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茉莉班上這學期的教學主題是「圓的狂想」,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由「圓」來做延伸,因此這學期常常聽到茉莉跟我分享什麼東西是圓形的、身體可以怎麼變做出許多圓形、在學校做了什麼圓形的勞作...等。
.
感覺的出來老師這學期好用心的在規劃教學活動,不過家長們準備的東西好像也變多了,像是有一次要準備舊報紙,但我們家根本沒在看報紙;還有一次是要準備 5 個圓形瓶蓋,不過我們家完全是零飲料,根本沒有寶特瓶蓋,所以記得那次我準備了許多收納罐的大蓋子,結果統統被老師說太大退回來了😭 是說老師好用心,家長也得要用心準備耶😅😅😅
.
.
🙏如果喜歡茉莉麻的分享,可以加入茉莉麻社團不漏接最新消息與分享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5925530538749/
🙏更多茉莉麻攝影記錄在 Instagram(ID: molimammy),歡迎發摟我們
🙏茉莉麻處理照片平均花費 30 分鐘,按讚+分享僅需 3 秒,如果喜歡這則動態請記得幫茉莉麻分享喔
「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茉莉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NanoKano.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幼兒園專業發展輔導- #5種寶特瓶製作的船DIY #玩具DIY區的點子 的評價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寶特瓶勞作船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寶特瓶勞作船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寶特瓶美勞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NanoKano.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的小學不但重視體育課,也很重視圖工(勞作美術🎨),圖工課也不會只有畫圖。之前教學參觀課時,有參觀圖工課,正好在教水彩,內容是利用紅色和白色調出漸層的粉紅色。讓學生體驗紅色加了少量到大量的白色後呈現的粉紅色濃度是不一樣的。當然還有水的量(我兩班跑無法聽完整)。
這次教學參觀時,走廊貼滿黑白畫,瞬間覺得小孩們的畫作變得好藝術!
NHK有個保護者座談會,主持人是尾木媽媽(一個6-70歲的男老師)。有一集就是講小孩是喜歡還是討厭圖工課。很多小孩是討厭的,因為當老師出了一個主題要大家畫好,然後貼在走廊,就很容易「被比較」或是自己看了別人的作品後感到自卑。
有個參與的媽媽就老是“指導”自己小孩(小3),把自己認為的畫境施壓在小孩畫筆上,完全否決小孩原本要畫的感覺。結果媽媽自認那畫可以拿A,結果發回來時是C,她一直很不懂為什麼,老師的評審標準又是什麼?
節目訪問了圖工老師和研究者,他們說評審標準不在最後看到的「成果」而是畫這畫時的投入過程。評審的分數大多取決當場會問小孩這畫裡最希望人關注的點在哪(並隨時紀錄),如果是大人幫助或是施壓下完成的,就算再美,對小孩來說也是沒感情的一張畫而已,所以有些畫的分數不高是因為跟小孩對話時“領悟”的。
NanoKano是很愛上圖工的小孩。每次家裡有宅急便紙箱📦都會被她們拿去做勞作,舉凡娃娃屋、扭蛋機、自動販賣機⋯⋯每次要丟她們的作品都會被白眼🙄️⋯⋯所以每次都有幫她們拍照📷才丟。讓她們可以一直創作又不會把家裡堆滿紙箱寶特瓶的。
不過,其實也有感覺,以前年代的美術課幾乎就是畫圖或是被砍掉上學科。而她們的圖工,畫圖變少了,卻老是拿回 #立體的作品。上次是學釘木板、上上次做筆筒、上上上次⋯⋯嗚嗚嗚,立體作品好難丟啊!拍照也要考慮角度。還好在學校共同製作的大型勞作不用帶回來。不過也不知做了啥就是了,只能聽小孩描述。
這次是一種版畫:かみはん
主題: #拔蘿蔔
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寶特瓶勞作船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寶特瓶 原來有那麼多功用!可以DIY變成花盆種菜種花,還能化身為裝飾藝術品、生活實用收納小物、變成玩具風車或燈籠,更 ... ... <看更多>
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寶特瓶勞作船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寶特瓶 原來有那麼多功用!可以DIY變成花盆種菜種花,還能化身為裝飾藝術品、生活實用收納小物、變成玩具風車或燈籠,更 ... ... <看更多>
寶特瓶可以做什麼勞作 在 幼兒園專業發展輔導- #5種寶特瓶製作的船DIY #玩具DIY區的點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W.TOYBRAINS.COM. 做玩具也可以懂科學! 5種超好玩的寶特瓶做船方式大公開- ToyBrain 玩具... 寶特瓶是玩具diy或勞作很棒的素材,很多小朋友會... 翁莉婷和其他166 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