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A,是兩個孩子的媽,結婚前她代表的就是時尚,出門一定是盛裝打扮、驚豔全場,但結婚之後,有一次聊天時,她苦笑說,
「從沒想過當媽之後會失去這麼多,除了化妝品快長灰塵之外,連想出門給人洗個頭、染個髮都這麼困難,你們男人應該很難想像吧?」
我輕笑道,「能體會你的無奈。我有一次去沙龍整理頭髮時,旁邊一位媽媽才剛洗完頭,電話就響起,她接完之後無奈的對設計師說:「算了,今天先不染頭髮了,老公剛又打電話來催,要我快點回家顧小孩,不好意思。」
也曾看過一位媽媽,原本應該要舒服的享受全套護髮過程,但因為帶著兩個小孩在身邊,小孩吵鬧不受控,害得她頭上還包著毛巾,卻不斷地在店內跑來跑去照顧小孩,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換做是我,下次就算再想去,但老公、小孩如果沒處理好,我也會變的懶洋洋。
「是不是,你真的懂也。」好友拍手大笑,緊接著說...
我放棄了原本的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小孩,原以為自己可以做的很好,但我最大的錯就是太看得起自己,越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身上,老公就越習慣,但我也是人也會累,也有其他想做的事情,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我也渴望枕邊人的協助,但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尖酸刻薄像利刃般的言語傷害...
你就會認清說,「婚後如果沒工作、沒收入,那還想做自己這件事,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我聞言,「你還算不錯,及時醒悟,現在回到職場不也過得不錯,有很多人,為了符合大眾眼中所謂的好媽媽這角色,到了最後,連自己原本是什麼樣,都忘了。」
好友看著我說,「所以我都用過來人的立場跟身邊的姊妹說,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只會把好的都留給老公跟小孩,自己卻省東省西,省到最後,成了一蓬頭垢面的黃臉婆,男人會感激嗎?也許有,但更多的只是嫌棄。」
真的,愛自己一點,該保養就保養,該治裝就別心疼,頭髮更是門面,該剪、該染、該護,就別客氣。
說到頭髮,你不是老羨慕樂兒的頭髮怎麼總是這麼柔順又輕盈嗎,她托我帶這罐克莉絲丹輕盈護髮油給你,還特別要我跟你交代
剛洗完頭,頭髮比較脆弱,不要過度搓揉很容易讓頭髮受損,所以用毛巾按壓吸水至不滴水後,就能抹上輕盈護髮油,它會形成保護膜,尤其像你有染頭髮的情況下,也可以抵抗吹風機或出外太陽的熱傷害,讓頭髮看起來光澤滑順。
沒想到克莉絲丹,除了保養品好用之外,髮品也讓人如此驚豔,擠出髮油的瞬間,像精華液般的高檔,保濕不油,空氣中散發出一股質感香味。
不管男生女生,只要經過你身邊的人,回頭率一定高,因為真的好聞。在吹頭髮的過程會漸漸感到柔順,吹完後的光澤度,更不用說了!讓你很有感的護髮油。
不管角色從女孩變老婆,或從老婆變成了媽媽,這都只是我們身分的轉變,但內心不該遺忘的是,就是好好善待每一個時期的自己。
超適合每位男性及女性,尤其是...
害怕擦完護髮油黏黏膩膩+頭髮扁塌
染燙髮+毛躁糾結
頭髮分岔+易斷
時常使用電棒造型
想要時不時頭髮散發出奢華香氛氣息
希望自己頭髮柔亮+光澤的你
#乾髮濕髮都能使用
#克莉絲丹太厲害
這裡逛逛:
https://www.chrisdan.co/products/hair-oil
尖酸刻薄意思 在 Rabbitfoot C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臉書滿滿的柔道高手,但這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熱血沸騰凝聚人心的事。
當熱血陽光正面變成普世價值,那些尖酸刻薄歹毒自然會感到羞於見人。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最好的朋友是個韓國學生,一天我們在陽台喝酒,他突然爆氣,他說下午去學校活動中心,上了跆拳道課,課堂中,老師明明教的是跆拳道,卻一直說自己教的是空手道,讓他很憤怒。
跆拳道的英文是taekwondo,空手道的英文karate,都是英文譯音,一定都跟原本的讀音非常不一樣,就像Subaru,我們叫速霸陸,氣勢如虹,老美讀成蘇薄乳感覺就飛機場。
IKEA我們讀成ikea,iphone我們讀成iphone,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他覺得老師這樣不好,no good,他很生氣,他想去挑戰老師,他想要打倒老師,用功夫給老師點顏色瞧瞧,總之故事又臭又長,我也沒特別有耐心聽,而且全程都是用他剛來美國的破英文,我全程都是用我剛來美國的破聽力。
他越來越氣急敗壞,我越來越失去耐性,終於我忍不住,噴了他一句:「幹。天下武功出少林啦。」
好加在,因為是脫口而出的中文,所以他其實沒聽懂,那時候我們剛來,我也還沒教他太多髒話,不然搞不好他又要覺得我這樣不好,no good,要挑戰我,要打倒我,用功夫給我點顏色瞧瞧。
結論就是語言很重要,是溝通的工具,可以溝通就好,但能多懂一些多好,而且能越精確越高級越好,不然要罵人都只能說人家這樣壞壞、不乖乖、不好,no good,意思是差不多,但實務上當然是真的有差的。
我是兔兔兔老闆
這是兔兔兔老闆的心靈雞歪文
尖酸刻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沒有推薦的老師】
常有朋友問:「有沒有推薦的老師」,尤其近暑假,音樂班、音樂系要準備選填主副修老師,大家趕緊拿名單希望能選個好老師。最近就收到五個朋友詢問。
「XX學校裡,你有沒有推薦的老師」
「想要找怎樣的老師」
「好的老師」
「好老師是指?」
單句「你有沒有推薦的老師」,其實是危險的問句。
我收到訊息常常很困擾,因為我完全不清楚該學生的程度,也不知其個性。若是我自己的學生,我十分清楚學生程度與個性,以及他所想要,那我當然很清楚他接下來適合怎樣的老師。又,除非是很熟的老師,我知道老師的個性與教法,或者我清楚該位老師的專業度很強,我當然可以給予建議。有些老師我聽過名字,但不清楚他教的如何,有些程度根本不行的,就也不好說了。
意思是,當你問王小明「哪個老師好」,他卻輕易回答了你,往往來自幾種狀況:
A. 那老師聽起來很有名,王小明猜測應該不錯吧
B. 王小明「聽說」那個老師感覺人很好,應該不錯吧
C. 你問的那人,剛好是王小明的好朋友,所以推薦,但不表示那老師教的好或適合你。
至少要多問一句「那位老師是怎樣好?」
#我明白很多學生與家長沒有太多想像空間,所以不清楚自己要找怎樣的老師。以致於常出現XX老師很有名所以趕快拜,拜了之後磁場不合,過著地獄般的習琴生活。但大家都知道,找主副修老師,是比辦婚禮拍婚紗還重要的人生大事。(所以我沒辦婚禮也沒拍婚紗,但以前很認真找老師)
提供大家一些方向:
簡單來說,從「#專業/#擅長面」跟「#性格」兩大點考量,也必須先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以及願意投注多少心力。你要找專業度很強的,還是媽媽般溫暖會照顧、鼓勵、關心你人生的?(不要跟我說但是你媽很兇不溫暖,只是比喻😂)
當然你可能會說,想要很會彈又很會教又很溫暖,又很主動幫你規劃未來與進度的,視野夠遠,還關心你人生聽你說話。然而,每個老師的 #教學理念不同,#人的個性都有比重問題,不是說專業度強的就一定很冷,溫暖的就不專業,只是如果全都要,要先看自己的八字夠不夠好。
「聽說」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推薦錯誤),來自於沒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搞不清楚狀況,或不夠仔細,跟買股票一樣,要人報明牌聽開心的。別人眼裡的好老師,可能根本不適合你。
例如:
1. 某名師很有名,但他可能著重在他自己的事業發展上,心其實不在教學。
2. 你底子不夠好卻滿心想比賽得名,卻選了屬於嚴格打底、要你打掉重練、認為底子好才有資格比賽的名師。
3. 你明白自己過去學習的坑洞很多,成績是矜上去的,想重新好好打底,但選到只重視推學生去比賽的老師。
4. 你很想好好學音樂,老師卻只在乎成績(他的業績),整學期只教考試曲。
5. 若你個性偏向自信心不足或比較玻璃心,聽說該位老師學生成績都很好,選了才發現老師對於學生彈不好講話會尖酸刻薄情緒激動,也不是你承受得住。
6. 有些副修學生,急著找好老師,但進了學校之後,其實不打算花太多時間在副修上根本打算擺爛,結果選到認真老師被狂盯。
7. 看某個同學琴藝大增,打聽之後換給他學校老師,才發現原來琴藝大增是外面老師教的。
8. 你覺得你對音樂的了解很少,對於如何練琴也沒概念,手上技術更是有限,結果老師一直在講抽象的像山像海或音樂裡的人生哲理。
以上,都會讓你(或老師)很痛苦,是互相耽誤的媒合。
下面幾點可納如考量:
1. 如果你很想享受音樂、進入真正的古典音樂,那你可找喜歡分享音樂、可以津津有味的跟你說著很多音樂家之間的故事,屬音樂家、藝術家個性的老師。
2. 如果你明白你底子不太好,成績是矜上去的,過去學習的坑洞很多,那你就要找一個很會幫人補基礎,很會幫你debug 的老師
3. 若你清楚自己個性鬆散,但其實很想學好,需要人盯,你需要找很雞婆會盯你的老師,不適合找好好先生型老師,或「學生要練多少,#隨喜」的老師。
4. 如果你希望老師能幫你全方面長遠規劃,那你需要 #視野廣 又雞婆的老師。
5. 如果你很想要一個mentor、很需要溫暖,需要常常有人說話,那你需要溫暖媽媽型老師
6. 如果你是副修並且只打算敷衍過去,或者在 #外面已找到你覺得很棒的老師在固定上課,你學校就要找一個不會管、#沒什麼在教、只是需要掛名在學校裡的老師,否則會拉扯到外面老師幫你安排的進度與學習。
7. 如果對你來說,增進彈奏能力為第一要件,那你就要找程度非常高的老師(老師當然是有分程度的,差異很大)。
有些老師喜歡的模式是他賣他的專業,你買他的技術,如果老師也很溫暖關心你,那是有緣份的bonus。
8. 你未來想出國念,還是打算在台灣念畢業就好,選擇老師的方向也不一樣。
先知道 #自己目前習琴的狀態與程度、#未來想要的方向,以及 #打算花多少時間練琴。
然後,你要問的是:「你知不知道XX學校裡老師的狀況,#該位老師的個性與教法大概如何?」再自己去評斷適合選誰。
/
若是坊間普通班的學生,除了我書裡寫的幾點(翻開課本P.66),可以再考慮一點:
如果你很希望小孩多認識古典音樂,老師可以引薦導聆,那最好找有在聽古典音樂及熟悉樂壇動態的老師,很多坊間教琴的老師不熟古典音樂喔。
/
🌟網站上比較好閱讀:連結放留言區。
【延伸閱讀】「#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學音樂,追求什麼」P.66-69 – 找老師該注意的事。
📍【#巴哈創意曲】專題(線上)
🌟7/27- 8/31 (每周二) 早上10:00-12:30 共六週。
🌟課程綱要與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aXPwiGxT7xd4Jrcn8
🌟港澳或其它海外朋友若想用Paypal 付款,請以 #台幣 轉帳至:https://paypal.me/PianistPei
📍【#古典專題-#莫札特】( 限舊生)
*匯款完成才算完成報名,欲報名者請加蔡老師line (ID: pchuantsai)
🌟如果想看上過同學的課後心得請見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學鋼琴 #鋼琴老師 #鋼琴 #音樂班 #音樂系 #找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