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的時刻”的作者是Melinda French Gates,她是比爾與美琳達蓋茲基金會的執行長。
這本書的內容討論如何幫助生活在不好狀況的人們,提升他們的生活,進入更好的狀態。
而這些處在不好狀態中的人,許多正是女性與她們的孩子。
書中提到作者出訪的場景。
1993非洲之旅,作者一行人有次開車經過一個城鎮。美琳達看到一個懷孕的婦女,揹著一個小孩,頭上頂著一堆木材,赤腳走在路上。而且看起來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同個畫面中的男人,都穿著拖鞋在抽菸。沒有男人頭上頂著木頭,或是在帶小孩。
一個社會對於男女角色要求的嚴重不平等,就赤裸地呈現出來。而所有其中的人會認為,”本來就是這樣”。
2011印度之旅,作者訪視一位兩周前剛生下新生兒的印度婦女。他們受到當時新推行的母子健康計畫的照顧。
透過口譯,美琳達問她是否想要生更多孩子。
印度婦女說:她對孩子的唯一希望,就是美琳達把這個新生的孩子帶到美國去。順便把她兩歲的孩子一併帶去。
生活要多窮,要絕望到甚麼程度,會讓父母願意放棄自己的小孩,讓一個陌生人帶去遙遠的國度?
這就是作者想要處理的問題。
貧窮跟疾病常是在一起的。
貧窮,所以這些婦女沒有避孕藥物、更常懷孕生子。
生產過程得不到良好照顧或甚至根本沒有照顧。更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產生重大疾病或死亡。
小孩一個接一個生,瓜分了母親與其他小孩的資源與時間,他們更沒有力量去從事其他經濟活動或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經濟狀況或能力。只能留在貧窮的泥沼中,爬不出去。
因為貧窮而容易生病。因為生病而容易貧窮。
面對疾病這個問題,基金會一開始把重點放在疫苗上面,後來作者發現,讓全球廣大婦女取得避孕知識與藥物,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生,甚麼時候生,是一個關鍵點。
作者以自己為例。她和蓋茲每三年生下一個小孩,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也讓小孩可以得到父母充足的關照,這是夫妻兩人計畫好的。
這個生育決定,不僅跟父母的生活有關,也會決定小孩在人生最早階段的發展。
這個控制的能力完全來自現代的避孕知識與藥物。
現在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的避孕知識以及合法避孕藥物,在很多地方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書中的紀錄,很多貧窮地區的婦女是跟健康人員談話之後,才知道原來可以避孕。
而很多有避孕知識也想要去做的婦女,則是得不到相關的藥物與醫療支援。
讓婦女取得生育控制權,可以提升婦女健康、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提高家庭的經濟狀況。很多改進的可能,就圍繞著生育控制這個核心。
但這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連美國都要到1972才通過法案,讓所有女性可以合法地擁有避孕用品。菲律賓到2010,女議員Pia推動生育衛生法案時,還被當地教會公開列入”下地獄”名單。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產品研發”跟”輸送管道”。
有了避孕藥物之後,產品研發是沒問題了。解方已經有了。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些東西送到需要的人身上。
阻礙很多。文化上不贊同、法律上禁止,貧窮買不到。這些全都要克服,假如有需要的人用不到,這項創新、這項人類文明的產品,對這些人來說等於是不存在。
而反對勢力會使用的一種慣用手法,就是汙名化。
說生育控制是一種人口控制的手段,說生育控制就是反對大家庭反對傳統價值,說生育控制是一種讓女性可以將性行為與生育劃分開來的不道德手段。
這種負面說詞與觀感,跟法律障礙比起來,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讓我想到投資世界也有類似的狀況。
柏格先生在1970年代推出指數型基金後,產品研發已經完成了。我們有這個工具。
主要問題還是在輸送管道。很多當代投資人,仍然根本不知道原來有指數化投資這個選項的存在。就像非洲貧窮國家的婦女,不知道原來還有”避孕”這回事。
同樣的,反對力量已汙名化進行對抗。
說指數化投資是懶人投資法 (他們巴不得說這是笨蛋投資法)
說指數化投資只能取得平庸報酬
說指數化投資避不開市場空頭
說指數化投資已經泡沫化
很難免的,向上提升的時刻,難免遇到向下的拉力。
婦女權利的提升,有賴作者美琳達這類先驅的持續推動與灌注資源。
指數化投資,除了帶頭者的推行之外,每一位已經知道這個方法、實行這個方法的參與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尖兵。
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從你身上學到一樣的投資觀念。你也會讓身邊的親友看到這個方法的實際效力。
提升的時刻才剛開始,不論在美琳達走訪的國家,或是在我們今天看到的投資世界。
進步的趨勢,我們應該參與,成為其一份子。
向上的時刻,我們應該出力,成為推進動力的來源。
全文也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12/the-moment-of-lift1.html
家庭計畫避孕藥 在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Mrs.Mark Share with 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看到保險套請穿回你的褲子
#太太的腹黑系列
『喂,你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懷孕嗎?他要跟我分手,之前他說過若有小孩就生下來吧,若有孩子的話.......可能就會不一樣』
這句話,是我20幾歲初時抽抽噎噎打給朋友時說的。
其實我是不喜歡小孩的人,但當初愛情至上的我,為了不想要對方離開我,所以我天真的以為只要懷孕事情就會不一樣,當然最後我沒有,也感謝我沒有做成這個蠢計畫。
會用這個方式做文章開頭,是想跟大家聊聊有關於年輕女生未婚懷孕這件事,當然這也是30好幾,經過人生一堆鳥事,有了小屁孩後個人的一點想法。
-
很多女生包括我自己,年輕時,愛是最偉大的一件事,有愛,什麼事都不怕,但沒有把自己稍微從幻想面拉回來,多數年輕男女,交往期間,愛苗燃燒的火烈,在床上纏綿時,有些男生常常下面還沒穿上雨衣,就急忙地想進去探索,這件事實在很不該,若還沒準備好要走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不應該讓一個女生陷入懷孕拿不拿小孩的窘境,但,男人性致勃勃時,就無法多想一秒鐘,身為一個生理已經成熟到可以生小孩的女性,要懂的保護自己,他不要戴套,那你就不要張腿,真的真的一個不小心,你也意亂情迷,天雷勾動地火,床搖來搖去,那記得去買個事後避孕藥吃(這已經是沒辦法的辦法),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態,以為抽獎沒中過的你,就不會中頭彩。
-
送子童子大概比較偏好年輕人,多半都是一次就中獎,年輕的女孩瞬間就懷孕了,開始幻想有家,也似乎可以感受到寶寶在肚子正在努力地長大,但偏偏這時候,男生會告訴你現實的一切,沒有經濟能力,年紀還太輕,這些話聽在女生耳裡,多半都是藉口,但說實在的,養小孩真的很辛苦,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會養得非常痛苦,當然若女生很有魄力,堅決自己生自己養,我不反對,除了佩服外,就是佩服,只是會做這決定的女孩很少,不是說懷了孕,變成媽媽後就真的會變得很堅強,光一個人面對父母,親戚,隔壁太太,住在巷子口的婆婆『關心』問候,就受不住了,哪有時間想的到自己身上有多少人人都說俗氣,人人都愛的鈔票,還談什麼生下來後該怎麼當個單親職業婦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生最後只能半推半就,忍下不捨,拿掉小孩。
-
把一個新生命從肚子拿掉,扼殺了未來得及看到這世界的小淘氣,誰都不捨,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心情肯定是難過,失望,內疚,部分女孩淺意識會把責任歸向於男生,我ㄧ直都對不穿雨衣,讓女友陷入這樣狀態的人沒有啥好感,只是拿掉小孩這件事,是兩方的決定,若ㄧ直不想承認自己也該付一半的責任,用著受害者的身份活著,生活只會越來越糟,至少我知道精神狀態不會太好,據我所知通常這樣的情況下,男生最後會分手,因為承受不了每次見到女友的內疚感,最終就是逃避。
-
這樣類似的故事發生在我身邊好幾次,20幾歲時,我會陪著女生一起大罵男的不要臉,但是罵歸罵,她依舊難過,甚至有時會懷孕第二次,然後又再度拿掉,現在30多了,我不會再浪費力氣幫女孩罵男友,只想跟女孩說,希望你們明白,要不要生下小孩,要不要有家庭,是你跟這男的在纏綿之前,就要達到的共識,若你明知道現在的狀態,不可能會生下孩子,就請你告訴他,保險套帶好帶滿,否則就是避孕藥吞下去,不要聽他講三小會體外射精,要是他拔出來前,小蝌蚪游了大半出去,你也不一定知道,生,你要挺肚10個月,不生,你得不安的拿掉,生不生,苦的都是自己。
✂️…………………………………………………………
親愛的女孩們,請好好的照顧好自己,生活太多大風大浪,唯有你心態夠成熟,經濟夠穩定,才能過生活,而不是痛苦的謀生活。
有時,現實生活的隨便一個面向,就可以壓垮你以為的真愛
#愛情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的偉大
⭐️IG太太的真實日常:https://instagram.com/black54399?igshid=1ixwh4bg37yht
🎁IG的新代購,這邊賣得會跟社團有些許不一樣唷
https://instagram.com/mrs_mark18?igshid=69ex8a0gjdkq
⭐️很掉漆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6OQsDMgXx95gmZMK03h4Q
⭐️買到剁手團👇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賣
家庭計畫避孕藥 在 Jiepow 虎牙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孩子 還是 買房子?
別讓買房子成為人生的唯一目標!
生孩子還是買房子?這個問題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面臨的狀況,統計顯示現在台灣年輕人超過一半拿不出10萬元現金應急,
這時候就需要國家給我們一些政策,增加年輕人收入、生育補助計畫、幼兒津貼、年輕人購屋政策、讓我們不再是無頭蒼蠅,一直為了生活做選擇,別讓高房價成為你最好用的避孕藥!
個人政治傾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輕人不要輕易錯過在總統大選投下一票的權利,不要輕視一張選票的力量,讓投票成為年輕人流行的一件事
Choose or Loose
Vote or Die
#宣告我的投票意志
#大人我事業跟家庭都要
#Choose or Loose
#買房子生孩子
#V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