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而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
我是到了近幾年,才開始承認自己的內向,
也才開始擁抱自己是個內向的人,這個從來就存在的事實。
從小,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外向的人,
興許是因為自己的愛說話,
興許是因為在團體中略顯活潑的個性,
也興許是因為,
「外向」,
總被描繪成一個得以讓團體變得活絡、
讓人們變得自在、
讓所有人都開心、都喜歡的性格形容。
而我某種程度上,
也好希望自己能是這樣的人,
好希望自己是那個在人群中充電,
在孤寂中消耗,而不習慣的人。
於是便根深蒂固地相信著,
自己至始至終,
就是這樣一個「外向」的人,
一個在老師發下個性學習單時,
我總會在底線上寫下「外向」二字的人。
·
直到我發現,
每每在人群中經歷完一場暢快的談話,
心裡雖然滿足,卻是筋疲力盡,
一句話都不想再多說;
直到我發現,
每每進入一個人潮眾多、歡聲雷動的場合,
我雖然也喜歡這樣熱鬧的氣氛,
卻總有一股說不上來的不自在,湧上心頭。
我甚至開始希望著,
這是一個少數幾個人,
坐在咖啡廳、小酒吧,
緩慢且深度談話的場合,
那種,總能令我感到自在與放鬆交談的場合,
那種終於是充電,而不是耗能,
終於是自在交談,而不是時刻緊繃的場合。
我終於不得不的發現了,
原來,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
但其實,在剛開始發現,
亦或是說,剛開始意識到,
我越來越不能負荷這樣社交的負擔,
越來越無法承擔這樣扛著一個不太像自己的軀殼,
卻又要硬逼著自己在其中自在應對的生活時,
我其實是害怕的。
那時的我,
好害怕自己不是一個外向的人,
害怕自己跟從小到大認知的自己,
其實很不一樣。
我一點也不想承認,
其實我很內向,
而且我內向的超乎想像。
我更不想承認的是,
我只是,我花了好長時間,
訓練與說服自己,
成為一個外向的人而已。
然後,
我很幸運地遇到了幾個同樣是內向人的朋友,
也同樣,裝載著外向的軀殼。
我們看見了彼此逞強的盔甲下,
那個渴望被理解與解放的,
受傷且壓抑的靈魂。
我們意識到了彼此同樣在面臨的掙扎,
我們感受到了彼此同樣在逃避的恐懼。
於是有一天,
我這麼說了。
「其實我是很內向的人。」
「我也是。」
「我也是,我其實好喜歡少少人的時候。」
「我也是!我其實好需要一個人充電的時間!」
「天阿!我也是!我參加一個聚會,充電都需要充比別人久!」
「原來你也是!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奇怪。」
於是那天,
我們也發現了,
其實,我們都是內向的人,
其實,這世界上,有很多內向的人。
而內向,從來也就只是內向,
一種人的性格而已,
並沒有好壞之分,
亦沒有對錯之別。
·
後來,我開始練習,
拒絕那些我其實內心抗拒著的邀約。
而我不想赴約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我不喜歡這個活動,
更不是因為我不欣賞參與的人,
相反的,我通常會陷入天人交戰的原因,
正是因為我好想好想參加這個活動,
好想與在現場的人們交流,
好想聽聽大家的故事,
也好想在夜晚喝著小酒,
看著在城市裡閃耀的人事物們。
但有的時候,
我,真的只是需要靜一靜,
沒有別的意思,
我真的只是沒有足夠的能量,
能夠在這個時候乘車赴約,
沒有足夠的體力認真聆聽每一個聲音,
沒有完整的心情,
可以享受與空間中每一段緣分的相遇。
偏偏這些,
卻都是對我來說極其重要的時刻,
是我會因為沒有好好對待,
而深刻怪罪自己的時刻。
所以我總陷入天人交戰,
所以我曾經,長期的逼迫自己,
要前往這些「重要的聚會」,
無論此時此刻的自己,
是否真的準備好前往了。
但我發現,
這從來就不是件健康的事,
更不是真實面對自己的方式。
而那樣的逞強與強逼,
只會讓自己,
陷入更無法彌補的疲勞堆積而已。
於是我開始練習拒絕,
開始留更多的時間,
給自己的安靜,
給自己的沈澱,
給自己的孤寂,
給那個其實需要好長充電時間的我。
而我也在這樣的過程裡,
開始更珍惜每一次的聚會,
珍惜每一次的交流與相談,
開始更享受每一次充飽電後,
前往遇見新的人事物的機會,
開始更不害怕,更真實地,
跟各種已經發現的、還沒發現的,
不同面向的自己相處著。
·
現在,我敢大聲的說,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我是一個喜歡互動的內向人,
只是對我來說,少數人在空間裡深入交談,
比大批人潮短時間內社交的場合,
來得更輕鬆自在一些;
我是一個喜歡講話與分享的內向人,
我其中一個工作是講師,
而我熱愛著我的工作,
我也好喜歡每次跟所有聽眾、讀者交流的場合,
只是我在每一場講座的揮汗淋漓後,
確實總需要多一點時間休息,
才能夠恢復到原本的元氣,
迎接下一次,站在舞台上的時刻。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而我真心喜歡這樣的自己。
#別害怕你的不同
#因為那可能只是你的獨特
#就像另外七十八億人也都有他們的獨特一樣
#是每個存在之所以原本就美好的原因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