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閱版」榕樹頭唔斷氣VOL.17:屯門回憶|放膠袋
屋邨成長的世界,最缺的是物資,但最多的是創意,以前一班小朋友,早上九時起床就跑出去玩,但人齊了,每人手上都是空空,每天瞎跑玩什麼何濟公也不是辦法,總得有點新玩意。
就在某一個夏天的尾巴,秋風開始來臨的時候,我們開始了一個新玩意,放膠袋。
先說說這個玩意不是每一個公共屋邨也能玩的,因為公屋的樓幢也分很多個類型,有些H型,有些是Y型,而放膠袋這玩意,只有井字型的公屋獨家享有,如果還不知道什麼是井字型,歡迎再用你自己的方法多看一次「幻愛」的電影,就會清楚明白。
因為結構問題,井字型的公屋是兩座大廈斜角而建,中間由一個電梯間連接著,正正是這個設計,所以大廈中間的天井跟電梯間的樓梯位置,會造成空氣對流的狀態,當一起風的時候,這個對流就可以將外面的風扯進天井中心,再集中風力,向上流出。
放膠袋,其實就是放風箏的變奏。
早上九時,牙未刷的時辰那來風箏,忘了是誰在那裡弄來一個膠袋,又不知何故牽來一根線,幾個小朋友無無聊聊,就在井中心把那膠袋拉起了。因為風愈大,你拉愈猛的話就會飛愈高,我看到了那麼有趣,又跑進屋問媽媽拿來膠袋,再從媽媽那個由「花街糖果盒」改裝的針線盒裡拿來一根線,就跑出去放起來。
我住在十六樓,往上最高的樓層是二十三樓,當我們一班小朋友放起膠袋後,愈來愈多鄰居走出來看我們搞什麼玩意。
⋯⋯想睇埋落去?
隨意門:https://pr7d8.app.goo.gl/GS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薛可正TBC文章收費平台《榕樹頭唔斷氣》現已推出
每周定時更新文章,
十月推出全新連載故事,
文字有價,多多支持。
訂閱傳送門:https://pr7d8.app.goo.gl/GSAM
文章列表:
1.「我的成長地」〈試閱〉
2.「置樂」
3.「1991年9月1」
4.「隆重冷氣儀式」
5.「三聖神石」
6.「發發」 〈試閱〉
7.「跳繩、幫捉、何濟公」
8.「任天堂」
9.「友愛夜市」
10.「乒乓波」
11.「我的地板朋友」
12.「鄧麗欣專訪」〈試閱〉
13.「歡樂城」
14.「煲蠟」
15.「跟隊」
16.「睇咸帶」
17.「放膠袋」
查詢網址:tbcstory.com
*******************************************************
IG:sithoching
Page:薛可正
屯門放風箏 在 棠小璇 Lune fe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久沒發心情文了,
應該是過太安逸。
今早看到文茜的頤和園讓我想起北京。
2010~2012 我頻繁的往返北京,
是中間可能只回兩天,連「明天要出國」這種話跟誰說都沒有意義。是站在出境大廳,錯亂自己到底在哪個城市!
2010我住在東直門來福士的樓上,下樓就有百貨美食街;2011我搬去了朝陽公園對面的甜水園東街,那是個離三里屯不遠。想吃什麼得自己下廚。
許多去過上海北京的人都喜歡拿這兩個城市相比!於是就有了「你喜歡上海還是喜歡北京」的問話!
這個問題的答案,
對我而言依然是上海。
但讓我想念最多的卻是北京!
上海對我而言就是整個中國的起點,它給了我很多機會。那兒有家人、有好朋友、有乾兒子、有了那麼多人的簇擁⋯⋯自然也多了說不上風花雪月的人情逸事!
但這幾年,我發現我懷念北京的時間卻多上了許多。與上海的如花綻放不同,北京是Tanya的歌詞裡的「想念變成一條線」是有著無數串燈的細線「在思念裡蔓延」
那三年串起的小燈有 #今日美術館、有 #小吊梨湯、有 #晷街 有 #圓明園⋯有黃花城的 #水長城、#十渡、-18度,有地鐵口的糯玉米,也有地下道嗆鼻的煤味⋯⋯是鍋爐上的熱湯、是 #愛江山 韓式料理、是 #鼎鼎香 的羊肉及燒餅、是 #南興倉 蝴蝶飛呀的 #牡丹亭、是有秋高氣爽裡 #朝陽門 外放風箏⋯⋯⋯
一連串如叨叨絮語,是我對北京一發不可收拾無邊際的念想。我曾在那裡生活,是站在鍋爐前為自己熱湯,電鈴響了收取一箱茅台的生活。
(深深覺得再寫下去,今天就過了!
實在不能繼續如此蔓延下去!)
若說遺憾,
是我在北京
從未見過漫天飛雪。
最嘔的就是某日清晨,
一睜眼已是白皚皚一片
⋯⋯⋯雪已落盡。
Beijing, China 北京
屯門放風箏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十年代早期的屯門,小孩子在荒地上放風箏。這片草地,後來變成屯門公園的一部份。舊日的淳樸與今天的烏煙瘴氣,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