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真是一個奇妙的月份,隨著英國政府對於防疫的佛系態度,生活似乎已經回到沒有病毒的狀況下, 到國家劇院看了第一場舞台劇,全場坐滿的狀況下,現場觀眾除了吃東西以外,要全程佩戴口罩,儘管如此舞台劇的票也是早早銷售一空,開始更自在的外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病毒不曾存在一樣。
上週末久違一年多來第一次的小旅行,到英格蘭西南邊的布里斯托,每年一次全歐洲最大的熱氣球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熱氣球高手,帶著自己的熱氣球來這裡同步升空。
旅客可以自費,跟著熱氣球一起俯瞰布里斯托風景,來了英國這麼多年,剛開始因為英國旅遊書的關係,造訪英國各大小城市,布里斯托這個有趣的海港城市ㄧ直是遺珠之憾。
一年一次的熱氣球節,英國國旅正夯,飯店民宿價格比平日漲了三倍,火車票也跟漲,最後一分鐘決定出發的小旅行,出發前兩天也很幸運訂到直達的公車,雖然比火車慢了半小時但是不需要轉車,客運可預定餐桌加大空間,比火車頭等空間還要舒適許多,價格更是火車的一半,維多利亞客運車站出發的班次很多就算是臨時起意的小旅行,也有很多選擇。
以往說走就走的海外旅行,視為理所當然,現在難得英國小旅行卻像個要參加校外教學的小孩興奮不已,以前不會嘗試的旅遊方式,現在能簡單找到不一樣的樂趣。
週末天空不作美,原本預計的熱氣球集體升空接連取消,還好布里斯托這個城市本身就很有趣,碰上了中世紀建築Corn Street and High Street老市區的假日跳蚤市場,港口河邊倉庫的餐廳跟英式酒吧,河岸旁的異國餐廳,17世紀老城區建築Christmas Steps蛋糕烘焙店,帶著孤獨星球的介紹,早上從晨跑開始,欣賞這個城市寧靜的一面,午餐在布里斯托最古老的市集St. Nicholas Market用餐,布里斯托也是充滿的街頭塗鴉的城市,可以在旅客觀光中心拿到塗鴉地圖,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Banksy,的作品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往戶外走到達布里斯托最具代表性的吊橋Suspension Bridge,是每年熱氣球和每天夕陽最佳的觀賞地,圍繞著綠地可以逛上一兩個小時,感謝大自然給人的療癒能量,覺得來到這裡真好! 推薦大家也來布里斯本這個城市走走! 在英國的大家也開始小旅行了嗎?
這一陣子除了營養師的每天叮嚀,搭配課程也進行了斑馬訓練到了第13週,還差三周跑步課程才畢業,翅膀還沒長硬某一天我收到所在地的鄰里通知,我們這一區在這個週日即將封路,為的就是半馬活動,而身為居民有著折扣,收到這樣的通知信,加上正在訓練的我情何以堪,從倫敦塔出發,一路往泰晤士河西邊跑,最後在格林威治結束的路程,全程封路,能夠在倫敦大街上跑步,根本就是老天下的挑戰函!🤣
於是我報名了!對的半馬的活動就在這個禮拜日,其實我現在已經緊張得睡不著,分享布里斯托的旅行只是分散注意力而以。
拜託請幫我集氣好嗎,我這個肉腳,疫情前跑1公里都喘噓噓的人,雖然這陣子搭配著教練還有營養師的叮嚀,有了不少進步,但最多也只有到15公里,半馬21公里,可能就是世界最遙遠的距離🤣
希望我週日劫後餘生還能跟大家分享,這輩子第一次參加的路跑,在倫敦大街上跑步的感受!
客運上可以吃東西嗎2022 在 老皮嫩肉的流水帳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自己很不簡單
這幾天看了阿滴的po文再加上多人的分享,我也想說說我的故事:「我也曾經是憂鬱症患者」!
從小我就很不愛讀書,但在鄉下地方被父母逼讀書的小孩不在少數,家母對成績要求非常的嚴格,我很敷衍的把成績維持在合格邊緣,所謂的「合格」不是60分,是不會被媽媽打的分數,就這樣高中畢業了。大學到了台北,不像其他同學往宿舍外跑,我每天只想待在宿舍看漫畫跟睡覺,沒有任何的目標,想的是「不被二一就好」。
畢業後覺得自己長大、應該要做自己,不想再往家母想要的職業走,我選擇考研究所,幸運的考上台大,後來發現我太低估台大也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
原本是環工背景轉換成公衛,流病、生統、毒理…樣樣都從零開始,碩班同學不是醫生就是公衛高材生,大家都已經有底子了但我連專有名詞完全不懂。
最誇張的是碩一上的生統期中考我考了7分,對,就是滿分100分的7分,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笨蛋,這樣的分數到底可以幹嘛~再努力就好?我不知道該怎麼努力~實驗做不好、書也讀不好,我的人生到底哪裡好?
嗜睡的我開始睡不著,眼睛閉起來就想著我還有什麼書沒讀完、實驗到底要怎麼改?我開始前一秒跟同學聊天大笑、下一秒坐在自己座位偷偷掉眼淚,同學發現我的異狀:「妳要不要去看一下精神科?」你才神經病咧!但他還是抓我去檢查了~經過幾次評量,醫生說:「妳有輕度憂鬱症…」其實那段就診印象很模糊,因為我不敢面對我自己,什麼憂鬱症啦?那是絕症嗎?我只知道我一直都睡不著,吃醫生開的藥也無法入睡…到碩一下學期,我必須到竹科實習,每週兩次通車去台積電,在客運上想著都是「我好痛苦、我好想死!」,最後我撐不住了,開始不想出門、不想吃東西了!碩一結束~身高161的我,體重只有34公斤,我的身體跟心情都已經到極限,打電話給家母:「媽,我讀不下去了,我好累!」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跟她說內心話、第一次在她面前哭,我以為她會跟以前一樣罵我:「哪有什麼讀不來的?是妳不夠努力!」~但電話那頭安靜了3分鐘,那氣氛感覺已經過了3年:「妹妹,那就不要讀了,回來吧!」~我從啜泣變成大哭,如果我真的自殺了、死了,就算我解脫了,最難過的還是家人啊!
於是我開始面對自己、接受治療,憂鬱症不是心情憂鬱,是大腦生病了。當時我運氣很好的遇到好醫生、有個好的指導教授跟學長姐,讓我可以順利畢業然後到現在都很做自己!
如果當時我沒有打那通電話、怎樣都不肯承認自己生病、做出錯誤的決定,我就不會在15年後遇到那麼可(貪)愛(吃)的鐵雄了。
(皮媽救了我兩次命,一次是把我生出來、一次是出生26年後把我從漩渦中救出來~我要用一輩子來感謝她)
親愛的~生病不丟臉,為了身邊的家人,面對病況積極治療吧!
今天的po文好嚴肅喔~變得很不像我,來點輕鬆的吧!今天晚上工作結束回家,鐵雄一臉很想睡但不願意進房間~
「寶貝,你怕媽媽又偷吃冰嗎?」
「嗯」鐵雄舌頭一直舔嘴唇。
「吃一支就好了,不要告訴爸爸喔」
結果拍出來的照片…..
你為什麼不吃自己的就好,一直看我的草莓?
客運上可以吃東西嗎2022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自制與遵守常規的能力
週二首次挑戰帶兩個孩子搭客運去羅東,
因為實在太久沒搭客運,
前一晚還詢問媽媽群組的大家相關經驗,
得知客運上可以吃東西瞬間安心許多,
(我們家兩個孩子有得吃就可以坐很久)
當天上車前還買了甜甜圈,
想說等等在車上可以當早餐吃,
開車沒多久,司機大哥就開始廣播:
「為了配合防疫,請全程務必戴著口罩,車上也禁止飲食。」
我就將伸進包包中準備要拿甜甜圈的手收了回來,
心想:「完了!要怎麼度過這一個小時...」
但,都上車了,也只能順其自然。
一開始孩子們還蠻穩定的,可能是第一次搭客運,
看看窗外風景,看看車上電視,
但,只維持了10分鐘。
之後唯可就開始躁動,吵著肚子餓,
我掙扎了一下,壓低聲音問:
「還是你們想吃甜甜圈?」
心裡想:如果是孩子吃應該沒關係吧!
而且我們坐在最後一排,車子後半部也沒坐人,
這樣的距離飲食應該是沒問題。
結果喬伊聽到立刻回我:
「可是剛剛司機說不能吃東西,口罩都要戴著!」
「對的,司機是這樣說沒錯。」
驚訝她記得如此清楚之外,
我也支持她選擇要遵守車上常規的決定。
不過唯可一聽到甜甜圈,就開始哭鬧吵著要吃,
喬伊再次告訴他說車上不能飲食,口罩要戴著。
「你肚子餓想吃甜甜圈是嗎?我知道了,剛剛司機有說車上不能吃東西,那怎麼辦呢?什麼時候可以吃甜甜圈呢?」我問他。
他想了一下說:「下車,吃!」
「下車再吃是嗎?好呀,那我們就下車後找地方吃甜甜圈囉!」
她點點頭,不再吵鬧,不過也只安靜了幾分鐘,
沒多久又開始躁動,擔心會影響到其他乘客,
所以拿出手機播放小小聲的故事給孩子們聽,
(再次慶幸車子的後半部沒有其他乘客)
就這樣平安順利的抵達羅東,度過這次關卡。
一下車,就在車站內找張椅子,
與孩子們一同享用甜甜圈,並窩窩心給他們:
「謝謝喬伊提醒我車上的常規,也謝謝你們能遵守車上常規,全程都繫著安全帶坐好,也都戴著口罩沒有拿下來,我覺得很感動也很佩服,同時看見你們有與環境共好的能力。」
-
與他人、與環境共好的能力無法立馬養成,
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每到一個場域,
都會與孩子們確認該場域的規定是什麼,
並一同討論為何需要這樣的規定,
當孩子無法遵守與協調,
就代表無法與該場域的環境共好,
需要溫和堅定的帶孩子離場,等孩子準備好再進場。
我們曾經搭捷運的途中,孩子哭鬧要喝水,
因為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下車出站讓孩子喝水,
確認孩子需求滿足後再進站上車繼續搭乘。
也曾經孩子在美術館奔跑尖叫時,
溫和堅定的將孩子抱離展場,
等孩子調整好再進場參觀,
這樣的動作有可能看一個展就重複了2-3次。
我們也讓孩子參與制定家中的常規,
並一同討論設立這個規定的目的為何,
與孩子討論生活中各樣的大小事,
詢問「怎麼做我們都能感到滿意?」
與孩子一同學習共好的課題,你好,我也好。
這次事件,算是看到一直以來練習的小小成果,
孩子能遵守常規,這是一種自制的能力,
同時也代表著對成人以及規定的信任,
「雖然我無法立即明白為何有這項規定,但我相信這個規定對你對我都有益處,所以無論有沒有人看見,我都會遵守。」
成人有時很也難做到,在沒人看見的情況下,
很常為了一時的方便而做出違反規定的行為。
(像是闖紅燈、喝酒開車、亂丟垃圾等等)
感謝孩子再次為我上了一課,
同時也認真思考是不是要買付兒童耳機以備不時之需XD
💡補充:帶孩子搭乘交通工具我們家採用漸進的方式,與孩子一同慢慢練習。我個人心中對於交通工具的難易度:捷運<公車<火車<飛機<客運,主要是以「能不能離開座位?」「方不方便下車?」「時間長短?」作為評分標準,無法離開座位、無法下車、時間較長的挑戰會比較高,建議可以從低難度的慢慢往上挑戰。
💡補充:常規與界線是不一樣的,界線通常沒有彈性,而常規可以保有彈性。界線是沒得談,在我們家,界線跟生命安全有關連,像是過馬路需要牽手,不牽手就不過馬路。而常規則像是吃飯要吃多久?玩具要收多久?刷牙順序、車上聽音樂的順序等等,能有討論的空間。一個家中如果界線越多,越容易引發親子衝突,可以試著想想看自己在食衣住行上的界線有哪些,而有這樣限制的原因為何?同時哪些是可以有點彈性,將課題分離,試著將共同課題與孩子討論,一同制定家中常規。
#阿德勒正向教養
#培養孩子的自制與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