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1天讀書計劃」活動的最後一天。過去的21天,之於我是非常特別的21天,怎麼說呢?如果是連續21天的自主訓練練習或移地訓練練習,對我而言都是非常的駕輕就熟,因為「練習」這件事,本來就是我生活的日常。但是過去21天來,我做的卻不是每天習慣做的事情。那就是「連續閲讀」以及「直播」。
在過去的21天,我意外的從「閲讀」中,找到了我好久不見的自己。透過幾本不同書中的啓發和觸動,我發現了原來這麼多年下來,生活中的重心只有「練習」和「比賽」的我,已經有太久沒有好好和自己對話,和家人相處,以及和朋友交流。経過這21天閲讀的過程中,我的心更加平靜、穩定和柔軟。我感覺文字真的很有力量,不落痕跡的吸引著我想更深的去探索、去完美我的人生。
另外一個收穫,就是「直播」。在賽場上我是個兇狠的選手,但在直播場上卻是使不上力的新手。在此也再和大家說聲抱歉,我的直播,不論在技術上,或在訪談過程中,實在表現的非常生澀,謝謝大家的包容,我會努力學習和改進,下一次一定會更好的。
從沒做過直播的我,這些日子以來,幾乎天天失眠。雖然是新手,但因為求好心切,也不想辜負來和我一起做直播分享的好朋友們對我的支持(尤其這幾位好朋友都跟我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的直播,都給了我,感動啊!)所以我努力做到我能力範圍之內的最好。我儘量讀完每一本需要直播的書,我會劃重點,我會做筆記,我會上網去了解一起直播貴賓的背景和近況,所做的這一切,就是希望可以把每一埸直播都做到最好。或許我就是有那種不服輸的DNA,在賽場上是這樣,在直播場上也是這樣。
過去這21天以來,除了感謝大家的支持、參與和陪伴,我也非常感謝提供直播場地的敦南誠品,以及當天在敦南誠品直播時,前來支援早安財經的工作人員們。同時,我也非常非常感謝以下每一位和我一起直播的所有好朋友們:
5/08 台東知本老爺酒店總經理Joe (分享的是「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
5/11 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劉麗珠執行長 (分享的是「沒有唯一,哪來第一」捷安特劉金標與你分享的人生思考題)
5/12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靄玲小姐(分享的是我自己的書「小短腿來了」)
5/13 賴佩霞老師(分享的是「我想跟你好好說說話」,佩霞老師的新書)
5/14 上午 極地超級馬拉松選手陳彥博先生(分享的是彥博的書「出發」)
5/14 下午 台北市市議員戴錫欽先生 (分享的是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重返艷陽下」)
最後,我要特別特別感謝我的経紀人Connie大嬸。在這段防疫期間,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follow政府的政令「Stay Home」而費盡心思,精心設計出來的「Stay Home and Read」的「21天讀書計劃」這樣的活動。讓必須在家的大家,除了追劇之外,有了另外一個不同的選擇。我很喜歡這個活動。大嬸,辛苦了。謝謝你。
閲讀,是改變生命的力量。雖然這個活動結束了,但是在未來我們會繼續安排更多和「閲讀」相關的活動,陪著大家一起讀下去。一個活動的結束,就是另外一個活動的開始。同樣的,讓完了這本書,就是讀下一本的書的開始。
「21天讀書計劃」圓滿結束。
我,愛上了閲讀,你呢?
#21天閲讀計劃最終回
#4/24-5/14
#day21
#stayhomeandread
#我❤️閲讀
富 邦 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會各界賢達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出呼籲】
【特派記者游勝鈞/專題報導】2020年1月31日於臺大校友會館,由高明見(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陳履安(曾任國科會主委、國防部長、監察院長)、楊寧蓀(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馬辛一(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科主任、社團法人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東吳大學副校長、前考選部長)、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朱高正(德國波昂大學法哲學博士、前立法委員)、林正杰(前立法委員)、張俊宏(前立法委員)、謝啟大(前立法委員)、范國棟(臺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王文宗(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董事長)、顏坤泉(左翼聯盟召集人)、鍾秀梅(《新國際》社長)、王麗萍(前立委)、范國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范振國(社會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何步正(《新大學》總編輯)、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朝陽(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楊祖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楊熊端(兩岸女性學術沙龍創辦人)、鍾喬(左翼聯盟監委召集人、差事劇團團長)、舒詩偉(《青芽兒》主編)、殷必雄(左翼聯盟黨員)、劉怡芳(社會人士)、張昱珍(社會人士)、盧思岳(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習賢德(輔仁大學前傳播學院行政副院長)、龍應達(前國大代表)、劉虛心(退休銀行財務長),陳讚煌(海洋大學退休教授)、黃晴琦(城鄉保護基金會、中華國家法治改造協會理事長)、吳永毅(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前總務長)、徐綽(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前杜邦公司農業產品研發研究員),夏林清(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北師大教育學部特聘教授)、鄭村棋(人民民主黨召集人、社運人士、政治評論者)、袁孔琪(人民民主黨鏟土豪行動召集人)、景鴻鑫(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吳昆財(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深靖(《新國際》召集人)、凌子婷(精鼎公關董事長)、白先慎(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美國華人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邵子平(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聯合國人力資源部資深工作人員)、董彬彬(左翼聯盟中央委員)、劉沅(資訊業退休人士)、林子文(新海瓦斯工會顧問、左翼聯盟副秘書長)、呂德明(中興紡織企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傅鴻達(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理事長)、劉芳萍(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獨任調解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關皚麗(前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現任國際外科醫學會總會理事長)、王孝慈(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奧微健康國際集團執行長)、程樹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人士)、潘毓剛(美國波士頓學院退休教授、全美華人協會前總會會長)、黃人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等,發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呼籲。
記者會出席人員有:高明見醫師(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楊寧蓀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黃德北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醫師(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深靖(「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記者會上提出呼籲:對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我們深切關注,祈願在大陸的臺商和眷屬以及所有大陸同胞早日度過難關,對於在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我們更要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呼籲臺灣人民共體時艱,除了做好防疫準備之外,也能夠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關心與善意,發揮大愛大悲之情懷,分擔苦難,助人助己,給予大陸人民必要的幫助。我們也呼籲執政當局能夠敬畏果報,勿出惡言,勿彰敵意,為兩岸之間必要物資之輸運以及防疫人員之來往,開啟方便之門,以助防疫工作之合作與進展。
為了強化防疫工作,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讓眾生免除恐懼,提出呼籲:1、由於臺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在2003年均有防治SARS 的豐富經驗,建議共同規劃召開四地共同參與的會議,讓醫療專家和防疫學者得以交換經驗,共謀良方。曾經任職於臺大醫院,也曾經擔任立法委員的高明見醫師,他在17年前的SARS 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建議由他擔任召集人,儘快召開四地防疫會議。2、對於在武漢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表達最高敬意,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自我防護,以利於濟世救人。就我們所知,武漢醫療院所亟需充分的連身隔離衣和醫療用口罩,而臺灣各大醫院目前均有庫存,由於醫療用隔離衣和口罩均有保存期限,一旦過期,即是作廢。我們認為,救人如救火,防疫作戰刻不容緩,建議臺灣各大醫院清點庫存,除了必要的存量之外,建議將即期的醫療用連身防護衣和口罩捐出,彙整後緊急送往武漢。3、臺灣的不織布工業十分發達,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我們建議「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能夠在此緊急時刻,加強會員工廠之間的組織協作,擴大生產,以保障民間和醫療單位都能夠得到口罩和防護器材的充分供應。4、我們呼籲同胞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勤洗手,多戴口罩,出外注重包溫保暖,加強周邊環境衛生;室內有空調設備者,保持室溫在攝氏20度以上,讓空氣充分流通,並積極配合各部門的防疫工作,不恐慌,不傳謠言,照顧自己,善待他人,讓疫情早日過去,讓整個社會重新獲得健康與平安。
富 邦 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會各界賢達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提出呼籲】
【特派記者游勝鈞/專題報導】2020年1月31日於臺大校友會館,由高明見(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陳履安(曾任國科會主委、國防部長、監察院長)、楊寧蓀(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馬辛一(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科主任、社團法人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東吳大學副校長、前考選部長)、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朱高正(德國波昂大學法哲學博士、前立法委員)、林正杰(前立法委員)、張俊宏(前立法委員)、謝啟大(前立法委員)、范國棟(臺灣麻醉醫學會專科醫師)、王文宗(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董事長)、顏坤泉(左翼聯盟召集人)、鍾秀梅(《新國際》社長)、王麗萍(前立委)、范國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教授)、范振國(社會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何步正(《新大學》總編輯)、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朝陽(臺灣師大東亞學系榮退暨兼任教授)、楊祖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楊熊端(兩岸女性學術沙龍創辦人)、鍾喬(左翼聯盟監委召集人、差事劇團團長)、舒詩偉(《青芽兒》主編)、殷必雄(左翼聯盟黨員)、劉怡芳(社會人士)、張昱珍(社會人士)、盧思岳(臺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習賢德(輔仁大學前傳播學院行政副院長)、龍應達(前國大代表)、劉虛心(退休銀行財務長),陳讚煌(海洋大學退休教授)、黃晴琦(城鄉保護基金會、中華國家法治改造協會理事長)、吳永毅(臺南藝術大學教授、前總務長)、徐綽(耶魯大學生物學博士,前杜邦公司農業產品研發研究員),夏林清(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北師大教育學部特聘教授)、鄭村棋(人民民主黨召集人、社運人士、政治評論者)、袁孔琪(人民民主黨鏟土豪行動召集人)、景鴻鑫(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吳昆財(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深靖(《新國際》召集人)、凌子婷(精鼎公關董事長)、白先慎(美國休士頓大學教授、美國華人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邵子平(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聯合國人力資源部資深工作人員)、董彬彬(左翼聯盟中央委員)、劉沅(資訊業退休人士)、林子文(新海瓦斯工會顧問、左翼聯盟副秘書長)、呂德明(中興紡織企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傅鴻達(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理事長)、劉芳萍(桃市新世紀愛鄉協會獨任調解人、左翼聯盟中央委員)、關皚麗(前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現任國際外科醫學會總會理事長)、王孝慈(臺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奧微健康國際集團執行長)、程樹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人士)、潘毓剛(美國波士頓學院退休教授、全美華人協會前總會會長)、黃人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退休教授)...等,發起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呼籲。
記者會出席人員有:高明見醫師(臺大醫院名譽教授、臺灣醫事聯盟協會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楊寧蓀教授(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化遺傳學博士、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前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黃德北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左翼聯盟秘書長)、蘇偉碩醫師(高雄榮總臺南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深靖(「新國際社會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記者會上提出呼籲:對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我們深切關注,祈願在大陸的臺商和眷屬以及所有大陸同胞早日度過難關,對於在第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我們更要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們呼籲臺灣人民共體時艱,除了做好防疫準備之外,也能夠藉此機會表達我們的關心與善意,發揮大愛大悲之情懷,分擔苦難,助人助己,給予大陸人民必要的幫助。我們也呼籲執政當局能夠敬畏果報,勿出惡言,勿彰敵意,為兩岸之間必要物資之輸運以及防疫人員之來往,開啟方便之門,以助防疫工作之合作與進展。
為了強化防疫工作,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讓眾生免除恐懼,提出呼籲:1、由於臺灣、大陸、香港、澳門四地在2003年均有防治SARS 的豐富經驗,建議共同規劃召開四地共同參與的會議,讓醫療專家和防疫學者得以交換經驗,共謀良方。曾經任職於臺大醫院,也曾經擔任立法委員的高明見醫師,他在17年前的SARS 防治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我們建議由他擔任召集人,儘快召開四地防疫會議。2、對於在武漢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表達最高敬意,也希望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自我防護,以利於濟世救人。就我們所知,武漢醫療院所亟需充分的連身隔離衣和醫療用口罩,而臺灣各大醫院目前均有庫存,由於醫療用隔離衣和口罩均有保存期限,一旦過期,即是作廢。我們認為,救人如救火,防疫作戰刻不容緩,建議臺灣各大醫院清點庫存,除了必要的存量之外,建議將即期的醫療用連身防護衣和口罩捐出,彙整後緊急送往武漢。3、臺灣的不織布工業十分發達,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我們建議「臺灣區不織布工業同業公會」能夠在此緊急時刻,加強會員工廠之間的組織協作,擴大生產,以保障民間和醫療單位都能夠得到口罩和防護器材的充分供應。4、我們呼籲同胞們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勤洗手,多戴口罩,出外注重包溫保暖,加強周邊環境衛生;室內有空調設備者,保持室溫在攝氏20度以上,讓空氣充分流通,並積極配合各部門的防疫工作,不恐慌,不傳謠言,照顧自己,善待他人,讓疫情早日過去,讓整個社會重新獲得健康與平安。
富 邦 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在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邀請你一起成為督促的力量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Enjoy 1 week of live TV on us ... Stream more, watch easier, and spend less with YouTube TV. Try it today. ... <看更多>
富 邦 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在 富邦文教基金會- 【如果電影銀幕就是電子黑板】系列講座第一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舊的光興國小有很長一排的大榕樹,氣根之茂密讓人密集恐懼爆發,在舊的操場靠近文化南路那端有座磨石子的大象溜滑梯,就在圍牆附近,外人被當時的舊圍牆擋著,是看不到裡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