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級警戒持續中!停課不停學宣布延長至6/14‼
新聞一報完,我彷彿可以聽到周遭鄰居家中傳出的哀嚎聲~~😱
各位家長們千萬要hold住!現在這個非常時期,小孩健康平安就好,其他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鳥夫子心法)
其實國中小老師們也很辛苦,尤其是家裡有幼兒小孩又停課的,還是得持續到校線上上課,防疫會議、教室消毒跟線上課程進度,期末還有繁重的成績評量評語跟輔導紀錄等等要打,真的是蠟燭兩頭燒。學校老師們辛苦了~
接下來有將近三週的長期抗戰,也許這樣的模式即將漸漸變為日常,我們該如何因應,也是要自我調適的。像我自煮了將近一週後,我決定放過自己XD(洗鍋碗瓢盆洗到腰痠),偶爾出門外帶,也支持一下現在生意很艱辛的店家。💪
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家工作的日常,每天依然有許多陳情需要處理,議會的質詢模式也在討論調整中,還有如何妥善安排停課的孩子在家的作息。像昨天小孩不斷干擾我跟助理的線上工作討論,也被我訓了一頓,但秉持著我的教育觀:「#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這剛好就是有充分時間,能好好溝通、教導孩子「尊重」課題的機會。
從為什麼現在小孩不用上學,有些大人(像爸爸)要去公司上班,媽媽為什麼待在家,卻也還是在上班,常常要用電腦或是手機討論工作處理事情,開始談起。
我試著用4歲小孩能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尊重,就是把別人的感受放在心上,不故意讓別人有不舒服的感覺。
如果在媽媽講電話談工作時,妳突然遇到危險緊急的事情,那麼,媽媽一定會馬上放下工作先去保護妳幫助妳;但如果不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請等待媽媽先處理完工作的事情,媽媽才能好好專心陪妳,也滿足、照顧到妳的需求。
小孩停課/在家工作有很多的挑戰,但我們能宅在家裡都是幸福的,看著有許多人在前線冒著生命危險守護著國人的健康,就覺得很感恩。我也試著讓小孩了解現在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情形,還好因為小孩這陣子都陪著我們看新聞,所以多少也能理解。
另外,為了不讓小孩接觸太多3C,可以多安排一些在家的活動,最近網購不少遊戲本跟勞作書,動力沙、黏土跟積木也可以玩很久,也能鍛鍊小肌肉,還有練習鋼琴或樂器也不錯;另外若是晚餐自煮的話,也可以讓小孩練習洗菜備料,或是幫忙做家事。
請記得,教育不只是在學校進行,#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停課期間,其實也正好是 #家庭教育、#自主學習、#生活能力 的另一種開展。
#最近家裡網購紙箱很多通通不要丟
#紙箱是小孩與毛孩的好朋友
#不要覺得照片畫面很美好其實只維持了3分鐘嗚嗚😂
#接下來三週還是盡量不要出門喔一起讓疫情降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
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十年來非典型教育現場的故事
★以「思考」代替教條式的教養原則,破解專家迷思
★同理父母及教育者們的困境,全年齡適用的「惜惜」想像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
這些煩惱,在教育現場屢見不鮮。
但對教育者來說,這些焦慮是必要的嗎?
某些專家們總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得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這樣的惜(sioh)不代表緊迫盯人、訓練有素的專家姿態,更不代表「為你好」就能無限上綱,成為管教的藉口。本書從教育工作者、父親的身分出發,記錄了駿逸與孩子相處的故事。包括身處教育現場的反思,談教養迷思、權力關係、自主學習等常見的教育議題。彷彿可以聽見他透過文字,溫柔並堅定的提出「學習不是訓練」「談教育也要談戀愛」「坦率的強迫,好過虛假的溝通」等主張。
為人父母者,究竟願意投入多少時間與代價,交換孩子的發展機會與空間?駿逸認為這些代價包括對孩子的愛、對人性的信任、對孩子發展的瞭解、對人我權利分際的思索與認識,以及身為人、教育者、身為父親的自我期許。全書穿插各種常見的教養難題、故事,以及駿逸與兒子阿果互動的日記。並以「惜惜」的概念出發,對孩子、教育者們傳遞人性中最寶貴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傳統教養書,也不是扮演教育專家,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應該怎麼做的教育指南。它更像是一個以家庭為田野的人類學家,同時扮演爸爸、老師、朋友等角色,與孩子建立關係並持續進行的教育實驗。更重要的,不論對待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從「惜惜」做起,以同理心相處、相惜,期望能激發同為父母、教育者的同理心,建立相互尊重及成長的良性循環,不光為了孩子,也讓我們自己成為足夠聰明、堅強並獨立的人。
作者簡介:盧駿逸
自2008年開始,持續待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的合作式教育場域裡,陪伴小孩一起從事社會議題、科學、歷史、創作、自助旅行等工作。除了陪小孩,也和父母一起面對教育上的各種難題,像是自主學習、親子關係、兒童發展困境。現於方格子VOCUS網站經營《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好孩子權力故事》專欄,持續為兒童教育、親子關係經營等領域努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Vg-7uslzkU/hqdefault.jpg)
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在 #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We couldn't find anything for #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場域. Looking for people or posts? Try entering a name, location, or different word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