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個麻煩的概念,哲學上我們可以嘗試先分開內在自由以及外在自由。
前者不受外在因素影響,即社會、法律等強制奴役。也就是「人有沒有自由意志」,若有的話,理應可以靠個人的力量去實踐(例如康德的自律、基督教的戒條)。後者依賴外在世界賦予權利,例如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雖然《世界人權宣言》提出「人人生而自由」,但行使自由權時依然會受到約束,在某些情況更可能被剝奪自由權。
電影《V for Vendetta》(中譯:V煞 / V怪客)中,女主角Evey 被囚禁、失去外在自由,但思想是無形且無法被囚禁或殺死的,ideas are bulletproof。
「自由意志」的概念更為複雜,探討的是人能否有意識地作出選擇。假設今天我在橙汁與可樂中選擇了前者,這個決定是否真的是我能夠控制,會否受到其他意識不到的因素影響呢?可能是前一晚在電視看過橙汁廣告,也可能是從小到大媽媽教育要吃健康食品。
對此哲學家們有不同的想法。例如沙特(Sartre)指人類是絕對自由的,這種自由更是一種必然的苦難:因為「人沒有創造出自我,但卻是自由的」,所以「一旦被拋到世上,他要為他所做的一切負責」。而作為宿命論者及決定論者的叔本華(Schopenhauer)則說,「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這個哲學家們爭辯上千年的問題,在近年科學家也參上一腳,並從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的角度指出所謂「自由意志」純屬幻覺。事實上,愛因斯坦(Einstein)也受到叔本華的影響,早就表示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
#島聚讀書會 #島聚 #islandsbookclub #自由 #哲學 #沙特 #叔本華 #愛因斯坦 #徵稿 #島聚徵文 #寫作 #文學 #文字 #自由意志 #宿命論 #命定論 #自由六月 #決定論 #book #literature #bookstagram #jeanpaulsartre #sartre #schopenhauer #bookclub #freedom #vforvendetta #alberteinstein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3的網紅電扶梯走左邊 Jack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Audrey Liu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udreyliugulu FB: https://www.facebook.com/liu.audrey.96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audrey...
宿命論者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舞台劇專訪】相隔十二年,《聖荷西謀殺案》舞台劇載譽重演。當年劇作在香港藝術節首演時,編劇莊梅岩說是獻給遺忘了存在的人。如今她說,這是過了時的劇本:「因為時間證明了,香港人不是麻木的。」
即睇導演甄詠蓓與編劇莊梅岩的分享:https://bit.ly/2RQdine
一幕講述Tang在家中招待中國富商,洽談投資,碰巧遇上Ling帶來台灣同事,兩岸三地的人同聚一屋簷下,一連串精采的對白中穿插不少政治笑話。莊梅岩表示,是次重演並無修改劇本,希望再呈現十二年前的光景,「以前還可以這樣開玩笑,覺得很有趣,但到了現在,將這三類人放在一起,是一種創傷。」
對話中,見到三地文化涵養的差異,引伸出不同價值觀。其中一句最為人廣傳的,是來自台灣的阿明對Tang冷靜道出一句:「你說的是生存,而我說的是如何生存得有尊嚴。」甄詠蓓提到,演出時聽到觀眾拍手歡笑,「那種笑聲和十二年前的笑聲是不同的。那種拍手,像罅縫之中的自我鼓勵。我感受到,是很沉重的。」
---
《明周文化》推介:
活在真相中 陳曙曦:直至我們要用隱喻為止
https://bit.ly/3m0h0nZ
由歷史連結當下的鬱結 陳炳釗:歷史是以迴旋的方式向前走
http://bit.ly/2LrUDeq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達摩工作室 Dharma Workshop Olivia Yan 甄詠蓓 莊梅岩 田蕊妮 Kristal Tin POON Chan-leung 潘燦良 溫玉茹 Monkey #舞台劇 #戲劇 #創作 #藝術 #劇場 #導演 #編劇 #聖荷西謀殺案 #田蕊妮 #潘燦良 #溫玉茹 #莊梅岩 #甄詠蓓 #香港 #我就是我
宿命論者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血緣的家人,卻是彼此的避風港】
41歲的張韻晨是一位全職媽媽,她曾是宿命論者,對於生活上的各種難題,她選擇遇到什麼就接受什麼。
直到成為家庭扶助基金會的寄養家庭,服務8年下來,她照顧過9位寄養童,從剛滿月的嬰兒、到高中生都有。她開始相信,人生其實擁有能被翻轉的可能性,「好的家庭環境真的可能改變一個人。」
🔥《這一次,怎麼救台鐵》>>https://bit.ly/2QQt0yi
宿命論者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來賓:Audrey Liu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udreyliugulu
FB: https://www.facebook.com/liu.audrey.96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audrey-liu-96892868/
- 把工作當成真命天子,27歲就當上 P&G Marketing Director |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career. becoming marketing director at age 27
- What is marketing? Marketing 不只是廣告銷售,更是影響人們生活的一個方式 | Marketing changes peoples' lives
- 其實從小孩、童心的角度檢視自己,是認識自己很好的方法 | Learn about yourself from your childhood
- 內向者的力量:兼具內向者的想法,和開啟外向模式的力量 |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 不快樂不是你的錯,但只有你有責任讓自己快樂 | Unhappiness is not your fault, but your responsibility
📚 Books Mentioned:
- The Existentialist Cafe 存在主義咖啡館
- The Happiness Project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 Quiet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我們每集都會辦抽書活動,記得 follow 我們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
(00:01:22) 三個字形容自己 | Describe yourself in 3 words
(00:03:07) 認為 Marketing 是自己的真愛 | Marketing is her true love
(00:06:22) 上海的 Marketing 調研故事 | Marketing research story in Shanghai
(00:09:38) Marketing更深的意義 | The essence of marketing
(00:12:29) 大學做四個實習 多方嘗試找尋目標 | 4 internships in college, trying various things
(00:14:11) 其實你喜歡做什麼小時候就知道 | Learning from your childhood
(00:17:08) 如何27歲就成為行銷總監 | Becoming director at 27
(00:18:58) 人事管理的哲學 | People management philosophy
(00:21:36) 主管就像是當一面鏡子 | Manager is like a mirror
(00:23:51) 當上主管的第一課 | First lesson of being a manager
(00:25:17) 情境領導模式 因材施教 | Situational leadership
(00:27:29) 帶領團隊的核心理念 | Core values of leadership
(00:31:12) 理想規劃的一週 | Ideal week
(00:34:19) 內向的領導者更有力量 | Introverted leadership
(00:39:01) 時間管理:GTD信奉者 | Time management, GTD
(00:40:21) 總監下班之後去打工 | Working side jobs for fun
(00:42:14) 制定自己的快樂計畫 | Managing your own happiness
(00:43:59) 管理並檢視自己的快樂 | Reflect on your own happiness
(00:45:32) 享受當下和達成目標的平衡 | Balance between being present and achieving your goals
(00:49:07) 對快樂的定 |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00:51:06) 完整的快樂架構 | Structure of happiness
(00:55:22) 存在主義的真諦 | Existentialism
(00:58:52) 即使是宿命論之下 還是要努力 | Determinism
(01:01:48) 只有你有責任讓自己快樂 |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happiness
(01:04:25) 因為不快樂而決定離開P&G | Leaving P&G
(01:08:09) 跳進田裡吃泥巴 | Eating mud in the farm
(01:10:56) 決定到Teach for Taiwan工作 | moving to Teach for Taiwan
宿命論者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宿命論者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