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懷舊」和更年期一樣,是初老的症狀,看到「1990年金曲總匯」、「五年級同學會」就忍不住掉進往日時光。不過,這個年紀的我們,人生起碼還有三分之一。某位長輩說:「我不回顧,要往前看,前面才新鮮。」那麼不如從新年開始,創造更多美好的事,讓它變成未來的「好時光」,到60、70歲以後,再來回味吧。
★實踐美好熟齡生活的第一步,就從加入大人社團LINE開始>>http://bit.ly/2M9siIj
🌸大人社團,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實踐國中榜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情報] 台北縣市前三志願升學率- 看板ju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臺北市實踐國中足球隊- 狂賀 108學年體育班特色招生 ...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木柵國中交通 :: 全台國中分布資訊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實踐國中榜單 :: 全台國中評價網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實踐國中排名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國中榜單 在 台北國中小「遠距一週」 國三.高三到期末|TVBS新聞 - YouTube 的評價
實踐國中榜單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實踐國中榜單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國教輔導團 國語文領域 觀課心得
專任輔導員 陳老師
8/6 南投爽文國中 MAPS 教學法觀課心得
此次觀摩得以一窺 MAPS 實際操作流程,對於異質性、同質性分組的認識更深,由於個人三年的分 組經驗中有些問題無法獲得解決,經由觀課王政忠老師的處理模式,而獲得許多啟發。尤其是語文程度 較差的學生在同質性分組中願意投入完成心智圖的積極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觀課老師人數不少,然而學生課堂的專注度並沒有因此打了折扣,可見對整個教學是理解而願 意接受的,相信一定是長時間培養的默契與不斷溝通的結果,雖然未能有更多機會採訪學生瞭解對分組 教學的想法,但當日所呈現的狀況無疑對畏足不前的老師打了一劑強心針。從另一個角度來思索,進行 這樣的課程亦需要行政的全力支持和家長的理解配合,以及教學團隊的鼎力協助,對剛開始起步的課堂 改革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信孩子是做得到的」這是觀察到政忠老師在鼓勵學生的時候真誠發出的訊號,而學生儘管有些 膽怯,有些表達不足,還有一個特殊狀況,都不該因而放棄這信念,教學得從孩子的內心出發才是教育
-- --------- ---------- --------- ---------- --------- ----------
老師,斯卡也答」——這一次,不必!
高雄市鳳西國中 陳老師
前一晚高燒三十九度,夜半咳嗽不停,車子還躺在修車廠維修,中央氣象局 也警示颱風蘇迪勒即將撲向台灣。正思忖著自己需不需要冒著諸多風險,參與這 次觀課,突然一個思光飄來:「擔任導師,學期中難以長時公假在外參與研習……」 好吧!這一次觀課研習,還在暑假期間,姑且讓我戴著口罩,向修車廠老闆娘借 車,安頓好兩幼子,備妥攜帶藥品,便心懷忐忑地趕赴南投縣中寮鄉。
還好,天晴。行駛過頭又折回的巴士,尋好停車點,讓有著朝聖心情的老師 們如魚貫般下車。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斗大石階,當我們拾級而上,一塊不起 眼的小招牌正式告訴我們:終於到了!心底傳來「啊!」的驚訝聲,過去舊有的 經驗告訴我,校園裡若還存有舊時代領導人物的肖像,正代表這間學校非常偏遠。 灰白色的二層樓碎石建築,像極了慈濟精舍,是歷經九二一大地震後的重建,而 這座肖像,是唯一在震後還留下的舊有校園建築物。
我一直不喜歡使用現在非常流行的「翻轉」語詞,來表達教學現場「0.01 的改變」1,因為我深信,願意為學生付出心力的好老師,不需要透過所謂的「翻 轉」,早已在生活裡、腦海中、實踐上,不斷的思考與修正自己的獨門心法,讓 學生習得帶得走且屬於學生自身的功夫,在師父無法陪伴的當下,修練正果者必 能獨立降妖除魔,心無畏懼。王政忠老師經過自身多年體悟得出的「MAPS 教學 法」,在爽文國中貫徹施行,教室與校園裡觸目所及都是透過心智繪圖整理後的 知識地圖,唯有如此分階段、分項目實施,深刻有效地引導孩子,他們才能學會 系統思考,將零散雜亂的訊息分門別類、分層彙整,納為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一 邊觀課的我,一邊也在腦海裡浮現方才拾級而上的那一座石階,心底湧現:學習, 不正是如此?先搭好自己的鷹架,才能逐步施工,習得知識;而教書,不正是如此? 當學生不清楚自己的鷹架怎麼搭,身為教學者,不就應該逐步引導學生;而有心提升自 己教學知能的教育夥伴們,不也應該感激政忠主任為我們搭好鷹架,待我們修正成自己 的獨門教學心法。
政忠主任為 爽文國中學生創立人手一本的「學習護照」,正向鼓勵孩子用心求學、進德修業; 大專青年志工服務學習的「英語營」,讓炎炎假日多了孩子們與大學生的英語學 習互動。開放的心胸,開放的教室與校園,因此吸引許多看不見的雙手與資源, 默默地形成一股無窮無盡的力量,形成一個創意點子泉湧不止的團隊。「一個人, 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久」這一次,可謂在政忠主任身上完美體現。
過去擔任高雄市國教輔導員專輔時期,經常要靠著導航才能到達得了偏遠學 校做到校諮詢服務。這一次,雖然也在山間小迷路,然我們是從宣稱繁華的都市 來到偏鄉的爽文國中,感染王政忠主任、我十多年不見的學長,除了點子與創意 不斷,精力與活力不減,更可貴的是那分永遠不變的教學熱火,無論教育政令如 何改,成為一位教師的理想和初衷,永不止息。
「斯卡也達」即泰雅族語「再見」之意。《老師,斯卡也達》為 1982 年中影 出資拍攝的電影,由小野、吳念真編劇,胡冠珍、蘇明明主演。電影描述一位公 費分派到山地偏鄉小學教書的女老師,服務多年後,即將獲聘離開山區到平地學 校服務,學生們感恩這位老師,並編唱歌曲歡送老師 2 。
「老師,斯卡也答」——這一次,不必!「沒有試試看,只有做或不做。」 信心滿滿,自稱「山中大叔」的王政忠主任早已在爽文國中永遠留下,並將這熱 火影響有心於教育的各行各業,讓這股熱力之光芒持續傳揚。
---------- ---------- --------- ---------- --------- ----------
鳳山國中許老師
第一次聽到政忠老師的名字,是同學介紹我的一本書--《老師,你會不會回 來》。這不就是每年我輾轉在各學校代理代課時,孩子最常問我的一句話嗎?想 當初成為老師,只是因為單純喜歡文學,成了老師之後更深感肩上的責任深重。
原來,老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更是要成為替學生解生活中大大小小疑惑的 百科全書。而在自己的教學現場中,不能只是一昧的講述課本的內容,更要運用 有效能的方法,讓孩子能夠主動、自動的進入課程。每當我看到透露疑惑或學習 跟不上的孩子,我也只能利用下課或課餘時間再多幫他們解釋;或者看到已經理 解的孩子開始分心在課堂之中。這時心中便會頓生許多無力感:是自己的教法不 夠活潑、還是補充的太多(少)。
之前有聆聽過政忠老師講述如何操作 MAPS,可是對於實際運作起來仍然有 許許多多問號,在這次短短的兩小時之內,我看到了許多感動。學生自主討論、 全神貫注在課堂之中、老師也引導歸納孩子所提出的論點,彼此激發出更多有趣 的想法、互相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夠開口說出自己的看 法、不扭捏,令人刮目相看。
團體搶答翻譯時,回答順利固然欣喜,但是也不會對因為沒回答出的同學怒 目相視,上課節奏也相當緊湊、但又能有充分時間讓孩子腦力激盪。在其他組別 發表時,其他組的孩子也會自主性的把自己沒想到的,補充在自己的筆記中。在 下課時,孩子也能對陌生老師的提問侃侃而談。而老師則是要不斷地接受孩子們 提出的發散性思考,用名言佳句做呼應,也適時地複習以前學過的類似課程。
透過此次經驗,我看到教師為學生主動學習付出的努力,也感受到學生主動 又沉浸在每一次的上課之中,害我也想試著對自己的教學做一點改變。坐而言不 如起而行,期許自己能讓學生得到帶著走的能力,成為有效能的人師,而非僅僅 一教書匠!
--- --------- ---------- --------- ----------
高雄市立溪埔國民中學 盧老師
感謝高雄市國教輔導團國文領域為我們舉辦這一次爽文國中觀課活動。記得 當初是看到王主任在 TED 分享 0.1 的改變,真的好熱血,看到他說的 MAPS 教學 法,讓一樣是在偏鄉教書的我,覺得我們的孩子也許真的能有所改變。七月中也 參加了在中正大學舉辦的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由於本身教授科目非國文科,對王 主任口中的 MAPS 仍然不甚了解。那到底,MAPS 可以為我們的課堂改變什麼? 可以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在課堂上,我震撼了。分組合作學習的座位,但並不是 66 討論法,也不是 學生小組學習成就區分法,不是我們從前合作學習學到的任何一個方法。老師沒 有上台講解,我看到的是學生主動的討論,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在討論中表達自 己的看法,取得共識之後,再主動發言,老師不會催促,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 步調,同時,又能在討論中點出課程的重點,沒有學生計較老師是否加分給獎勵, 這是我好想要的課堂風景。看著教室布置的心智圖,沒有工整的筆跡,精美的圖 案加工,但有的是學生自己的創意,自己的想法,學生本身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 感受。藉由 I see,學生看到每個課程要帶給自己的內容,藉由 I feel,學生將所 學與生活經驗做連結,讓課程不再只是教科書上的文字。
後來的議課時間,王主任分享了許多經驗,做為檢視孩子學習成效的心智圖, 可能會有不同的展現,在不同階段的 MAPS 教學法,呈現出相同或是不相同的心 智圖;心智圖可以從填空開始,先帶領學生並慢慢的引導架構出來;後測考題不 是傳統的填充題、是非題或是選擇題,而是類 PISA 試題,讓孩子可以充分的表 達自己的想法;減少隨堂測驗的考試次數及考試內容,每天不同科目的回家作業, 讓主動學習不再是學生的負擔;一開始可能會造成進度的落後,需要與家長溝通 教學理念,到最後孩子會主動的學習,並將學習進度超前。最讓我驚訝的是在教 育會考所展現出來的成果,這證明我們不需要給孩子過多的小考,只要把學習權還給孩子。許多的執行經驗 與細節,王主任都對我們一一解釋與提醒。
議課後,簡單了參觀了孩子們的英語營,王主任帶我們去看一塊板子,今年 度的升學榜單,不同的是,每個孩子的志願序都被列出來,只要是第一志願,其 實就是孩子最大的肯定。走過爽文國中一回,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不再只是 口號,我看到爽文孩子帶的走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遠比教科書上的知識能夠影 響他更多。我迫不及待,想看看我的孩子是否也能因為我這 0.1 甚至 0.01 的改變 而有所不同。謝謝國教輔導團,舉辦這次讓大家滿載而歸的研習。
--- --------- ---------- --------- ----------
溪埔國中許老師
今年年初參加了一場 MAPS 的研習,馬上在寒假輔導小嘗試了一下。寒假 輔導結束後,發現我這一點點的改變,卻得到了大大的收穫,學生們的產出超乎 我預期的好幾倍,太讓人感動了!但我還是覺得不夠不夠,我的能力好不夠!
經過了半年,終於有這個機會可以到爽文國中參訪,謝謝同校的夥伴推我一 把,讓我暫時拋下忙碌的行政跟教學,前往這一場學習!
進入觀課教室,我看到的是教室後面的佈告欄,貼滿了 MAPS 的步驟、學 生成果,教室的兩旁擺放著我不知道的東西,事後才知道那個是麥克風的喇叭, 而教室外也貼了學生們的作品。我認為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 點我看到了王老師的用心。
再來,上課了,學生們一一進入教室後,自動的分好組別,這樣的行為非常 自然,不會有人停留在別組聊天,而耽誤上課的寶貴時間。全班分成五組,我坐 的位子最靠近第二組,這堂課的任務是要將良馬對的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各組 自行完成,小組開始進行討論。一開始,我眼前的第二組就傳出了讓我非常訝異 的聲音,那位男生說:等一下,讓我們先聽誰說。這是非常棒的合作技巧,討論 的過程中,大家都踴躍的發表意見,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能會聽不清楚組 員們到底在說什麼,於是這位男同學在這適當的時刻說了這樣的話,讓我非常的 感動。
陸續的有組別開始闖關,當有組別在翻譯時,我看到其他組別會認真的聆 聽,而已經完成該段翻譯的組別,討論的聲音也不會過大而壓到正在發表的組 別,這又是一個感動的時刻。整個課文翻譯成白話文的活動,看似亂但其實亂中 有序,各組完成自己的進度,最後大家都對於這篇文章非常熟悉,連我這個非國 文科老師都已經很熟悉這篇文章了呢!接下來的提問更讓我見識到學生們不凡 的能力,當然老師的問題要問的好也是一個關鍵,學生們上台發表的完整度超乎 想像,對於麥克風的使用也不畏懼,此時我覺得學生已經學到了課本文章以外的 東西了,不再只是文字解釋、文句結構,國文課已經不再是我想像中的國文課, 這樣的課堂風景好美好動人!
最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心智繪圖及挑戰題,心智繪圖的分組方式是屬 於同質性分組,此時,我才發現第二組的那位男同學,居然是 D 咖,但他參予 組內討論的積極度真的很優秀。學生們在繪製心智圖時,我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 規律,大致上是:A1、A2 會以課本當材料,繪製自己的心智圖,而 A3 會以課 本及提問單當材料,D 則以提問單當材料,這部份大概可以看出學生的程度,不 過我認為就算是 D 咖,他能夠利用提問單的東西,將問答題方式轉換成心智圖 的形式,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當他做這樣的動作時,你還相信他不懂嗎? 而之後的挑戰題連我自己都很有興趣,上台發表的 A1,他的答案讓我非常非常 驚艷,他認為此篇文章的馬是比喻皇帝,原因講的非常棒,老實說我根本沒有這 麼想過,而聽完他的發表,我也被他說服了,講的真好! 課後的觀課議課,讓我思考了很多,但思緒還沒有整理好,也有一些問題想 問。不過,我依舊會努力做我認為對的事情,學生學會的進度才是進度,繼續努 力吧!
---- --------- ---------- --------- ----------
國中國文專任輔導員 陳老師
八月六日這天,老天爺看到一群熱血教師,將千里迢迢、不畏颱風地前往南投偏 鄉,便應允了他們一整天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清晨漸露魚肚白,起床迎接初任專輔的第一場研習, 當承辦人心情當然無法輕鬆,但非常感謝強力的後盾、資 深的輔導員們怡君、佳媛、尹歆、汶瑜在之前的規劃聯繫, 讓我們得以順利執行;也很感謝爽文團隊和新任專輔的大 力協助,使得今日的參訪之行有了滿載的收穫與體驗。當 然,更重要的是所有與會教師和政忠主任帶來一場非常棒的交流和對話。
猶記今年一月的翻轉教學研習,政忠主任帶領著現場教師分組實作。在台下當 學生的我們,很佩服主任在近兩百人的場次,帶領著我們進入 MAPS教學法的實況現 場,一樣從容與充實。八月份終於來到南投爽文,可以近身觀察真實學生學習情況, 不努力汲取經驗怎行呢!
這股翻轉教育思潮,核心價值還是在學生為主體上,不管哪一種教學法,只要能 讓學生學習有成效,內化為素養與能力。「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在二十一世紀, 年輕人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是:解決重要問題、問出好問題、創造有趣的作品,以及可 以和同儕相互合作的能力。」想想,我們國文課的價值在哪裡?從課程中,是否可以 帶給學生們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在這次參訪我看到了答案和曙光。從爽中學生學 習的態度與方法看到,MAPS帶給孩子的成長是顯而立見的。而政忠主任不僅在學業 上給予協助,在心靈上也給予支持與體諒,真的是有溫度的學習!
在翻轉過程中,老師們還在觀望或無法持續的因素當然有很多。其中,最重要 的是,是否有安心翻轉的支持環境。「先談支持,再談改變」,這支持的環境,必 須要靠自己、夥伴、學校、家長的建立。在爽中很棒的是,有學校與夥伴的支持, 努力讓家長認同與配合,如此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們。這樣的感動與震撼,是我在 爽文的深刻記憶!此外,影響的另一因素是進度問題,「學會比教完更重要」,而 這次政忠主任有給建議該如何著手。很高興主任的建議,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初期 將心智圖填空或給架構的方式進行,以利有進度壓力的時候。因為,在之前跨校共 備時,各校學生的程度不一,總會有老師建議直接讓他們畫出心智圖,但我知道這 樣並不適合我的孩子。起點行為不同,適度調整教學方式是必要的。
經過八月六日,爽文國中不再只是書上的名字,更是能深刻體會到孩子「學會」 的重要性。相信老師們已迫不及待在自己的課堂裡實踐這美麗的風景,有一群共學、 共好的夥伴,我們可以走得更加堅定!
謝謝政忠主任的鼓勵,右中有一本作家親筆簽名的珍藏版「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到時候看是哪位幸運兒能借到這一本呢!
實踐國中榜單 在 臺北市實踐國中足球隊- 狂賀 108學年體育班特色招生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狂賀 108學年體育班特色招生榜單恭喜本校足球隊以下四位同學錄取 國立宜蘭高中: 林子軒林靖翔高世輝 臺北市立和平高中: 黃翊恩期許以上同學於求學生涯的下 ... ... <看更多>
實踐國中榜單 在 木柵國中交通 :: 全台國中分布資訊網站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全台國中分布資訊網站,木柵國中評價,木柵國小,木柵國中美食,景興國中,實踐國中,木柵國中老師,木柵國中行事曆,木柵國中校友. ... <看更多>
實踐國中榜單 在 [情報] 台北縣市前三志願升學率- 看板juniorhigh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排名 學校 基測前三志願升學率
1 北投區 私立薇閣高中 28.736
2 大安區 私立復興國中 26.421
3 大安區 國立師大附中 24.464
4 私立崇光女中 20.541
5 中正區 市立中正國中 20.182
6 文山區 私立靜心國中 20
7 大安區 市立金華國中 18.44
8 松山區 市立介壽國中 18.389
9 松山區 市立敦化國中 18.106
10 內湖區 私立達人女中 15.789
11 文山區 私立再興中學 13.793
12 大安區 市立仁愛國中 13.297
13 松山區 市立民生國中 13.011
14 中山區 市立大直高中 12.912
15 板橋區 私立光仁高中 12.446
16 大安區 市立大安國中 12.022
17 士林區 市立天母國中 11.808
18 北投區 市立石牌國中 11.503
19 大安區 私立延平中學 10.976
20 永和區 縣立福和國中 10.962
21 中正區 市立弘道國中 10.877
22 士林區 私立衛理女中 10.837
23 大安區 市立懷生國中 10.83
24 士林區 市立蘭雅國中 10.43
25 中山區 市立北安國中 9.778
26 大安區 市立和平高中 9.756
27 中正區 市立螢橋國中 9.63
28 內湖區 私立方濟中學 9.615
29 私立時雨國中 9.155
30 大同區 市立忠孝國中 8.993
31 中山區 市立長安國中 8.967
32 信義區 市立興雅國中 8.889
33 文山區 市立萬芳高中 8.708
34 松山區 市立中山國中 8.671
35 大同區 市立重慶國中 8.595
36 北投區 市立明德國中 8.513
37 大同區 市立成淵高中 8.493
38 內湖區 市立三民國中 8.301
39 文山區 市立景興國中 8.282
40 內湖區 市立麗山國中 8.235
41 中正區 市立南門國中 8.157
42 松山區 市立西松國中 8.029
43 信義區 市立?公國中 7.89
44 私立辭修高中 7.692
45 士林區 市立士林國中 7.652
46 板橋區 縣立海山中學 7.624
47 中和區 私立竹林高中 7.558
48 永和區 縣立永和國中 7.49
49 信義區 市立信義國中 7.437
50 內湖區 市立明湖國中 7.02
51 文山區 市立景美國中 6.796
52 三重區 私立東海高中 6.78
53 內湖區 市立東湖國中 6.757
54 私立聖心女中 6.579
55 文山區 私立景文高中 6.393
56 北投區 市立北投國中 6.354
57 北投區 私立奎山國中 6.25
58 私立及人高中 6.098
59 板橋區 縣立江翠國中 6.029
60 縣立鶯歌國中 5.863
61 中山區 市立大同高中 5.822
62 內湖區 市立內湖國中 5.805
63 三重區 私立金陵女中 5.67
64 大安區 市立民族國中 5.634
65 文山區 市立實踐國中 5.618
66 新莊區 縣立新莊國中 5.516
67 中和區 私立南山高中 5.076
68 內湖區 市立西湖國中 5.06
69 新莊區 私立恆毅高中 4.833
70 信義區 市立永吉國中 4.809
71 板橋區 縣立中山國中 4.776
72 三重區 縣立碧華國中 4.689
73 文山區 私立東山中學 4.688
74 萬華區 私立立人高中 4.673
75 板橋區 縣立重慶國中 4.566
76 板橋區 縣立新埔國中 4.388
77 南港區 市立成德國中 4.382
78 士林區 市立百齡高中 4.338
79 大同區 市立建成國中 4.333
80 板橋區 縣立忠孝國中 4.216
81 萬華區 市立萬華國中 4.202
82 萬華區 市立龍山國中 4.167
83 北投區 市立新民國中 4.088
84 文山區 市立木柵國中 4.021
85 永和區 縣立永平中學 3.994
86 南港區 市立南港高中 3.963
87 大同區 市立民權國中 3.864
88 三重區 縣立三和國中 3.765
89 私立靜修女中 3.636
90 中和區 縣立錦和中學 3.543
91 板橋區 縣立板橋國中 3.432
92 北投區 市立桃源國中 3.247
93 中正區 市立古亭國中 3.077
94 文山區 市立興福國中 3.049
95 大安區 市立芳和國中 3.049
96 中山區 市立五常國中 2.847
97 士林區 市立至善國中 2.632
98 三重區 縣立二重國中 2.623
99 中和區 縣立中和國中 2.581
100 南港區 市立誠正國中 2.545
101 板橋區 縣立光復國中 2.452
102 中和區 縣立自強國中 2.292
103 新莊區 縣立新泰國中 2.246
104 板橋區 縣立溪崑國中 2.239
105 新莊區 縣立頭前國中 2.214
106 三重區 縣立光榮國中 2.131
107 三重區 縣立明志國中 2.052
108 新莊區 縣立丹鳳國中 1.932
109 三重區 縣立三重中學 1.794
110 新莊區 縣立中平國中 1.571
111 中和區 縣立積穗國中 1.568
112 萬華區 市立雙園國中 1.463
113 萬華區 市立大里國中 1.293
114 新莊區 縣立福營國中 1.27
115 中山區 市立新興國中 1.005
116 大同區 市立蘭州國中 0.621
117 士林區 市立福安國中 0.585
118 士林區 市立陽明高中 0.529
119 中和區 縣立漳和國中 0.511
連1%都不到的市立蘭州國中 市立福安國中 市立陽明高中 縣立漳和國中
真的可以砍掉重練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41.1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