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的查馬克咖啡,緊握麥克風30年的排灣族歌手Camak,用原民風味食材點綴人生下半場。
這次合作的《泰武》鄉刊,主題是《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特輯,不同於過去訪問居住當地的人,而是好奇在外地的泰武人從事什麼工作,又藉由哪些方式與家鄉連結,從放射狀的族人足跡聚焦回泰武。
今年五月,訪問了在台中營業查馬克咖啡的林文明大哥,同時也是一名憑藉一身才藝走跳過往政商名流最愛的白雪大舞廳、花都大舞廳等知名酒吧,創下台中地區唱最長久,價碼最高的駐唱歌手。
#在台中金山路以阿公之名查馬克Chamak命名的音樂文創空間
隨著流行音樂型態的改變,駐唱的場子逐年變少,商家為了減低營運成本,近年多邀請出場價格較親民的街頭藝人,加上年輕時,林文明大哥總是身兼駐唱與餐飲的工作,廣東菜、湖南菜、燒臘店、西餐廳皆有經驗,他說:「雖然勞動活總是力竭,但這是最擅長的第二條路。」查馬克音樂文創空間因此誕生。
屋簷上平整地鋪設茅草,踏進室內空間的短短路程,就像部落博物館,木櫃除了展售馬告、黑藜、鳳梨醋、小米酒、特製辣椒醬等農產品,透明的玻璃罐中,盛裝著部落花生、白樹豆、黑米、咖啡豆、山藥粉、芋頭乾,用工整的字寫下辨認的標籤,彷彿要把家鄉的綠意、木頭、種子和思念,一網撈捕到台中市區。
這裡提供種植在海拔800~1300公尺原生種的泰武鄉咖啡,用餐三天前預訂原民風味的無菜單料理,若企業團體包場,還有樂團演唱的服務。林文明大哥笑盈盈說:「一大早要去採買食材,開店時是服務生,客人來要當進退得宜的餐廳老闆,無菜單料理都是我親手製作,廚師一當完,還要是現場點歌直接開唱的歌手,根本是開雜貨店!」
#用排灣族食材點綴人生下半場
原民風味無菜單料理的食材,百分之八十都出自屏東,固定與住在泰武鄉的親戚叫貨。
▪前菜:萬安檸檬混蜂蜜,用一杯酸甜的蜂蜜檸檬小米酒釀開胃
▪湯品:自種的黑樹豆熬八小時
▪招牌芋頭泥:排灣族的主食之一山芋頭,揉成淡紫色的球體,滾著花生粒,沾黑糖,最上頭灑上泰武鄉咖啡粉
▪主菜:豪華的頭目餐,石板上擺滿豐盛的部落食材:月桃葉包覆的祈納福、用紅藜與黑米搓成的飯糰、馬告香腸、旗魚乾搭配自家耕作的地瓜、山豬肉等,每一道皆吸收對土地的敬意。
因童年家境清寒,一路受人滴水之恩,林文明大哥湧泉相報,靠著歌喉掙到名利的他,早期定時捐贈饅頭與棉被,幫助孩子溫飽;也會帶部落小旅行,幫助在地的孩子擁有更多文化刺激,成為外界認識排灣文化的橋樑。
近年開始協助部落教會募非洲鼓和吉他,幫助族人在艱難時刻,都有音樂幫助自己舒坦過關,疫情前甚至籌募偏鄉學校出國比賽的款項。
林文明大哥希望年輕一代能更有自信講著母語,莫忘根源,共享這份文化認同的自信心。
或許《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特輯未必符合世俗定義的人生勝利組,卻都能成為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
查馬克音樂文創空間(查馬克咖啡)
▪ 台中市西區金山路31-2號
▪ 10:30–21:30,無菜單料理採預約制
家境清寒定義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學習過程並非人生的落點】
【小孩並非為了滿足父母期待而誕生】
【前途與自信來自累積與努力】
上午有位關心子女的學員跟我聊天
「老師,你沒有送你的子女念私立學校喔?公立學校常態編班,會不會妨礙孩子念書?考慮送出國嗎?台灣前途OOXX」
我跟她說我不太管小孩的。就陪陪他們,品行稍微看著,其它不太管。不想補習就不用補了。即使不想念書,至少該做的功課有寫完。
她聽了很訝異,我跟她分享我的幾個觀點:
1. 學校選擇:【學習過程並非人生的落點!】
要不要念私校,單純個人選擇。無法評論是否好壞。不可否認,私校管比較嚴格,相對對升學本身是比較單純的環境。公立學校有公立學校的多元發展,私立學校有私立學校的人脈優勢。我看過很多學渣出社會後力爭上游,有很棒的人生成就;也看過許多學霸,中年失業,發展得並不如意還家庭失和。
2. 成就定義:【小孩並非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而誕生】
每個人不同。有的人的成就是「父母親覺得自己很光彩。」所以最常看見「學習成績」。如同有人以「金錢」衡量「社會成就」,認為有錢了家人會很光彩。事實上很多主觀認定,無法評論。但我相信有件事情一定有共識,就是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
3. 前途發展:【前途與自信來自累積與努力】
到底甚麼是前途?
很輕鬆可以坐領高薪?
貴人提攜扶搖直上?
基本上,孩子成長過程都會觀察爸媽,然後養成性格與人生觀。
爸媽刻苦打拼,即使家境清寒,孩子也會認命吃苦力爭上游!
爸媽呵護備至,家境富裕,孩子也可能成為媽/爸寶→【行為失能】!
同期名校畢業,同期進入公司,每個人的發展會隨時間差異有很大變化。
但讓人推崇者,多半有著持續累積、認真努力、自律人格特質!
家境清寒定義 在 莎拉媽媽育兒.生活.那點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談現在
過去的台式文化養出多少這類成人
只尊重成功者,而不尊重「人」
故高學歷,高社經地位,卻低情商的不在少數
這類成功者的家庭也難逃魔掌,
他們的配偶孩子,擴及身邊的親友甚至不相干路人,都在無比忍耐他們毫不在意的粗魯無禮
老師在課堂上阻止同學講髒話,孩子跟老師嗆聲: 『我爸常說髒話,還不是在台*電上班! 』
讓我聯想到宥勝說的:台灣的教育,從家庭、學校、社會到國家,從來都只尊重「成功者」,而不尊重「人」,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
其實該被教育的不是小孩,是部份的家長。
「重男輕女」的文化環境,我就遇過女孩要做家事,男孩則不用幫忙分擔的家庭,先生幫忙走出洗手間雙手濕透的太太提個手提包,被婆婆當眾怒罵媳婦成何體統。
「貪小便宜」不懂尊重的心態,鑽法律漏洞,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幫助。」
例如:台灣是全世界看病最方便又最便宜的國家(美歐日看一次感冒3000-6000臺幣起跳,急診是十幾萬臺幣起跳,臺灣掛號只要150元,急診500元)諷刺的是給我們那麼多方便卻也是投訴醫療最多的國家。醫療人員做這麼辛苦的工作卻得不到尊重與感恩,難怪願意當醫生護士的人越來越少。
病人變多醫護變少,不懂珍惜資源吃虧的還是大家; 健保方便卻有假裝生病的民眾拿「藥」回家囤貨;明明不愁吃的人去領災民便當;學校設×聯會長原是好意給清寒或功課較落後卻熱心公益的孩子們加分機會,結果家境富裕的孩子也要搶佔這個名額,因為父母要他們能加分就爭取,不用替那些弱勢的人著想,貪小便宜其實都是浪費社會的資源與好意。貪久了,這些福利也會消失,因為我們不珍惜。
然後到「成績取向」的學校後,成績好的學生就算偷掀女生裙子老師也只會笑笑的跟他說「下次不要這樣」吧? (宥勝)
這種文化與教育裡並沒有「愛」、沒有「尊重」更沒有「包容」。 (宥勝)
先前看到宥勝寫的幾段文字特有感觸,孩子不是有去上課就會變好,源頭還是家長在家裡的身教教育。
老師在課堂上阻止同學講髒話,有孩子跟老師嗆聲: 『我爸常說髒話,還不是在台*電上班! 』
老師不放棄繼續糾正,告知孩子有些話說出去的話如同鐵釘釘在木板上, 即使拔起,傷痕再也無法消失。並分析國罵有時是大人對熟識的朋友拿來打招呼表示交情匪淺的,絕不是讓你隨便拿來辱罵別人用的。( 重點不是講髒話的問題,是不能讓人家糾正他的錯誤 )
另一個講不聽遭糾正的孩子也嗆老師: 『你敢打我的話,我爸可以讓你沒工作喔! 』果然校長在隔天接到家長投訴的電話。
在少子化學校人數變少的趨勢下,遺憾的是校長居然選擇要老師忍耐,而不是『嚴正的跟家長說明是你沒把孩子教好,我們正在彌補你沒做好的部份!』
學校若在這時候只為了多收一份學費而忍耐,未來社會要付出更慘痛的代價。(如果學校有個正義敢言的校長 ,該校不用招生也會額滿,因為以校長與學校為榮)
怕事而放縱他,只教他『技能』而不教他『倫理道德』、『情緒管理』不懂尊重與禮貌,只能讓別人來配合他,進了社會,不論交友、工作、婚姻...溝通一樣會出問題。
網路資訊發達,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大都只注重亮麗外表,活在網路虛擬世界,缺乏分辯『幻想』和『現實』的能力,笑貧不笑娼,嘲笑其他同學身材不好、長相、成績差、家境清寒....
這樣的孩子永遠不會看到別人的好,永遠都在抱怨比較,無法學會體諒與感恩。
我一直認為調皮搗蛋沒有關係,擁有健康的品格的孩子比較能承受挫折與抵抗外來誘惑。
將來的競爭力不是看你有沒有考100分的高學歷,外表好不好看,而是看你有沒有『承擔責任』與『同理心』的能力!
阻止孩子打電玩問題並不會消失。
怒罵跟阻止並沒有作用,要告訴孩子原因與後果 。
電玩是很棒的發明,但不懂自律的使用後果是適得其反。
但若發生問題,就一昧逃避在網路的虛擬世界獲得的只是暫時的安全感,到頭來自己還是沒學會生存與解決事情的能力。
過度保護溺愛,損失最大的還是家長與孩子。愛孩子不是去干涉或威脅老師,這樣不尊重專業=阻止老師教育孩子。最後老師只好放棄把關最重要的品格態度,只教學不管「其他事」。
很多老師們正在努力與下沉扭曲的德育力量拔河,請家長們與我們一起重新給孩子定義什麼是成功與名利,什麼是愛與同理心,給孩子更健康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有高學歷不如有同理心,有地位不如有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