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家「金級環保旅行業」原森旅行社長期對推動台灣生態旅遊不遺餘力, 秉持著「永續,生態,低碳,樂活」的核心價值, 深信負責任旅遊可以透過詳實的田野調查, 用心體貼的遊程規劃, 由專業的生態導覽員帶領, 走入自然, 深度體驗台灣的美好。
為了讓更多朋友認識原森旅行社,我們拍攝了3分鐘影片,分享我們在旅途中所重視的永續生態旅遊理念: 「尊重自然‧低衝擊」、「在地導覽‧享感動」、「環保旅宿‧愛地球」、「輕便舒適‧簡生活」、「低碳節能‧悠遊行」、「在地特產‧放心購」、「快樂同遊‧享體驗」, 希望透過一次又一次精彩的旅行, 縮短人與土地的距離, 親近認識這個面積小卻多元豐富、兼具年輕又古老特質的美麗寶島。
※完整影片(3分鐘):https://youtu.be/ACzFfloz87E
了解更多原森旅行:https://www.ecotourtaiwan.com/about-us/
原森旅行遊程總覽:https://www.ecotourtaiwan.com/tour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
導覽員特質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走進坪林茶鄉,發現台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我們一行人清晨九點多到達坪林,陰雨罩不住好心情,山間白霧飄蕩,只覺神清氣爽。
停車不遠處,國小操場中央幾座鷺鷥雕塑,形態優雅,或坐或立,不對,把雕塑架在操場中央,小朋友怎麼踢球?牠們是真的!
#初識坪林--山水間的茶鄉秘境
包含坪林在內的大文山堡區域都屬包種茶產地,為保護當地生態,坪林限制蓋娛樂場所,拒絕工廠,這裡沒有商業快餐的烏煙瘴氣,只有雲霧繚繞中一望無垠的茶樹梯田。環境山清水秀,氣候溫潤宜人,丘陵地勢利於排水,生物多樣滋養沃土,使得坪林包種茶香氣獨特、質量特優。
「一般人聽說坪林,都會說坪林我知道啊,在大坪林捷運站嘛!」導覽員阿德把我們逗得哈哈笑。
阿德七年前決定返鄉創業,如今已是老街上頗有名氣的文創餐飲「坪感覺」的老闆,還迎娶了賢惠俊俏的坪林姑娘。
「坪」是一條溪的兩岸,阿德開玩笑說:「北勢溪翡翠水庫是台北的備用水庫,所以我們坪林人都講:喝不完的水,留給台北都市人喝!」坪林茶固然好,得山溪水加持的坪林茶,更好。
「林」是山林,坪林依山傍水,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春天看山櫻杜鵑百花爭鳴鳥語花香,夏日騎腳踏車觀賞螢火蟲,秋天登山露營賞秋葉,冬日萬物蟄伏萬籟俱寂,朝拜雲深不知處的天佛禪寺,別有一番意境。
從前遊人行經北宜公路,一定會在坪林落腳小憩,但現在,「交通改變了坪林生態,雪隧建立後,坪林就被大家錯過了。」
「坪林曾有一萬多的人口登記,現在只剩六千多人,實際居住只有3000人。」
老年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帶來產業沒落凋零,坪林成為台北都市和宜蘭「後花園」之間,一個「不山不市」的地方。
#茶青回流在地創生,坪林的再生和希望
老一輩阿公阿嬤總嘆氣:「唉,坪林沒有希望了。」但提起坪林茶葉時,他們又是那麼精神振奮,拍拍胸脯道:坪林茶是最好的!
「開發一個地方,不是看這裡缺什麼,而是看這裡有什麼,發揮到極致。」阿德神情堅定地說。
是啊,雖然人變少了,但相對的,污染也少了。對於茶葉生長,倒是天時地利的好條件!
自然生態韜光養晦的同時,一群漂泊的年輕人陸續回流,在外打拼多年,他們體會到背井離鄉或許能帶來物質溫飽,但茶才是身為坪林人的使命,才是讓心真正安定的羈絆。
因此,他們放棄待遇不錯的工作,毅然回鄉深耕,學制茶,成為茶二代、茶三代、茶四代...幫助年長的茶農,運用現代社群媒體和網路行銷,為坪林茶產業帶來新的動能。
「烏龍茶發酵後融入食材中,可以很迷人。」百年老茶店「滴滴香」店內,新一代繼承人偉毅拿出一款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品嘗。
偉毅是回鄉茶青之一,就讀觀光系的他在日本看展,見抹茶做得豐富多樣,便發下狠勁:為什麼我們的茶葉不可以呢?
#訪茶廠——瞭解茶葉製作的前世今生
老街旁的茶廠,展現了茶的前世今生。「茶的所有部位都能用,茶葉泡茶,茶籽榨油,茶花釀蜜!」茶農阿伯的聲音鏗鏘有力。
茶葉出籠,有六個萃取步驟。第一步,採摘茶菁,上午茶有露水,下午茶水汽回流,中午茶(10點到3點)最好。「狀況好的話,坪林茶一年能採五次。」
坪林有兩種採茶方式,人工或機器採摘接近成熟的「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茶芽。
阿伯笑著說:「歌里唱採茶女唱得很好聽吼,但坪林採茶姑娘平均六十五歲,你們如果來採茶,就是最年輕的採茶姑娘!」大家哈哈笑。
第二步、第三步是日光葳凋和室內葳凋,日光葳凋指利用太陽光能去除茶菁水分,室內葳凋指靜置十小時以上。別看這簡單的步驟,卻忙壞了茶農,產季時分,茶農眼睛都泛紅帶血絲。
第四步炒菁,以高溫破壞茶菁中的酵素活性,第五步揉捻,將茶菁揉捻成條索狀,破壞表面細胞層,衝泡才清香。
最後一步乾燥,只留精華。坪林人寵茶,阿伯說:「我們都吹冷氣,但冷氣不是在房間,而是在茶房。」
步步講究,是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
成就了坪林茶的有口皆碑。
老伯邊介紹,邊請我們吃茶,「泡茶第一道叫醒茶,記得對它說醒來了醒來了!我要泡你了!」
#做茶包,福建茶師和茶郊媽祖的淵源
「古人求吉利,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衣食住行,總少不得封上好意頭好意趣,茶也不例外!」
包種茶諧音「包中茶」,老伯去學校制茶,正是為了祝當地學子金榜題名。茶葉開枝散葉,婚禮上常有茶,則旨在多子多孫多福氣。
圖個吉祥,我們跟老伯學做「茶包」,即裝著茶葉的媽祖御守,「啊我們坪林在山邊,又不是在海邊!為什麼有媽祖?」對啊,為什麼呀?
老伯的祖輩們,曾請福建的品茶師傅漂洋過海來教大家吃茶,途經黑水溝,為保平安,出海的人便在船上供一尊媽祖。
以前賣茶的叫茶郊,賣鹽的叫鹽郊,港口有很多茶郊,下船後把媽祖挪放在茶商工會茶郊,久而久之,茶郊媽祖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跟坪林冠軍茶師父學品茶!
十幾分鐘蜿蜒山路車程將我們送至最後一站--茶園。三位冠軍茶師父已排排坐於茶几前了,他們親自泡茶,教我們最專業的品茶知識。其中一位師父的茶竟賣得五萬台幣一公斤。
下午,我們喝了三道、約莫十多味茶。一道是由輕到重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顏色從淡黃到褐紅,第二道是四款包種茶,第三道冠軍茶,由茶青們特別招待遠道而來的我們。
我們一伙人邊喝茶邊談天,請教茶學問,聽茶青的故事,窗外是高低起伏的山巒和綠油油的茶樹田,除了一直跑廁所,這樣的午後時光真讓人享受。
行程到這兒就結束了,當天晚上睡覺前,抿抿嘴,鼻腔似乎仍盈滿茶的香氣,清甜回甘。
#坪林鄰里大家庭
廣東人的生活里,茶是家庭會議、招待客人最必不可少的角兒,尤記得多少次跟爸爸掏心窩子的談話,都是在一杯涼了又添上、涼了又添上的茶湯里凝結而成的。
慚愧的是,來坪林遊覽,卻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對茶的凝視與深究。
我問茶青們這一行的門檻高嗎?他們說只是每個步驟都有很多「每每嘎嘎」,就看你願不願意跟大家交流。
下午準備離開時,一位茶青問另外的幾位:「餵!等會有事嗎?沒事泡一輪再下山!」
坪林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坪林茶招牌和口碑背後,茶鄉人的互助和互愛。
坪林冠軍茶師父層出不窮,都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兒的人們卻從崇尚共學共贏的風氣。
他們是彼此尊敬的對手,也是對方的良師益友。偉毅農閒時也會和其他茶青鬥茶,「我們會想為什麼他的茶葉香氣會是這樣子,彼此研究。」
坪林老街的各家各戶一樣相親相愛,隔壁攤的阿嬤跟我們湊熱鬧,孩子似的,來這邊攤位拿糖吃。
表演採茶相褒歌的雜貨店老闆娘月娥姐不說自己家茶好,而是說:「我們坪林茶都一樣好!」
就連坪林人拜的宮廟,都有一個象徵鄰里情的故事。保坪宮本是偉毅家的家廟,一百多年前他們全家遷居坪林,把神明玄天上帝也一起請了過來。
老街上的人們需要精神依託,偉毅的祖先便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久而久之,保坪宮從私人家廟,變成了老街最古老、香火最鼎盛的公共宮廟。
沒有惡性競爭和嫉妒是非,坪林一代代茶農,用互助互愛,守護上天賜予他們的福澤和恩典。家和方能萬事興,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天同覆、地同載,和諧共榮的土地定能和氣生財,詩意裊裊,生機盎然。這是坪林,也是茶教會我的事。
2020.12.11
導覽員特質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故宮最近難得有新聞上了媒體版面。不過有趣的是各家媒體對於故宮此次新聞的解讀,都全然不同。
偏藍的媒體如中時,認為民進黨嘗試「去中國化」,將「故宮博物院」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TVBS則是黑人問號的說,如果改名,則將導致十數條公車路線的名稱都要更改,是一筆花費。偏綠的媒體,則將焦點放在調整故宮於行政體系中的層級。
對,層級。
你肯定會以為以故宮這樣深具文化資本的博物館,應該是隸屬於文化部底下,但其實不然。「故宮博物院」是行政院中央二級機關,其位階高度等同於各部會。換句話說,故宮其實是與文化部相互平行的部會。
對於傳統國民黨意識形態來說,故宮博物院的價值不僅僅因為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更是因為這些文物幾乎等同了漢文化及華夏文明的歷史軌跡,稱得上是中國的國寶。你可以把這些國寶,想像成是傳國玉璽,代表著文明真正的傳承和繼承。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兩蔣和國民黨政府,特別重視故宮之緣由。
其次,其實中華民國政府早期資源短少,對於文化發展所需的資源也是相當匱乏。我們如今所熟知的文化部,其實是2012年時由行政院文建會所升格,而文建會也設立得比你我所想的晚,是1981年時才設立。在此之前,整個中華民國政府,是全無中央層級的文化機構。所以仔細想一想,故宮博物院之所以當時等同於部會層級,也是能理解的組織架構,畢竟故宮在當時不只代表著玉璽,更是最高的文化機構。
至於部分國民黨說降格會影響故宮的國際地位和預算。這點齋主也抱些問號。國際上各個大博物館,諸如羅浮宮、國家畫廊、大英等,地位也都沒有與各部會相等,況且博物館的形象和地位,和政府層級的關係很低,真正有關的反而是行銷和形象。
我想除了政治意識形態必定有關之外,便是因為故宮在政府層級中相對獨立的存在,導致和文化部之間的關係讓人覺得很疏遠。甚至可能許多中央政府的政策方向,故宮相對獨立的特質,也未必和中央政策相應。
基本上齋主認為要改動的機率是趨近於零。改名基本上不可能,就算在預算、官銜未調整的情況下,將故宮降格的難度也很高。若你知道故宮裡頭有著多少達官貴人的關係鏈,就知道其難度。你以為小小的一個導覽員,背後的靠山可能都比阿里山的少年還要壯。
不過說這麼多,也許目標從未放在更動層級或改名,而只是綠營政府希望能稍微扳動這塊鐵藍的文化機構罷了。
PS.對故宮故事有興趣的齋友,可以參考一名日本記者野島剛所撰寫的眾書籍。
導覽員特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影響。對文化歷史很有興趣的父親,節儉卻不吝於為家中添購書目,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就是伴她成長的漢聲繪本。在幼稚園任教的母親,讓她幼時開始接觸摺紙、3D手作紙模型,啟發在立體類創作的興趣。除了父母親,身為老么的翁千筑有兩位優秀的姊姊,她微笑說家有三姊妹,十分熱鬧也發生許多趣事,從小擅於畫畫的二姊可說是繪畫的啟蒙者,說到大學考取台藝大雕塑系,翁千筑笑說進入台藝大是一圓與姐姐同校的夢想!
▶求學與踏入創作◀
木雕創作削、切這樣(減)的過程,對翁千筑來說如同挖鑿內心深處,在創作時釋放自己情感,這也是為何翁千筑如此喜愛木頭的原因。她從小性格就很鮮明:我喜歡整理東西、收納整齊,也善於保存物品,應該是有點整理癖吧!在她的創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疾不徐的步調,與有些內斂拘謹的氣質。在台藝大求學期間,只要創作上遇到技法上的瓶頸,翁千筑便會默默投注更多時間來克服問題,也因此經常在早上五、六點遇到來工作室看學生作品的老師。翁千筑認為老師們願意在課後私人時間來關心學生創作很令人感動,也感受到系上師生間緊密的關係。木雕創作的啟蒙恩師為賴永興老師,另外一位楊北辰老師則是思想上的啟蒙老師,畢業展時楊老師一句話:妳的作品有一種氣質。成為翁千筑持續創作的原因。大學畢業後為顧及生計歷經了五、六種工作,其中有台北故事館的導覽員與咖啡廳店員等,也因為擔任導覽員這份工作,有了機會訓練面對大眾的膽量與口條。
▶以人為創作◀
從很小開始翁千筑便對(人的表情)產生興趣,尤其著迷中性獨特的氣質,作品中的人物多半來自翁千筑的想像,再參考自己的樣貌刻劃而成,藉由記住生活中片斷的畫面或感受,表現記憶中的情緒。
人物木雕創作者中,翁千筑很欣賞日本的舟越桂和義大利Bruno Walpoth,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平淡的表情,卻極具情感穿透力,能深深打動她。兩位木雕家的作品呈現也是她想追求的美與目標。Bruno Walpoth曾說他對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是最滿意,因此對於作品總是不太自信。翁千筑覺得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滿意、覺得可以更好,一件作品的形成要經過思考與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因此她期許能將沒有自信的部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讓創作達到更高的境界。
▶溫柔與憂愁◀
此次展出主題(靜止的溫柔與憂愁)象徵著正面與負面情緒,兩者存於她的性格當中,也在作品中交雜並存著(憂愁)來自於她的性格特質,經歷親人的病逝,以及生活不穩定所帶來的焦慮、憂愁與壓抑的狀態…,在翁千筑看似平靜的表情下,內在部份卻是情感濃烈、亟欲宣洩,卻又難以釋放。她將這些情緒置入作品當中。除了憂愁,(溫柔)也是她本質的一部份,那淡淡的溫柔是什麼樣呢?翁千筑舉例攝影師Jenny Lewis在母親與新生兒的系列作品中,母親溫柔而淺淺的微笑,就像是她欲表達的溫柔氛圍。
▶將生命經驗融入作品中◀
翁千筑所刻劃的人物以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出在生命中各種困頓、焦慮抑或欣喜的心理狀態,希望作品能呈現某種情緒與氛圍,緩慢滲透而出,引領觀者進入我想表達的靜與美。相似的沉靜感,藉人物臉部些微的表情差異和肢體動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
藉由下面介紹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希望能讓讀者與觀者更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與氛圍,(夕陽下等待)刻劃年輕女子拉長著頸與思索的表情,似乎獨坐久候多時,源自於翁千筑看見至親坐在椅上、思念已逝老伴,那看向窗外、望其歸來的樣貌,將等待思念對方的氛圍轉換為不同形體的木雕呈現出來。(入懷)刻劃兩位相似的人們輕擁彼此,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默契不言而喻、樣貌有許多契合之處,這件作品在表達遇到氣味相投、聊得來的知己時,感到輕柔放鬆的甜蜜、欣喜之感。(融不進的圈)則是翁千筑以自己的樣貌作刻劃,前傾的姿態像是想要接近,卻微駝著背、避開視線交集。人物的表情與姿態象徵創作者逃避於人群,卻想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矛盾感,消失的嘴巴代表其不善言語,在團體中常感覺到格格不入的邊緣感,孤獨而壓抑的心理狀態。
電影導演李安曾說:我是個脆弱的人,但我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才有動人的作品。對翁千筑來說,創作像是揭露自己內在的過程,當中有些矛盾、猶豫與膽怯,對她來每件創作都像是一種自我挑戰與突破。
翁千筑 – 以木雕將記憶中的情緒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刻劃出來,靜靜傳達那憂愁與溫柔並濟的氛圍。
翁千筑簡歷:
2012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
2014~至今 /進駐於435藝術家工作室, 435藝文特區, 新北
獲獎經歷:
2016 / 第34屆桃源美展雕塑類 入選,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桃園
2014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入選,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3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佳作,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1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師生美展 木雕類 優選獎, 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導覽員特質 在 【當我們童在一起】20150124 - 我是小小解說員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曾經有過到觀光地區聽 導覽員 的 導覽 嗎?還是自己有當過 導覽 的經驗嗎?你知道要成為 導覽員 需要什麼 特質 嗎?本週「當我們童在一起」- 我是小小解說員, ... ... <看更多>
導覽員特質 在 如何成為導覽員 - 台灣之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招生對象】具服務熱誠並對步道生態解說導覽有興趣的民眾和高中以上 ...,2022/10/6-1000個工作機會|派駐高雄郵政博物館-導覽員【優利資源整合股份有限公司】、手信霧隱 ... ... <看更多>
導覽員特質 在 臺灣股票博物館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擔任導覽員讓我上台不緊張,講話666~」 :「什麼!啊是不會早點說喔~」 :「如果你想培養下面這些特質,都可以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