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美股的成本】
1. 買進時有:手續費
2. 賣出時有:手續費+交易稅+資本利得(非美國人不收取)
3. 持有普通股領股利時:台灣人收取30%的就源扣繳股利稅
4. 持有特別股領利息時:收取30%的就源扣繳稅率(可以找出台灣人不扣繳的特別股名單)
就源扣繳稅率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分內外資,稅率20%
簡鴻文:分離課稅+就源扣繳股利所得,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簡鴻文昨(29)日強烈建議,不論內外資,一律分離課稅,就源扣繳,稅率20%,而所得未達綜合所得稅20%者,則併入綜合所得稅,如此即符合公平原則,也符合量能課徵精神。
http://ctee.com.tw/News/Content.aspx…
就源扣繳稅率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藝術拍賣市場議題,值得大家關切。
問:能否請多說明台、港、中、日、韓拍賣稅制的問題,是否也跟自貿區、自經區結合?
Longsheng Shih:台灣和日本及韓國的藝術市場,基本上沒有競爭關係,這二國也都無重要的國際拍賣公司進駐,就市場而言相對保守,所以我們暫無收集他們的拍賣稅制方面的資料。
中國拍賣稅採就源扣繳的方式課徵,稅率3%。
香港拍賣稅也是就源扣繳,稅率0.5%。
台灣拍賣稅併入所得申報,實質稅率0~6.75%。
重點在課徵方式,藏家希望由拍賣公司直接代扣,多不願意採申報方式繳稅。再者,好作品價格高,併入所得申報後的適用稅率幾乎在6%~6.75%之間。
香港稅率低且無關稅,本身就是ㄧ個自貿區,所以沒有結合不結合的問題。
中國因為藝術品關稅6%~12%,再加增值稅17%,合計高達23%以上,所以對吸引國外藝術品到中國拍賣的誘因不大,所以北京和上海才會爭取設立藝術品保稅及交易區,後由上海透過自經區先達陣,並已和新加坡自由港的母公司完成簽約,預計明年完工。上海整合保稅倉儲 , 拍賣 , 畫廊 , 藝博會 , 私人美術館 , 藝術金融等打造上海西岸文化走廊,來勢洶洶.......
應文化部要求,從我們的拍賣資料庫中整理了一份台灣藝術家在中港台星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最新的統計圖表,資料涵蓋2000年到2014年(暫缺2003年資料),雖然早就知道台灣的成績不會太好看,但看到統計圖表的時候,心情仍然難過到不能自己......,我甚至認為,我們政府再沒有做為,最慢十年 ( 是的,我沒打錯,真的是最慢 ),台灣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將會從華人的主要市場之一,淪落到 " 無足輕重 " ,簡單說,就像我們現在聊華人藝術市場,根本不會去討論泉州或福州的藝術市場一樣,因為無足輕重,這個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幾乎是大勢已定。
為了方便比較,我們把各地的成交 " 總件數 " 和 " 總金額 " 換算成市佔比,然後發現台灣藝術家在台灣的成交總件數市佔比幾乎每年都最高 ( 圖表一 ),但成交總金額幾乎每年都差香港一大截 ( 圖表二 ),這表示平均單一作品在香港成交的價格比台灣要高很多,到底高多少呢?我很奇,因此就稍微計算了一下,台灣藝術家在香港拍賣成交的作品,平均每件作品是在台灣的3倍以上 ( 圖表三 ),當然這會有一些誤差,比方當年若有幾件天價作品成交,就會有一些偏差,因此我抓最低值,最少還是3倍以上。
以下就某些年代發生的事件,和特別值得提出來的數據,簡單說明如下:
1. 2000年和2001年蘇富比和佳士得相繼撤出台灣市場前往香港,因此2001年以前台灣藝術家主要拍賣市場在台灣,市佔比高達97%以上。
2. 2002年至2005年隨著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開拍之後,台灣藝術家在台灣和香港兩地的拍賣總件數逐漸拉近,2005年在台灣拍賣成交的總件數比來到歷史低點,只佔42%,甚至只比香港多4%,完全凸顯蘇富比和佳士得撤離台灣後對台灣拍賣市場的衝擊。
3. 2005年之後亞洲藝術市場開始蓬勃發展,2007年又碰到美國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危機,台灣藝術家在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成交件數呈現向下滑落的現象。
4. 直到2008年後羅芙奧等台灣的拍賣公司也前往香港舉行拍賣,台灣藝術家在台灣和香港的拍賣總件數才又慢慢拉近,到2014年兩者只差6%。
5. 自從2008年羅芙奧等台灣的拍賣公司陸續前往香港舉行拍賣後,台灣藝術家在台灣拍賣場上的成交件數也自2007年385件的高峰慢慢萎縮至2014年的228件,預計近年即有可能出現 「死亡交叉」,台灣藝術家在香港的拍賣件數將超越在台灣的件數,屆時成交總件數和總金額都超越台灣,這意謂台灣的拍賣市場連對台灣的藝術家來說也越來越不重要了,這現象值得警惕。
6. 就成交總金額來說,2000年和2001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剛撤出台灣,這二年台灣拍賣市場總成交額仍佔台灣藝術家拍賣市場的9成以上。
7. 2002年之後台灣拍賣市場的好光景可以說正式結束,該年台灣藝術家在香港拍賣的總成交額已經超越台灣佔51%,之後幾乎一路領先至今,只有2007年受雷曼兄弟的國際事件影響,台灣才又有機會比香港多1%。
8. 另外值得注意的事,2002年台灣藝術家在台灣拍賣的總件數佔80%,香港只佔20%,但成交總金額香港反而佔51%,成交總件數佔80%的台灣,成交總金額反而只佔49%。
9. 進一步將台灣藝術家在香港和台灣拍賣的總成交額除以總件數,得到每件作品的平均成交價格發現(參見圖表三),2002年在香港平均每件作品的成交價格是台灣的4.2倍。
10. 從2000到2014年,除了2001年台灣的平均成交價格比香港高1.5倍外,餘在香港的每件作品平均拍賣價格至少都比台灣高近3倍以上。
11. 如果因此就認為台灣藝術家在香港的市場比台灣大,那就是ㄧ個天大的誤會。就市場上大家對這幾家拍賣公司的客戶結構來看,台灣藝術家在香港的拍賣主要買家仍然來自台灣,簡單說,拍品來自台灣、買家也是,但不在台灣拍。
12. 既然如此,大家幹嘛大費周章跑去香港拍?「答案」-我想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就是「稅制」使然。
13. 稅的問題導致台灣拍賣公司收不到好作品,因為沒有好作品也就拍不出高價,這問題最後逼得台灣的拍賣公司2008年後不得不到香港設點,即使成本增加很多,但就成交價格來看,顯然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也因此進一步導致在台灣的拍賣件數逐年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