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愛丟東西怎麼辦?
#寶寶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關於寶寶的問題,愛丟東西一直是家長們相當困擾的一件事情呢~
寧寧老師在上寶寶課程時,真的很常被問到「寶寶好愛丟東西該怎麼辦呢?」
寶寶大概到了8、9個左右,會開始喜歡扔東西、丟東西。而丟東西其實是寶寶的成長學習必經之道喔
當我們感到困擾、不知所措,主要是因為我們糾結在要改變寶寶的行為,譬如看到寶寶丟東西會希望他「不要丟」,但卻常常事與願違,寶寶還是一直丟。
所以寧寧老師想先鼓勵家長們,在面對寶寶的各種行為時,以「理解」代替教導,以「同理」代替糾正,先讀懂、看懂寶寶,除了可以減少許多面對寶寶行為時的衝突與糾結,也可以先騰出一些空間,看懂寶寶之後找尋適當的教養方向。
那麼寶寶為什麼會喜歡丟東西呢?除了玩具、物品,在餐桌上,多數的寶寶也會喜歡丟食物。
其實呢,這跟寶寶的身體發展與認真發展有關喔,當寶寶在丟東西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練習手臂、手腕乃至手掌及手指的整體大動作活動,因此,丟東西、扔東西是幫助寶寶練習掌控手部肌肉,以寶寶的手眼協調。
而當寶寶扔東西、丟東西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觀察到,寶寶會看著東西扔到哪裡,或者坐在餐桌上時,當食物扔到地板上,寶寶還會好奇的低頭往下看?這是我們的寶寶好奇心在使然呢。寶寶會好奇丟和扔東西之後的因果關係,丟那裡東西會跑到那裡嗎?丟下去東西會掉到哪裡呢?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因果關係」,寶寶的邏輯、以及認識地心引力、拋物線的認知能力就在其中慢慢形成,這些都是寶寶智能發展的重要一環喔。
當然,觀察寶寶在做什麼,同時也要引導寶寶,「什麼可以丟」、「什麼不能丟」,來幫助寶寶建立規則及設限,畢竟有些東西丟出去,可會付出代價的。不能丟的東西,主要是以會傷害寶寶的物品為主,像是玻璃物品,或者會破裂的物品,或者丟了會壞掉的物品也要避免,像是手機、鬧鐘。而為了防預防寶寶受傷,可以先將會傷害到寶寶或丟了會壞掉的物品收起來,也盡可能先不要讓寶寶拿到。
可以丟的物品,非易碎品,像寶寶的玩具、球、軟的物品,若不會傷害到寶寶,就不用刻意阻止寶寶,而是讓寶寶盡情地享受探索、觀察與發現。
🔽每個寶寶的親子關係都是獨特的,即使是教養寶寶,我們都可以找到跟寶寶相處互動的默契及應對之道唷。蜜亞醬8個月的時候
同時也有1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瑞典阿爸 *嗨,大家好,我和太太安娜為海外孩子的中文學習專門設計了一個好玩的「Fun Box」,想了解更多的,可以點我▶ https://funandco.net...
「寶寶情緒教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寶寶]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教養書心得-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寶寶情緒教養 在 08【兩歲寶寶的情緒教養trouble two|王宏哲】- 媽媽寶典S2 ... 的評價
寶寶情緒教養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寶寶突然變得容易害怕
#寶寶情緒教養
#害怕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老師,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不知怎麼了,每次在外面看到陌生人就不敢前進,有人接近還會嚇得躲起來,有時候聽到聲響,也會很害怕不安的樣子,但以前都可以開心的走在路上玩,不會那麼多狀況,請問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呢?」
有關寶寶情緒轉變的問題,常常有家長來找寧寧老師諮詢。
多數父母看到寶寶突然的轉變,會疑惑、困惑,擔心寶寶,或者對自己的教養出現自我懷疑,同時,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相信,看到孩子本來可以開心、無憂無慮的,但卻在某個時候開始出現各式各樣令人心疼與不解的狀態、情緒,家長真的都會想趕快求助,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寶寶的發展中,會有不同的里程碑和階段。開始學走路、開始學說說話之後,都會跟過去的樣子有許多的不同。動作、生理發展的前進,心理也同時帶動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從孩子開始不再像寶寶時期那樣,什麼都敢、什麼都好奇、勇往直衝,反而開始對周遭事物表現出各種,當下的真實狀態與感受,像是猶豫、遲疑、擔心、不安、害怕,代表孩子「更有意識」在覺知週遭的環境,且對這些刺激有感覺,這是自我連結外在的學習歷程。
每個寶寶都是獨有特別的個體。有些寶寶,天生比較敢冒險、好奇、外相,有些寶寶則是比較謹慎、慢熟,我們可以從比較謹慎的寶寶身上觀察到,在遇到環境未知的時候,他們會需要停下來觀察一下這是什麼,認識這個未知的刺激,或者直接表達出害怕的情緒,傳達內在受到環境未知的威脅而產生的恐懼,讓大人知道,現在我需要安全感,請陪我一起度過這樣的危機感。
而父母,陪伴寶寶度過與認識一開始讓他感到害怕的未知,是幫助寶寶從自我連結到外在的學習,讓孩子浸潤在安全感中,陪伴他們,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的各個刺激,累積認知,一步步拉開拉大孩子的敏感度,孩子會漸漸「見怪不怪」。
關於害怕、恐懼、擔心等情緒,在學齡前,常見於多數孩子,常常在這個階段害怕一樣東西之後,在學習不怕之後,在之後也會再出現其他害怕的事物,像蜜亞醬,最初害怕大野狼,怕被吃掉,後來害怕陌生人、魔鬼之類的,也害怕過黑暗,總老是拉著媽媽陪伴她。蜜亞醬現在還是會怕,像是不能一個人待在一個空間裡。
孩子會怕的事物真的是百百種呢。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感到害怕時,我們可以給予同理、擁抱、撫觸,溫和地與之對話,幫助他度過害怕的歷程,而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同理孩子情緒之後,可引導孩子將內在情緒表達出來,並與孩子一起認識害怕的事物,逐步發展認知彈性與勇敢的心性。
我鼓勵家長們,可以時常觀察孩子的情緒,也謹記,當孩子感到害怕而求助時,千萬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說出「那有什麼好怕的!」「怕什麼,膽小鬼」之類的話,被否認情緒,又被評價自我,孩子學習到的不是從體驗自己內在害怕,跟自己連結,透過認知學習,養出勇敢的心性,而是將害怕壓抑到深層內在,變得較麻木,孩子也不是真勇敢,反而變成是為了討好大人、逃避被批評的勇敢假象。
允許孩子可以害怕,時至今日,我也持續陪伴蜜亞醬面對各種害怕事物。接納孩子可以膽小,那是他們的真實,也因為害怕過、膽小過,才知道勇敢是什麼。
以前寶寶沒有害怕,但現在出現了。我們要為寶寶開始展現各種情緒狀態而欣然,代表寶寶開始跟自我連結,也跟世界連結了,寶寶不再只是萌萌的寶寶,而是開始要進入到世界中,學習更多了
✅與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害怕繪本
【害怕。繪本】#我以前好怕 「以前怕的,現在不怕。經歷害怕才能聽到會什麼是勇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5472165194131/?d=n
#正向情緒教養
#寶寶課程寶寶手語寶寶瑜伽
🔽 #藝術治療創作,可以引導孩子將害怕的情緒畫出來喔~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將內在的害怕具體化,具體化之後,反而看到的不是可怕,而是可愛呢~這是蜜亞醬畫的怪獸,是不是超可愛的呢~還取了一個名字「跑跑」,對呢,害怕時是怪獸逃跑,還是自己逃跑呢?
寶寶情緒教養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寧寧老師將「 #顏色妖怪」繪本與藝術創作放在一起,讓寶貝們玩出認識情緒的新高度。
年幼的寶貝,知道自己心中有情緒,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面對與管理這些在心中的抽象感受,常常以哭鬧、吵鬧、身體動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在的不舒服感受。因此,幫助寶貝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很重要的第一步。
我常常鼓勵家長,可透過繪本、圖像,以視覺為媒介,幫寶貝認識自己的情緒,而寧寧老師在課堂上,也致力於設計和發想各種適合學齡前寶貝的情緒遊戲,將認識情緒、覺察與宣洩情緒這些內省能力,與寶寶適合的遊戲、玩樂結合。
在創作中,藝術跟情緒釋放是分不開的。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寶貝們的情緒能流放出來,滿足了感官上的刺激吸收,加上親子一起玩樂、塗鴉,累積寶貝的正向情緒經驗,能讓寶貝的情緒較為穩定。
在寶寶藝術創作課程中,老師帶著親子一起跟著繪本 #顏色妖怪,進入妖怪的情緒顏色世界中,讓孩子們先從大眾潛意識的角度,來認識情緒與顏色~
然而,情緒的表達有各式各樣,用不同的顏色,將抽象的感受表達出來,情緒的感受與顏色的連結、對照,也因人而異。不見得每個人的生氣都是紅色、不一定難過共就是藍色,或者有人的開心反而是紫色。可以等寶貝大一點的時候,認知與思考能力較高時,再來引導寶貝思考~
2021年2月初,寧寧老師在 粉Our家 Playhouse 親子空間 藝術創作課程花絮,跟大家分享~顏色妖怪繪本,以藝術創作呈現出來~
此外,我們大多會希望孩子們學習面對和管理負面情緒,例如,生氣、難過、害怕、嫉妒、挫折...等,但其實正面情緒也經常要關照,正向情緒的認識,以及如何讓自己也能經常覺察到自己因何而開心、感到幸福,也是重要的。讓孩子知道「開心」、「快樂」往往稍縱即逝,但是愉悅、平靜、幸福,卻可以延續較久,而要如何延續較久?我們可以如何讓自己不只是快樂,而是可以讓正面情緒延綿不斷?也是在情緒管理中,需要與孩子一起學習和討論的~
#諮商心理師寧寧老師
#寶寶藝術創作
#寶寶情緒教養課程
#同理心教養
#正向情緒教養
✅正向情緒經驗的累積,可以透過高品質的溝通、情緒的充分接納與同理,以及無條件的愛與關懷,讓孩子持續地感受,儲存心中正面的積極能量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977841245957221/?d=n
✅寧寧老師很鼓勵家長,帶大寶一起參加藝術創作,可以從中釋放情緒,感受親子之間的溫暖與愛,更可以在陪伴大寶過程中,重新認識孩子~
✅同理心解讀大寶行為,與寶貝一起昇華焦慮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2911922116822/?d=n
2021年寶寶藝術創作。課程花絮
✅寶寶撕紙很好但要用對遊戲方法,#雪塗鴉❄️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987514074989938/?d=n
✅創作中的情緒療癒。#煙火塗鴉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984639808610698/?d=n
✅創作與生活是互相延伸的空間。牙刷塗鴉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937596806648332/
💠寧寧老師課程IG/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rt_from_baby/
2021年3月 #寶寶課程 #寶寶手語 #嬰兒手語 #寶寶瑜珈 #嬰兒瑜珈 #親子情緒教養課程
粉專課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961951567546189/?d=n
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瑞典阿爸
*嗨,大家好,我和太太安娜為海外孩子的中文學習專門設計了一個好玩的「Fun Box」,想了解更多的,可以點我▶ https://funandco.ne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OCkpnu5N2M/hqdefault.jpg)
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瑞典阿爸
*嗨,大家好,我和太太安娜為海外孩子的中文學習專門設計了一個好玩的「Fun Box」,想了解更多的,可以點我▶ https://funandco.ne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DVBpNxyviY/hqdefault.jpg)
寶寶情緒教養 在 我是小馬 A Man in his Ca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瑞典阿爸
*嗨,大家好,我和太太安娜為海外孩子的中文學習專門設計了一個好玩的「Fun Box」,想了解更多的,可以點我▶ https://funandco.ne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eP3nWE64aY/hqdefault.jpg)
寶寶情緒教養 在 08【兩歲寶寶的情緒教養trouble two|王宏哲】- 媽媽寶典S2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寶寶 發展篇- 08【兩歲 寶寶 的 情緒教養 trouble two|王宏哲】- 媽媽寶典S2 第二季|難搞的2歲小孩|momo親子台《官方HD 精華版》momokids · 1 day ago · 118 次观看. 00:25 · 2 ... ... <看更多>
寶寶情緒教養 在 [寶寶]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教養書心得- 看板BabyMoth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近回顧了一下之前的教養書心得,有一種…我的文章語氣怎麼那麼討人厭的感覺,如果
大家因此不願意看這些書那書就太無辜了,所以重新說明一下,我提到自家經驗只是因為
看書過程中類似的狀況可以引起共鳴,不是覺得大家都應該這樣做的意思。
也希望可以透過推薦書讓大家找到更多方法解決教養問題,進而達成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
誘。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讀書心得--
這已經是我看過第N本強調不要處罰的書,本書連暫時隔離都禁止。
作者認為,處罰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必須靠外力控制才能符合期待,會讓孩子不相信父母是
真心為他好,並且每一次的處罰都是親子連結的斷裂。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愛,才能讓孩子
願意主動配合父母。
聽起來非常打高空,但其實裡面有非常多實際的做法,甚至提供跟孩子玩樂以解決焦慮的
方法。
在我的生活經驗中,作者說的是真的,靠處罰沒辦法養成主動配合的孩子,即使表面服從
,也許可能只是因為現在要靠父母才能生存。原生家庭關係差的人應該都有經驗,發現自
己其實可以不靠家長時就迫不及待想逃走吧?激烈一點的就去住網友家,和緩一點的,大
學志願就填外地,然後從此住外面。
那為什麼有些父母無法不處罰呢?除了情緒失控的狀況外,還有一種父母是標榜處罰要跟
孩子解釋,跟孩子說處罰是為了他好的冷靜處罰型父母,他們真的認為這樣做有效嗎?真
的有效那打一次就好了為什麼需要變成日常?也許這是他們唯一的管教工具,他們害怕自
己不處罰就沒有其他招來管教孩子。
所以到底不罵不處罰,要怎麼讓幼兒自己願意守規矩?
長大不會過度依賴同儕或3C,還願意跟父母說心事?
本書有三個核心概念
1.(父母的)自我調整
2.培育連結
3.教導而非控制
以核心概念為本,提供很多實際做法的來幫助父母達成教養目標。
1.(父母的)自我調整
有看過邊打小孩,邊罵孩子為什麼要打人的荒謬情境嗎?
當我們自己氣起來口不擇言時,請不要期待小孩學會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的
自我調整很重要,因為父母就是小孩的榜樣,希望小孩在情緒上來時如何處理,父母要先
做給孩子看。
舉一個我們家的例子--
我真的受不了的時候會在崩潰之前把自己關在廁所(我家唯一能鎖的空間)冷靜,最常發
生的時間點就是吃飯時,所以在孩子比較難搞的那陣子,我常帶著碗躲進廁所。
某天孩子在吃麵包的時候,跟我們一言不合,就帶著他的麵包把自己鎖在廁所,叫我們不
要進去。
其實我不認為這是值得推薦的情緒處理方式,只是慶幸自己生氣的時候不是打罵,否則他
學到的做法會更糟。
在這一章,作者提供了花式做法供家長參考如何處理(非壓抑)情緒,這些方法在其他書
也有類似的建議,我看的時候是覺得沒什麼新意,不過既然看到那麼多次我還是會暴走,
那最重要的大家也不是方法,而是家長的意識跟決心吧?
2.培育連結
作者認為,小孩能發自內心配合父母的理由,就是他信任父母、相信父母為他好(一邊打
一邊說為他好只會讓小孩錯亂),所以父母對孩子有影響力。
所以,平常的時候每天給小孩精心時刻,全神關注小孩;在小孩失控的時候,建立連結,
說簡單一點就是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愛、被理解。
唯有在感到安全與被愛的時候,才能自發地去達到家長期待的行為。
3.教導而非控制
情緒教導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不然遇到狀況光是崩潰或生氣,就
沒有思考解決問題的餘裕,作者說,管理情緒的能力會直接影響生活品質。
因此,此篇提供建議,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覺察、辨識情緒,並親身示範情緒的處理。
書中的建議比較詳細,我自己用類似方法覺得有效,我會在自己並不是真的很氣的狀況下
跟孩子一起練習,比如說,小孩用書打我,我請他道歉他不要,我就說好吧(有點悶但是
也沒多說什麼)後來也是繼續陪小孩,到了睡前他問「你敢閣有受氣?(你還生氣嗎?)
」我回他「無矣,受氣啥物?你用冊共我拍e5代誌?(沒有啊生什麼氣?是在說用書打我
的事情嗎?) 」他說「著。(對。)」
我就跟他說「我彼陣是有一點仔受氣啦,但是我喘大氣喘大氣,就無受氣矣。(我那時是
有一點生氣啦,不過後來深呼吸深呼吸就不氣了。)」 他問為什麼不氣了,我說「我相
信你知影按呢毋著,嘛相信你後擺會避免矣!(我相信你知道這樣做是錯的,所以你以後
也會避免啊!)」他就有點害羞的點頭。
這邊也很推薦去看阿德勒的鼓勵方法,我相信孩子可以控制自己,所以我也不用有太大的
反應,事實上,他上次動手是什麼時候我已經忘了,表示他大部分時間是真的可以控制自
己的。
此篇也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此書是把重點放在父母若能同理孩子,孩子比較有可能學會
同理他人。《孩子的第二天性》也強調同理心,這是發展自我調整能力的基本,這本書我
也有在版上寫過心得。
精熟教導
本書中提到孩子的需求中,包含精熟的技巧、自發地影響世界以及做出貢獻,這跟阿德勒
的「社會情懷」很像,人基本上都希望自己是有用的,對社會有影響力的,因此,最這章
也提供建議,父母如何幫助小孩自我實現、發揮潛能。
之所以放在最後面,我想是因為要做到這一步,前面章節的努力都無法迴避,也就是說,
我們如果不能做一個能自我調整的大人,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處罰的就是有條件的愛,孩
子做到,父母才愛) 就很難從父母的角色進行精熟教導。
作者在方法中一直不斷提到的是「鼓勵」,如前面所以講的,我自己也非常認同鼓勵對孩
子的正面影響,這篇推薦大家看《看見孩子的亮點》瞭解阿德勒鼓勵原則。
這本書重點太多無法一一分享,大家可以把本書當做一個親子關係的check list,本書教
家長怎麼辨識孩子的狀況,以及各種狀況的建議作法,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認為我們根本
不需要去解決事情的起源,只要自我調整當一個平靜的父母、注意跟孩子的連結、身教讓
孩子理解怎麼處理情緒,孩子就能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看完還有疑惑,真的可以不處罰嗎?也許再想想自己教養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學會不
違背父母,還是希望孩子能自律能獨立,怎麼選擇就很明確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43.1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10648693.A.5F3.html
感謝大家,再另外分享關於憤怒的議題。
因為我誤會<被討厭的勇氣>是心靈雞湯類的書所以近期才看,但看過之後有點相見恨晚,
其中關於憤怒,書中是說,憤怒是我們根據因為我們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我們都知道可以
好好講,但我們為什麼「選擇」生氣呢?也許是我們判斷這個狀況之下,選擇粗暴的做法
對我們比較方便。
看到這個概念之後我有點發自內心的覺得不需要生氣,然後也真的比較少生氣。
另外還有<刻意練習>,我覺得育兒是可以刻意練習的,多看書或他人做法,建立心智表徵
,我們腦袋裡面就有很多教養模組來應付各種狀況,當試過第一招沒有用時,想到後面有
2345…招,就比較不會被無力感淹沒直接跳到崩潰。
關於小孩的精熟教導,也可以延伸看看刻意練習
https://reurl.cc/MZd78k
這篇說到刻意練習是有效果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參考蔡依橙醫師如何用打電動教小孩刻意
練習。
然後,為什麼你們都借到這些書QQ 新北市排熱門書常常用年計算…
※ 編輯: suction (114.136.176.193 臺灣), 01/15/2021 10:27:3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