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教師的困境需要大家更多關注
#保障兼任教師勞動權也是確保學生受教權
在現行法律制度下,臺灣兼任教師與專任教師的保障與待遇都相差甚遠,兼任教師面臨 #低薪、#工作權沒有保障、#遭校方差別待遇、#請假困難等困境,這些問題長期以來沒有辦法解決,亟需大家更多關注。
歡迎大家今晚十點收看公視《 獨立特派員》節目,和我一起瞭解兼任教師面臨的困境,共同找出解決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ptsinnews/videos/99922417717932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
「專任兼任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蔣萬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Re: [問題] 請教講師與專任教師的差別-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兼任專任差別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任教師、高中兼任教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夜市攤販 ...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任教師、高中兼任教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夜市攤販 ...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工作權沒有保障-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職專任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職專任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職專任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職專任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專任兼任差別 在 Re: [新聞] 博士兼任教師悲歌流浪12年50歲被迫換跑 的評價
專任兼任差別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邀請到直播訪問的特別來賓是 Joyce。 Joyce 是加州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紐約醫學院線上課程兼任教授,這次的直播聚焦在現代科技人的心理健康、看心理醫生的一些迷思、及如何幫助自我達到好的心理狀態。
Joyce 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心理諮商碩士, 再到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取得教育心理學系心理諮商博士,在台灣與美國的許多醫院及心理諮商中心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曾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及亞洲大學心理系擔任專任助理教授。
矽谷作為全球科技中心,是世界人才嚮往的工作及居住地點,路上名牌名車充斥,大公司裡高薪聘請的名校碩博士一堆,看起來十分光鮮亮麗、令人心生嚮往,但現實是工作競爭激烈、生活壓力非常大。在這次直播中 Joyce 會分享她從心理醫生的角度來觀察,科技人不為人知的 "後巷真實人生" 中,心理可能有面臨什麼樣的通病或現象、可以怎麼自我照顧以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會討論 如果真的有需要看心理醫生了, 公司會知道嗎? 員工會不會因此被貼上標籤、被公司差別待遇? 最後,會系統性的介紹一些心理諮詢的種類。 直播前及過程中也歡迎大家提問討論。
為了這次直播, Joyce 做了超級充分的準備, 她還特別準備了投影片來輔助說明!如果你聽完後和我一樣覺得受益良多, 歡迎追蹤 Dr. Joyce Sun - CA Psychologist. 心理學家在矽谷 的頁面, 如果你聽完覺得想利用公司的 EAP 或是醫療保險來找 Joyce 諮詢, 直播中有談到她的執照是可以看加州及佛羅里達州的居民,美國其他州要再確認,台灣可能不行,中國可以,因為最近肺炎,她的諮詢都改為線上對談, 她的個案有人還是想要見面談,所以她有一兩個空缺出來, 機會難得, 如果你有興趣, Joyce 的心理所網頁是: https://www.peacefulsunshine.com/
以下是直播訪問的一些內容大綱、搭配 Joyce 推薦的資源連結
---------------------------------------------------
矽谷灣區人的心理狀態
一般性常見的壓力:
Stress, anxiety, depression, self-esteem/ self-image, career confusion, relationships, parenting issues, kids/teens (佼佼者父母的失落與不願面對);
正式的診斷 :
bipolar, OCD, psychosomatic symptoms, and other diagnoses
矽谷的公司文化 v.s. 亞洲教育的特質 (12:50)
Make impact & creative v.s. Being helpful and obedient
跟別人比 & 老是看自己的不足
移動的終點線 (高中要前三志願、大學要國立、研究所要...)
健康的心電圖與不健康的心 (加上內向敏感,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想被看到)
沒有很謙虛 = 自大討人厭
集體主義 v.s. 個人主義 (要聽話/要得到認可,結構跟明確方向才有安全感)
破碎的蛋黃哥 (自我認同與核心價值) (26:30)
我可以! 我不需要”幫助”
對自己
對孩子 (青少年自殺等,錯失早療的介入)
什麼狀態建議諮詢 (36:45)
治療/復原模式、平時自我照顧模式、個人成長探詢模式
防疫期間的自我照顧 (40:26)
與現實接軌 (專家建議、合理的準備、不要過度幻想)
固定的新聞時間
運動
興趣、嗜好
朋友們互相支持
正念練習
身體照護: 泡澡、按摩、伸展、深呼吸
五感練習
意象練習
珍惜、祈禱
看心理醫生的感覺? 公司會知道嗎? 會不會被 fire ? (51:20)
不會,confidentiality,甚至不可能知道你是否有看心理師
唯一的例外: 被送來做工作適任評估,但公司只能拿到 yes or no 的回答
矽谷科技人的特殊性困擾 (58:40)
登山攻頂者
靈肉分離者
加州心理師執照種類 (1:01:00)
博士: Licensed Psychologist
碩士:
Licensed Professional Clinical Counselor (LPCC)
Licensed Marriage and Firmly Therapist (LMFT)
Licensed Clinical Social Worker (LCSW)
精神科醫師 Psychiatrist: 開藥、部分的精神科醫生也提供心理諮商與治療
美國的心理服務資源 (1:04:00)
保險 (網絡內外)
EAP
公司的額外補助
disability/ unemployment
自費 (心理師搜尋網站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低價網路諮商、open path)
社區資源 (冥想團體、正念中心、瑜珈 、breath work)
對策 (1:08:50)
平衡報導
肯定自己的每個小成就,內在歸因
不只是認知層面的肯定,還要情緒的回應
定義你專屬的蛋黃哥 (核心價值)
個性、優點、興趣、價值觀、哲學觀、可轉移性的技術、
他人對自己的整體印象等
用行為 (包括肢體語言/眼神) 改變感覺 fake it until you become it
Growth mindset v.s. fixed mindset
怎樣的心理治療才有效 (直播中沒時間講,但 Joyce 有準備的內容)
個案要負的責任
想改變的動機
準備度
願意分享的程度
回家功課的努力度
親朋好友的支持等
心理師的部分
專業認證或學有所長
感覺有安全感或至少不討厭
你的個性/思考模式與心理師採用的理論技術的相容性
你與心理師目標的一致性 (問題解決 v.s. 增加自我了解)
推薦的影片連結
TED Talk-Amy Cuddy: 肢體語言塑造你自己有中文字幕,尤其是 15:52 處的個人故事
https://youtu.be/v_vkoz1_nd8
婚姻及伴侶關係: Making Marriage Work | Dr. John Gottman,推薦 Gottman 的所有影片與書籍
https://youtu.be/AKTyPgwfPgg
推薦伴侶們讓關係更緊密的問題討論集- 201 Relationship Questions: The Couple's Guide to Building Trust and Emotional Intimacy:
Amazon 連結: https://amzn.to/2wHmzmY
博客來連結: http://bit.ly/2v4mlGn
專任兼任差別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博士生的就業困境怎麼解?
#中研院社會所第三屆博後論壇圓桌座談報告
#中研院社會所第三屆博後論壇圓桌座談報告
【博士「生」之後:中研院社會所第三屆博後論壇圓桌座談報告】
文/朱峰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社會學博士出路的危機
台灣博士就業困境是近年來廣受注目的問題,2010年陳東升與陳也楨「博士『生』了沒?」一文推估在2017年社會學領域博士畢業生與教職缺額供需間的差距為180人;同年蔡瑞明亦對此提出策言,認為解決台灣高學歷就業問題,除了消極地減少博士班招生數量外,還至少可以有五項積極作為:一是鬆綁大學的組織法規,以增加半薪或2/3薪資之方式增加兼任教師之聘用;二是在大學內成立研究機構,聘用博士人才進行研究;三為鼓勵博士組成研究團隊,參與各級政府及民間機構的研究計劃;四是開放流浪博士進入公務體系;五為鼓勵產業界多引用博士研究人力。
如今已屆2018,台灣博士生們的就業困境似乎沒有舒緩的跡象。我們該如何看待此一問題?又有什麼可能的解決辦法?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第三屆博後論壇於5/8舉辦一場圓桌討論會議,由陳志柔(中研院社會所副所長、臺灣社會學會理事長)為主持人,安勤之(中研院社會所博後研究員)與筆者分別做初步的調查報告,並邀請陳東升(臺灣大學社會系所專任教授)、蔡瑞明(東海大學社會系所專任教授)前來與談,以台灣社會學相關科系博士生就業及應聘狀況為例,尋找突破困境的可能性。
#兼任鐘點師資常態化、#博士教育養成的落差
安勤之的報告首先闡述高學歷供過於求的就業困境似乎是全球性的問題;在美國2010年只有不到一半的博士畢業生能立即找到一份全職工作,日本亦有補助博士人力進入企業職場的獎勵政策。勤之進一步整理2010年後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之就業情形,指出52名畢業生裡有34位任職於學界,而其中不到1/3(10人)為專任教師,其他則為專案或兼任教師、講師、博後或研究員,顯示出當前專任教職兼任化、鐘點化的問題。目前53所國立大學裡高達21所未足額聘用專任教師,而近半數國立大學裡兼任教師佔半數以上,私立大學情形則更為嚴重。現今教育部之標準是私校鐘點費每小時625元、公校735;兼任教師若一週上十學分,備課、上課、改考卷至少要44小時,以私校鐘點標準,換算下來時薪只有107元。
而此經濟掛帥之營運邏輯亦顯現在系所評鑑的績效追求上,不僅造成教師龐大的升等與發表壓力,甚至犧牲了教學品質,更影響了各系所應徵用人時的單一標準,例如期刊的發表量以及國際化(英語發表及英語授課等)的要求。然而,增加期刊發表量及國際化其實都不是各系所訓練及培育博士學生的核心宗旨(核心宗旨是培養具社會學素養的獨立研究人才),其亦不符學界及系所欲發展在地特色、發展「台灣」社會學的目標。綜合安勤之的報告與整理,台灣社會學博士生之就業困境,更應該從台灣博士養成教育 、當前學界以績效為主之評鑑標準等的層面進行討論。
#生師比與少子化論述的反思
筆者的報告進一步探討源起的結構問題,指出台灣長期以來過高的生師比(目前約為25.3)是造成目前流浪博士過多、教師過勞、研究與教學品質低落三大問題的主要癥結點。目前台灣高教的生師比為 25.3(只計專任教師),遠遠超過 OECD 的平均值 14.1(只計專任),也就是說台灣的專任教師必須比 OECD 國家的教師多面對、指導十位以上的學生。過高的生師比不僅造成台灣教師過重的教學負擔,也同時壓縮研究時間、降低研究品質;而學生也得不到應有的學習與指導品質,因受教權受損而傷害其未來競爭力。
另外,從各國高教專任教師與兼任教師數據的比較也可以看到台灣學術工作兼職化、鐘點化的問題。在英國,專任教師人數與兼任人數比值約為2:1,而台灣卻為1:1。換句話說,有一半的台灣學術工作者僅是兼任或專案職,工作權益及待遇均未獲得相對應有的保障。
長久以來支持台灣過高生師比的,便是「少子化」論述。然而,根據教育部資料,過去九年裡台灣公立大學與專科學生總數實際上是「增加」了一萬六千人。受到少子化衝擊的,大多是當初廣設大學政策脈絡下新興成立的私立與專科大學。而近年來新生註冊率低於 60% 的學校,的確是以私立專科大學為多數。故台灣少子化所帶來的高教衝擊,其實更應該放在當年廣設大學的政策脈絡下來看,而不能做為今日支撐過高生師比、壓低專任教師比值、進而犧牲教師工作權及學生學習權的理由。事實上,OECD 多國皆有少子化的問題,但甚少國家便因此而犧牲高等教育的發展。然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不僅將傷害台灣未來國際學術競爭力,更直接衝擊台灣往後二十年的社會與經濟發展。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解決目前台灣高教發展困境,方向至少有三:(1)降低過高生師比;(2)推動大學分流;(3)協助新生註冊率過低的大學及專科學校退場及轉型。而其中則以降低生師比最為重點。若要使當前台灣高教專任與兼任教師比提升至2:1,需至少有13,000位兼任教師應轉為專任。若一位專任教師年薪以100萬計,則約需年經費130億元;若政策分五年執行,則為一年26億的經費預算(逐年增加)。以上數字當然都有討論的空間,重點在於:過去政府每年皆支出百億餘的經費預算補助各校,如今亦有一年支出160餘億「高教深耕」計畫、再加上一年56億的「玉山計畫」,其實質效益究竟如何?不如重新檢討歷年的補助方式,直接以經費補助各系所(而非學校)增聘專任教師(或協助兼任教師轉為專任)、提高專任教師比例,更能夠直接處理當前高教最重要的燃眉之急、解決流浪教師與博士、專任教師過勞、教學品質低落的三大問題。
#博士的轉型:提高兼任待遇、設立研究機構、鼓勵博後的研究計畫
座談會裡,蔡瑞明認為即刻大幅降低生師比將衝擊當前的高教結構;提高專任教師人數,代表各校經營成本的增加,將使目前新生註冊率低於60% 的私立專科及大學恐怕將出現倒閉潮。比較可行的作法,或許還是提高兼任教師們的待遇,讓學術工作者即使是兼職也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此外,設立能長期聘請博士後研究員的研究中心智庫,或是開放博士後互相組隊或與專任教師合作申請研究計畫之資格、讓博後研究員能有研究經費繼續進行學術研究及發表論文,也是解決當前博後就業困境的方法之一。最後,蔡瑞明也提醒,與其漫長地等待制度上的改變,當前博士畢業生也需要儘可能地以論文發表、研究成果與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陳東升認為少子化趨勢仍然是目前校方決定員額缺的主要考量;降低生師比的建議以博士畢業生的立場來看或許合理,但若以校方立場而言、或是考量到私校財力負擔,實際的推行則是困難重重。即便教育部當前諸多的經費補助計畫也要求增聘專任教師,但因缺乏適當的審查及苛責機制而無法確實執行。相較而言,提升兼任人員待遇可能是較為可行的方案。此外,陳東升也提到,大學的分流或許有可能減輕私校在面對少子化時所承受的競爭壓力,但與其是由國家界定的研究型或教學型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各校必須發展自身的(在地)特色。陳東升也認同設立研究中心並以此聘用更多研究及教學人員的可行性,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適當的人才留用制度,讓學校能審慎明察研究中心的學術效益,以長久維持其健全的運作。
#可以即刻改變的建議
除了上述較為巨觀、較為困難達成的制度建言外,在座談會裡筆者也提起幾個各系所能隨即施行的簡單建議,例如應徵資料電子化、免除外館學歷證明、簡化第一輪應徵資料(如免除推薦信)等等。教育部事實上已於2014年時即免除外館學歷認證的強制要求,若系上真的有認證學歷之必要,其實可以要求錄取者(或面試者)提供證明即可。而簡化第一論應徵資料及電子化作業,不僅能減少行政與資源耗費、減輕應徵者的負擔,也便利國際籍研究人員應徵。這些一舉數得的建議,敬供各系所在未來應聘人才時參考。
◎本文將刊登於《臺灣社會學會通訊》第88期
專任兼任差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希望她打消念頭,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就讀。內心卻一直有個聲音跑出來告訴她,堅持畫畫初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拜託高中美術老師讓她在午休時間練習畫畫,到了報考期間,她也是偷偷的跑去報名術科考試,雖然父母不願意,還是陪著她去應試,而她也得到了進入藝術大學的這張入場券。到了選填寫志願表時,又是另一個拉鋸戰,父母仍然希望她放棄藝術相關科系,直到繳交的最後三天,終於答應讓她填美術系。當年通訊沒現今發達,她身邊也沒有相關的人可以詢問,就直覺地填了離家最近的學校 ──新竹教育大學。父母看到榜單之後也只能接受,至少未來還能當個老師,不至於找不到工作。若不是當初的堅持,呂浴珊又何嘗能徜徉藝術國度呢?
找到一生創作的熱情
大學期間,呂浴珊對於平面繪畫很不熟悉,應該說完全不會,成績不好是必然之事。直到二年級有了分組課程,有木工、玻璃……等不同創作媒材,她好開心自己可以學習到這些課程,但相較於平面繪畫,立體類媒材的使用卻多了一份危險。學習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傷,曾把指甲磨到不見,還割斷手指神經導致一年無法動彈。就算如此,受傷也無法讓阻止她對藝術的熱愛,大家的起跑點也變得更近,讓她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更一頭栽入金工的世界。參加新一代這個藝術設計的盛會裡,她看見其他學校不同驚艷的作品,讓她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準備考取研究所的一年期間,她在新竹教育大學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在這年當中,她必須幫忙準備材料,重新學習老師教過的課程,因此讓她補足了原本不熟悉的部分,基礎工也更扎實。
互相交流激盪創作的火花
研究所時期學風自由,老師不再著眼於技巧,相對的,學校給予相當多的資源,舉辦國外藝術家工作營,在短短的5至7天的時間,呂浴珊跟著藝術家一起創作,她提到當下壓力很大,但結束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竟能如期完成,也從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與成就感。校園裡同儕們都來自不同學校,在同好的團體中,大家擁有自己的小撇步,都會互相分享,誰說一定要照本宣科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發現一件事,就是與一畢業即開始上班,或去當老師的同學最大的差異是,她一直持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儘管當學生無法有足夠的金錢,但是她珍惜人生當中還能有這一段不需為生活煩惱的日子,可以埋頭不斷創作的機會。呂浴珊到日本交換的那段期間,總共有5位交換生,除了她是亞洲學生外,其他都是歐美的學生,在那裡她也看了許多不同的展覽,各國的創作方式都很不一樣,對歐美的學生來說,認為任何東西都能被當成飾品,他們認為日本飲料罐很美,切下來掛在身上也能成為身體配件的一部分,跳脫了大家對飾品本身的刻板印象。
時代在進步,創作的方法走向更多元,不再侷限於書本上以及以前老師所教授的方式,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下,常是能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得到等量的結果。畢業後,沒有學校的高級設備,她開始蒐集不同製作方式,光華商場則是她近來最喜歡去挖寶的地方。
創作與生活相輔相成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是呂浴珊最好的寫照。對於立體作品的製作,她很少事先畫好一個完整的草圖,頂多只畫一些基本型體,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她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雖然有草圖,但是她不想受草圖侷限住,因為在創作時,往往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反而讓她的作品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與形體。時間因創作而有價值,當呂浴珊創作時間減少,她就會渾身不對勁。
這次的展覽,她把作品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作品代表著她所遇到的角色,她把看見的現實形體轉換成她創作的素材,以擬人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不同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她,呂浴珊。在冒險的過程中,她遇見這些角色,第一個作品則是以自己家中狗狗的雛形來製作,體現「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的理念;另一作品是由大小不同的機器人所組成的,機器人的形體類似,差別在於高、矮、胖、瘦與零件的不同,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顏色意涵不同膚色的人種。作品述說著她的經歷與想法,呈現出有趣的思考方式,讓觀者也能栽入她一手創造出來的世界,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
呂浴珊-透過雙手將冰冷的金屬,塑造出人物造型的生命力。
呂浴珊簡歷:
2014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畢
2009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士畢
經歷:
2016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
2015-16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專任講師
2015 行政院勞委會金銀珠寶飾品加工乙級證照
得獎:
2015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器物組 佳作
2013 臺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入選
2013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首飾組 入選
2013 台東美展 工藝類 第二名
2013 Korea Jewelry Design Association 入選
2012 客藝精神創意神龍大賽 第二名
2009 新竹美展 工藝類 優選
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任教師、高中兼任教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夜市攤販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專任跟兼任只有「教學」差別嗎?! 讚· 回覆· 標示為垃圾... ,專兼任,跟教師階層是不同面向。 原PO可以將其想成2*3或4的交叉表。 1.專任、兼任2.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 . ... <看更多>
專任兼任差別 在 專任教師、高中兼任教師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夜市攤販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專任跟兼任只有「教學」差別嗎?! 讚· 回覆· 標示為垃圾... ,專兼任,跟教師階層是不同面向。 原PO可以將其想成2*3或4的交叉表。 1.專任、兼任2.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 . ... <看更多>
專任兼任差別 在 Re: [問題] 請教講師與專任教師的差別- 看板Ph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kkoobbee (我愛serinna)》之銘言:
: 不知道有無po錯板,若有還請見諒
: 請教"講師"與"專任教師"的差別
: 是一個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可以直接升助理教授,另一個不行嗎
: 還有其他不同的地方嗎,懇請解惑
: 另外又想請教,以上兩者在"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又有差別嗎
: 麻煩各位前輩了,謝謝
專兼任,跟教師階層是不同面向。
原PO可以將其想成2*3或4的交叉表。
1.專任、兼任
2.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而除了高度技術性或專業性的學科外,一般來說大專院校現今已極少聘講師,
因為評鑑會看^^
原po講的講師「升等」問題,基本上存在於上個世紀的舊制,
當時只要有碩士學位即可當講師,
而講師取得博士學位後,
將可以學位審取得副教授。
最後,國立、私立大學「基本」月薪差不多,
計畫、外快基本上看個人。
但兩者退休金差很多,國立到目前為止都有月退,私立的話大多是一次領。
我曾認識一位在某前段私大任職長達三十年的教授,
最後退休僅領到3百多萬。
所以,差很大。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70.206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