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的力量- 當自己與別人的那道光》
今天我的小提琴老師轉寄給我一則短信,是音樂學校的校長寫給他的。她告訴我的小提琴老師: "你的學生翠(就是我啦) 上週音樂會時拉難度很高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G小調拉得很好聽,恭喜你。" 看到這樣轉寄來的讚美,讓我很感動,因為…我其實拉得並不是那麼好。
這首曲子,在我自己練習時、還有在課堂上拉給老師聽的時候,都已經"準備好了",可是上週音樂會時,在台下我還不緊張,一上台不知怎麼的,右手就突然因為緊繃而僵硬起來,因此有些該拉好的和弦,該圓滑的運弓,我通通沒有做到預期,雖然在當下我很想做到,而且我有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表演時刻,我很珍惜,但是右手的肌肉因為緊張感而緊蹦,哪怕我心裡並不是很緊張,就是沒辦法放鬆它。
結果,兩場音樂會,都是同樣的狀況,還好,長到這個年紀,已經可以接受拉不好、或是拉得不如自己想像或預期的好,是常態,錯誤是人生一部分,完美不可及是正常,因此早已學會讚賞自己的努力,每一次的表演都是練習,是學習。
不過,連續兩天都是類似的狀況,而且是在根本沒什麼好緊張的場合,甚至我上台前也不緊張,不知道為什麼人要開始表演時才開始右手緊繃,這樣的結果明顯影響表現,也讓我覺得多少有點小失望。
沒想到,竟然會在不盡如意的表演過後,收到來自音樂學校校長的讚美,我真心覺得,她是一個非常溫暖、也不吝給予鼓勵的人。這一句讚美,其實安撫了我覺得表演不盡理想的小小失落,也讓我體會到,一句真心的讚美和善意,可以帶給他人多大的喜悅。
我忍不住想: 假如在我學琴的童年時期,遇到的老師也是這樣用鼓勵正向的方式來指導,我也許不會在12-13歲時就決定放下小提琴不拉了?!
今天這樣一件小事,讓我深刻思考讚美的力量,以及打從心底,正向欣賞他人的態度。
無論是拉琴,表演,或是其它,我想我們都應該時時給自己多一點鼓勵,也給身邊的人多一些讚美與正向的言語,也許,一個小舉動,會無意間成為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說到這裡,今天我也從小時候的好朋友與樂團談得來的朋友那裡,收到這樣的光。
我跟他們分享上週因為緊張沒拉好的事,結果其中一個朋友告訴我: "重點是你僅管知道獨奏會緊張,你還是勇敢去試! 其實這是很多音樂家的困擾,就連專業的也一樣,你願意去嘗試,已經讓我很佩服。"
她這樣的一句話,也深深鼓勵了我: 原來我現在真的是把"小時候拉琴的弱點=台上拉得沒有台下好"糾出來,想辦法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來習慣它、轉化它,光是這個願意踏上面對弱點的旅程勇氣,我該給自已拍拍手吧!
另一個好朋友則告訴我: "我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我確定你一定拉得很美,因為你是從內心發出的聲音在拉琴,沒有那這一點,音樂就沒有靈魂。"
這句話也聽得讓我快落淚,讓我想到在當時台上拉琴的自己,的確,當時僅管感受到右手僵硬拉得不夠圓滑順暢,但是我沒有放棄,仍然用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我當下可以拉得好的地方拉到最好,很努力地表現我想表現的音樂,身體儘管不是完全聽使喚,但是到最後一刻都沒有放棄自己,全身心靈合作展現當下狀況我所能展現的“最好”,我是不是該好好擁抱自己一下呢,我確實是用心,用靈魂在拉琴的。
多給身邊的人鼓勵,也給自己鼓勵,當那道光。<3
#生活體悟
#成年學音樂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9的網紅張偉軒小提琴 woodyviol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張偉軒小提琴老師為學生所錄製的 郭賽克的嘉禾舞曲 ( ゴセックのガボット )(Gossec’s Govotte) 。 篠崎 バイオリン教本 4/5冊 小提琴演奏示範拉奏 Violin performing François Joseph Gossec,1734年1月17日出生,在法國...
小提琴 下 弓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每月固定有的這篇當作初選名單,月底的新單元當作第二階段決選名單之類(自己說
⠀⠀⠀⠀⠀
⠀⠀⠀⠀⠀
先來看,早已介紹過的《#沙丘》六部曲,括《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沙丘之子》、《沙丘:神帝》、《沙丘:異端》與《沙丘:聖殿》等六本,取材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1965 到 1985 年間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最暢銷的科幻小說,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一舉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
⠀⠀⠀⠀⠀
是枝裕和的《#與希林攜手同行》則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2007 年到 2018 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 VS. 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
《英倫情人》的作者麥可翁達傑睽違七年的新作《#戰時燈火》也在本月問世,一部戰火下因祕密而青春破碎的哀歌,隱藏著一群神祕英雄的黑色寓言故事。1945 年,戰爭剛結束。十四歲少年納桑尼的父母卻在此刻離開英國遠赴海外,離開他們,將他和姊姊獨自留在倫敦,交給一個可能是罪犯,名為「飛蛾」的男人照顧。之後經常有一群古怪的陌生人到家裡來。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祕密,似乎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多年後,28 歲的納桑尼對於母親當年的不告而別還是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心重新挖掘真相。主角拼湊著宛如當年燈火管制下的破碎記憶,拒絕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回憶成為最堅固的人生防禦,作者無疑是編織回憶的藝術家。文學寫出了事物的複雜性,翁達傑將複雜寫出了美。
⠀⠀⠀⠀⠀
此本《#無法平靜的夜晚》則出自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2020 年英國布克國際獎公佈時,媒體一片嘩然,因為獲獎者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不但過去沒寫過小說,且年僅 28 歲,從世界各地 124 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知名作家,評審卻選擇了荷蘭新人萊納菲爾德初試啼聲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吻,純真又大膽地描述一場失去親人後的成長故事。整個悲劇發生一個保守的基督教農家,主角賈絲為了擔心心愛的兔子被當作聖誕晚餐,默默祈禱哥哥代替兔子死去,不料哥哥真的在溜冰時遭遇不測,從此這個家庭成員越來越古怪,父親自殘、母親厭食、主角和另一個哥哥以及妹妹越來越讓人憂心。萊納菲爾德曾出版過談及死亡主題的詩集,用字新穎情感深刻,早就拿過詩歌獎,這部小說濃厚的個人色彩在出版後大受討論,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荷蘭第三個入圍布克國際獎的作家,且成功拿下大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靈魂穿越手稿》的討論度也相當高,書中書、謎中謎、本書有如文字版桌遊,從書信到懸疑解謎到奇幻浪漫的類型翻轉,就來自於法國作家亞歷斯蘭德金。巴黎高級書籍裝幀師收到一份散發詭異謎樣氣息的散裝書稿,委託他照頁次順序裝訂,唯一條件:不准閱讀內容。客戶是愛書成癡的神祕男爵夫人,收藏珍本名書舉世罕見,尤其專精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沒多久,男爵夫人意外身亡,且沒有對書稿留下隻字片語。裝幀師忍不住和妻子輪流捧讀,發現整本書簡直難以言喻,乍看是三部獨立故事,但男爵夫人卻又留下另一套閱讀順序,再成另一個故事。這本書究竟是浪漫派惡德詩人波特萊爾的最終作品;還是巴黎淪陷前夕流亡作家班雅明遭遇的驚悚謀殺故事;抑或是,奇幻魔法海島上,一名追尋百年、永生不死的魔法師告白?
⠀⠀⠀⠀⠀
暢銷小說《#來自星星的奇蹟》當時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讀,故事敘述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鳥類學家喬,母親罹癌過世後,瘋狂投入工作,試圖忘記孤獨和痛苦。後來診斷出乳癌,與男友分手,這才發現大自然與鳥,彷彿是陪著她度過剩餘人生的緩刑。她前往一座偏僻小鎮繼續研究,一天,在後院遇見自稱來自西翠亞星球的高智商小女孩珥莎,星星女孩說自己必須來地球見證五個奇蹟,才能取得家鄉的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兩人一同觀察靛藍彩鵐築巢,將螢火蟲散在黑夜裡形成星座圖案,喬發現珥莎所在之地彷彿充滿了魔法,而奇蹟也一個個降臨。但喬愈來愈困惑,為什麼遇見珥莎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為什麼珥莎晚上總會消失?為什麼她在紙上畫了一座墳墓,上頭卻寫著「我愛妳,對不起」?這個看似不到十歲的高智商女孩身上,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
日前特別介紹過的《#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是此排唯一一本傳記。瑪麗柯爾文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曾隻身訪問利比亞狂人「瘋狗」格達費,也在以巴衝突的硝煙中與阿拉法特會面,還獲贈珍珠。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之後更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在世人眼中,她是勇者,是英雄,是戰爭的證人,是一位堅毅而反叛的女性;在這本傳記中,讀者更能看到,她也是有血有肉、時而脆弱、時而迷惘的個人。她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同的眼光和待遇,也和所有人一樣,會恐懼、會掙扎,僅有平凡的肉身,但她不曾因此卻步,直到死亡都仍體現人性與人道的精神。
⠀⠀⠀⠀⠀
身為日本移民下一代的美國作家大塚茱麗,改編自其家族史的《#天皇蒙塵》也非常值得一讀,關於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故事。1941 年 12月 7 日,日軍空襲太平洋歐胡島的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是日裔美國人噩夢的開始。美國西岸超過十一萬名日本人與日裔美國人被視為國家的敵人,不分性別、年齡皆送到各地拘留營(但日裔美國人認為這就是集中營),圈禁超過三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返回家園。這就是《天皇蒙塵》故事的背景,她以母親小時的親身經歷為本,寫出這個既詩意又殘酷,簡練卻充滿細節的獨特作品,2002 年出版就備受各界好評,也獲得文學獎項,提醒世人這個發生在美國的違反人權事件不該被遺忘,美國一直到 1988 年雷根政府時期,也就是超過四十年後才對日裔美國人進行補償。
⠀⠀⠀⠀⠀
還有一本,是即將到來的公視時代劇《#茶金》的小說,1949 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臺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臺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臺?
⠀⠀⠀⠀⠀
必須推的還有這本 CD 書《#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由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最後一部,則是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集《#像看花一樣看著你》,不但是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更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 115 首,相當適合當作睡前讀物。羅泰柱在小學任教 40 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小提琴 下 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xcerpt from 表演藝術評論台 review樂評:
“[…] 在今天這場小提琴獨奏會裡,聽著下半場的第一首曲目——易沙意D小調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敘事曲》(Ysaÿe: Solo Violin Sonata No. 3 in D minor, “Ballade”),小提琴家黃俊文獨身站在國家音樂廳的偌大舞台,謙遜、專注、絲毫沒有獨奏家的高傲氣勢,但音準、音群平均度、雙音等等卻皆盡完美,音樂的感染力竟直接從那驚人的技巧中散發。這時,我們明白,黃俊文的琴音不僅重寫了「技巧」的內涵,也喚回了「炫技家」一詞最原初的涵義。
[…]不論先前欣賞過多少位國際大師的演奏,黃俊文的琴音都能讓聽眾驚嘆:原來演奏技巧是沒有上限的。從最基礎的琴音開始,孟德爾頌的第二樂章緩板展現了他對於全音域、全音量的皆盡打磨,即使最輕薄的弱奏都能保持醇美的音色,穿透力直達四樓。第三樂章的無窮動樂段,對於音準、音與音之間細小起伏的控制細膩至微;柯瑞良諾奏鳴曲的終樂章則能「見識」到他對於琴弓的完整掌控(沒錯,真的是用看的),每個弓段、每種弓法都奏得極好,連演奏家的整個身段都漂亮。那演奏的完整性,絕非來自對演奏曲的正面硬練,而是紮基於他深厚的基礎功夫。[…]當凡格羅夫(Maxim Vengerov)絞盡想像力巧思才鋪排出易沙意《敘事曲》的強大戲劇性,黃俊文只將每個音都拉到「好」,不卑不亢,藝術層次難分軒輊的詮釋便水到渠成。即使眼光放眼國際,黃俊文的技巧造詣仍屬頂尖,幾乎和年輕時的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如出一轍。
雖言黃俊文的音樂「一切皆技巧」,我絕非意指他的演奏毫無情感表達;相反地,在前面提過的孟德爾頌緩板、以及法朗克第三樂章不斷重複交疊的抒情中後樂段,他用心、卻不刻意地拉出極長樂句,情緒張力毫無中斷,是能深深撼動人心的演奏。聽過他拉奏的法朗克奏鳴曲以及前幾年獨奏會演出的普羅科菲夫《D大調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Op. 94),我是真的相信,只要將所有的技巧細節照料好,不必煞費心思或劍走偏鋒,音樂的動人之處會自己生長出來。
在曲終後,黃俊文仍保謙遜之姿,不以言辭感謝聽眾,只偕廖皎含不斷向全場觀眾敬禮致意,並接連獻上三首安可曲,仍是謙遜而完好的演奏。自始至終,黃俊文表裡如一,毫無一絲炫耀或虛飾,一切都服務著音樂。[…]”
小提琴 下 弓 在 張偉軒小提琴 woodyviol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張偉軒小提琴老師為學生所錄製的 郭賽克的嘉禾舞曲 ( ゴセックのガボット )(Gossec’s Govotte) 。 篠崎 バイオリン教本 4/5冊 小提琴演奏示範拉奏 Violin performing
François Joseph Gossec,1734年1月17日出生,在法國工作的比利時作曲家,又譯郭賽克。他在大革命期間創作的許多作品現在已基本不上演,唯有一首小品《嘉禾舞曲》(Gossec’s Govotte) ( ゴセックのガボット ) 被聽眾所喜愛。
在許多的嘉禾舞曲(Gavotte)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郭賽克的所創作的嘉禾舞曲,不但好聽朗朗上口之外甚至還有小提琴大師錄製這首曲目。
曲子中有大量輕巧可愛的斷奏還有需要特別練習的拋弓演奏法,新手並不容易上手需要多多練習這些困難弓法的樂句。
It’s a piece you may recognize, even if you’re unfamiliar with its composer- the now largely forgotten François-Joseph Gossec (1734-1829). Originally written for the 1786 opera, Rosine, Gossec’s Gavotte found its way into this 1938 Looney Tunes film.
➡️ If you like my video, please support me by making a donation.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generous support!
支持我的音樂影片,透過小額捐款讓我有更多資源去提升製作,謝謝!
➡️Paypal: https://paypal.me/ViolinChang
➡️歐付寶:https://bit.ly/3dqnbz4
小提琴相關的資訊與教學歡迎點選以下連結:
➡️教學網站:https://reurl.cc/4R6LWR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Y144ro
➡️Line聯繫:https://reurl.cc/Qd55q2
楊欣展 台中 鋼琴老師/鋼琴伴奏老師
網站:https://reurl.cc/b53Wao
#篠崎#小提琴演奏 #小提琴示範 #小提琴教學
小提琴 下 弓 在 林子安 AnViol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更多林子安: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__official/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violin/
WEIBO:http://weibo.com/u/6511795600
Spotify:https://spoti.fi/2XmfcLw
各式工作演出邀約請私訊IG或臉書專頁
For business, please send private message to my Instagram or Facebook fan page.
■ 更多【Cover by AnViolin】:https://bit.ly/2vWVtF5
🎶樂譜連結 Sheet Music🎶
https://gumroad.com/anviolin
(台灣請用蝦皮)https://shopee.tw/anviolin
--
就算完全不懂音樂,大家也一定也聽過這首世界名曲《大黃蜂的飛行》!
密密麻麻的快速音群組成,音多速度又要快,大黃蜂經常被各種樂器演奏家拿來挑戰自己的極限,所以只要有人挑戰這首歌,幾乎都是全場焦點!
底下留言告訴我哪一個速度彷彿真的能感受到大黃蜂振翅傾巢而出的感覺!
(在我自己的頻道無條件要說我拉得比較好~~)
歡迎留言告訴我更多有趣的企劃,也歡迎贊助我更好的弓(?),下次一定會成為最快的男人!!
歡迎大家在沒有下雨的週末到信義區香堤大道,聽cover歌曲的live版!詳細演出相關資訊,我都會更新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
--
Even you guys are not from music school, you must know this famous song "Flight of the Bubbel Bee." It's composed of notes clusters with the fast speed, so Flight of the Bubbel Bee is often used as the challenges by musicians or artists.
Comment below to let me know which parts of the video that make you really feel like the bumble bees are flapping theirs wings !
It's a special event, hope y’all like this!
Should you have any request regarding cover songs, just comment below and let me know.
Also please share the video and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https://bit.ly/2EsTGMQ.
Don't forget to click the 🔔 bell to be notified when my videos come out!
Visit me at Taipei Shin Kong Mitsukoshi Xinyi Plaza to enjoy more my live cover songs. Check it out details on my Instagram stories!
--
編曲Arrange:林子安 Lin Tzu An
混音mix:林子安 Lin Tzu An
小提琴 Violin: 林子安 Lin Tzu An
攝影師剪接師 Photographer & Film editor: Santon.W
文字編輯 Social media editor/manager: Lily Wu
--
🎻Sponsor AnViolin🎻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的話,歡迎贊助我,讓我有更多資源去提升畫面與音樂。
贊助連結:
(台灣請用歐付寶)歐付寶:https://p.opay.tw/77sBF
(Via Paypal)Sponsorship:https://www.paypal.me/Anviolin
--
【AnViolin Special Event】不定期上傳特別活動的影片,
【Cover by AnViolin】每週上傳新的小提琴cover影片,
喜歡的話請訂閱我的頻道 https://bit.ly/2EsTGMQ
也記得開啟🔔訂閱通知,按讚留言分享給你家人朋友看!
還想看子安cover什麼歌?或有什麼有趣的企劃點子?留言跟我說 !
--
#FlightoftheBumbleBee
#Полетшмеля
#AnSpecialEvent
#AnViolin
#CoverSong
#ViolinCover
#CoverByAn
#林子安
#林子安小提琴
小提琴 下 弓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練習主要有三個修正的地方。
上次的影片放上來之後,Teddy就私訊跟我說一個右手運弓的問題,簡單說,就是上手臂的力量在某個區段的運弓,沒有傳到下手臂手腕手指,這個問題我本來不太有感覺,就在某一次上課錄影給學生看我的拉琴動作時,突然看出我的右手運弓看起來僵硬的部位,因此對著鏡子練了大約10幾分鐘,直到僵硬的部位變得比較順,之後就大概抓到那樣的感覺。
簡單地說,從上弓到下弓,大概到手臂成90度的地方,會有一個區段手臂會變得僵硬,在之前,為了讓手臂一直保持放鬆,所以到那個僵硬的地方,會轉換一個動作去避開那個僵硬的地方,雖然可以保持手臂的放鬆,但其實運弓的力量,會顯得有點不連續。
第二個改變主要是加快抖音的速度,還有盡量使用手腕抖音。使用手腕抖音這個部份我沒有太刻意維持,主要是因為這手臂與手腕這兩種抖音的差異,目前對我來說還沒有很明顯的區別,所以通常會選擇比較方便的抖音方式,但我有發現手腕抖音琴的震動會比較小,在高把位的部分,使用手腕抖音比較能夠控制運弓的音色。
第三個改變是有一次上課教學生某個右手運弓的動作,因為這個學生對於身體的運動狀態比較敏感,他就提到當他做這樣運弓的時候會有一個感覺,就是當右手運弓要用力的時候,其實左手拿琴這邊要有一個相對應的力量去抗衡,這樣在人體的結構上,身體才會平衡,假設只有右邊用力,左邊完全放鬆的話,身體應該會歪一邊才對。
當他提到這個感覺,其實我有發現我平常拉琴可能在力量需要比較大的時候,自己會有意識到身體需要做這個調整,但最近的練琴,我盡量將意識一直保持在弓在弦上的壓力,還有利用身體的施力,透過琴的傳導到弦去抵抗弓的壓力,這樣一來會讓弓的壓力可以更完全作用的弦上,因此可能使用跟過去相同的力量,但弦的震動可以比以前更大,因為力量散失的更少,也就是使用力量變得更有效率。
基本上我這些形容應該光看文字是沒辦法理解我在說什麼,如果有想要理解的部分,我之後再錄影片解說。
這次錄的曲子順序是1.辛德勒名單 2.梁祝 3.前奏與快版 4.望春風 5.美麗的蘿絲瑪琳
前奏與快板是之前沒有錄過的,最近應該是改變了右手的運弓的方式,所以覺得這首曲子的重心可以做出比較多的變化,而且在高把位,也更不容易破音,後半段本來沒有想要錄,因為平常拉還滿常會失誤的,但還是錄一下,因此看到像是跳弓換弦的時候,手指跟手腕不夠柔軟的部分,因此下次就可以針對這些動作上的問題來調整。
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我的錄影都不是因為這首曲子練好才錄,而是想看看這次的調整,套用在這些曲子上面的效果看看跟過去有什麼不同,如果是最近比較常練的曲子,就失誤會比較少,像梁祝最後高把位的琶音以前比較常練會比較準,這次就有點忘記之前拉的感覺,就拉起來沒把握的感覺。
--
小提琴泡芙 VIOLINPUFF
violinpuff.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