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推薦伍麗華
大家常聽麗華處長提到「排灣族本位教材」的經驗,有些新朋友應該很好奇:該怎麼用我們的文化,告訴孩子123和ㄅㄆㄇ?這套教材成效又如何?
小編特別翻出「民族教育讓原住民認識自己」影片,讓我們跟著「伍老師」一起來認識這套「拿麼厲害」的教材吧!
PS. 小編聽著伍處長的分享,覺得有夢很美,但真正最美的是築夢過程中,勇於解決問題、耐心陪伴彼此,並願意將根用力扎深的意志,你說是不是呢?
延伸閱讀:https://timur.tw/page/55
#把根扎深把夢做大
小編推薦伍麗華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編推薦伍麗華 #可以準備面紙矮沙
許久沒有和大家推出這個單元,適逢開學需要正能量的季節,小編剛好看到這隻滿感人又勵志的影片,一起來提振一下士氣吧!!
走過莫拉克風災的考驗,伍麗華校長和部落一起朝「排灣族本位教育」的想法前進,不僅為泰武國小扎下了根基,也獲得許多的肯定與反饋。因此,轉戰地磨兒國小的伍校長,也更加確信「成為人」的教育,才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教育。
「原住民很重視所謂的”caucau”,就是真正的人,到底什麼是真正的人?就是你看到孩子會種咖啡、採咖啡,然後沖出咖啡、包裝好送給人家,就會覺得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啊!」
無論是在哪個位置的伍麗華,都不卸的支持族人透過腳踩土地、口說母語、向長者學習,實踐我們所有擁有的文化與智慧…
小編越看越激昂,一陣雞皮疙瘩~好想在世界的中心跟大家一起呼喊:「來吧!一起成為”caucau”,勇敢而有自信的!」 \^0^/
#把根扎深把夢做大
小編推薦伍麗華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編推薦伍麗華
每個名字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動人的意義和由來。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分享伍麗華處長名字的感人故事~
1969年夏天,一位名叫「伍麗華」的孩子,誕生在高雄茂林的萬山部落,她身上流著魯凱族母親的血液,也留著外省父親的血液。
伍麗華的父親雖然來自中國大陸,但卻堅持讓她在部落長大,要她說「母」語、學習「母」體文化。父親認為這樣才能「沉甸甸地跟這塊土地在一起」。
這種跨越族群、面向土地的教養方式,使伍麗華總是非常自信、大方地介紹自己的身分。如今,她也用這樣的態度在工作崗位上,堅持而自信說出我們原住民的名字、我們的母語。
父親離世後,留給她唯一很「中國風」的,便是當年向一家診所醫師求來的名字-伍麗華。所以處長總是說:「我此生唯一能夠紀念我父親的,就是我的姓與名,我是『伍麗華』,也是魯凱族的『Saidai Tarovecahe』。」
你的名字是什麼呢?快大聲跟我們分享吧~
#把根扎深把夢做大 #你的名字
嚴防尼伯特突襲,嚴陣以待中得空回應上次臉書上答應回覆人家的問題。這個問題許多人好奇,公開說也無妨。
常被熟識的朋友問:「妳怎麼不回復族名」 、「妳到底真的假的原住民」?
「呵呵,一個嚴肅的問題,除非是不正經的回應,要嘛通常需要講很長的故事,否則真是交代不清啊!」
「也許妳簡單一點的交代吧」,那麼我告訴你,我那沒讀過一天書、沒領過政府一毛錢的父親常用他的安徽鄉音跟我嘮叨:「中國13億人口,少我一個反倒是好,這個萬山多妳一個就多了希望。」所以,在我出生的那年,他在戶籍上登記「贅夫」嫁給了一位魯凱族的婦女。
從小我就聽他老人家像唱歌般的說:「妳媽媽最聰明、最善良,這個山地人啊是最樂觀、最不計較的......,」舉凡所有優點,就是他對原住民的印象。如此的教養下,讓我從小走出去總是大方自然的介紹自己是「山地人」。
我的外省爸爸,堅持讓我在部落長大,他告訴我要說「母」語,才能沉甸甸的跟這塊土地在一起。他告訴我不必等「落葉才歸根」,而是要「落地就生根」。於是,101歲的他,這輩子沒想回對岸,他說,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土地,那裡只是「故鄉」,這裡才是「家鄉」。
最後,我想說,母親在世時告訴我:「妳爸爸只有妳一個孩子,所以我堅持一定要給妳姓爸爸的姓。妳出生的時候,你爸爸不敢幫妳取名字,跑去拜託高樹診所的醫師,要他幫妳取一個好名字,那就是妳的名字了。」
親愛的朋友,這就是我的回答了。我此生唯一能夠紀念我父親的,就是我的姓與名。Hi, 我叫「伍麗華」,魯凱族名字是「saidai Taroveca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