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e Biles:心理健康比獎牌更重要
過去我們對成功運動員的詮釋,往往是不顧一切、排除萬難的向著標竿直跑。背後所犧牲的時間、關係、和健康也成為襯托運動員有多努力不懈的籌碼與工具,彷彿犧牲越多越偉大。為了獎牌拋棄一切是一名優秀運動員的應有態度。
這樣的刻板印象在這次Simone Biles退出奧運比賽時被打破並且重新定義。許多人或許艷羨她年紀輕輕就能成為一名傑出運動員並且屢屢鍍金的經歷,但我反倒相當心疼她的背景和經歷。Simone Biles的生母因為酗酒和毒品的關係在年幼時期缺席,她和手足們不只一次被放到寄養家庭中,最後由祖父母親手帶大。Simone Biles受訪時說,她家的貓得到的待遇都比她的好,而被祖父母領養反倒是她重生的機會。她的才能很快地被發掘,在體育界嶄露頭角,成為第一位在三年之內奪得十面金牌的女子體操選手。
但在那些獎牌的背後,Simone Biles是美國體操性虐待醜聞底下狼醫Larry Nasser的受害者,為此經歷感到痛苦不堪。她曾在推特上說「你們認為我是個快樂、愛笑、且精力旺盛的女孩,但最近我卻感到破碎,」後面放上#MeToo的字眼,令人心疼。她為此陷入了長時間的憂鬱症,也坦承自己在接受諮商治療,長期和心理疾病抗戰。
Simone Biles在受訪時表示自己被侵犯之餘,也覺得被背叛,在為美國體操隊USA Gymnastics鞠躬盡瘁後,才發現他們知情並且包庇Larry Nasser的惡行。在所有受害者當中,Simone Biles是唯一一位還沒退休的運動員。她雖然對USA Gymnastics感到深惡痛絕,卻依然決定回到東京的賽場上,她說道「我拒絕代表美國體操隊,我代表的是美國…和全世界所有深色皮膚的女孩們,我為她們而戰。」
Simone Biles對於體操訓練的疲乏和力不從心已經持續許久,根據The Daily Podcast報導,她在賽前被記者問到過去最享受的時期是甚麼說,「是我沒有工作,在休息的時刻。」這次東京奧運時,姑姑驟然過世的消息讓她備受打擊,無法專注比賽,表現也開始失常,最終導致臨時退出,雖說新聞震驚全球,卻也連帶讓大家再次關注並且討論有關於選手心理健康的問題。根據Axios報導,Simone Biles退賽風波引發200萬則社群媒體的相關互動,比起梅根和哈利王子專訪,以及大阪直美退賽時都高出許多。Simone Biles說道,「我沒有放棄。我的心理和身體無法一致,你不懂這有多危險,我沒必要去解釋為什麼把健康擺在第一。身體健康就是心理健康…最終我們也是人,必須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而不是只是一昧的去做全世界要我們做的事。」
在面對萬眾矚目的壓力下,能夠誠實坦蕩地承認自己的不行,對任何一位運動員來說,都需要莫大的勇氣。Simone Biles扭轉了我們對運動員無所不用其極、把心理、生理所有需求都放一邊的刻板印象,讓我們看到一名傑出運動員的價值不只來自得牌拿獎。運動員也是人,他們的價值來自於他們的努力,無論得獎與否,健康衝刺還是休養生息,都值得我們的加油與喝采。
祝福Simone Biles。
#DrP看時事 #SimoneBiles #心理健康 #2020東京奧運落幕 #運動員 #不是只有拿牌而已 #圖片取自ABC新聞
文章同步發表於部落格:bit.ly/3yF99D8
寄養家庭 退出 在 高雄市議員鄭孟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市政總質詢大綱
#陳其邁市長全面允諾
今天的市政總質詢我針對以下議題要求 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承諾:
🔸盤查目前高雄市施工區的工安狀況,並嚴格要求落實SOP
昨日,三民區九如二路人行道改善工程發生一起工安意外,工地砂石車在進行倒車時不慎輾過一名路過的先生,導致該名先生傷勢過重慘死輪下。
工地施工的過程中,車輛進出卻沒有人員進行指揮,也有民眾在PTT爆料,之前行經該路段差點被工程車突然打開的後車門打到,也未見有人員指揮交通,這突顯了承包商的草率,市府也未盡到監督之責,阿洳要求市長與工務局、勞工局,針對目前高雄市委外的工地進行全面性安檢,並輔導施工單位改善!
🔸加速三民區肉品市場及屠宰場的遷移
隨都市的發展,位在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上的屠宰場暨肉品市場,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已久,原本預計112年將完成肉品屠宰場與批發市場的遷移,進度卻再次延宕!
肉品市場及屠宰場退出三民區是必然的結果,阿洳要求市長承諾,不管是遷移或是整併,傾聽在地居民的意見,在今年底前盡快擬定解決與改善方案,將相關計畫給本席與市民朋友知道,並加速完成肉品屠宰場的遷移計畫。
🔸正視兒童、老人受虐問題 社會安全網向下延伸
日前衛福部公布今年1-6月兒少受虐通報案,比去年同期成長10.8%、老人受虐通報案成長36.5%,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應加強防範,並且多數老人遭受虐待的態度較為消極,因為傳統觀念較為保守,可能會認為被自己撫養的兒女施暴覺得丟臉或是家醜不外揚的情況,導致長輩不願意對外尋求協助,因此阿洳要求市長與社會局,社會安全網應該更積極的協助這些長輩,並且找出這樣的黑數,讓長輩遠離暴力與恐懼。
🔸檢討寄養家庭制度並擬定精進寄養政策
「讓所有兒童都能在家庭環境中成長」,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的宗旨,但台灣目前所面臨的情況是近7成失家兒都被送到安置機構,到寄養家庭安置的兒少比例極低,寄養家庭的老化與沒有新血加入導致能承接寄養的家庭能量逐年減少。
因此我要求市長檢討目前的寄養家庭制度,具體要求(1)強化評估留下優質高齡寄養家庭,鬆綁65歲上限。(2)提高寄養家庭安置費用。(3)推動寄養家庭的喘息制度。(4)利用社會住宅組成類家庭安置照顧弱勢兒少。
🔸鼓勵企業設置托兒設施
少子化已經是國安問題,出生率逐年降低的情況下,政府積極改善托育環境,減輕家長的托育、養兒負擔,高雄市政府每年也都有編列72萬元的經費補助企業新設托兒場所與設施等,但高雄推動成果有限,部分原因是企業要設置托嬰中心或是幼兒園可能門檻過高,不易推動,因此中央最近也放寬補助標準,將「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也納入托兒設施補助範圍,並且開放工業區也可設托嬰中心。
因此我要求市長要針對本市的補助辦法進行調整,研擬是否擴編相關經費,並且針對未來高雄的產業園區規劃托兒場所。另外要求勞工局與社會局合作,積極輔導企業設置微型托育或是教保服務中心,鼓勵企業打造友善育兒職場環境,讓孩子可以就近照護。
🔸捍衛身障者運動權 打造身障運動中心/健身房
「運動權」不是只屬於一般大眾的權利,身心障礙者即使身體上有些不方便,仍享有運動的權利,高雄去年(108 )高雄市身心障礙者為 143,508 人,佔本市總人口數約 5.17%,在政府廣設國民運動中心的同時,不應該忽視身障朋友的權益。
阿洳要求市長與運發局,在打造國民運動中心的同時,應該把身障朋友需求也納入,例如提供身障朋友也能使用的體健設施,並把身障朋友的運動空間社區化,就近提供可讓身障朋友使用的運動設施。
🔸打造室內潛水空間 活化高雄市立國際游泳池
今年六月八日是聯合國所設定的「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也是我國在立法通過「海洋基本法」後的第一個「國家海洋日」,台灣自詡或期待成為一個真正的海洋國家,今年中央甚至大力推行「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知海、近海、進海」。
高雄身為一個港灣城市,更應該要鼓勵市民朋友親近海域、海洋,先前在部門質詢,我就有針對海洋局與觀光局,多開放水域遊憩與體驗,鼓勵市民朋友參與。
今天我也提出,應該鼓勵市民朋友參與水上活動才能更認識海洋並愛惜,例如逐年增加的潛水活動,台灣四面環海,本島兼離島海岸線長達1,567公里,自然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觀光休閒潛水活動,根據相關研究統計,台灣經常潛水人口約10萬,擁有潛水執照人口約30萬,每年新增執照人數約4千-5千人,藍海商機年年擴大,身為港灣城市的高雄也應該不落人後,目前台北有兩座可供潛水的室內深水游泳池、台中也有一座可供潛水的國民運動中心。
因此我具體要求市長,高雄有現成的市立國際游泳池,在與選手練習不衝突的情況下,應該開放作為室內潛水訓練池,提供要學習潛水、初學潛水的朋友使用。
#今天總質詢的相關影片與詳細內容待補XD
寄養家庭 退出 在 Anita Chen 陳巧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芬蘭新聞:
芬蘭家長們連署反對復課 shorturl.at/hpJL5
芬蘭教師們持續醞釀罷工 https://www.oaj.fi/
赫爾辛基醫院: 兒童氣喘病患者和兒童糖尿病患者不算高危群還是可以上學 🤦🏻♀️ https://www.hs.fi/kaupunki/art-2000006498659.html
芬蘭總理: 口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口罩短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在口罩短缺下建議戴口罩。https://yle.fi/uutiset/3-11337461
Alexis Kouros是赫爾辛基時報的總編輯,同時也是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醫學博士:
【讓芬蘭孩子現在回去校園2星期是不負責任,沒有用而且動機錯誤】
芬蘭政府決定從5月14日起重新開放基礎教育,直至整個學期結束,該學期於5月29號結束。該決定不會給市政當局,學校,教師或父母留下任何餘地,並且對每個人都是強制性的。高危家庭的孩子或有高風險家庭成員的孩子應出示醫生聲明,以留在家中。那些有“流感”症狀的人也可以待在家裡。
這意味著,5月中,每個芬蘭的孩子和老師都必須重新參加11天的面對面教學。但諷刺的是,芬蘭衛生局在同一時期預測該流行病將在芬蘭達到頂峰。
政府對重新開放設定了一些要求,強調需要與社會隔離,並為班級和飲食提供特殊安排,例如使用“其他設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並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班次。
這項決定令正在受到遠程教學束縛的老師和家長們感到困惑和驚訝,這是在停課24天后逐步重新開放社會的第一步。
媒體採訪的老師,父母和學生大多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持批判和懷疑態度。任何與孩子在一起的人都可以告訴你,不可能強迫孩子遵守社會疏離規則。老師們還發現這些指示常常很可笑。 “我的學校有500名學生。設施早已充分使用。一半以上的學生也坐校車上學。我們必須按班級組織午餐課,輪流教學,安排額外的洗手。這一切都要在兩週內完成?我能說有很多人不會上學了,”薩斯瑪塔拉西爾瓦學校的校長賈里·安德森(Jari Andersson)發推文說。
教育部長李·安德森(Li Andersson)提醒有關父母,所有決定均基於對衛生保健官員的評估,即重返學校是安全的。政府說:“國外和國內的經驗表明,兒童在傳播新的冠狀病毒方面只起了很小的作用。” 芬蘭衛生與福利研究所(THL)的衛生安全負責人Mika Salminen表示,兒童很少感染該病毒,即使那樣,通常也只會出現輕微症狀。他說,兒童將病毒傳播給成人的風險“實際上是不現實的”。
不幸的是,這並非完全正確。在大流行開始時,有人懷疑兒童可能是超級傳播者,後來的觀察結果表明他們並未患上重病,但仍未就兒童在傳播病毒方面的作用及其對兒童的危險進行評估。健康。 關於兒童和Covid-19的科學研究很少,而且我們很多還不知道。
英國牛津大學的安德魯·帕特斯教授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的採訪時說,儘管兒童本身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可能較低,“目前,我們對兒童之間或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傳播知之甚少。 ”
實際上,有一些相反的證據。 “對兒童進行的一些研究表明,那些被發現感染的人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其傳染出去。”教授說。安德魯補充說。 “關於開設學校的問題是,何時發生這種情況,孩子們是否會對傳遞給社會的其他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儘管兒童很少有成年人患有Covid-19的嚴重肺炎,但懷疑還有其他疾病是由兒童Sars-CoV-2病毒引起的。兒童出現的症狀從腎衰竭和血管發炎到川崎綜合徵不等,困擾著全世界的兒科醫生。儘管這些病例很少見,但它們是嚴重的跡象,表明該病毒在兒童中的行為可能完全不同,並具有我們尚不知道的長期影響。許多差異似乎是基於與成年人(尤其是成年人)相比,幼兒的免疫系統運作方式的巨大差異,而不是基於病毒的感染率或傳播性。
兩項新的研究增加了兒童可以傳播冠狀病毒的證據,數據表明,如果學校重新開放,病例可能激增。在發表在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小組對來自中國兩個城市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即使兒童對病毒的易感性是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但是,由於孩子們在學校中的接觸機會是成年人的三倍,因此被感染的風險是成年人的三倍,這幾乎使孩子的感染風險均勻。研究得出結論,保持學校關閉可以減少40-60%的感染傳播。
由德國著名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博士進行的第二項研究比較了接受測試的兒童和成年人,發現進行陽性港口檢測並散發與成年人一樣多的病毒的兒童因此具有與成年人一樣的傳染性。研究發現,無症狀兒童的病毒載量高於有症狀的兒童或成年人。有些甚至具有“高濃度病毒”。
即使這只是兩項研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明確答案,“基於一些未經調查的觀念就要學校復課,那將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哥倫比亞大學的流行病學家杰弗裡·沙曼(Jeffrey Shaman)告訴《紐約時報》
另一個問題是,學校由許多成年人,老師,管理員,廚師,護士,心理學家和其他工作人員組成,孩子們必須使用公共或學校交通工具上下學。就在最近,赫爾辛基市18個幼稚園中有24人確診。
對於這麼多成年人來說,在一個短暫而無用的為期11天的“恢復正常”劇場中扮演演員的危險,真的值得嗎?
當局用於重新開放學校的另一個論點是兒童保護案件報告的減少,由於老師缺乏和學生聯繫而減少發現兒童虐待案件。虐待和虐待兒童是芬蘭的一個嚴重問題,每年報告的案件超過10萬例,僅去年一年就有18 500名兒童被安置在收容所和寄養家庭中。可以肯定的是,托兒所和學校積極參與了這些案件的報告,但是社會必須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並解決造成貧困,失業以及精神健康和藥物濫用問題的根本原因。學校也不應該充當兒童虐待的主要警務機構,
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此問題,但是其中不包括重新開放學校11天,使超過56萬的學生及其家庭遭受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
馬林政府在沒有令人信服的退出戰略的情況下徘徊不休。關閉期造成芬蘭每週損失超過10億歐元,但並未有效地用於測試和追踪病例並控制這一流行病。現在,我們已經全面撤回了已失效和危險的“群體豁免權”選擇,儘管這種選擇經常被否認,但似乎是當局從一開始就擁有的唯一“戰略”。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選擇不是基於知識和科學,而是僅因為它是政府毫無準備的唯一出路。不幸的是,處理如此大規模的危機所需要的緊迫感缺失了。
我們不應將芬蘭與其他國家的最壞情況進行比較。芬蘭人口少而散,病毒到來較晚,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如果及時有效地加以利用,可能會完全控制這一流行病。
關閉不是治愈方法,而只是一個暫停按鈕。在這段寶貴的時間裡,應該發生很多事情來改變防疫策略,但是不幸的是,我們在進入關閉後就毫無防備地退出了。
社會不可能永遠關閉,政府被迫試水,但是學校並不是最好的開始。兒童不應成為首先要犧牲的白老鼠。
#赫爾辛基18個幼稚園24人確診
#芬蘭教師要求教師工會訴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