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建商首創品牌館 接待中心不賣房子做公益
隱身在台糖園區的神祕綠色建築,造型唯美特殊,經常有人誤以為是網美餐廳或咖啡店,原來是萬吉建設在2017年斥資500萬打造建案接待中心,如今建案銷售告一段落,屏東首創建設公司將接待中心改造為品牌形象館,打造藝文沙龍空間。
萬吉品牌館不但外觀特殊,進入館內挑高柔軟的木質線條搭配原木桌椅更貼近自然,2019年榮獲英國MUSE Design Awards.金獎、義大利 A'design Award 銀獎等等,屢屢獲得國內外設計獎的肯定。
未來,這麼漂亮的空間不單純只做房屋銷售,萬吉建設總經理鄧文程表示,希望能將空間延續利用,將銷售中心改造為藝文沙龍空間,陸陸續續安排名人演講、藝文活動等等,也有規劃針對兒童的說故事和手作DIY課程,將空間活化利用。
萬吉建設董事長賴彥良表示,當初設計團隊想表現萬吉品牌特色「種植人文建築的實踐者,種下一棵樹長成一座山,以人為本與環境相容,為美好的建築種下人文樹宅深度」,當初租借台糖冰店倉庫,在不破壞其原始結構,必需原貌歸還,於是考慮外架包覆性施工法,創作一座山和如何種下一棵樹,採用基底木夾板素材,在環狀空間內依序建構了五棵樹木,以大樹的意象、模組化的組合為雛形並交錯延伸至空中,造出一座動感森林。
萬吉建設相當重視兒童教育,2014年與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合作漂書站活動,募集3500本圖書,也持續在屏東鄉鎮圖書館舉辦說故事活動,目前正規劃屬於萬吉建設故事書,希望能持續在兒童教育上有所貢獻。
萬吉建設在地經營25年,愛心不落人後,品牌館成立當天,播放主題曲勁歌熱舞,介紹品牌館未來規畫營運,最後邀請之前贊助過的公益團體、學校社團等一同歡慶品牌館正式成立。
「屏東建商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新聞] 潮州5年房價漲20% 建商狂蓋房超越屏東- 看板PingTung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屏東建商排名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屏東建商排名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屏東市購屋(以新建案為主)選擇...請各位神大提供意件!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問題] 屏東建設公司有推薦的嗎? - 看板PingTung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靠北建商2.0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新聞] 潮州5年房價漲20% 建商狂蓋房超越屏東- 看板PingTung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2023年8月4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屏東建商排名 在 高雄建商排名名單:PTT 網友評價信譽好的高雄建商在這裡! 的評價
屏東建商排名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我們來談談囤房稅。
最近因為南韓通過了囤房稅法案,居住正義的問題又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作為提案要求調高北市建商房屋稅(雖然案子還被卡在議會內)、並有出席多場居住正義活動的我而言,感覺必須要出來說些甚麼。這篇文可能有點長、也有點硬,但我希望正反方的支持者都能仔細讀完、才能站在可以溝通的立基點上對話。
在討論囤房稅的問題之前,有幾個前提必須要確立,不然討論容易失焦。居住議題在台灣是不是個問題?台灣有沒有囤房的問題?這兩者有沒有關聯?然後我們才能來討論囤房稅本身對於所謂的「打房」或說是解決居住問題有沒有幫助。
#台灣有沒有居住和囤房問題
根據Numbeo數據庫的整理,截至今年六月時,台灣的房價所得比達到24.2倍,名列世界第九,這代表我們要不吃不喝24年才有機會買到一棟房子。而處境相似、同樣身陷囹圄是排名第三的香港,達43.5倍。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覺得台灣沒有居住問題。
那台灣有囤房的問題嗎?如果根據內政部釋出的最新數據,台灣僅有5%的空屋掌握在四房以上持有者手中,看似不多。但是OURs則質疑,內政部的數據未進行「全國家庭總歸戶」,換言之如果你在新北和台北各有一棟房子、或是你和你伴侶各持有一棟房子,在統計上都是顯示「一人持有一房」2次。OURs主張的數據版本是,持有四房以上者所持有的房屋占空屋總數15%,這看起來就有些嚴重。
這代表著有許多人持有多棟房屋,也沒有加以利用或出租,就閒置在那,可能是炒作、投資或是其他因素。而囤房稅主要就是針對這些「囤空房」的人,政府面對這些炒房或投資客,以及複雜的居住問題,也確實應該透過各種方式來因應。
#囤房稅對解決居住問題有沒有幫助
沒有人會覺得或主張單靠囤房稅就可以完全解決居住問題,但是,我仍認為囤房稅仍是多管齊下的「其中一管」,我完全認同民進黨政府在過去幾年做了很多事來解決居住問題,但並不能藉此說不用推囤房稅。但是,囤房稅本身也不是萬靈丹,仍有很多待釐清的爭議。
課徵囤房稅對房市不外乎兩個目的:#平衡貧富差距,對於有能力、房子多的族群應該多繳稅,能力較低者應少繳稅;以及 #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抑制房市投機炒作,逼出市場上的空屋,改變多屋族的持有決策。依照許多國家或城市的實例,在良好法制及配套的運行下,確實有辦法逼出空屋以及抑制炒作。
#台灣現行課徵空屋稅的問題
然而,台灣現在如要開徵囤房稅會面臨到兩個主要問題,#如何認定空屋、以及 #稅基沒有調整。空屋如何認定,現在都是透過水電使用量,許多主管機關會主張如果要實體稽查、按現行人手根本無法因應。然而,依照有開徵空屋稅或囤房稅的國家作法,應該是要推定空屋、再讓屋主「自己主張不是空屋」,例如出示居住或出租證明、或表示其旅居國外或住院等,這樣會大幅減少行政成本。
至於稅基,則是另一個大問題。台灣目前的房屋稅是「房屋現值乘以稅率」,房屋現值則是「房屋構造標準單價」(造價)、折舊率、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由官方認定該路段繁不繁榮)與面積相乘得出,任一數值改變都會影響應繳稅額。換言之,你如果買了一棟1億元的豪宅,你的房屋稅並不是1億乘以稅率,而是其他複雜公式算出的房屋現值乘以稅率。
這種算法也讓之前北市出現過一戶豪宅的稅率低於三戶小套房的詭異現象。現行的房屋現值(也就是稅基)並沒有太多調整,導致我們常把稅率拉很高,但仍然對房市沒影響,因為稅基沒有調整,導致實收金額很低,對有錢炒作的人來說不痛不癢。我們理應重新檢討如何建立一個與市場實價差距不遠的稅基、並讓稅基、稅率都合理化,才有辦法達成囤房稅「增加持有成本」的成效。
#台灣囤房問題相當複雜且也多元
只要有人囤房,蓋再多房子都會是「無效供給」,也對許多辛苦一生、壓力自己生活品質只為買一棟房的人不公平。除了蓋社宅、搞實價登錄等方法外,再多嘗試課徵囤房稅,我覺得並無不妥,也是台灣房市健全和達成居住正義很重要的里程碑。
有許多人說,這些問題都集中在大都市,但若攤開近幾年房屋3-5年的閒置投資報酬率,前幾名都是非都會型縣市,如屏東、宜蘭、花蓮等,囤房稅可以幫助的不僅僅只有在大都會掙扎的人,也包含住在城鎮、偏鄉的一般購屋者。
造成囤房的結果有很多原因,課徵囤房稅、增加持有成本也僅是解方其中一環。在過去,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除了救市外也導致熱錢湧入房地產市場。近二十年銀行放貸多集中在房貸、利率對於有錢的投機客來說又相當低,於是借錢買房、轉賣再買房的狀況屢見不鮮,建商蓋房也多半是如此。
但房價過高回檔時,政府又為了金融穩定而出手護市,長期下來房市的風險和報酬具有極高的不對稱性,整個房地產市場早已扭曲。如果要解決囤房問題、甚至「回歸正常市場機制」處理,我們就必須先改變這個早已扭曲的房屋市場。
#房子能算金融商品嗎
我在幾年前為了創業把父母傳下來的房子變賣後,至今名下沒有房產,也是租屋過日。每當我想在上班地點周遭、合理通勤時間的範圍看房子時,我會發現連我的收入都難以在北市購屋。房子本來就不是一個「好買」的東西,我能理解存個十幾年款、加上貸款購屋的模式。但如果一個上班族都要不吃不喝存個二三十年,才能買到在公司合理通勤範圍內的小坪數房子時,我們就必須思考整個房市的結構問題。
對我來說,房子並不是股票、也不是名牌包,並不是一件真正可以拿來操作和純市場思考的商品或物件。因為我們可能終其一身都不用買股票、也不用揹名牌包,但我們都需要一個可以滿足遮風避雨、在辛勤工作一天後放鬆和休息的地方,這也是居住正義想達成的唯一目的。
我在去年提出了台北市版本的囤房稅提案,共同連署議員超過20位,橫跨所有政黨,顯見已經獲得社會多數的支持,只可惜目前尚未通過提案。但是這會是我下一會期努力的目標。
感謝連署議員:
苗博雅、徐巧芯、陳怡君、高嘉瑜、侯漢廷、簡舒培、洪健益、楊靜宇、鍾佩玲、李建昌、吳沛憶、許家蓓、黃郁芬、林穎孟、張茂楠、徐立信、陳永德、戴錫欽
屏東建商排名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吃不喝要 16 年才買得到房,那又吃又喝的話呢?
大家看到有人拿出數據,期待的常常是透過「數字會說話」,達成某種擲臉有聲的「打臉」。不過比起打臉,數據其實更適合拿來說一個故事。數據會說話,但數據說的話是需要解讀的。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就拿一個城市的房價和可支配所得,說了一個關於房價的故事。他們把房價中位數除以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以此算出「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這對提供一些對房價粗略的概念來說,是很直覺的做法。
結果,每次拿來當作「其他城市房價也很高」的擋箭牌城市,在台灣驚人的房價下突然都顯得薄弱起來。倫敦勉強與台中平手,新加坡和屏東差不多,而東京大都會區域最大的衛星城市橫濱,到頭來只比台北的 4 分之 1 多了一點。
不過這個粗略可以稱之為「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的比值,有個關鍵就是「不吃不喝」。如果要把吃喝等生活基本開銷納入這個公式,變成「只有基本花費下要幾年才能買到一間房」,就要從分母的可支配所得減去基本開銷。這時候吃喝拉撒這些事的價格就很重要了。台灣的物價相對較低,因此和其他國際都會相比,這比值就不會這麼懸殊。讓數感實驗室懷疑自己看錯數字的原因,可能也就是因為房子在台灣比起在其他國家,相對於其他生活中的開銷而言,算是特別貴的商品。
另一個讓大家覺得在台灣很難買房子的原因,可能是房價相對於薪水的分佈。假想有兩個城市各自有 5 間房子,其中 A 城市的 5 間房子價格完全一樣都是 1000 萬,B 城市的房子則分別價值 800、900、1000、1100、1200萬。對於薪水還在人生中比較低的階段的年輕人來說,B 城市的房子會比 A 城市容易入手。兩邊雖然中位數和平均數完全相同,但 B 的房價比 A 分散,對收入相對較低的人來說就比較住得起。不過白鯨小編手頭沒有適合衡量這相對分佈的資料,歡迎讀者建議!
回到基本開銷的跨國比較,那可又是件麻煩事。世界各地主要都市的房子不會差太多,大致上都是鋼筋水泥下遮風避雨加個廚房衛浴,但什麼樣的開銷可以稱為「基本」就不太好比較了。一百塊在台灣大多數的地方買個便當不成問題,拿到倫敦就算只是買個三明治,也只有超市冰箱的三明治可買。那白鯨小編會願意拿便當去換那個三明治嗎?當然不行,英國的黑暗料理可是赫赫有名啊。哪一個才是「基本」的食物呢?台灣的便當還是英國的三明治?還是台灣的基本食物開銷不是便當而是超商化工餐?
這不是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用比較物價水準和薪資水準來稍為衡量。先前白經濟曾介紹過瑞士銀行的「價格與收入調查」,透過對各行各業的抽樣問卷比較 71 個城市的收入水準,也可以對照包含房租在內的物價水準。這個資料庫沒有房價,但可以用來看看在一個城市生活有多麼不易。這個資料庫以紐約為比較基準,而台北的物價是紐約的 6 成,但薪資只有 4 成。東京的薪資與物價水準都是紐約的 7 成,而倫敦則是紐約 8 成的物價、7 成的薪資。
但最傷心的,恐怕是調查中的台北人一年有 13 天支薪的假,世界排名倒數第 5, 連西方國家眼中的過勞代表東京都有 17 天啊棍!
瑞士銀行的調查:
https://www.ubs.com/mi…/prices-earnings/prices-earnings.html
華爾街日報為該調查製作的網頁,方便查閱各都市數字:
http://blogs.wsj.com/…/the-most-expensive-place-in-the-wor…/
【數感台灣——台中倫敦,新竹LA】
房價所得比是衡量一個區域房價的重要指標。很常被描述成「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不看嚴謹的定義只想知道大概是怎樣的感覺的話,我覺得是蠻貼切的描述。
這一兩年開始聽到房價逐漸下滑,建商紛紛埋怨,同時鼓勵大家此時不進場更待何時。但翻閱國外網站Demographia與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房價,依然可以看到相當驚人的比較結果。我列了幾座其他台灣縣市,以及與這幾座縣市房價比相近的外國城市。結論是,台中跟倫敦相仿,新竹縣和LA差不多,屏東房價比新加坡高。
台北跟東京這台日兩大都會區竟然有高達四倍的差距。
這比例懸殊到有些荒謬,我們只好再補一組數字,證明自己沒抄錯:東京每戶收入中位數為七百萬日幣,房價中位數約三千萬日幣,的確是約不吃不喝4.3年左右就可以買屋。
原來那些「泰唔士河畔」、「銀座」的建案名稱都不是寫假的,至少他們在房價所得比上能讓人擁有宛如住在國際大都會的體驗。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http://pip.moi.gov.tw/V2/E/SCRE0201.aspx#
Demographia: http://www.demographia.com/dhi.pdf
屏東建商排名 在 屏東市購屋(以新建案為主)選擇...請各位神大提供意件!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小弟想在屏東市購屋~~不知有那些建案是各位大大覺得不錯的~~請提供給小弟參考一下~~話說自己看了幾個建案~~個人感想是屏東市的房價現在有這麼貴嗎? ... <看更多>
屏東建商排名 在 [問題] 屏東建設公司有推薦的嗎? - 看板PingTu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目前希望在屏東市買房當然近郊區也可以大概只聽過中州萬吉之類的是否這幾間公司推薦? ... 建商我推利威,不過現在應該只有中古屋了. ... <看更多>
屏東建商排名 在 [新聞] 潮州5年房價漲20% 建商狂蓋房超越屏東- 看板PingTu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潮州5年房價漲20% 建商狂蓋房超越屏東
國境之南的屏東有4大核心生活圈,分別是屏東市、潮州、東港、恆春等人口密集區。《
蘋果新聞網》請房仲業者彙整4大核心生活圈近5年房價變化,資料顯示,潮州鎮漲幅20%
最多、排名第二的屏東市房價漲幅15%、排名第三的東港鎮漲11%、恆春鎮漲8%。
專家表示,潮州雖然只有5.38萬人,但受到台鐵加持,將調度站從高雄南移至潮州,交通
便利、鐵路捷運化,加上「高雄潮州快速公路」(台88線)通車,以及近年高鐵的議題,
讓這個小鎮的新建案開工數甚至超越屏東市,土地交易也熱火朝天。
潮州地處屏東中心位置,這個小鎮只有5.38萬人,但在去年的建案申報開工超過400戶,
比屏東市還多;甚至近年來,小鎮的土地交易動輒億來億去,十分驚人。
交通建設讓潮州成為房價保證區,大家房屋屏東潮州加盟店店東簡健祐表示,台鐵將調度
站從高雄南移至潮州,未來火車發車地也將移往潮州,因此往返高雄的火車班次都將經過
屏東,還可直達台北、花東等地。「很多通勤族改為定居潮州,人口外移就不會這麼嚴重
。」不僅如此,簡健祐提到,調度站將為當地帶來約2000個就業人口,帶動買房,供需穩
健成長。
此外,2016年,「高雄潮州快速公路」(台88線)通車,往來高雄、潮州的車程縮短至約
半小時,吸引高雄退休族到潮州置產。
簡健祐說,曾經有一位退休的婆婆到潮州找總價900萬以內的透天,原因是為了方便到台
東泡溫泉,因為從潮州搭火車約1.5~2小時可直達台東市區,不需在台東過夜。還有高雄
的退休夫妻在潮州要找大間電梯別墅,希望生活機能好、距離交流道近,方便開車40分鐘
到高雄長庚醫院回診。
潮州的平均房價,只有高雄的一半。但過去平靜的小鎮,現在已是建商搶推案的主力戰區
,近10年房價持續上漲。根據屋比房屋統計,潮州近10年的購屋平均總價已經從518.2萬
增加到723.3萬,漲幅高達40%;建物平均單價從10.12萬漲到13.09萬,漲幅29%。
台灣房屋潮州富山加盟店店長邱璿樺表示,潮州最熱鬧的區段以延平路、中正路、新生路
為代表,一線地區透天新成屋開價約1700萬~1980萬元、靠近三線的市郊透天新成屋開價
約1400萬。整體來說,潮州透天的總價均價800萬~1200萬元、全新的電梯華廈均價一坪約
15萬元。
房價越來越貴,當地民眾仍然習慣住透天。年輕的鄭小姐和中年的鍾小姐都表示,住透天
比較好活動,也有隱私性,進出方便,不用和鄰居磨合生活習慣。
不過隨著地價持續上漲,屏東的年輕首購族將可能越來越買不起高總價的透天,電梯華廈
也越蓋越多。中洲建設副總經理黃瀚霆指出,電梯華廈在3年前開始出現在屏東,剛開始
民眾還存在一些抗性,但現在對這類產品接受度提高,以去年來說,屏東電梯華廈的開工
數512戶,已超越透天的232戶,購買華廈產品的客戶有9成是屏東的自住客。
整體而言,除了交通建設,潮州正在轉型,三十年前的潮州,因南迴公路還不完善,從外
地去台東的司機不敢在晚上和半夜開山路,就在行經潮州時過夜,簡健祐說,「早期的潮
州夜生活豐富,電影院、夜市、甚至風化區非常熱鬧」。然而現在,火車站附近的信義路
,原先是一整排的風化區,現在只剩零星的旅社、按摩店。風化區消失,火車站有嶄新的
面貌,改為百貨商場和車站共構,吸引消費族群,也是當地人自豪的地標。(林佩萱/屏
東報導)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1203/SZFNH7E6YJGJLOJWN4ZVK7EAY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91.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ingTung/M.1606972358.A.5A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