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來OKAPI 專欄 / OKAPI Column] 你不知道的鄉土甜點——#馬卡龍 / On macarons (English below)
小巧精緻、顏色繽紛,中間夾著各式甘納許(ganache)內餡的馬卡龍,在全球都被視為法式甜點的代表。但是你可知道,其實在法國,馬卡龍根本就是鄉土甜點的代表?不僅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還有許多有趣故事與傳說。巴黎風馬卡龍僅是這種杏仁蛋白小圓餅的其中之一,而且還是最晚出現的。在上一季的 #日劇 中,由 #西島秀俊 主演的「#名偵探主廚」就有一集相關故事。
另外,很多台灣人覺得甜得難以接受的馬卡龍,18世紀的法國宮廷醫師與修女,卻認為「對健康有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點連結認識馬卡龍的百變風情!👇🏻👇🏻👇🏻
When talking about macarons, most people would think of the little colourful and delicate biscuits sandwiching ganache creams of different flavours. However, these Parisian macarons are just one of the varieties in the macaron family. In fact, macarons in France are like scones or biscuits in the UK, different regions boast their own specialties. Read the article now and get to know these down-to-earth, simple yet delicious treat more! 👇🏻👇🏻👇🏻
#yingspastryguide #yingc #macaron KKTV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Bonjour Louis! 我是路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G: https://www.instagram.com/bonjour.louis/ 新系列嗚呼!!!! (掌聲給他們催下去👏) 讓我們歡迎旅居日本多年的法國情侶💜 阿曼丁和魯道夫是專業的旅行攝影師和作家😍出版過法文版的日本旅遊書唷! 帶著忐忑的心,我知道我的任務很重要✊🏻 其實在法國還是有...
實在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日話題:當司法淪為政治壓迫的儀式,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2021/9/5
【明報專訊】在今日香港,每日讀着匪夷所思的法庭新聞,畫幼童畫冊要還押,一句有無限詮釋的口號就係分裂國家情節嚴重,大概除了有權拘捕和有權審判的人以外,已無人相信政治案件還有公平審訊的可能。
然而莊嚴肅穆的法律程序,每日仍一絲不苟地進行着,用優雅文句專業術語寫判決,將一個個公民未審先送入監獄、重判異見者;但,偶爾,如果認罪認得早、求情信夠可信,如果警員證供真係矛盾到超過人類可接受範圍,還是會有好消息。
也還有法律界權威說,香港法治95至99%運作正常。
誠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司法淪陷並不是現在這樣,要到法官對政權言聽計從,警、檢、官全部都係佢嘅人,一條龍將異見者直送監獄個個判足10年才算——香港還遠遠沒到那一步,辯方仍可據理力爭、與控方互有攻防,有些法官還會講斥責控方/警方證人的人話;而「小勝」仍有,暴動、非法集結不是輕判、甚至無罪,國安案都有得保,政權眼中釘鄒幸彤昂首走出法院。公平審訊不可得,但「較佳」結果仍可能,官始終有「好壞」、「釘放」,律師辯才經驗都有高低長短,辯護策略、技術性疑點,求情內容……從輕發落,仍然可期。
但what if 這套仍有「希望」的司法制度,才對威權政體最有利?一啖砂糖一啖屎來回反覆,不斷將針對全社會的恐懼擴大,同時向被告發放「未絕望,仲有變數」的信息。
手足的一線生機,令司法也彷彿仍未徹底崩塌;而當重點只在被告的最大利益(最短刑期),審訊就只剩下認罪與否、如何避過定罪元素,行為和說話的意義可以有幾模糊,求情,見感化官幾有悔意,保釋條件講到幾盡……
當掌握被告生殺大權的法院,成為政權壓迫系統的一部分,已無人可以在司法制度中看得見達至公義的路徑,但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卻相當清晰:它正在誘使被控告者將個人利益置於首要、唯一的考慮,與運動、甚至過去的自己割裂開來。在此過程中,透過被告自我否定,消解受審事件的政治意義,將符合政權敘事的新現實強加社會。政治案件被告選擇走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就要參與政權劃定的「法律」框架,無可避免被融入政治壓迫正當化的程序。
由此,政治犯身上,似乎出現一個兩難:自己的best interest,與自己對行動/所信之事的理解,在法律程序中必然衝突。身處此結構當中,面對結果已定的政治審訊,我想知道,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一、法院作為威權體制的一部分:The legitimacy paradox
(或者這篇文將來要拿去呈堂呢……所以我更需要認真地、引經據典地討論這個問題:)一個仍享有「獨立」地位的司法體系,為何會「自主」地傾向威權,成為政權壓制意見與反抗最關鍵的工具?
在香港的公共論述中,「法治」往往與「公義」直接掛鈎,但不同時空、地域的前例已顯示,法治、司法獨立、程序公正、政治審判與威權統治,可以並行不悖,甚至相互依存。如果法院不能為政權所用,早就落得如公民社會其他範疇一樣的下場;威權之下,法院本就無遺世獨立、做「公義最後防線」的條件。
學者M. Shapiro如此描述威權下法院面對的Legitimacy paradox(正當性悖論):
「法院若挑戰政權的不公義,會引發政權加強箝制,無法保持獨立而失卻正當性;但法院若迎合政權,則會在公共眼中不再獨立,同樣失卻正當性。即使法院取得平衡,維持到自身的正當性,這份正當性卻只會令威權整體更具正當性。」[1]
① 面對政治檢控 無知即力量
目前政權瘋狂清洗公民社會不同範疇,祭出的說辭是「法律」(「我哋只有一把尺就係『依法辦事』,總之你犯法我哋就會執法」,蕭澤頤),手法是拉晒啲人上法庭直接還押,或以此為威脅。
不同威權政體的例子告訴我們,政權的合法性來源(革命功績/經濟成果/意識形態)愈疲弱,就愈須倚仗「法律」、「法院」、「法治」,利用程序與「法」的正當性,解決自身無足夠能量處理的政治問題,迴避政治後果。與不確定性較大的選舉或隨時反噬的暴力鎮壓相比,具有「超然政治之上」光環的法院,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於是政權不斷將政治問題推向法院,法院則一邊強調「只處理法律問題」,一邊被迫作出各種政治判斷:徐子見或危害國安而鄒家成不會,難道是沒有政治判斷的司法認知?「水炮車係權威嘅象徵」,又如何不是一個政治判斷?「只僵化地引用法律條文,不看條文及裁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決定」(戴,2018)[2]
但既偏離法律範疇,法院又有何權威去做這些判斷?即是不計其政治立場有否偏頗,香港法官對政治的「司法認知」,分分鐘連一個中學生都不如(否則點會問李立峯「集會唔係有組織者嘅咩」或稱「不相信防暴警會眾目睽睽下說出『阿sir做嘢唔×使你教』」)。結果,法庭往往全盤接受控方版本,還自詡專業公正、不受民粹左右;政權則用法院判決為政治打壓正名,以「尊重司法獨立」為名,神化法官及裁決,壓制質疑。
② 為免被人推翻,先要自我推翻
威權政體往往牢控立法、修憲權力,一旦法院判決偏離其掌控,即可透過修改法律,推翻法院判決。要確保法院「醒醒定定」,唔使用劍亦唔使提法官有老婆仔女,只需讓法院知道自己的判決隨時可以被政權無效化就夠。若判決無人尊重,法院的存在亦無意義;為了維持自己剩餘的獨立、自主與權威,法院有誘因順從政權(但無乜誘因諗人權)。
於是我們不時見到「我輕判你,一陣DOJ又覆核㗎啦」,以及「一陣人大釋法咪仲大鑊,香港發展嘅空間又會再細咗」,裁判官選擇直接重判,高院上訴庭和終院選擇在人大出手前先自我調節。於是,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盛讚香港法院「對國安法形成了正確認識,特別在保釋、陪審團,指定法官制度……較好地落實了立法原意」。
直頭摸頭讚你乖。「如何判決不至引來政權干預」,與「如何判決才能讓政權滿意」,其實是同一回事。在威權法治下,法官究竟有否「捍衛法治」的意圖,都改變不了他們正在將政權對異見者的壓迫正當化的事實;而香港法官連僅餘的人權保障空間亦不善用,更令人質疑其正在利用社會對釋法的疑慮,積極地迎合政權。當你為了保存自己而無制限地妥協時,你想保存的早就被你親手斷送了。
③ 選擇性裁決 鞏固無力感
「正當性」不過一重外衣。法院對抗爭共同體真正造成的傷害,遠不至於此。
政治壓迫的司法化(Judicialization of oppression)將打壓針對少數、個別人的特例,轉化為可穩定地恆常操作的系統;最穩定的不是僵化地有殺錯無放過,而是充滿彈性、可鬆可緊,令人愈觸摸愈觸不到,但又無法脫離其威脅,已足以透過恐懼牽制整個社會(簡單來講,即係國安法啲保釋咁)。
一個「自主」的法院,全權掌握對任何人任意趕盡殺絕的權力,但又始終保留「放過」個別人的可能性,令焦點從檢控和羈押本身的正當性,轉向研究怎樣的官司策略,才能成為個別被放過的人:只是一個「可能」,足以耗盡抗爭陣營絕大部分資源、關注、心神、情感能量,甚至意志。
最折磨人心的從來不是恐懼,而是「希望」:無力感會在反覆的徒勞嘗試與無常的滅頂之災中生根,直至行動的可能被徹底蠶食。
二、不要被政權奪走詮釋敘事的權力
「一場政治審訊,是在一個可見的場域,由對立的各方就法律秩序規範正當性爭辯,而不僅僅關乎當前司法框架下官司的勝敗。」[3]
一場審訊所影響的,遠不只是一個抗爭者個體的命運,關鍵政治案件尤其——營造恐懼與不確定,消耗民間社會,建構政權要的敘事,改寫集體記憶,徹底改造一個社會的政治空間,才是威權下政治審訊的作用。
法院之所以對政權重要,還因其「展示」的功能:政權要你消失、要你沉默,還要你自我推翻、背棄同儕,即使毋須像蘇聯show trial一樣對黨國感激涕零,也要你以順從來認可這套儀式。它從不需要你心悅誠服,違心的配合,正好助其維繫以恐懼牽制所有人的壓迫系統。「留得青山在」實是一場無限滑坡,達至個人最低刑期之法,也包括成為控方證人。如果看一場官司不僅僅關心刑期長短,認罪和配合與否的決定就包括你是否要對政權編造的「事實」,在法律程序中給予無條件的認可,讓法院亦因而免卻自身監察及制衡政權的責任,繼續扮超然。
唔知唐英傑判九年,多少人反應是「早知就應該認啦,扣三分一好過」?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決定不認罪時,他想必衡量過敗訴要承受的後果。因是經審訊定罪,法院就必須在判辭中清晰交代理據,於是條文本身的缺陷,法官對政治問題的獨斷,對基本人權的無視,對政權敘事的投誠,對合理質疑的左閃右避,都在判辭中一清二楚。
這是一份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的判辭,「賣飛佛」是「因為兜多咗幾個街口所以情節嚴重」!
即使被困囿於這個系統,也不等於我們與政權的分歧,只能體現在程序與細節之中。我對「法治」並無任何執念,所謂法治精神,只是一個社會如何理解何謂「公義」的載體;而在司法是否合乎公義的問題上,政權抑或法官,都沒有凌駕任何公民之上的權威——普羅百姓(ordinary men)對法院的檢驗和監督,是普通法制的基礎。
今日香港法院所維護的而非公義,而是政權的利益;法院對法律與「事實」近乎絕對的詮釋權力,也非來自對法律/法治的權威理解,而僅僅來自一言不合就可以全無合理解釋將異見者收監的制度暴力。當法院的權威,要靠拿攝錄機對準公眾席,隨時將旁聽公眾收監的威脅來維持,這座法院還有何正當性可言?
政權正努力地以司法改造,消滅抗爭敘事,但在它放棄司法作為合法性外衣——轉為閉門審訊——之前,它都必須給予被審判者說話的空間。就在此空間中,我們要與政權爭奪的正當性的話語權,不容政權壟斷對公義的詮釋,不容審訊歪曲記憶與事實,不容法官迴避自身真正的責任。
政權利用司法與其他工具散播恐懼與無力的目的,是改變「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一切意涵,徹底否定「香港」的存在。而我們每一個行動與選擇,都在抵抗與反擊政權對香港的強行扭曲,重新定義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本質。
這本就是一個永不會完成的使命。
Best interest是什麼?
當然,被拋入「政治犯」身位, 不等於就有在政治審訊中頑抗的責任;法庭不是唯一的戰場,也無人有義務犧牲自己的best interest去嘗試開拓。
但這個討論的缺口在:究竟所謂一個人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在律師、官司與法庭的語境,它必然等同獲批保釋或最低刑期,因而必然和運動對立。
「唔好諗其他嘢啦,你都要諗吓自己」都聽唔少。於是我好認真咁「諗自己」:究竟我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
是自由地說話,是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公共空間,與其他自由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是始終可以用批判的精神思考任何現象,挑戰一切定見,即使自詡為歷史必然,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巨大結構;是體認自己一切行動的意義,不因任何強制或壓迫而扭曲。
所以我必須直面這一個戰場。
法院要如何面對它的paradox,是法院的責任和決定(吓,唔使幫你諗埋啩?);但於我,那個政治犯面對、諗自己定諗個運動的paradox其實係假的。政權及為其所用的司法機器正試圖將我從共同體中割裂出來,再透過抹殺我作為個體的存在,否定共同體的存在;若我始終拒絕被抹殺、拒絕自我否定,拒絕成為政權營造恐怖的一部分,透過固守自身,就同時固守了共同體的一部分,令其不至消亡。
自我正是已突破壓迫的姿態所定義,而「香港」的存在,就是有一個個仍未被威權同化的個體的自我所組成。即使因隔阻而無法感應到共同體是否仍然存在,即使眼見她已破碎成無數相互拉扯的平行現實,要重新找到她,其實只需反照自身便可。
身處各異的困境中,每個人的best interest都不同,只有自己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角色是什麼。不論在怎樣的紛擾與壓迫下,依然忠於自己,就是一個人可為自己、同時為自己所認同的共同體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而兩者,本就無從分割。
[1] Shapiro, M. (2008).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T. Ginsburg & T. Moustafa (Eds.), Rule by Law: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戴耀廷(2018)《法治的挑戰: 威權下的思考》
[3] Schervish, Paul G. (1984). Political Trial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viance. 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7
文˙何桂藍
編輯•王翠麗 //
實在法 在 ETtoday分享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莊園超氣派!第一任主人竟然是法王路易十三(#瑪姬麻吉)
實在法 在 Bonjour Louis! 我是路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G: https://www.instagram.com/bonjour.louis/
新系列嗚呼!!!!
(掌聲給他們催下去👏)
讓我們歡迎旅居日本多年的法國情侶💜
阿曼丁和魯道夫是專業的旅行攝影師和作家😍出版過法文版的日本旅遊書唷!
帶著忐忑的心,我知道我的任務很重要✊🏻
其實在法國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
希望我會讓他們愛上台灣
會不會最終也出一本專門的台灣旅遊書給法國人呢?🤞🏻 🤘🏻
想要支持我的新系列?!很簡單!
只要分享和訂閱我的頻道就可以成為我的動力
今天是他們第一天到高雄
我們一起去郊遊
說到郊遊,就不能不帶台灣經典零食和飲料了吧
連我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喝『津津蘆筍汁』
魯道夫超愛
阿曼丁超討厭
哈哈哈哈哈哈哈
重點是這兩人的意見都不一樣😂
笑死我了
影片看起來❤️
Rodolphe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imRodolphe
Ps 兩位模範寶寶已經成功完成隔離唷!大家請安心:)
#台灣零食
#台灣飲料
#台灣美食
Come say H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onjourLouisT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onjour.louis/
BUSINESS ENQUIRIES商業合作請聯繫FB
Song: MusicbyAden - Ocean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Unported
Video Link: https://youtu.be/kMm-OwnPqXA
Song: LiQWYD - Sweet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Video Link: https://youtu.be/B8Tzvayzz1w
Song: DayFox - Welcome To Bali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wZPRpOCje-c
實在法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佛洛依德案在全球引發種族歧視抗爭之外,許多西方國家也開始反省種族歧視的根源,這次我們要來談談歐洲種族歧視的狀況。
英國上禮拜就推倒了17世紀奴隸販子Edward Colston的雕像,踐踏它並將其推入布里斯托爾港。因為他的皇家非洲公司在1672年至1689年間,大約把10萬名奴隸從西非運往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他們的胸前烙上了他的公司縮寫RAC。其中2萬多人因為疾病和脫水在船上死亡,屍體被扔進大海。像他這樣的人,卻有銅像在1895年在布里斯托爾樹立,上面刻著這個城市的賢明之子相關字樣。
這陣子有滿多推倒殖民者雕像的事件,其實這些雕像在過去就有爭議,但是一直到這個事件民意才高漲要去反省雕像背後的不正義。而到了今天,則是要看執政者有沒有sense,像是倫敦市長沙迪克‧汗因為父母來自巴基斯坦,所以他對於種族事件就比較敏感,抗爭開始不久他就把一個奴隸販子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從倫敦東部的西印度碼頭移走,他在推特上說,「我們的大部分財富來自於奴隸貿易,這是一個可悲的事實,但這不必在我們的公共場所慶祝」。
比利時也有這樣的呼聲,抗爭者希望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要被拆除,因為這個國王在1885年至1909年殖民剛果時期造成高達1500萬人死亡。這也是比利時歷史上長期被掩蓋的一部分。即使是現在,教科書也很少提及比利時歷史上的這一章節。最近比利時國王菲利普的弟弟勞倫特還想為他曾祖父輩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辯護,結果他居然說這個國王為比利時做了很多事啊,在布魯塞爾蓋了很多公園。此言一出大家更傻眼。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有一區的區長把利奧波德雕像放到了博物館,也解釋有關他的歷史,大家就可以接受。
現在歐洲也開始有這種風潮,像是法國波爾多就在檢視這些道路有沒有殖名者或奴隸主的名字,就算不改,也要加以說明。不然你想想看如果一個少數族裔天天走過那些雕像或者是這些暴露上,那不只是他們祖先,在過去被壓迫、被剝削、被謀殺、被折磨、被強姦的歷史,更是他們今日被壓迫的象徵。
除了回顧歷史,當下的現實也很重要,根據歐盟執委會委員希區納斯Margaritis Schinas說法,他自認歐盟在種族問題上的處理一直比美國做得更好,因為歐盟在社會包容、保護和全民醫療制度上都做得不錯,不過如果你去問歐盟的少數族裔,很多人的感覺是,歐洲當然不像美國有時候你可以直接看到或感受到種族主義,而是更隱蔽或幽微的。
比如說,在就業市場上的歧視,就是沒有工作給你,或是在街上無緣無故被攔查,特別是針對非裔或阿拉伯裔的年輕人。像德國聯邦反歧視局上週發布了2019年的年度報告。數字顯示,德國的種族歧視現像明顯上升比前一年增加了10%,有1176起種族歧視案件的報告,比2015年多兩倍。
現在歐洲一些國家其實在法律文件上一直也有在正名。像是在法國、芬蘭、瑞典就不再用種族race這個字,而是用族裔ethnicity 。差別就在於種族指的是一個人的身體特徵,如骨骼結構和皮膚、頭髮或眼睛顏色。而族裔則是指文化因素,包括國籍、地域文化、祖先和語言。比如說種族強調的是棕色、白色或黑色的皮膚,但族裔講的是漢族、原住民族、德國或西班牙血統。目前德國多數政黨也有這樣的討論,要把德國基本法裡面的種族改成族裔。
說穿了世界上只有一個種族,那就是人類,後來哪種源於啟蒙時代和殖民主義時代的種族概念是導致成千上百萬人受到迫害、奴役和謀殺。佛洛伊德之死也提醒我們,雖然我們很容易把任何人都不得受到種族歧視寫在憲法裡或掛在嘴上,但是社會每一天發生的現實事件告訴我們種族歧視從未離我們遠去,我很高興看到台灣也有Black Lives Matter的活動,裡面也有不少台灣原住民參與,讓我們實際參與改變世界。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與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實在法 在 Uta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留學法國】不適應法國生活的5大原因|Uta告訴為甚麼有可能不適應海外生活|Utatv】
♥️訂閱UtaTV/ウタ看新影片: https://goo.gl/BIfbJy
=============================
『留學法國』!
今天的『告訴我,法國!』節目有開始啦!
這一集Uta會告訴你為甚麼有可能不適應法國生活的的5大原因!
其實在法國留學了這麼久,多多少少都感到有一點點差異哈哈~Uta小小總結了一下法國留學有可能不適應的原因:
有國內國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有海外留學獨立的原因,有海外留學環境的原因,有海外留學的人與人交際的原因!
適應不適應海外國外的生活只是Uta個人和一些經驗之談,不代表所有人的一件,不過剛剛來法國留學的時候還是要好好適應一段時間,獨立一段時間~大家想過來法國留學的要加油呀!
希望這個影片可以幫助到想到法國留學,法國旅遊,法國生活的朋友,讓大家體會到真正的法國文化,體會到法國浪漫的文化!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告訴我!法國!』這個節目!希望能讓大家更喜歡法國!
這個『告訴我!法國!』的靈感是來源與Yumma和Ryuu Tv的『告訴我,日本|おしえて、日本!』跟Ryuu 和 Yumma的初衷一樣,Uta希望可以帶更多的法國咨詢法國文化給大家!
=============================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
【【留學法國】不適應法國生活的5大原因|Uta告訴為甚麼有可能不適應海外生活|Utatv】
♥️相關大人氣影片【【留學法國】不適應法國生活的5大原因|Uta告訴為甚麼有可能不適應海外生活|Uta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_Kb4sNy3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prJiqQn4w&t=9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kA4W2bQek
法國巴黎去哪好玩?♥️♥️
*巴黎夢龍定製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1uMc...
*巴黎一年一度日本博覽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sb7...
*巴黎分子雪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ZYvH...
關於Uta*
-----------------
♥ INSTAGRAM https://goo.gl/6iT2Vi
♥ 臉書 FACEBOOK https://goo.gl/e2fS4l
♥ 推特 TWITTER https://goo.gl/jf2bnZ
♥ 商務聯繫 EMAIL nicebrooke19911202@gmail.com
◆Uta 愛看 YouTuber◆
ShenLimTV
nigahiga
Ling BigYong
老吳 Laowu
Dennis Caca
Lim Shang Jin
人生肥宅x尊
放火4ni
NAME WEE
RealJoshuaSe
changyong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MaoMaoTV
미라 Mira's Garden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蔡阿嘎
笑波子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這群人
AlanChannel / 阿倫頻道
Stopkiddinstudio
Coffee Tea & Jane
はじめしゃちょー(hajime)
台灣達人秀
英雄日常Heroisme
HikakinTV
NyoNyoTV妞妞TV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LlegaWeapon And DIY
奇怪的仙人掌
JASON(大J)
香蕉
DanKhooProductions
KSI
WACKYBOYS 反骨男孩
Day Day Cook
DELISH KITCHEN
Mic Mic Cooking
mogoo [もぐー]
Cooking with Dog
... and MANY more!
Uta 的關鍵字*
Youtube巴黎、Youtube法國、Youtube旅遊、Youtube vlog、法國vlog、巴黎vlog、Uta vlog、旅遊vlog、巴黎旅遊、法國旅遊、法國、巴黎、法國生活、巴黎生活、YouTuber、video、blog、youtube、Utatv、Uta、巴黎必玩、巴黎必買、巴黎購物、法國旅遊、法國必玩、法國必買、法國購物、購物、法國留學、巴黎留學、法國vlog、法國旅遊、旅遊法國、法國留學、法国留学、法國遊學、法國生活、法國文化、法国文化、法國旅遊注意事項、巴黎人、安全、浪漫法國、巴黎人、法國、學法文、法語、教學、法文、法語教學、必看、必知、旅遊、法國、留學、留学、日常、生活、文化、法国文化、注意事項、法国人、巴黎人、推薦、旅行、巴黎人、推荐、女生
實在法 在 南法聖特羅佩實在太美了,來體驗全歐洲第一家LV餐廳!F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南法聖特羅佩 實在 太美了,來體驗全歐洲第一家LV餐廳!Ft.好友亞歷媽. 29K views 3 months ago. 官芷儀-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 ... <看更多>
實在法 在 是一體的呦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可樂實在很有戲 第一批埃及法鬥將額滿9月初依序出貨若有任何問題請私訊我們是半糖兼小編~ 3隻優惠組為固定款無法替換呦~胡狼+太楊+梅傑德↓↓↓小埃及搶先預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