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染疫的小小人
#Delta殺到校門口了
#超前部署守護孩子
新北幼兒園群聚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變異株,目前已有23人確診,包括10名小朋友,還有1千多人驗篩中,初篩22名陽性,預估幼兒確診還會增加,但我看不到CDC針對染疫幼兒照護的「超前部署」。
指揮中心說,已收治的疫童只有發燒,流鼻水與喉嚨痛等輕症,且都與家人住兩人室的專責病房,由兒科與感染科共同照護,外界不用擔心。
不用擔心嗎?
疫童照護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更需要陪伴與安慰,因為被迫隔離就醫的經驗,所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嚴重。
過去因小朋友確診案例不多,從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照護疫童的經驗,以致現在只能借用兒童醫院照護原則收治確診的小朋友。
但新冠肺炎是法定傳染病,必須依法通報、治療並採取隔離等措施,CDC不做規範,等於讓醫護冒著違法風險救人。
所以我嚴正要求CDC儘速訂明疫童照護指引,讓醫護們有所遵循,同時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受到國家完善的照護。
家人是孩子最好陪伴,不單指確診治療的陪伴,隔離檢疫期間,小朋友也需要大人在身邊,但家人同住的「家庭式」病房,足夠嗎?CDC盤點了嗎?準備了嗎?
另外,疫童特色是「高傳染率、低重症率」一童確診,全家中獎,且成人病症通常更嚴重,大人若因重症無法照護疫童,CDC有沒有替代方案?
由醫護人員代替陪伴?試問以目前的醫護人力,在提供必要的醫療行為之後,能擠出多少人陪伴疫童?
徵用非醫護人員協助照護?治療中的疫童可能仍有傳染力,非醫護進入專責病房,除了須於法有據,還須專業訓練,CDC部署了嗎?
最讓人難過的,是大疫之下,許多家庭早已陷入困境,一旦全家染疫隔離,即使能陪同照護孩子,整個家也被拖垮了,免於病死,卻面臨餓死的窘迫,國家不能遺忘他們!
Delta殺到校門口了,我強烈呼籲。防疫大權一把抓的CDC,馬上拿出策略,用具體行動守護孩子們。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則關於日本疫童照護的報導,作者說:「這些與媽媽分開的孩子,想要的只是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篇報導惹哭了我!
連結附在下面,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本土疫情,連續兩天確診病例數及死亡人數下降,國內專家警告,現階段只能說,疫情有下降徵兆,不代表疫情真正趨緩,民眾不要掉以輕心;另外國內首批莫德納疫苗,今天開始配送施打,不過卻傳出有部分醫護人員緩打AZ,想等莫德納疫苗來再接種,專家強調,AZ跟莫德納疫苗兩者保護效果差不多,呼籲專責病房醫護應盡快施...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元節說說:只為保住更多生命的小故事。熱血中醫師參戰搶命~將近三百患者康復了~
今天是追思先人的中元普渡,我要來談談一件感人的事。這件事,發生在我得知團隊前助理因疫往生時。
我身邊出現一群人,包括母校薇閣小學董事長李傳洪與幾位中醫師,主動與我聯繫,盼給往生者家屬更多關懷。
由於前助理離去,疫情正在高峰,他們哀悼之際,深刻體會到需要更多醫療人員共赴國難,才能力挽狂瀾,盡快將疫情控制。
因此,決定號召中醫師們,共同加入抗疫的行列,才有了組織中醫師團隊遠距看診與主動提供「清冠一號」的行動。
雖然身在困頓的時刻,在這群中醫師團隊努力下,台灣社會見證「疫情無情但人間有情」的愛與溫暖。在幾位中醫師以電話與視訊問診,配合專責病房共同醫療,用「清冠一號」等中藥處方,幫助了包括:北市府、警政署、北市捷運局、北農、北投市場、北藝中心、嘉義工廠與百貨公司櫃姐等,超過三百位COVID-19患者,幾乎「百分之百」逐步康復中。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充滿熱血與正面的故事。由於「清冠一號」的研發,許多中醫師滿腔熱血期待加入醫治COVID-19行列。即使無法面對面「聞、望、問、切」,但透過利用遠距視訊與電話關懷,中醫師們也發揮了強大的問診能力對症下藥,對病人給予最好的治療品質。
據了解,已經有好幾位病人因為這樣的問診方式與服用「清冠一號」等藥物,改善了呼吸不順、暈眩、紅疹等症狀,一個個都獲得改善,逐步恢復正常生活。且由於薇閣與中醫師合作,同步提供藥物與諮商治療服務,包括警政署與北農都非常感謝。
我聽到這些故事的當下,覺得非常熱血且振奮人心。無論中西醫都努力貢獻自己所學,只盼望著病人可以趕快好轉,讓患者可以快快脫離COVID-19肺炎病徵帶來的痛苦。
當然,由於COVID-19沒有特效藥,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施打疫苗並且努力增強自己的抵抗力最重要。而且,「清冠一號」不是隨隨便便抓的中藥喔,還是需要醫師處方箋,在確診的情況下經醫師同意後才能使用。
人間有愛,謝謝這些中醫團隊共同努力,希望COVID-19疫情能盡快遠離,讓社會盡快走回正常的軌道。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朋友傳來一篇萬華疫情爆發時不為大眾所知的揪心故事。我不是萬華人,但過去為了祈求產婦們順產,我其實蠻常去龍山寺拜註生娘娘。因此,看到內文時,心理上隨即產生了強烈的連結與感觸。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文章中那位染疫的老人面對醫護時,竟重複說著「對不起對不起,我下次不會了,讓我回家好不好。」其實面對傳染疾病,醫療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心理的議題需要被看見、被解決。
我記得擔實習醫師時,輪值過 HIV專責病房,當時遇過一位病毒量極低的病人,即使傳染力極低,當我幫他抽血時,他仍愧疚地不斷告訴我千萬要小心,他不想害到任何一個人。而即使HIV不是藉由空氣、飛沫傳染,但因愛滋病長期被污名化,為保護病人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糾紛,和「呼吸治療病房」、「心血管中心」、「安寧病房」不同,HIV病房往往低調不可能大方掛出名稱。
*病毒不一定能奪走性命,但總是輕易分化人心
這次的covid19藉由飛沫傳染,傳播更容易,當然更容易讓病患陷入自我責怪,認定自己做錯事才牽連一群人被隔離甚至失業。也能輕易分化人心,在疫調公布足跡的過程中,經常讓人互相指責怨懟。好比萬華茶室的獅子王染疫後就被許多人調侃、諷刺,但仔細想想那就是他的社交生活,就像去酒吧、唱 KTV一樣,何錯之有?更何況在他活動的當下,疫情並沒有爆發。
另外對於新興疾病,未知也會帶來恐懼與不理性,好比有居民抗議社區附近的旅館改成防疫旅館、或一個場所公布確診者足跡後,大家就紛紛不敢再去、甚至有記者公開問,有足跡顯示去過健身房,是否要暫停健身房營業? 但病毒脫離人體根本無法存活多久,這完全就不符合科學啊!
這段時間看診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初診的病人在填寫住址時,如果住在萬華區都會有所猶豫,不想承認。也有許多痊癒的病人完全不想提起他曾染病,深怕PCR轉陰仍被當成病毒看待。這也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本書「我要活下去:韓國MERS風暴裡的人們」,裡面清楚刻畫出病人痊癒後卻遭受歧視,面臨被解僱、孤立,被社會排擠,最終出現精神不穩定的悲劇。
因此我認為傳染病的後遺症絕不只有心肺功能、嗅味覺受損,心裡那個被病毒侵蝕的洞,是需要整體社會一起來填滿,被貼上的污名標籤也需要集體的力量一起撕去。
*社會應更關心染疫者與家屬的處境
而事件中里長擁抱里民的暖心行為,雖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動作,但卻蘊含極大的正能量。畢竟確診者治療期間都是面對穿隔離衣,戴口罩、面罩的醫療人員,零距離的接觸和體溫是如此的遙不可及。這個擁抱不僅療癒里民的心,也象徵著社會的接納與關懷。
除了痊癒者,痛失親人的家屬情緒當然也該被照顧,因此我對於「別讓端午變清明」、「討厭公婆你現在就南下回家」這類口號向來很反感,因為這些話聽在家屬耳中完全就是二次傷害啊!且雖說這樣的口號目的是希望嚇阻大家不要頻繁群聚、避免疫情擴散,但也不該用死亡去恐嚇威脅。
疫病退散!之前的醫療糾紛也告一段落,龍山寺的大門重啟,是該回去一趟了!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冠本土疫情,連續兩天確診病例數及死亡人數下降,國內專家警告,現階段只能說,疫情有下降徵兆,不代表疫情真正趨緩,民眾不要掉以輕心;另外國內首批莫德納疫苗,今天開始配送施打,不過卻傳出有部分醫護人員緩打AZ,想等莫德納疫苗來再接種,專家強調,AZ跟莫德納疫苗兩者保護效果差不多,呼籲專責病房醫護應盡快施打,增加保護力。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000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XQOAI2mgMM/hqdefault.jpg)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疫情嚴峻,雙北醫療量能面臨最大考驗。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布,徵用旅館專責收治輕症和無症狀確診者,明天就能啟用,也新增三座社區篩檢站。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要求大型醫院成立防疫專責病房,今天敲定區域級以上醫院的防疫專責病房數量,要以急性一般病床數的十分之一為目標。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68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Uh_AIJIiv4/hqdefault.jpg)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應該很多居服員、看護都確診過了,但很難證明是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YAHOO.COM. 【獨家】指名「已解隔確診者」 醫院專責病房徵才掀話題 ... 我有疑問想請教一下,為什麼有的人說一個月連2萬都沒有,有的人卻說一個月5-6萬滿班不是問題? ... <看更多>
專責病房 徵 人 在 專責病房徵照護員月薪最高25萬@newsebc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南奇美等醫院,急需徵求 專責病房 的照護人力,這項月薪高達25萬的 徵 才工作一貼出來,引發熱議,但很多 人 做不來,因為這是經過訓練後要協助護理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