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村聚落的驚喜🥠|#寶藏巖】
在山丘上如迷宮般錯落的建築
隱藏著藝術與歷史共存的光點
#值得親身體驗的臺北特色
🏚與101並列的臺北特色景點
寶藏巖社區是1960年代,由榮民、城鄉移民、都市原住民等族群,沿著公館寶藏巖寺周圍,#自力造屋 形成的聚落,由於沒有經過正式建築規劃,便逐漸形成參差崎嶇的 #違章建築。
後來因公館發展,政府計畫拆除寶藏巖社區,卻因為它獨特的歷史性,讓在地文史工作者請命保留,依山傍水的老舊建築群與蜿蜒小徑,讓《紐約時報》將它和101並列為臺北特色景點。
🏚用藝術光芒再生的創作場域
為了保存與活化空間,在地社區工作團體引進「#藝居共生」的概念,除了保留部分原居民的住所,不僅成立「#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讓藝術家進駐,也規劃讓大眾入住體驗的空間。
在寶藏巖探索,時常可以在轉角遇見風格獨特的小店,或是令人莞爾一笑的藝術裝置;從2012年開始舉辦的「#寶藏巖光節」更成為此地與 #當代藝術 結合共生,具代表性的活動。
在繁華的公館商圈逛街之餘,
也別忘了後頭的小觀音山邊,有這樣一個歷史與現代、生活與藝術交織的神祕山城聚落,值得前往探索。
#三句不離台北運動
#FindYourTaipe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馬丁垃圾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北者要回台北了?整個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Day 1 台北地下街/松屋/西本願寺/剝皮寮/新富町市場/時代寓所/日星鑄字行/燒肉Like Day 2 星巴克時代寓所店/228國家紀念館/寶藏巖/華江社區 Day 3 唐吉訶德/W Hote/聲音與建築展 📸 IG天天更新 ➡ http://ln...
寶藏巖社區 在 城市浪人City Wander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活動成果_從缺_最原始的自己】
寶藏巖真的藏了很多寶藏,反應爐er去過好幾次,但是卻沒有像"從缺"一樣這麼這麼細緻的觀察到這麼多小細節,謝謝從缺的分享 :)
--
從缺說:
看完任務內容之後,讓我萌生一種很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覺,於是我選擇了近在眼前卻從未涉足的寶藏巖社區,雖然它就在身邊,但我卻從來沒有好好的了解它。為了方便閱讀及了解,我按照編號順寫我看見的一切,和每個駐足的瞬間與隨想。
1.選擇直接從汀洲街進入寶藏巖,首先遇見的就是像門神一般的小丘,吃力的騎上上坡之後,再滑過一段下坡,眼前的風景就完全不一樣,一口氣時光倒退了20年。我將腳踏車停在寶藏巖,以步行的方式進行探索。
2.順著斜坡往下,映入眼前的是空無一人的籃球場和網球場,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廟前玩耍的模樣。傳統台灣的聚落中總是會以一間寺廟為中心,老人聊天下棋喝茶、小孩奔跑打鬧嬉戲,這一片碩大而冷清的空地,便像極了時代演化後留下一如盲腸一般的痕跡。
3.緩緩向前步行,右手邊是一整片的綠坡,還有一座階梯向上,我選擇了先向前,一座怪異的水泥牆跳入畫面,挖了洞而且在洞的邊緣漆上白色油漆,像極了一片保麗龍被去光水溶化後露出內藏的暗門。
4.從保利龍牆往左一看,印入眼簾的是一整面純白的牆,我好奇的趨前,發現上面寫著"家庭電影院",而且還貼心的搭了個棚子,真的是很貼心的小家庭劇院呢,在雨棚下還有一隻用紅土做的豬公,身上用類是硬幣的材料貼了寶藏巖的注音符號,在棚子下靜靜的休息著。
5.折返之後走上長長的樓梯,撲鼻而來是一股香茅的獨特氣味,尋著味道追尋來源之下,發現是一間坐落在轉角的文化工作室,牆上還有許多藝文展演的訊息,以及可試用的香茅產品。
6.遠看像一座普通的廢棄民房的屋頂,但走近一看發現放了一座類似救生員使用的高椅,試著爬上去之後發現這真是有他的意義,從這裡可以鳥瞰整個永福橋和寶藏巖社區的大片風光,雖然像廢墟但被改建成觀景台了,算是一種重生吧
7.在邊坡的護欄上懸掛了兩面旗幟,"反核,不要在有下一個福島"和一面六色彩紅旗,這些或許隨著時間過去就被淡忘又或是心中小小的聲音,話成了符號和旗幟,也在這個地方默默的亮著光,守護著小小的心願。
8.走到街底看見的是"城市酵母",一間文創的集散地,可惜的是沒有開,無法詳細了解和參觀,但是站在外面就可以看見許多有趣的東西,門口也有一個大大的立牌,我以為是雲,但結果發現應該是酵母菌們,在樓梯的扶手上,也有一朵不鏽鋼製的小酵母,和立牌相映成趣。
9.特別獨立出來,因為是一隻很可愛的小狗兒,一直跟著我走還有在我身邊打轉,應該是因為雨天沒什麼人可以陪他,也或者是偷偷躲在我的傘下吧,不過身上有項圈,所以比較有可能是覺得我闖進他的地盤吧!這樣一想瞬間就不浪漫了起來哈
10.名為十字廣場,應該是以其形而得名,剛好有一位文創工作者正在此處創作,空氣中充滿著噴漆的有機溶液氣味,這裡有一座用普通燈管和圓形燈管交錯而成的巨型懸吊作品,上面有複雜的配線還有完整的聯結,也許是真的會亮喔!也許下次應該要晚上的時候再來走走。廣場的角落有一個招牌,正面是"我不知道",側面是"但是",背面是"你很性感" >/////<
11.就在快要回到寶藏巖的路上,我看見了一棵神秘的龍眼樹,他的根和他的樹葉們大概錯開了5公尺遠吧,讓我想起了病梅館記的敘述,不過應該沒有病龍眼館記吧,所以也許是某種神祕的自然力量才導致他長成這樣吧
在回家的路上時還是覺得很不真實,因為拐個彎之後就又迅速的回到了忙碌的現代,還跟朋友約了在水源市場吃晚餐,看著新聞又爆著台菲緊張的新聞,真的會覺得剛剛一整個下午都好像在作夢,不過這是一場好夢,是會讓人想要再一次夢遊的仙境:)
--
想看更多成果嗎?請上城市浪人官方網站:
http://ntuwanderer.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3932.html…
寶藏巖社區 在 馬丁垃圾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脫北者要回台北了?整個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Day 1 台北地下街/松屋/西本願寺/剝皮寮/新富町市場/時代寓所/日星鑄字行/燒肉Like
Day 2 星巴克時代寓所店/228國家紀念館/寶藏巖/華江社區
Day 3 唐吉訶德/W Hote/聲音與建築展
📸 IG天天更新 ➡ http://lnk.pics/4MANK
設備:FUJIFILM X100V
(這整趟都很隨性的用富士拍,很好用)
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音樂:DearFriend by Kooma
DontLeave by Teo
ItllBeAlright by Ottom Artlis
UrbanDrummers by MikeKirin
waterfall by milano
#脫北者 #台北 #VLOG
寶藏巖社區 在 一起上學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希望透過募資,使柑仔店營運更加順利,以減輕目前當地自主居民們每月籌措資金與做白工來維持營運的負擔。
喜歡我們創作的影片請訂閱跟開小鈴鐺喔 https://bit.ly/2M2CQdH
計劃背景:
台北寶藏巖共生聚落是在亞洲城市中,對歷史聚落進行活保存的經典案例。寶藏巖共生聚落是由寶藏巖寺、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及約20戶居民組成,建築依山傍水而建,蜿蜒錯落且複雜,為台灣特殊的聚落樣貌,目前實踐「藝居共生」的概念,搭建起聚落居民、駐村藝術家之間的平台,為聚落注入新活力。
寶村柑仔店的誕生
昔日寶藏巖設有雜貨舖,不僅是重要的服務設施,也有「鄰里互助中心」、「街坊消息傳遞」的功能,而後隨著社區凋零與人品外移,雜貨舖也消逝了。103年為了讓寶藏巖聚落能有機發展,居民重新規劃「寶村柑仔店」並將其重新開幕,希望能落實聚落永續發展。
特色柑仔店:寶藏巖居民家常菜開賣!
協會初邀寶村居民拿出自製美食時,他們很沒自心,後來花了三年構思與討論,共同決定從農園取材與販賣項目,想以平價、美味、地方特色的家常菜與雜貨,讓大家感受到寶村特色,並讓過去「寶藏巖一家一菜」的傳統可以延續下來。
柑仔店現況與面臨的問題:
目前寶村柑仔店於2015年3月24日正式重新開幕,由共生聚落的在地居民自主投入營運,然而因為每月人事、進貨、開站成本等開銷都需要由參與居民自行籌措,資金匱乏及行銷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柑仔店的營運陷入危機。
為什麼我們要募資?
我們希望透過募資,貨用長期進駐柑仔店的店長,透過管理及行銷的能力,使柑仔店營運更加順利,以減輕目前當地自主居民們每月籌措資金與做白工來維持營運的負擔。
前往觀看更多寶藏巖永續經營募資計畫詳細內容
FlyingV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6304
進擊媒體行銷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dreammedia
寶藏巖社區 在 寶藏巖。藝居共生---2011社區故事影像紀錄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議題性質:政府政策類型:報導式紀錄片在高度開發的都會區裡,它彷彿化石般保存了某種昔日臺灣生活的時間面貌,如此不斷變動的移民史還要被生生不息地 ... ... <看更多>
寶藏巖社區 在 寶藏巖文化村協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是寶村人,在這獨特歷史背景的地方,長期關注寶藏巖社區村落文化及生態環境發展,致力推動社區教育與共生價值,將長輩遺留下來的文化特色傳承給下一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