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特教巡迴教師困境
#疑似生不計入師生比嚴重失真
#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應設定師生比上限
先前我們曾提到,特殊教育在各縣市的需求、資源落差相當大,特別是在人數少無法成班或地區資源較少的學校,可能難以聘請專任的特教老師。
因此,「巡迴輔導」的特教服務就非常重要。
所謂的特教巡迴輔導,是由特教老師到家中或各個學校,服務有特教需求的學生,並且,需要與教保服務人員、普通班教師、校方人員團隊合作,提供諮詢服務、特教課程、學習困難的學科輔導等資源,讓身心障礙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品質,協助孩子適應普通班的環境及學校生活。
不過,近來我們陸續收到一線巡迴老師的反映,由於巡迴教師的服務,是以學校為劃分單位,並無訂定上限服務人數,目前學前巡迴輔導的師生比,甚至高達 1 : 30 以上,案量已明顯超載。
以實際狀況來說,一個巡迴老師要跨多間學校、巡迴範圍過大,自己開車車程就可能需要花到 40 分鐘以上,但每周卻僅酌減 1 節課為交通時間,期間的交通費,甚至還是以公車票價計算。
此外,一線人員也反映,特教師生比嚴重失真的原因之一,在於「疑似生」不計入服務案量。
有些學生可能存在隱性障礙,第一次鑑定先被定義為「疑似生」,通常等一年後重新鑑定。實務上,為了讓孩子盡早獲得支持,特教老師仍會提供特教服務;但是,目前許多縣市不計入疑似生,或是服務 2 位疑似生才等同 1 位特教生,明顯不合理。
針對以上困境,今天我在教文委員會向教育部長 潘文忠 反映,其實 2009 年《特殊教育法》修法時通過的附帶決議,早已指出「資源班」與「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國中以上每班學生人數應為 24 人,國小每班學生人數應為 16 人,學前每班應為 10 人。
依相關辦法換算師生比,也就是國中以上每班 1:8,國小每班 1:8 ,學前每班 1:5。
但是,修法至今 11 年,卻都沒有落實。
因此,在質詢中,我也要求教育部,中央應該遵行這項附帶決議,規劃出具體的改善措施,以及中長程的策進作為,並實質挹注資源給地方,包含以下事項:
✔️ 盤點現行各級學校特教教師「編制員額人數」與「實際聘用人數」,並補齊正式編制員額。
✔️ 盤點高中以下各級學校「資源班」及「巡迴輔導班」的師生比,其計算應包含疑似生,並應修正相關辦法、設定每班學生人數上限,提出各教育階段應逐年增加專任特教教師的進程。
對於我們的要求,潘部長已承諾會配合辦理,並且,會在未來 2 個月內提出說明。
我們希望,教育部及國教署能夠誠實面對特教師生比嚴重失真的現實問題,這是 11 年來,中央慣以「地方自治權限」為由,放任不作為的結果,不僅導致一線巡迴老師及特教老師疲於奔命,更重重傷害了特教生的受教權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亞健康族群 #失能老人 #肌督教 #請分享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 亞健族群與失能老人,應如何訓練?這集hen重要! 【SBD怪獸講堂 S1: E11】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何博士本集為你...
專任人員定義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新增2例,均為境外移入;3月30日華航紐約班機,已12人確診;普篩或全面篩檢,指揮中心正研擬策略;美國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均為境外移入。其中,華航班機再增一人,已達12人確診,國內目前累積395例確診個案,包含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其餘治療中。
■華航紐約返台班機CI011已12人確診,台灣仍有3例本土案例調查中
今日確診的兩名境外移入個案,都是自美國返台。一名60多歲女性(案394)1月22日到美國探親,搭乘3月30日自紐約返台的華航CI011班機,並於居家隔離期間,4月6、7日陸續出現全身酸痛、胃痛、嘔吐、胸悶及發燒症狀。此個案於4月8日採檢,但結果不明確不易研判,10日再採檢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採檢時病毒量不高,也是可能因素。
針對已確診12人的「最毒班機」,莊人祥說,此班機共340位旅客、機組員,已採檢326人,其中12人確診、296人陰性,18人檢驗中。
另一名為20多歲女性(案395),1月23日至美國求學,4月4日出現咳嗽、鼻塞、流鼻水及嗅覺喪失,13日入境時在機場主動申報症狀,因此在機場便採檢通報。目前已匡列確診者在飛機上的前後排共10人、機組員11人列入居家隔離。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的疫調狀況,珊瑚公主號7人中,3位旅客已二採陰性;酒店女公關(案379)的職場接觸者已檢驗21例,其中17例陰性、4例檢驗中。
台灣至今有10例個案找不到感染源,莊人祥說,其中7例已「結案」,結案定義是指所有相關接觸者都已採檢且追蹤期滿,沒有衍生其他需要採檢且確診個案。而剩下3例持續疫調追蹤的個案,分別為台師大第一例確診男學生(案322)、50多歲北部女社區保全(案336)以及酒店女公關(案379)。
■疫情趨緩可放寬限制?陳時中:疫情變化大,防疫不能大意
目前疫情看似趨緩,是否會調整防疫政策、放寬限制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是希望受影響的民眾、業者「再忍忍」,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陳時中說,全世界的疫情嚴峻且變化速度快,4月3日時,整體確診人數剛破100萬人,今天4月15日,就已快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從5萬多,快速飆升到12萬人。「台灣看起來目前是守得不錯,這兩天也沒有本土案例,但是沒有大意本錢。」
目前台灣的邊境防線,陳時中說,經過幾次修正已經蠻完整,也已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困難,須在防疫旅館完成檢疫,減少居家檢疫期間再造成感染的情形發生。而5月1日勞動節假期,目前沒有取消的考量,不過仍要持續觀察疫情變化。
他表示,台灣的防疫作為,跟國外動輒封城、半封城、限制民眾出門時間相比,強度還是差很多。台灣應該算是勸導期的末端,也就是有限度的限制而已,靠的是國民的合作配合,才能用緩和的方式防疫,因此仍希望大家能多忍忍,只要願意忍耐,防疫就能守得更好。
此外,媒體亦詢問經濟部曾提及,若一週都零確診,則發放振興抵用券的可行性?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目標,而非計畫。若目標達成,可再討論恢復社會經濟等活動。
■普篩或特定高風險國家全面篩檢?陳時中:正研擬適當篩檢方式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的社福衛環委員會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有發現某些境外地區返台的民眾感染風險較高,因此正考慮對從特定高風險國家返台民眾全面篩檢。對此,陳時中表示,執行上沒有時間表,目前各種篩檢策略正在研議中,會配合快篩的開發、生產進度,以及疫情的變化,來選擇台灣最有效率的篩檢方式。
陳時中也統整過去針對歐美的採檢情形。歐洲返台民眾,自3月1日到4月6日有1萬9千多人,其中有172人確診。確診者中,機場攔截7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90人,其餘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前,由衛生單位關懷電話再確認,回溯新症狀如腹瀉、味嗅覺喪失等,再抓出904疑似個案檢驗,抓出6名確診者。
美國部分,到4月6日,一共回顧1萬4千多人,機場攔截2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29人、檢疫期滿前再確認採檢有6人,共61例確診者。
他表示這種方式的篩檢陽性率,歐洲為5.76%、美國為4.1至4.5%;但若所有歐美入境者都採檢,效率會差很多,篩檢陽性率會降為歐洲0.85%、美國0.41%。
陳時中也表示,雖然不敢保證完全沒有漏掉病例,但比例應很低。且自4月6日起社區擴大採檢1萬多人,都沒有任何確診個案。現在一天雖然可以檢驗很多,但並不打算全面採檢,是因為防疫要保留一定的量能,遇到狀況才有餘裕並能馬上行動,是非常重要的「超前部署」。
此外,近期有些個案,上飛機前就已有症狀,引起討論。陳時中表示,不是有症狀就不能上飛機。「我在記者會上也常常咳!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誠實告知何時出現症狀,讓專業醫師、醫療人員判斷,不要把這件事情當成罪過,否則會讓防疫出現很大的困難,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
■衛福部擴大防疫津貼獎勵對象,包括放射、感染、社工、行政與清潔人員
今衛福部醫事司修正「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再增加醫事人員津貼與醫療機構獎勵,並追溯自今年1月15日生效。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第一線人力,除原先醫護人員外,擴大至放射、感控、呼吸治療師、行政、社工與清潔人員為對象。第二部分則是強調鼓勵採檢,鼓勵每個採檢單位總採檢量做愈多就會領到愈多獎金為措施,月發放獎金從5萬到20萬共4個級距。
醫事人員部分,第一線執行照護COVID-19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提供醫師每日1萬元、護理人員每班1萬元、專責醫事放射人員每月1萬元、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月1萬元。
醫療機構獎勵則包含若設置專責病房、採檢站、防疫門診,或主動安排個案轉檢、採檢及檢驗,都有相對應的補助;若收治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也按收治人數提供獎金,分配給呼吸治療相關人員。
而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隸屬於內政部管理的消防緊急醫療救護單位(EMT),在此次也是第一線救援的角色,薛瑞元也在立院質詢時提到獎勵對象將納入EMT。對此,陳時中表示,預算還沒定案,EMT要編在內政部或衛福部還需討論,但對防疫有功的人員,「獎勵不會少。」
■WHO「13點回應」台灣募資紐時廣告,外交部:10年來WHO會議7成被拒參加
針對台灣由設計師聶永真、YouTuber阿滴等民間人士發起的《紐約時報》刊登廣告募資,該廣告已於14日登報。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5日回覆媒體提問時,大動作以13點回應此事。包括WHO數十年間與台灣當局有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未排除台灣方參與COVID-19疫情討論、雙方有彼此互動交流的窗口、管道等。
對此,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陳龍錦表示,外交部肯定WHO認真看待並公開討論台灣參與問題,但「WHO迄今仍無法抗拒來自中國政府的不當政治壓力,秉持專業及中立原則接納台灣完整無礙的參與,甚至在WHO對疫情的報告中,仍然將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份,這與台灣完整參與WHO的會議、機制與活動,仍有很長的距離。」
陳龍錦也表示,台灣自2017年就未再受邀出席 「世界衛生大會」(WHA) ;自2009年至2019年,台灣曾申請參與187場WHO技術性會議,但只受邀參加57場,被拒率高達7成。除此,台灣所在地區屬WHO西太平洋區署(WPRO)負責,對方卻拒絕與台灣聯繫,不提供區域內公衛資訊等。
外交部最後重申呼籲WHO,儘速與台灣直接研商,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本年WHA,並完整接納台灣參與包括防疫在內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
■川普宣布美國暫停援助WHO,7共和黨議員要求譚德塞交出通聯資料
而另一方面,WHO也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
就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特上正式力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其背書後的6個小時,現任總統川普則是在白宮玫瑰園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暫停捐助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的角色、他們嚴重的管理失誤、以及掩蓋冠狀病毒流行訊息的情事。」
他指出世衛至今做出最危險、代價最高的災難性決定就是反對各國包括美國針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還好我不相信他們的說法、還是下令執行禁令,拯救了無數生命,不然數以千計的人就要死了。」
於此同時,共和黨共7名國會議員也聯合致函給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要求他最晚要在4月27日交出疫情相關資料、通訊紀錄與往來郵件,以協助美國國會舉辦世衛如何協助中共隱匿疫情的聽證會。他們強調,美國納稅人有權知道他們的錢是如何被使用的。
美國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4至5億美元。佔世衛總預算的15%。川普非常介意的是,中國一年只捐助大概4千萬美元甚至更少錢,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世衛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獨立運作。針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隨後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疫情當頭,當是全球團結一致對抗疫情之際,並非減少領頭羊世界衛生組織資源的時刻。
■IMF估台灣經濟成長率負4%,龔明鑫算數推估「根本不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到負4%,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則是駁斥不可能。
他分析,台灣第1季出口成長,國內消費亦未受影響、投資持續,主計總處所預估1.8%是合理的。第2季雖然狀況難以預估,但全球居家工作潮帶動筆記型電腦需求攀升,加上油價也比第一季好,台灣內需也沒有「封城」現象,不至於太差。
他之後更以數學計算來看,即使第2季零成長,要達到全年負4%,下半年得達成負8%至負9%經濟成長率,他激動表示,「那可能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8%,龔明鑫認為「ADB對亞洲與台灣的了解要遠比IMF更透徹,值得參考。」
台灣的美國商會今日也公布針對404名會員所進行的疫情經營情況調查報告。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台灣疫情會在第3季結束,並有一定信心整體經濟會在疫情平息後的一年半內復甦。
目前,有4%會員表示已資遣員工或開始實施無薪假,反倒是超過6成會員表示,即便疫情惡化也沒有計畫縮減員工數量或實施無薪假。(文 / 陳潔、楊之瑜;攝影 / 陳曉威、中央社/張皓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https://bit.ly/2V4612r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專任人員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新增2例,均為境外移入;3月30日華航紐約班機,已12人確診;普篩或全面篩檢,指揮中心正研擬策略;美國停止資助世界衛生組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2名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案例,均為境外移入。其中,華航班機再增一人,已達12人確診,國內目前累積395例確診個案,包含6人死亡、137人解除隔離,其餘治療中。
■華航紐約返台班機CI011已12人確診,台灣仍有3例本土案例調查中
今日確診的兩名境外移入個案,都是自美國返台。一名60多歲女性(案394)1月22日到美國探親,搭乘3月30日自紐約返台的華航CI011班機,並於居家隔離期間,4月6、7日陸續出現全身酸痛、胃痛、嘔吐、胸悶及發燒症狀。此個案於4月8日採檢,但結果不明確不易研判,10日再採檢後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採檢時病毒量不高,也是可能因素。
針對已確診12人的「最毒班機」,莊人祥說,此班機共340位旅客、機組員,已採檢326人,其中12人確診、296人陰性,18人檢驗中。
另一名為20多歲女性(案395),1月23日至美國求學,4月4日出現咳嗽、鼻塞、流鼻水及嗅覺喪失,13日入境時在機場主動申報症狀,因此在機場便採檢通報。目前已匡列確診者在飛機上的前後排共10人、機組員11人列入居家隔離。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的疫調狀況,珊瑚公主號7人中,3位旅客已二採陰性;酒店女公關(案379)的職場接觸者已檢驗21例,其中17例陰性、4例檢驗中。
台灣至今有10例個案找不到感染源,莊人祥說,其中7例已「結案」,結案定義是指所有相關接觸者都已採檢且追蹤期滿,沒有衍生其他需要採檢且確診個案。而剩下3例持續疫調追蹤的個案,分別為台師大第一例確診男學生(案322)、50多歲北部女社區保全(案336)以及酒店女公關(案379)。
■疫情趨緩可放寬限制?陳時中:疫情變化大,防疫不能大意
目前疫情看似趨緩,是否會調整防疫政策、放寬限制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還是希望受影響的民眾、業者「再忍忍」,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陳時中說,全世界的疫情嚴峻且變化速度快,4月3日時,整體確診人數剛破100萬人,今天4月15日,就已快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從5萬多,快速飆升到12萬人。「台灣看起來目前是守得不錯,這兩天也沒有本土案例,但是沒有大意本錢。」
目前台灣的邊境防線,陳時中說,經過幾次修正已經蠻完整,也已要求居家檢疫者若有困難,須在防疫旅館完成檢疫,減少居家檢疫期間再造成感染的情形發生。而5月1日勞動節假期,目前沒有取消的考量,不過仍要持續觀察疫情變化。
他表示,台灣的防疫作為,跟國外動輒封城、半封城、限制民眾出門時間相比,強度還是差很多。台灣應該算是勸導期的末端,也就是有限度的限制而已,靠的是國民的合作配合,才能用緩和的方式防疫,因此仍希望大家能多忍忍,只要願意忍耐,防疫就能守得更好。
此外,媒體亦詢問經濟部曾提及,若一週都零確診,則發放振興抵用券的可行性?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目標,而非計畫。若目標達成,可再討論恢復社會經濟等活動。
■普篩或特定高風險國家全面篩檢?陳時中:正研擬適當篩檢方式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的社福衛環委員會中,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有發現某些境外地區返台的民眾感染風險較高,因此正考慮對從特定高風險國家返台民眾全面篩檢。對此,陳時中表示,執行上沒有時間表,目前各種篩檢策略正在研議中,會配合快篩的開發、生產進度,以及疫情的變化,來選擇台灣最有效率的篩檢方式。
陳時中也統整過去針對歐美的採檢情形。歐洲返台民眾,自3月1日到4月6日有1萬9千多人,其中有172人確診。確診者中,機場攔截7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90人,其餘是在居家檢疫結束前,由衛生單位關懷電話再確認,回溯新症狀如腹瀉、味嗅覺喪失等,再抓出904疑似個案檢驗,抓出6名確診者。
美國部分,到4月6日,一共回顧1萬4千多人,機場攔截26人、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症狀並確診29人、檢疫期滿前再確認採檢有6人,共61例確診者。
他表示這種方式的篩檢陽性率,歐洲為5.76%、美國為4.1至4.5%;但若所有歐美入境者都採檢,效率會差很多,篩檢陽性率會降為歐洲0.85%、美國0.41%。
陳時中也表示,雖然不敢保證完全沒有漏掉病例,但比例應很低。且自4月6日起社區擴大採檢1萬多人,都沒有任何確診個案。現在一天雖然可以檢驗很多,但並不打算全面採檢,是因為防疫要保留一定的量能,遇到狀況才有餘裕並能馬上行動,是非常重要的「超前部署」。
此外,近期有些個案,上飛機前就已有症狀,引起討論。陳時中表示,不是有症狀就不能上飛機。「我在記者會上也常常咳!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誠實告知何時出現症狀,讓專業醫師、醫療人員判斷,不要把這件事情當成罪過,否則會讓防疫出現很大的困難,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
■衛福部擴大防疫津貼獎勵對象,包括放射、感染、社工、行政與清潔人員
今衛福部醫事司修正「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再增加醫事人員津貼與醫療機構獎勵,並追溯自今年1月15日生效。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第一線人力,除原先醫護人員外,擴大至放射、感控、呼吸治療師、行政、社工與清潔人員為對象。第二部分則是強調鼓勵採檢,鼓勵每個採檢單位總採檢量做愈多就會領到愈多獎金為措施,月發放獎金從5萬到20萬共4個級距。
醫事人員部分,第一線執行照護COVID-19疑似或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提供醫師每日1萬元、護理人員每班1萬元、專責醫事放射人員每月1萬元、專任感染管制人員每月1萬元。
醫療機構獎勵則包含若設置專責病房、採檢站、防疫門診,或主動安排個案轉檢、採檢及檢驗,都有相對應的補助;若收治使用呼吸器的重症患者,也按收治人數提供獎金,分配給呼吸治療相關人員。
而記者會中有媒體提問,隸屬於內政部管理的消防緊急醫療救護單位(EMT),在此次也是第一線救援的角色,薛瑞元也在立院質詢時提到獎勵對象將納入EMT。對此,陳時中表示,預算還沒定案,EMT要編在內政部或衛福部還需討論,但對防疫有功的人員,「獎勵不會少。」
■WHO「13點回應」台灣募資紐時廣告,外交部:10年來WHO會議7成被拒參加
針對台灣由設計師聶永真、YouTuber阿滴等民間人士發起的《紐約時報》刊登廣告募資,該廣告已於14日登報。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5日回覆媒體提問時,大動作以13點回應此事。包括WHO數十年間與台灣當局有經常性的技術交流、未排除台灣方參與COVID-19疫情討論、雙方有彼此互動交流的窗口、管道等。
對此,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陳龍錦表示,外交部肯定WHO認真看待並公開討論台灣參與問題,但「WHO迄今仍無法抗拒來自中國政府的不當政治壓力,秉持專業及中立原則接納台灣完整無礙的參與,甚至在WHO對疫情的報告中,仍然將台灣當成中國的一部份,這與台灣完整參與WHO的會議、機制與活動,仍有很長的距離。」
陳龍錦也表示,台灣自2017年就未再受邀出席 「世界衛生大會」(WHA) ;自2009年至2019年,台灣曾申請參與187場WHO技術性會議,但只受邀參加57場,被拒率高達7成。除此,台灣所在地區屬WHO西太平洋區署(WPRO)負責,對方卻拒絕與台灣聯繫,不提供區域內公衛資訊等。
外交部最後重申呼籲WHO,儘速與台灣直接研商,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本年WHA,並完整接納台灣參與包括防疫在內所有會議、機制及活動。
■川普宣布美國暫停援助WHO,7共和黨議員要求譚德塞交出通聯資料
而另一方面,WHO也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
就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特上正式力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其背書後的6個小時,現任總統川普則是在白宮玫瑰園記者會上宣布,美國將暫停捐助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的角色、他們嚴重的管理失誤、以及掩蓋冠狀病毒流行訊息的情事。」
他指出世衛至今做出最危險、代價最高的災難性決定就是反對各國包括美國針對中國實施旅行禁令,「還好我不相信他們的說法、還是下令執行禁令,拯救了無數生命,不然數以千計的人就要死了。」
於此同時,共和黨共7名國會議員也聯合致函給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要求他最晚要在4月27日交出疫情相關資料、通訊紀錄與往來郵件,以協助美國國會舉辦世衛如何協助中共隱匿疫情的聽證會。他們強調,美國納稅人有權知道他們的錢是如何被使用的。
美國是世界衛生組織最大捐助國,每年貢獻4至5億美元。佔世衛總預算的15%。川普非常介意的是,中國一年只捐助大概4千萬美元甚至更少錢,僅是美國的十分之一。
世衛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獨立運作。針對美國政府的決定,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隨後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疫情當頭,當是全球團結一致對抗疫情之際,並非減少領頭羊世界衛生組織資源的時刻。
■IMF估台灣經濟成長率負4%,龔明鑫算數推估「根本不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台灣2020年經濟成長率到負4%,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則是駁斥不可能。
他分析,台灣第1季出口成長,國內消費亦未受影響、投資持續,主計總處所預估1.8%是合理的。第2季雖然狀況難以預估,但全球居家工作潮帶動筆記型電腦需求攀升,加上油價也比第一季好,台灣內需也沒有「封城」現象,不至於太差。
他之後更以數學計算來看,即使第2季零成長,要達到全年負4%,下半年得達成負8%至負9%經濟成長率,他激動表示,「那可能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日前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8%,龔明鑫認為「ADB對亞洲與台灣的了解要遠比IMF更透徹,值得參考。」
台灣的美國商會今日也公布針對404名會員所進行的疫情經營情況調查報告。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台灣疫情會在第3季結束,並有一定信心整體經濟會在疫情平息後的一年半內復甦。
目前,有4%會員表示已資遣員工或開始實施無薪假,反倒是超過6成會員表示,即便疫情惡化也沒有計畫縮減員工數量或實施無薪假。(文 / 陳潔、楊之瑜;攝影 / 陳曉威、中央社/張皓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COVID-19襲台83天,台灣防疫政策有哪些改變和轉向──完整呈現疫情中心說明及專家解析】https://bit.ly/2V4612r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專任人員定義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亞健康族群 #失能老人 #肌督教 #請分享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 亞健族群與失能老人,應如何訓練?這集hen重要!
【SBD怪獸講堂 S1: E11】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何博士本集為你分曉,如何幫助亞健康族群或是失能老人,有正確的觀念,除了需要醫療人員的協助,與訓練之前的身體評估,避免所有立即性的危險,循序漸進地將壓力刺激介入,才有可能『改善』,否則寧靜中慢性流失一切,剩下生命倒數.....😱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亞健康族群與失能老人,如何導入運動協助?
➤ 這些族群應該如何訓練?設計怎樣的運動處方?
➤ 失能老人狀況,能自行行走,都能以肌力訓練來改善!
➤ 不同的競技運動項目,都需要相同的肌力訓練。
➤ 不會因為病症而更換訓練項目,而是同項目的退階訓練。
➤ 退階的動作定義:安全的自體重重量訓練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SBD怪獸講堂 #何博士#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
【正式上市!全新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Eclipse限量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護膝 #護肘 #護腕 #腰帶 #健力 #舉重 #肌力訓練
#Powerlifting #健力 #Strongman #大力士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