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新型冠狀病毒的根本解決之道,仍在疫苗!但距離人類臨床試驗還有多久?正式上市讓民眾使用之前,還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法令與政策是否可以輔導廠商加速發展,且兼顧安全性?這些仍是許多民眾存在的疑問與擔憂。
據目前國光生技的公開資訊,台灣以純本土技術,不靠國外專利,成功開發新冠肺炎候選疫苗。實驗小鼠注射新冠疫苗後,血清抗體反應佳,引發高力價中和抗體。台大醫學院實驗室數據也顯示,病毒抑制率十分優異,消息令人振奮,《春風華語‧聚焦台灣》邀請到國光生技詹啟賢董事長,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疫苗發展概況。
了解疫苗與防疫,是你我將來生命健康的保障,您不能錯過這一集!歡迎收聽!
【本節目由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 贊助播出】
#IC之音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沈春華 #疫苗 #詹啟賢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46的網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的生理與心理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論文於 2020 年 9 月發表於國際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學期刊 (Anna...
實驗小鼠 在 鑽石達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量科學研究已經證實
對因治療:氫氣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重要因子(下集)
01
氫氣對新冠病毒的作用
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目前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抗病毒治療,醫學上所用的治療方案大部分是從生命支持,營養支持為主,抗病毒治療為輔,並且越是病毒感染,越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新冠病毒肺炎第一主戰場在肺部,人體免疫系統在殺死病毒的同時,對肺部周圍正常細胞也進行了無差別的吞噬,造成細胞因子風暴簡稱CSS ,這是一種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臨床特點是全身性炎症,多器官衰竭。而氫氣可以同兩個方面改善或者避免這一個情況的出現。
第一 從生命支持方面講,患者需要支持足夠的氧,在沒有缺氧的狀態下,再把心肝腎脾保護起來,氫氣的分子量很小,可以作為載體,將氧送入氣道深處,因此吸氧的同時吸氫,可以更有效地將氧帶入肺內,去年《呼吸》雜志上,廣州醫科大學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一篇文章指出,吸入氫氧氣混合氣可以有效地減少急性嚴重氣管狹窄患者的呼吸阻力,增加吸氣量,改善呼吸。
第二 研究人員通過用不同濃度的氫氣干預由巨噬細胞,通過測量炎性細胞因子在不同時間點的水平,清楚地提供了証據表明氫氣通過抑制釋放促炎細胞因子和促進抗炎細胞因子的釋放而在LPS活化的巨噬細胞中發揮抗炎作用,並指出氫氣的抗炎作用可能由引起血紅素加氧酶-1的表達和活化介導完成。肺部的炎症可以由氫氣來協助完成消炎。
02
氫氣對肝臟炎症的作用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者發現新冠肺炎患者還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肝損傷跡象,根據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2013年發表的論文,氫氣可以選擇性減少具有細胞毒性的氧自由基的產生,保護器官損傷如短暫性腦缺血、肝肺損傷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損傷,在抗氧化方面具有潛在的治療和應用價值。當然該論文的研究對象是實驗小鼠,通過對比實驗發現,用氫氣治療的小鼠從存活率和肝臟SOD 活性都有明顯優勢。
附圖兩張
C組為炎症組 D組為炎症+氫治療組 。
C組為炎症組 D組為炎症+氫治療組
03
氫氣對睡眠的作用
新冠肺重症炎患者往往伴隨呼吸困難,從而造成患病期間的睡眠障礙,而睡眠在疾病康復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多項臨床和動物的研究表明,睡眠對機體有保護作用,急性睡眠剝奪可導致T淋巴細胞免疫失衡 ,使易感性增高。
睡眠紊亂可導致炎症介質分泌增多,可造成免疫失衡。而炎症介質的分泌紊亂導致免疫應答過度為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增加及其並發症發生的共同病理基礎。睡眠作為一種可干預的應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免疫失衡 。
2011年,Hayashi 等通過基礎試驗發現間歇低氧可造成 TNF-α、IL-6、 BNP 的 mRNA 表達上調,過氧化物產量明顯增加, 而氫氣吸入治療可以明顯阻止上述變化,研究提示 氫可以減輕間歇低氧所致的氧化應激,為睡眠呼吸障礙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睡的好,免疫力才能好起來,才能為進一步康復打下堅實基礎。
04
氫氣對腸胃的作用
新冠病毒肺炎病人部分症狀就是腹瀉,從而可以判斷病毒已經攻擊到了患者的腸道上皮細胞,腸胃紊亂,影響消化吸收,外界營養得不到有效補充,從而導致免疫力下降。
氫氣可以通過氫水和吸氫方式進入腸道部位,經過腸道吸收入血后循環到達身體各部位起到內源性抗氧化作用,並直接對腸道的炎症部位產生抗炎作用。吃的好,免疫力才能好起來 。
05
氫氣安全健康
鐘南山院士是臨床氫醫學的創始人,早在2014年,他就接觸了氫。作為一位一直沒有脫離臨床一線的醫學專家,鐘院士始終對氫氣在臨床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抱有信心。
最近的一些來自前方的新聞也証實了我文章開頭的設想,第一批氫氧呼吸機已經通過綠色通道獲得了三類醫療器械批號,並火速馳援到了武漢抗新冠的最前線醫院,標志著氫醫學終成正果,從長期理論研究和實驗,正式邁入醫療應用階段。早在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將2%吸氫療法作為嶄新的治療方法列入“先進醫療B類”,2%的黃金濃度得到醫學界的認可。
這個春節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心,每天的新增的確診和疑似病例,讓很多人都無法放鬆,期盼著上升的曲線開始調頭向下,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可以去室外盡情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美麗燦爛的櫻花。所有的痛苦都會過去,心裡懷著希望和信心,就能看到未來 。氫作為元素周期表裡第一位的元素,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也許一直作為一個生命開始的答案等待在那裡,沒有氧活不了,沒有氫活不好。
參考了很多學者的研究文章,匯總成文,此次拋磚引玉希望對抗擊新冠疫情能盡綿薄之力。也希望能結交更多對氫醫學有興趣的愛好者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
編織人生:金凱
心裡懷著希望和信心,就能看到未來。
如果您感覺本文內容有所啟發,歡迎推薦給相關人士,也許你的轉發正好為他們解決了目前的困惑和難題。
參考資料: 沈文飚, 孫學軍 嶄露頭角的氫氣生物學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019年10月
尋治銘,趙清輝,琚芳迪,何 晉,姚婷婷,趙鵬翔,馬雪梅,謝飛 氫分子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進展 生物技術進展 2019 年 第 9 卷 第 3 期 2
劉楊 王傲迪 蒙茹茹 馬凱 劉曉軍 徐浩 氫氣分子在生物醫學領域研究進展 醫學信息 2019 年 6 月第 32 卷第 12 期
胡瀟紅 張登華 張瑜 氫氣在多種疾病中的治療研究現狀 中國醫師雜志2019年4月
李靖 趙卉 郝立姣 張志華 王潤鈺 趙一茹 肺部疾病中氫分子干預作用的研究進展 臨床肺科雜志 2019 年 9 月 第 24 卷第 9 期
劉柳,陳露文 睡眠改善對老年糖尿病合並失眠患者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9年10月第26卷 。
實驗小鼠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鼠一鼠二鼠科學 國研院動物中心的秦咸靜老師曾說,從 1900 到 2016 年這之間,總共 103 位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中就有 84 位做的是動物實驗,可見實驗動物對於人類的貢獻有多深遠!
尤其是帽斯(X)實驗小鼠(O)必須作為人體實驗的先鋒部隊,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實驗動物。不過原本人人喊打的老鼠,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人類大英雄呢?
延伸閱讀:
為實驗而生的動物們:國研院實驗動物中心專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7201
泛知識節紀實:你不知道的實驗動物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8216
實驗小鼠 在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病患有全身慢性肌肉痠痛,可能伴隨失眠、焦慮和憂鬱等症狀,致病機轉一直是個未解之謎。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找到纖維肌痛症可能的生理與心理致病機轉和關鍵抑制劑,論文於 2020 年 9 月發表於國際風濕免疫科權威醫學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
影片來源: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提供
--
閱讀全文〈小心,長期壓力將引發全身慢性痠痛!揭開纖維肌痛症的成因 〉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chen-chih-cheng-soreness-sng/
實驗小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實驗小鼠 在 Noodles with Turtl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7/17,Neuralink 舉辦了一場成果發佈兼招募會,在正式論文發布之前就搶先公佈目前在小鼠(以及猴子)身上進行的實驗成果與新技術,包括新的極細柔性導線、能夠自動將導線迅速插入大腦的神經外科機器人、以及一款新的 N1 晶片,用以讀取、清理與放大來自大腦的訊號。
無獨有偶地,在 7/30 ,Facebook 資助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團隊,也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透過侵入式的腦機介面,科學家能夠根據大腦皮質的活動,「知道」實驗參與者針對問題回答了哪個選項,準確率比平均機率高出許多。
你或許知道 Neuralink 這家公司,它是由特斯拉跟 SpaceX 的老闆伊隆馬斯克,在 2016 年成立的公司,專攻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馬斯克聲稱他的目的是讓人類能夠以最快的速率來跟人工智慧溝通甚至更進一步與機器整合,以免落後太多給人工智慧,他認為這是讓人類免於人工智慧末日最好的預防方式。
然而這項技術接著會將我們帶到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