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
「居家復健台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Medical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暐淩居家物理治療所的貼文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居家復健台北 在 專業治療師到你家?!|長照2.0居家復能|專業服務 - YouTube 的評價
居家復健台北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迎戰「超高齡社會」!#居家醫療需要積極培訓通才、鬆綁法規】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 #林秋芬 主任曾說:「增加人力的(#長照)方案一定無法成功,必須要整合。」
超高齡社會將出現更多 #在宅臨終 或居家安寧照顧 的需要。然而,在宅醫療並非安排醫護人員『到家看門診』而已,而是儘可能 #保持在家生活為目標。
在現行的醫療分工制度下,這些病人不僅需要醫師診療,還可能需要出動護理人員、呼吸治療師、社工人員、心理師、復健治療師或藥劑師到宅提供相關的專業服務;另外還需要個案管理師掌握病人狀況,居中協調串聯不同專業的人員,一起給予病人必要的療護。
問題在於,面對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我國的醫療照護人力與經費必定是很拮据的:
https://bit.ly/3nsYY22
居家復健台北 在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Medical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展區大解密 ✨ #美容展區TaiwanBeauty】
醫療展今年加入了
「台灣國際美容展 Taiwan Beauty」
主打天然溫和、自然純淨的美麗祕方
疫情期間帶動美容產業商機,
從潔淨美容、居家護膚保養,到日常生活中的口罩肌保養,
都是消費者特別關注的主題⭐️
「美容展區(Taiwan Beauty)」
預計展出品項有:
✅美容保養品
✅個人護理/清潔用品
✅原物料/配方
✅美容儀器
✅容器包材
✅香水香氛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將持續擴大展出面向
身體髮膚 裡外都健康!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實體展 2021.10.14-16 │ 台北南港展覽2館
線上展 2021.10.07-21
📣廠商參展 https://reurl.cc/V3eGoZ
📣業者參觀 https://reurl.cc/9ZYxqO
#陸續釋出更多亮點 #MedicalTaiwan
#醫材 #輔具 #復健 #智慧醫療 #醫療手術
#醫材製造 #醫材研發 #醫學工程 #科技醫療
#美容保養 #清潔護理
居家復健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肩膀痛 #五十肩 大家因為疫情都辛苦了!相信很多媽媽、阿嬤、WFH上班族肩膀痠痛開始發作了!除了之前教過的肩頸伸展、枕頭擺位,今天要來教大家能緩解肩頸痠痛的居家復健操,很實用喔!有空一起來動一動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伸展及枕頭擺位的影片連結附在下方留言中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做肩部運動前後,該先熱敷還是冰敷?
🔸正確爬牆運動分為正面及側面兩個環節!
🔸毛巾操你真的做對了嗎!有哪些眉角?
🔸升級版的鐘擺運動學起來!
#影片大綱
🔸肩部運動前,應該先熱敷
▫熱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血液循環增加。
▫熱敷通常控制在15-20分鐘。
▫溫度只要比體表稍微高一些即可。
🔸正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正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前進,而不是拱腰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後退,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側面爬牆運動,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側面面對牆面,兩隻手指抵於牆上,手肘打直,手臂與牆壁呈現90度
▫手指頭沿著牆面爬升,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靠近牆面,而不是做側腰延伸來前進,一直到手臂有緊緊痠痠的角度,保持呼吸,維持10
秒。
▫手指頭沿著牆面緩降,手肘打直,身體也要跟著遠離牆面,回到動作原點時,另一隻手可以協助疼痛的手慢慢放下。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毛巾操,正確示範請見影片。
▫疼痛側的手抓住毛巾一頭,並超過脊椎中線。
▫利用不痛側的手慢慢地將毛巾往上拉,此時身體也沒有前傾或後仰的狀況,一直到肩膀有緊緊痠痠的感覺,保持呼吸,維持10秒,然後慢慢放鬆。這樣的動作重複10次。
🔸站姿鐘擺運動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利用啞鈴或是裝水寶特瓶的重量,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趴姿鐘擺運動
▫找一張桌子或有椅背的椅子,讓身體前傾輕輕地趴在桌子或椅背上。
▫肩膀自然放鬆垂下,一樣利用末端重量帶動手臂輕輕地前後晃動。來回算一次,可以重複20到30次。
🔸肩部運動後,應該做冰敷
▫冰敷可以讓肩部周圍組織發炎反應降低。
▫冰敷通常控制在10-15分鐘。
▫冰敷溫度只要讓皮膚覺得涼涼的就好。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腦神經科 #50肩 #肩部運動 #肩膀痛
#爬牆運動 #毛巾操 #鐘擺運動 #肩膀熱敷 #肩膀冰敷
#姿勢+ #神經很有事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居家復健台北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執行力 #正直誠信 #效率 #認真
今天是我上任滿六周年,對我來說,每天都一樣,就是認真工作,但沒有懷抱改變成真夢想的市民朋友的支持,不會有今天的六周年。未來的兩年,我們同樣會兢兢業業在崗位上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過去的政府,講太多、做太少。其實不管是BOT、公辦都更、社會住宅、市場改建,最難的不是爭取預算,而是「建立信任」。我上任前兩年,BOT掛零,第三年招商金額是299億、第四年年591億、到第五年,也就是去年,則是913億元,佔全國招商總額一半以上。臺北市連續三年蟬聯招商王,我們以公開透明的態度,建立正直誠信的政治文化,也證明了這種政治誠信的政治文化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
「公辦都更」從無到有,我們咬緊牙關推動下去。這個星期「捷運科技大樓站瑞安段公辦都上樑了,這一塊荒廢了超過20年的土地,在我任內解決了複雜的產權問題、招商簽約,建立了政府及企業間共同推動都市發展的合作典範。臺北市的公辦都更案量,也是全國第一,只要假以時日,大家一定會發現,臺北的市容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變美麗了。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增進公共利益。我們不厭其煩協調居民意見,在我任內興建與規劃中的社會住宅基地總共有42處、13,209戶開工, 而在1,679億的社宅興建成本中(不計稅賦、土地),中央補助只佔了不到1%,我們堅守財政紀律,讓社宅逐步在各個社區生根,從鄰避設施變成市民的好鄰居,務實的朝著居住正義的方向前進。
這幾年,臺北市致力發展智慧教育。過去兩年,我們在全臺北236所學校佈建光纖網路、班班有free wifi、 internet port、85吋觸控螢幕,「臺北酷課雲」計畫讓學習不再受限,我們彌平數位落差,建立網路人權。我們不只在國民內的評比第一名,也在世界上獲獎無數。今年COVID-19全面衝擊社會時,臺北市在E化的努力與基礎建設,讓我們在後疫情時代有更強的應變能力。
六年來,在e化與SOP之下,臺北市政府已經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單位,重大工程例如拆除中正橋引道可以用小時當單位,臺北市政府的能力已經脫胎換骨。我們制定策略地圖,不追求短期利多、不政策買票,而是深入的打底。過去六年,我們把延宕幾十年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第一果菜市場、魚市場、環南市場、成功市場、南門市場、北投市場,一個一個改建。北流、北藝、大巨蛋,過去被延宕的、停滯的計畫,逐一解決掉。「把小問題解決掉,就不會有大問題」。這六年來,我們認真工作,克服所有問題,讓臺北向宜居永續城市邁進、與世界潮流接軌。
如今基礎已經打下,未來兩年,臺北市一定可看到巨大的進步。捷運環狀線一期已完工,萬大線、信義東延線施工中,環狀線的南北還,明年中開工,也希望東環線可在我任內開工。未來的捷運路網,讓市民朋友能更順暢的在這座城市移動。
讓年輕人敢結婚生子是國家戰略,在未來兩年,托嬰機構會從現在的75處增加到114處,公共化幼稚園比例從現在58%達到70%,非營利幼兒園繼續維持全國第一。對於我們的長者,我們也會增加日照中心和加強住宿型長照機構的品質,同步推廣居家醫療、居家藥師、居家復健、居家護理到居家安寧服務,讓長者快樂且有尊嚴享受老年時光。社宅維持一萬戶施工中,還有十個青創基地會陸續開幕。年輕人在這座城市,能夠看到未來、看到希望。我也期許,不管由誰來接棒,都能有延續性的政策繼續深化扎根。
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無圍牆博物館5+3計畫,這些計畫都不是紙上談兵,北門、北流、北藝,都會是台北的地標,證明了柯文哲的團隊、是一個勇於任事的團隊、是一個正直誠信的團隊,這樣的文化就是未來的臺北、也是臺北的未來!
接下來的兩年,臺北市政府還是會每天認真工作,將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中的每一天。我們繼續努力,謝謝大家。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居家復健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超前部署!遠離「肩」苦人生,骨科醫師的肌肉反向拮抗術」介紹
訪問作者:石英傑 醫生
內容簡介:
告別硬肩膀,痠、痛、麻、僵、凍 一次通通OUT!
吾Want再舉,一次得解,從此揮別肩苦人生!
「醫生,我的肩膀好痠,看了好多診所,都沒辦法好好工作。」
「醫生,最近做家事的時候,手都舉不起來,每天都睡不好欸。」
「醫生,最近我的手只要抬到這裡就會痛欸!我是不是得了五十肩啊?」
「石醫師,我的肩膀怎麼都不會好?感覺痛到像刀在割一樣!」
你的肩膀是不是也處在水深火熱?石醫師將從肩膀構造、致病原因、治療方式、居家保健動作,一一解釋,深入淺出,也提出日常的錯誤習慣,根除肩膀疼痛,找回生活品質!
▍一起並「肩」作戰, 專業骨科醫師斷開肩頸大小毛病!
☑ 五十肩,有苦難言的「肩」苦──二合一快狠準去沾黏
☑ 五十肩放著就會好?──錯!越不動,越痛!
☑ 痛到無法呼吸的肩峰下夾擠症候群──首要解除紅腫熱痛
☑ 卡卡不舉的旋轉肌袖破裂──PRP注射自癒法或打洞縫合術
☑ 猶如火中燒的鈣化性肌腱炎──關鍵勿動的骨骼震波治療
☑ 慣性脫臼,原是退化性肩關節炎!──及時修補關節唇
☑ 肩膀部也會有骨質疏鬆?──鞏固骨密度,提升骨品質
☑ 肌腱發炎是使用不當?──什麼?平常拉行李姿勢錯了?
▍石頭醫師肩部預防守則
˙反向拮抗復健,平衡肩部肌肉
˙居家三運動:爬牆、鐘擺、拉毛巾
˙十分鐘伸展操,擺脫虎背熊腰
▍石頭醫師專業坐診
˙一加一創新療法:關節擴張術合併徒手關節鬆動術
˙打掉重來,破壞新生:骨骼震波治療
˙顧好黃金十年,多管齊下,預防骨質疏鬆
˙急性鈣化性關節炎,打針滅火、鍛鍊肩膀肌肉
作者簡介:石英傑 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總醫師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駐史瓦濟蘭醫療團骨科醫師
中華民國膝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臺灣美顏針醫學會創會會員
中醫針灸科醫師
現任
仁瀚骨科診所院長
榮譽事蹟
醫學生時期熱衷義診及教學活動,擔任校內醫藥史社社長及舉辦針灸研習營,專研傳統針灸及醫學史,參與過十餘次義診活動。
進入醫院擔任骨科總醫師時期,熱心指導後進醫師,屢屢獲頒優秀獎章──民國95年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住院醫師獎。
民國98年,接受醫院派任遠赴非洲史瓦濟蘭擔任醫療團醫師一年,回國後發表〈我在史瓦濟蘭行醫的日子〉、〈緣起不滅,愛在史瓦濟蘭〉兩篇文章。
作者粉絲頁: 仁瀚骨科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居家復健台北 在 專業治療師到你家?!|長照2.0居家復能|專業服務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長照2.0 居家 復能專業服務00:57 居家 復能介紹02:08申請條件03:38申請管道04:11申請流程05:50 ... 3.1K views 9 months ago #中風 復健 #中風訓練 #cc 復健. ... <看更多>
居家復健台北 在 暐淩居家物理治療所的貼文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年3月暐淩已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簽約,提供到宅復健的服務! 有居家復健需求的個案,如:腦中風、骨折、行動不便、無法上下樓梯…等等, 都可以聯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