,建地0.6%=0.0052公頃=52平方公尺=15.7坪
若以丙種建地來算,它的建蔽率是40%,容積率120%,換算為「實際可居住面積」=每人6坪
在以單一鄉鎮,台東縣蘭嶼鄉為例:
蘭嶼原保地總面積4,445公頃
林業用地3,530公頃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241公頃
建築用地19公頃
建築用地面積比例0.4%
蘭嶼戶籍人口約5,000人,平均每人建地0.0038公頃=38平方公尺=11.5坪
再以丙種建地來算,建蔽率40%,容積率120%,蘭嶼達悟族每人「實際可居住面積」=4.5坪
這就是我們的現況,而政府始終不願意面對。所以本席近三年來,不斷的要求內政部和原民會要實際解決部落所面臨的困境,這個困境不用修法就可以做了。包括:民宿管理辦法、長照法子法的擬定、區域計畫法將部落更正為「鄉村區」的問題。
本席不希望新政府上台後,就只會喊口號、打假球。要處理原住民族部落居住正義和產業發展問題,不用修法立刻可以做到的就是這些。葉部長,您願意立刻來支持嗎?
最後,針對上述問題本席要再次的強調,國土計畫法有關原住民族相關的條文,請內政部在推動過程中,一定要和原民會詳加溝通,這也是上一屆立委任期中,本席針對國土計畫法的相關條文最堅持的部份。因為國土計畫與原住民族自治息息相關,這是內政部規劃的「中央山脈保育軸」,再比對原住民族55個鄉鎮市區,這兩個區域有91%的面積是重疊的。部長,本席要請您牢記這個訊息。
國土計畫法
第六條第一項第九款
國土規劃涉及原住民族之土地,應尊重及保存其傳統文化、領域及智慧,並建立互利共榮機制。
第十一條第二項
前項全國國土計畫中特定區域之內容,如涉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者,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擬訂。
第十六條
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應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當地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按國土計畫之指導,辦理都市計畫之擬訂或變更。
前項都市計畫之擬訂或變更,中央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各該擬定機關限期為之,必要時並得逕為擬定或變更。
第二十三條
國土保育地區以外之其他國土功能分區,如有符合國土保育地區之劃設原則者,除應依據各該國土功能分區之使用原則進行管制外,並應按其資源、生態、景觀或災害特性及程度,予以禁止或限制使用。
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使用地類別編定、變更、規模、可建築用地及其強度、應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條件、程序、免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禁止或限制使用及其他應遵行之土地使用管制事項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但屬實施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計畫者,仍依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及其相關法規實施管制。
前項規則中涉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之使用管制者,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602內政委員會-原住民族土地轉型正義
簡報連結 https://goo.gl/vW67R5
請副秘書長、內政部長、原民會主委。同時要請各位列席的官員先放下手邊的工作,本席接下來要針對原住民族土地的歷史向各位做簡要的說明。
1895年,台灣淪入日本軍國主義之手,而原住民也經歷了歷史上最慘烈的時代。日本殖民政府的理蕃政策,開宗明義就說:理蕃,全然消滅蕃人蕃地之意義為目的。日本侵略殖民台灣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開發台灣的山林取得豐富的資源,所以日本殖民政府把原住民當作「物」,而不是人來看待,管轄的單位是警察機關和殖產部門。並且,頒發的第一個法律日令26號,就說:「無所有權狀及其他可確定之證明券之山林原野均屬官有」,意即「蕃地=無主 地=國有地」。原住民沒有文字,怎麼拿得出所謂的所有權狀。就這樣,原住民的土地一夕之間都變成國有了。
1925年,日本殖民政府展開了土地調查。1928年,劃定「準要存置林野」約24萬公頃,將當時的原住民匡在這個範圍裡生活。而這就是原住民保留地的前身。
而當初的「準要存置林野」是如何劃定的?
定住地:每人0.2公頃。
耕作地:每人1.8公頃。
用材採取共同地:每人0.5公頃。
畜牧其他產業增進用地及災害預備地:每人0.5公頃。
當時原住民人口約8萬人,平均每人3公頃,所以準要存置林野總共約24萬公頃。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之後。當初被收歸國有的166萬公頃土地,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變成了現在林務局的林班地;而準要存置林野,就是現在的原住民保留地。
當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提出,要讓原住民族自治是有土地、有財源的自治,我要跟大家報告,先歸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才能踏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因為這段歷史記載得一清二楚,完全沒有模糊空間。
而現在原住民使用的原保地面臨什麼問題?
政府在民國63年通過區域計畫法,民國65年通過「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我們的原保地是這樣被限制的。70%保留地被劃為林地,40%被劃為水質水量保護區,4%是國家公園。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條規定「部落:係指原住民於原住民族地區一定區域內,依其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核定者。」所以原民會訂定了「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部落核定作業要點」,到目前為止核定了742個部落。「部落」的定義是「存在相延承襲並共同遵守之生活規範,以及他的歷史沿革及傳統制度。」
簡單的說,「部落」就是原住民族世居的的地方。既然如此,部落內部土地和房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因為區域計畫法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這兩個法令施行後,部落的房舍一夕之間都變成林業用地,而不是可以拿來蓋房子的「建築用地」。什麼叫做林業用地,就是只能造林的土地,連種菜都不行。原住民部落之所以百方之九十以上都是違建,這就是根本的問題,是政府讓我們違法的,現在原住民族地區很多鄉公所、代表會、集會所,通通都是違建,可是政府從來不去解決這個把部落「就地違法」的法令。
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且在原保地中,林業用地佔64.9%、農牧用地佔28.6%、建築用地僅佔0.6%,有用途不多元、不符合生活與慣習的需要。
本席推算目前原保地的建地面積給各位參考:
山地原住民人口約30萬人,平均每人0.87公頃土地。
其中,建地0.6%=0.0052公頃=52平方公尺=15.7坪
若以丙種建地來算,它的建蔽率是40%,容積率120%,換算為「實際可居住面積」=每人6坪
在以單一鄉鎮,台東縣蘭嶼鄉為例:
蘭嶼原保地總面積4,445公頃
林業用地3,530公頃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241公頃
建築用地19公頃
建築用地面積比例0.4%
蘭嶼戶籍人口約5,000人,平均每人建地0.0038公頃=38平方公尺=11.5坪
再以丙種建地來算,建蔽率40%,容積率120%,蘭嶼達悟族每人「實際可居住面積」=4.5坪
這就是我們的現況,而政府始終不願意面對。所以本席近三年來,不斷的要求內政部和原民會要實際解決部落所面臨的困境,這個困境不用修法就可以做了。包括:民宿管理辦法、長照法子法的擬定、區域計畫法將部落更正為「鄉村區」的問題。
本席不希望新政府上台後,就只會喊口號、打假球。要處理原住民族部落居住正義和產業發展問題,不用修法立刻可以做到的就是這些。葉部長,您願意立刻來支持嗎?
最後,針對上述問題本席要再次的強調,國土計畫法有關原住民族相關的條文,請內政部在推動過程中,一定要和原民會詳加溝通,這也是上一屆立委任期中,本席針對國土計畫法的相關條文最堅持的部份。因為國土計畫與原住民族自治息息相關,這是內政部規劃的「中央山脈保育軸」,再比對原住民族55個鄉鎮市區,這兩個區域有91%的面積是重疊的。部長,本席要請您牢記這個訊息。
國土計畫法
第六條第一項第九款
國土規劃涉及原住民族之土地,應尊重及保存其傳統文化、領域及智慧,並建立互利共榮機制。
第十一條第二項
前項全國國土計畫中特定區域之內容,如涉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者,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擬訂。
第十六條
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公告實施後,應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知當地都市計畫主管機關按國土計畫之指導,辦理都市計畫之擬訂或變更。
前項都市計畫之擬訂或變更,中央主管機關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各該擬定機關限期為之,必要時並得逕為擬定或變更。
第二十三條
國土保育地區以外之其他國土功能分區,如有符合國土保育地區之劃設原則者,除應依據各該國土功能分區之使用原則進行管制外,並應按其資源、生態、景觀或災害特性及程度,予以禁止或限制使用。
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使用地類別編定、變更、規模、可建築用地及其強度、應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條件、程序、免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禁止或限制使用及其他應遵行之土地使用管制事項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但屬實施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計畫者,仍依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及其相關法規實施管制。
前項規則中涉及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之使用管制者,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並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訂定。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向人民報告:選舉經費結算》
~高金素梅2020.02.25
選舉投票後到今天已45天,我的政治獻金申報已於2月20日完成。
108年4月29日
設立政治獻金專戶
108年5月3日
第ㄧ筆政治獻金入帳,金額是6,000元。
109年1月10日
最後ㄧ筆政治獻金入帳,金額是1,000元。
政治獻金總筆數共108筆
總金額是2,342,186元
最低ㄧ筆是108年12月26日金額100元
最高ㄧ筆是108年10月31日金額300,000元
我的選舉支出共1292筆
支出總金額計4,070,769元
我的選舉收入分兩大部份
ㄧ、政治獻金2,342,186元
二、中選會選票補助款1,515,030元
收入總金額3,857,216元
支出減收入,不足213,553元,由我的薪資支付。
我的選區是「山地原住民選區」,台灣有30個山地原住民鄉,除了蘭嶼鄉,其他29個鄉都在中央山脈週邊,我的選民是「山地原住民」,有近六成人口落籍在30個原鄉,其他四成人口落籍在全台灣各地。所以,我的選票是分佈在台澎金馬,也就是說,我的選區是全國。
我要感謝數百位義務的志工,因為您們的投入,讓我能以有限的經費創下輝煌的成果,我們將會携手繼續向前邁進。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原住民為什麼要自治?!」
「原鄉為何要脫離地方政府?!」
在上周一預算總質詢,針對各原鄉地區統籌款分配嚴重失衡問題,陳冲院長回應 : 中央有編列四年500億的預算,原民會明年也編了68億的預算;這樣的回答顯示出院長對於原住民的問題和預算分配是完全陌生的。
所謂的四年500億,簡單的說就是行政院各部會近四年執行於原鄉「公務預算」的總和,這些預算並非特別編列,而是近四年來各部會所必需執行的例行性業務。舉例:「四年500億的計畫中,交通部98至101年編列了150億的預算。然而這150億是用來改善省道的公務預算,就算沒有四年500億的計畫,公路總局一樣要執行這些預算」。而原民會明年度的68億預算,實際可支用於原鄉的預算大概只有30億。
身為原住民立委這11年來,走遍原鄉部落,看盡政府處理大、小風災,編列各式各樣的特別預算,以及地方政府長期以來任意挪用預算所凸顯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背後受創最深的就是原鄉。
「行政區劃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草案,該兩法案本會期也列為行政院優先法案,但這兩個法案如果沒有結合內政部正積極研擬的「國土計畫法」和「原住民族自治法」共同思考,將無法落實執行防災救難預算,和國土保安永續發展的目的。
行政院版的財劃法草案希望達到「增加地方實質財源」和保障「地方財源只增不減」。假若在現行的地方制度架構下,只因政治考量便要增加、保障地方政府的財源,就算給地方政府再多的預算,都會被挪去作為經濟發展之用,或地方首長以選票為考量,將多數的預算投入在人口集中、選票多的區域,犧牲的將又是地廣人稀的原鄉。
防災不編預算,救難推給中央,這就是地方政府面對災害的標準態度。
從地理環境而言,中央山脈是台灣的命脈,災害也來自於這裡。內政部在國土計畫法草案中規劃了「中央山脈保育軸」,就是期望好好保護這條命脈,成為都會群發展的後盾,讓台灣這塊土地永續發展。而行政區劃法的概念,則是希望藉由重新規劃行政區域,整合成幾個都會群,以增加台灣的競爭力。
「中央山脈保育軸和原鄉的行政區域」有91%是重疊的;簡單的說,中央山脈保育軸=原住民族地區30個山地鄉(區),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五都成立後,新北市將烏來鄉變成都會區,台中市納入和平鄉,高雄市納入那瑪夏、茂林、桃源三個鄉。這五個鄉,都位處中央山脈保育軸,本應負起保育山林的任務。但現在這種制度設計,使得一個地方政府裡,同時有發展競爭功能的區域,又有保育山林的區域。對地方政府來說,顯然無法兼顧這兩種任務,犧牲的只會是保育。
假若把國土計畫法中的「中央山脈保育軸」單獨劃成一個行政區,直屬中央,而這個行政區也正是原住民三十個山地鄉(區)的範圍,讓保育軸行政區域明確,同時讓原住民族落實自治,並負擔起保育山林的責任,這樣是不是更能將中央的資源,直接投入到防災救災與國土保育之中,而不被挪為他用,台灣土地與人民的安全,才能更好的永續的發展下去。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10.15 預算總質詢
近年來大小天災不斷,政府對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以2004年的七二水災而言,通過了水患治理計畫,編列了1,160億的特別預算,2009年莫拉克風災編列了1,200億的特別預算。付出這些慘痛的代價的背後,其實是有原因的。
在陳冲院長上台後,積極將「國土計畫法」和「行政區劃法」列為優先法案。但依照目前這兩個法案的設想,仍然無法落實中央防災救災預算,和國土保安永續發展的目的。
原住民鄉土地面積大、人口少,在民選制度下,原住民的選票不足以影響縣市首長的產生。於是,縣市首長往往將中央統籌分配款,挪用到人口多選票多的都會區,而這些款項甚至含括了防災救難、保育山林的預算,導致原鄉基礎建設殘破不堪、災害頻傳,原鄉在目前地方制度底下的處境就是如此的不堪。
所以本席堅持「行政區劃法、國土計劃法及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 」行政院一定要併案討論。
假若把國土計畫法中的「中央山脈保育軸」單獨劃成一個行政區,直屬中央,而這個行政區也正是原住民三十個山地鄉(區)的範圍,讓保育軸行政區明確,同時讓原住民族落實自治,並負擔起保育山林的責任,這樣是不是更能將中央的資源,直接投入到防災救災與國土保育之中,而不被挪為他用,台灣土地與人民的安全,才能更好的永續的發展下去呢?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人口統計 - 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 的相關結果
合計 男性 女性
合計 574,106 277,901 296,205
阿美族 214,104 104,362 109,742
泰雅族 92,342 43,695 48,647 ... <看更多>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族群(國情簡介-人民) 的相關結果
臺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口96.4%,2.5%為原住民族群,另已設戶籍之移民人口占總人口比率1.1%,族群間普遍通婚,彼此差異隨時間逐漸趨同。 ... <看更多>
山地原住民人口 在 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每月一次) 的相關結果
原住民人口 數統計資料(本頁統計數據,係依據內政部戶政司公佈的資訊。)excel 檔案格式,副檔名為.xls,請用Microsoft Excel 或是Open Office 相關程式開啟現住原住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