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時間,如果使用有質感馬克杯、咖啡杯裝飲料來喝的話,相信對當下放鬆心情是有助益的,所以就找了誕生自台灣陶瓷古鎮鶯歌,目前是台灣最大陶瓷、耐熱玻璃器皿設計與製造商宜龍茶具Eilong微曦系列的宜龍Eilong微曦燧人馬克杯,以及宜龍Eilong微曦缽本咖啡杯碟來使用,由於這是手工燒製杯,每個杯子紋路肌理都是獨一無二,因此就不會跟別人撞杯了…
#宜龍微曦燧人馬克杯 #宜龍微曦缽本咖啡杯碟 #宜龍茶具 #獨一無二馬克杯 #獨一無二咖啡杯 #hardaway生活筆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6的網紅翁章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嘉義博茶會 #高山茶都嘉義 #tea #art 2020嘉義博茶會,今年主題為「高山茶都嘉義—Tea & Art」,以茶與藝術為核心,展現茶的多元風格,這次我們用心準備鬥茶、茶色、茶庶、茶具、咖啡等8大主題館,邀請得獎的茶農與咖啡農將他們的產品到現場銷售,讓消費者可以品嚐嘉義最優質的產品。 嘉...
宜龍茶具 在 翁章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嘉義博茶會 #高山茶都嘉義 #tea #art
2020嘉義博茶會,今年主題為「高山茶都嘉義—Tea & Art」,以茶與藝術為核心,展現茶的多元風格,這次我們用心準備鬥茶、茶色、茶庶、茶具、咖啡等8大主題館,邀請得獎的茶農與咖啡農將他們的產品到現場銷售,讓消費者可以品嚐嘉義最優質的產品。
嘉義因環境得宜,出產的茶與咖啡都擁有世界級品質。邀請全國好朋友,11月21日到30日,一起來嘉義縣中埔鄉農會金蘭辦事處,參加茶業界盛事「嘉義博茶會」,感受茶的魅力與質感。
#茶 #茶葉 #高山茶 #茶文化 #鬥茶 #文化 #質感 #流水茶席 #花海 #打卡 #景點 #網美 #中埔 #四季 #陳俊良 #設計 #質感 #美照 #阿里山 #旅遊 #絲瓜燈 #燈海 #浪漫 #優質 #咖啡 #展覽 #coffee #鄒族 #品茗 #烏龍茶 #金萱
2020嘉義博茶會官網:https://kstea-fair.top-link.com.tw/home
宜龍茶具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綿綿雨粉如風飄絮,灑落於石板地上。
隨着羊腸石徑而行,兩旁植物悠悠揚揚,被修剪過的痕迹,顯得有點造作。終於走出迂迴,晃入眼眸的,是「香港公園」四個大字。水珠從牌坊滑落至花叢,細葉輕抖,對啊,下着雨呢。
回過神來,驀地前瞻一下,眼前是座白色建築物,正可擋雨。
甫踏進平房內,方發覺此乃一間茶藝館,左手邊是一條迴旋樓梯,正要舉步之際,竟傳來陣陣茶香撲鼻,剎那瞄了瞄上方的木牌,手已不禁將前方木門推開,默想着剛才的三個直度大字——「樂茶軒」。
果然,木門後,別有離塵天地。
瞳孔裏反照出一片古色,木地板鋪上一層輕蠟,門口的左方擱了數個木架,分別放了不同的茶壺、茶杯,靠牆有一貌似百子櫃般的木具,相信是安置茶葉的地方,數位身穿寶藍色長袍的茶藝師,正專注地泡水試茶。右方則是另一木櫃,一個個小圓罐整齊地排列在內,拿起一瞧,罐子上寫了茶葉的名目,裏面則放了一小撮茶葉,好讓品茗者挑選茶種。來到店子的前方,散發着濃厚中國味的正方木桌及木椅正有員工在拭淨,數個紋路相當細緻的木屏風,稍稍分間了兩至三個空間,免卻侷促,並列的數個雙門大窗透着日光,而窗框及窗花都一致地用上了木材,貫徹始終。
凡塵本歸自然
確定這是一家茶館後,一名身穿沈紅寛衣的老人步及。怎麼說,他綁起銀髮,一額清爽;圓弧的黑框眼鏡,擋不住深邃的雙眼皮,一雙明眸似乎沒有被歲月壓昏;微笑底下,連着一束白鬍子,左手把其執起一掃,對了,就像遠古的智者。伸出右手一握,他報上「葉榮枝」一名來,於茶藝界相當有名氣的他,被尊稱為老師,亦是茶館的主人。
茶館歷年廿七,說長不長。老師接過茶藝師的茶,小嘗一口,緩緩道出每晨試茶乃茶館的傳統,重點是水。香港不吃香,水質一般,即使採用了優質的濾水器,每天仍要先確保水味如貫,方放心泡茶。地方各有優劣,本是自然,盡本份泡出一壺好茶,就是尊重天然、順應自然。說起這一點,就關乎茶館成立的原因,其實有些少因緣。
早於八十年代,老師跟維他奶的創辦人羅桂祥合作,賣紫砂茶壺維生。當時是一九八六年,對茶道還是一知半解的他,遇上了他的啟蒙者,亦即是他的員工。這名員工來自安溪,家族以種茶維生。一次機緣,他帶老師到故鄉去,踏上茶山一刻,完全震撼了。高山雲霧,地方唯美不在話下,最大的感動,來自茶農認真的精神。當時做茶葉很樸素,由種植、採收、挑葉、搖茶、發酵、殺青,到包裝都一手一腳、一板一眼,沒有機器輔助,一切講求天時、地利、人和。由一個普通的飲品,變成有生命的東西,不單好喝,不是完美,但有一種個性,猶與大自然結合。說起,他仍覺激動:「好感動,嗰刻我發現,呢樣先係人所追求嘅嘢。」那個年代,茶種不明確,某地的普洱、哪方的水仙,反正各類茶葉全都由政府先收購,再混合出售。於是,老師帶了好些茶葉回港試賣,發明了「單採」這個名詞,明確地劃分了地區及茶類。流傳間,大家覺得這概念很好,引發他開創了樂茶軒。
老師呷下第二杯茶之時,已見有客人步進茶館,時間尚早,多為品茗而來。放下玻璃茶杯,他徐徐站起,迎賓去。
專心不染塵濁
客人是三名女士,打扮樸實,徑自走到放置茶葉的木櫃前喃喃互語。老師見狀,上前打着招呼,又拿起茶葉小罐讓各人嗅嗅。這是茶館的執着,了解客人口味,為其挑選合適的茶種,賣茶之餘,解釋何謂好茶,如何品茶、泡茶。「由八十年代起,我見盡好多茶館,而家執得七七八八,佢哋最大問題係將重心放喺食物,令茶館風味減少。」他強調,茶永遠是主角。
言談間,發覺三人有意學茶,老師於是把各種茶葉、茶具拿出,準備泡茶。用小勺子舀起茶葉一瞬,他神情忽而嚴肅起來。這是他的信念——專注。細心專注地喝,就發現味道確是不同。他把熱水壺插電,將茶的種類娓娓道來。
從前,茶葉分類很簡單,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及後發酵四種。現時則較講究,劃分了六大茶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及紅茶。
此刻在老師面前的,正是不發酵的綠茶,碧螺春。只見,老師於熱水壺旁邊放了一瓶溫水。不需預熱杯子,因為愈少發酵的茶葉,沖水溫度愈低。綠茶雅淡,宜用薄身茶具,他慢條斯理地把泡好的茶倒入玻璃杯中,茶的表面浮起了一層茶毫,即茶茸毛,茶毫愈多,代表茶葉愈細嫩。淺嘗一口,清香的餘韻仍於舌尖徘徊之際,老師已換上一套小巧的薄紫砂泡烏龍茶。稍稍預熱茶具,倒掉熱水後,就把屬於半發酵的青茶塞到茶壺中注水,把第一壺茶倒掉,他解釋:「唔係每隻茶都要倒走第一泡,烏龍茶第一轉茶葉未張開,唔香,所以唔要。」把茶飲盡,老師走到擺放茶葉的木櫃前,逐一解說。
手上的水仙是白茶,屬低發酵茶,宜低溫沖泡;旁邊擺放着罕有的黃茶,則屬後發酵,他一解狐疑:「等於你媽媽留菜,菜心芥蘭,我用碟蓋住,返嚟再蒸熱,菜變成黃色,咁咪係黃茶囉!」同屬後發酵的黑茶亦然,變成黃色的菜再慢慢曬乾閒置,變成菜乾,就是黑茶。往下方一看,是為人所知的普洱,即紅茶,紅茶以全發酵製作,要用高溫沖泡。見有人口水直流,老師知情地舀起一撮,返回泡茶的位置,用大熱的滾水灌滿厚紫砂壺,放入茶葉,把水柱拉高注入壺中。細心一看,茶葉比剛才的兩種茶粗大得多,故此水溫需較高,原理如煮牛肉一樣,牛肉切得薄,火鍋時熗熗就吃;如果牛肉切得厚,就需多浸兩下。這正是人云亦云的表現,原來水滾,不一定茶靚。
想當初,教他喝茶的師傅,主要是茶農,與之生活,取溪水沖茶,訓練專注,細心體會時,慢慢找到茶的樂趣、茶的精髓,繼而,才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茶,其實是一種經驗,需要累積。這是他送別三名女士時,留下的一句話。
悲心牽動萬麈
轉身步回茶館一刻,門外剛好有人送來點心,老師見無人閒暇,於是出外交接。雨露依然連綿,他倒是一臉無所謂,與門外送貨工人核對着單據。驀地,一名挽着兩袋蔬菜的光頭男人站在身後察聽內容,見一切順利,就急步往炊煙裊裊的廚房走。老師忙畢,見店內已半滿,不慌不忙地踏入廚房。「劉經理,客人開始到啦。」他稍稍吊高嗓子,喚着正忙得不可開交的光頭漢。劉經理原來主力負責廚房及菜單。茶館雖然只賣素食,但七成的點心都是當天即包即蒸,其餘三成向某寺院叫貨。劉經理每早都需要外出挑選新鮮貨,原則是不時不吃。既然茶是主角,食物理所當然,就是配角,因此茶館每天只售約二十款點心,但選擇少,客人容易生厭,故每天都要轉換款式。至於,最令二人頭痛的,就是如何讓菜式配合醇茶,因為茶本身是一個減的元素,用來清潔口腔,素菜清淡,易致「口寡」,所以他們要不斷嘗試,例如油膩的,配普洱茶來清膩感;淡味的,就配清茶。
離開廚房,發現店裏已經近乎滿座,看來最旺場的午市已至,緊隨身後的老師開腔:「附近做嘢嘅人想食素,但附近冇素餐館,所以就會嚟晒呢度。」素蝦餃、素燒賣、豆腐餅、燉湯,一籠籠點心不息地送到席間。看着穿著整齊的上班族忙於咀嚼,使得他憶起九十年代的上環。
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二年間,茶館於上環樓梯街開業,只賣茶葉,旁邊很多老茶鋪。被嘲是黃毛小子的他,卻憑着一份慈悲,而站穩陣腳。他相信幫人要盡全力,故此,有任何人到茶舍請教茶道,即使沒有光顧,都會傾囊相授。也不求暴利。估計,全中國屬他的茶最便宜,三十八元一斤起,到現時都沒有漲價。他常跟客人直言,他們的茶並不特別名貴,並非得獎,只是好喝。清心明明,令他結識了一群「茶道中人」,因而闖出名堂。但老師強調,不要讓一片悲心受蒙騙,例如茶價未必直接反映品質,「我好討厭大陸啲小罐茶,話咩總裁飲嘅茶,世界上有幾多總裁?其實就是要令你虛榮。」有些茶賣幾萬元一斤,根本騙人。故此,他要尋根,親自到中國內地不同的茶山試茶,好茶方買,成為了全香港第一個跑茶山的人,幾乎全中國的茶山都跑過。熱心的他,更冒着生命危險去試茶。
有一次,老師到龍井向茶農買茶,碰到一個炒茶的人,二人聊開了,他就嗟嘆黃茶難求,因為做茶過程繁複,沒有幾個人做了,不料對方竟然指他的爺爺會做,老師二話不說,立即動身隨他到安徽故鄉找黃茶老人。然而,不知道是因為過於興奮而忘記,還是刻意遺忘,當年是二零零三年,正值沙士疫間,聞說此病就是從該處傳來,故被列作禁區。幸而,他最後都無病歸來,更帶來了珍貴的黃茶,對方被其誠意打動,更每年為他做茶。
從思憶中掙脫,老師揑一把汗。最令他覺得驚險的,是在眾多老行尊面前,能夠生存過來。最後,茶鋪愈做愈好,於是二零零三年投標現址,開始做茶館,如他的口頭禪「From farm to table(從茶山到桌面)」。於他而言,茶道雖盛載了很多文化及歷史,但經常把文化掛於嘴邊,終成包袱。所以他的信念是讓人快快樂樂地喝茶,故名「樂茶軒」。
回頭,他已坐於客席,與數名外國人茗茶閒聊。如斯氛圍,吸引不少遊客遠道而來,牽塵萬里。
喜捨一切如塵
送走了最後一位客人,仰首一望,已經四時許。穿戴整齊的店員,開始重新於餐桌上鋪上竹蓆,一雙筷子、一套碗碟,都有條不紊。手輕腳動,不發出一點繁音。倏地,幾位手執樂器的男女推開大門,朝老師這邊打招呼。茶館平日不做晚市,每逢周末晚則有粵曲或南音表演,很多客人特地來,邊欣賞邊享用晚膳,相當熱鬧。南音徐徐揚起,老師輕敲拍子,訴說着,表演樂隊駐場多年,早已成為老友。堅持做音樂表演,並沒有為他帶來更高的利潤,由始至終,他都只視茶舍為一個以茶會友的地方:「你想發達千祈唔好做茶,呢行能夠過到生活,維持落去已經好好。」喜捨,是他的座右銘。
喜捨,即有些東西要懂得放棄,懂得與人分享。正如要得好情誼,凡事就不能賺到盡。說實話,對年輕人而言,茶館有點老套,但老師一點沒有想過以年輕化來擴大客源:「好難將就年輕人,好似佢哋鍾意飲珍珠奶茶,但呢個係我底線,叫我畀啲化學劑你飲,我做唔到。但年輕人會長大,總有一日發覺乜嘢對自己好,佢哋需要幫助,而唔係將就。」堅持原則,就要捨棄獲利。
對於茶的執着,又豈止一二。時至今日,老師仍然會去茶山試茶,尤其是多產的地方,好茶需要發掘。當然,很多茶都不需他親自去買,畢竟,認識了十多年的相熟茶農芸芸,每年都自動替其留一批好茶,他咧嘴笑道:「而家係賣幾分老臉皮!」縱然臉皮多厚,事實上如今很多茶都買不到了,就如他一直光顧的一個茶農家庭。老師憶述,這家人做的鐵觀音非常香醇,還記得第一次到他們家中看他們做茶,一絲不苟的全手工製作,更要用腳搓茶葉,深深被他們的堅持震懾。可惜,九十年代時,茶農的兒子自殺死了,夫婦二人傷心過度,又缺少了兒子的幫忙,也就不再做茶,那種茶至今也再嘗不了,此乃茶館的一大缺失。
只是,不捨不捨,還需捨。
被傷痛籠罩着的老師,略帶蒼然。睿智的光芒稍熄,暴露了六十有七的點點老態。茶館雖好,人卻會衰。說到傳承問題,他確實沒有頭緒。第一,有興趣的人不多;第二,懂茶的人不多,但最令他憂心的,是感情關係轉移問題:「茶農老,我又老,佢哋嘅接班人同我嘅接班人可唔可以共處,都係未知之數,老啦,唔可以帶走任何嘢,咁交畀邊個呢?」他自覺唯一能做的,是讓人感到茶館有生命力,畢竟誰願意接手一間小店?碰巧,最近大館邀請他去開店,自嘲一把年紀;一把鬍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衝勁;一把茶壺,最後把心一橫就去做。他,就賭一鋪。
揑着鬍子,智者深知世外桃源,虛無縹緲。何不暢飲一杯,暫洗風塵,於此天地胡哼亂唱,一番逍遙。
明天的事,明天了。
金鐘樂茶軒
地址:金鐘香港公園羅桂祥茶藝館地下
電話:2801 7177
營業時間:10am-8pm(星期日至五);10am-9pm(星期六);每月逢第二個星期二休館
詳情: http://bit.ly/2NuvBHi
中環樂茶軒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10號大館1座G06-07鋪
電話:2276 5777
營業時間:11am-11pm(全年無休)
詳情: http://bit.ly/2Nq1gte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宜龍茶具 在 Eilong宜龍茶器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蓋碗除可用來沖泡茶葉,亦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使用。 在這過程,蓋碗都比茶壺方便,所以有「萬用茶具」之稱。 https://www.eilongshop.com. ... <看更多>
宜龍茶具 在 手沖咖啡旅人產品資訊| 台灣宜龍官方購物網站:茶具,瓷器,陶瓷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9-7-25 - 台灣宜龍EILONG的陶瓷與耐熱玻璃茶具,源自文化悠久的鶯歌陶瓷。現以融合人文美學、簡約時尚、便利機能,帶給您充滿幸福品味的泡茶體驗。 ... <看更多>
宜龍茶具 在 [心得] 茶聖陸羽「茶經」導讀暨心得感想- 看板Te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近寫的
唐陸羽「茶經」導讀:世界上最早的茶學專書
也是考證茶起源的重要證據之一
(雲貴川交界VS印度北部)
中印為此吵得不可開交過
茶經可以帶我們一窺唐以前古人是如何飲茶的
想了解茶葉歷史的朋友,
我老王賣瓜,推薦一下我寫的兩篇文章
一.陸羽「茶經」導讀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689714
二.中日茶葉發展史+中華國粹茶文化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316959
茶為中華國粹,承先啟後五千年
我發現我和中文非常有緣
除了當年在中興副修大量中文系的課
(周易老莊對聯書法等)
平常最喜歡研究周易
我認識幾個專門研究周易的中文所博士生
中興復旦和港中大
坦白說國學式微也是在所難免的
畢竟畢業後工作是個問題
除了國史館故宮HKMOA等研究機構
似乎也沒其他出路
港台相對都算好的了
大陸的情況更為嚴峻
沒錢賺就沒人關注沒人讀
(以下是原文,建議去pixnet看)
https://king13723.pixnet.net/blog/post/225689714
文章取材自:
國立故宮博物院「亞洲茶文化展」
陸羽茶經、吳覺農茶經評述以及茶經相關著作
中國哲學電子書系統(https://ctext.org/zh)
中國大學MMOC(https://www.icourse163.org/)
特別感謝浙大王岳飛教授
讀好書,確實受益良多
古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良有
以也。
讀茶經,了解漢唐茶「史」外,更可以神交陸羽,學習他「茶人」之魂;三鏡得乎其二,
沏茶豈不快哉?
茶經是我國最早之茶學專書
陸羽後,貴族爭相飲茶
可以說,沒有陸羽,就沒有真正的茶學
是謂「茶聖」,和吳覺農先生並列古今雙聖。
簡單說
上古茶葉大多加各種香料隨粥茗而食,是一種食物
最早自周朝開始有曬茶飲茶紀錄(詩經,誰為荼苦等)
陸羽茶經一出,引起大量貴族爭相飲茶,而後開啟茶葉盛世
茶正式從食物變成了飲料
唐有了蒸青烘青和製餅工藝(詳見茶經,茶之造等)
並發明了煮茶(煎茶道)等
加強了茶葉的保存與飲用方式
正式將茶與其他嗜好料作物區別出來
宋發明了點茶法(沫茶道)等
並有了鬥茶看湯之華「沫餑」(湯花的意思)
宋徽宗尤其愛茶,寫下膾炙人口「大觀茶論」
同時,開始向外傳播飲茶文化
正式將茶昇華到文化與藝術的境界
元開始漸漸有了炒青散茶
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廢團改散」為關鍵
此後,炒青散茶逐漸取代蒸烘餅茶
成為明清以降主要飲茶方式
茶經一共分成十篇:
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飲,七事,八出,九略,十圖
一之源:茶葉起源
章節–
本源
字與名
地與茶園
用途
累(缺點或危害)
二之具:「製茶」器具
(*唐代蒸青餅茶器具)
籝,灶,甑,杵臼,規,承,簷,芘莉,棨,撲,焙,貫,棚,穿,育等15樣
三之造:製茶過程
(*唐代蒸青餅茶工藝)
章節–
1.採茶製茶
2.形狀
3.等級與鑒別
四之器:「泡茶」器具
(*唐代煎茶器具)
風爐,筥,炭撾,火筴,鍑,交床,夾,紙囊,碾,羅合,則,水方,漉水囊,瓢,竹筴
,鹺簋,熟盂,碗,畚,札,滌方,滓方,巾,具列,都籃等。
(陸羽原文24器,可能是不同計算方式所致,如三夾算一者還三者?)
五之煮:「煎茶」器具
(*有別於宋朝點茶法,唐將茶餅磨成末再以鍑煮之)
章節–
炙茶細節
製茶與炙茶
其火
其水
三沸與置茶末
酌與沫餑
煮茶與喝茶訣竅
茶之本性
六之飲:飲茶由來概況與困難
章節–
三靈與飲
飲茶由來
下里巴人VS陽春白雪
茶之九難
待客
七之事:茶葉歷史與人物記事
八之出:各地茶葉生產狀況
山南
淮南
浙西
劍南
浙東
黔中
江南
嶺南
其他
九之略:
製茶與泡茶過程中可省略之器具
造茶具之略
煮茶器之略
王公之茶
十之圖:
將茶經做成掛圖分放室中,隨時可見,則茶之大成矣。
上古繁體和今繁體字大概85%相通(漢朝楷書以降,已用兩千多年)
今天繁體字和簡體字大概60%相通
所以會繁體字有很多好處,除了能看懂上古文言原文之外,
書法對聯等中華傳統文化,也會跟著有所精進。
以下對岸文獻:
另据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对全国阅读繁体字书报困
难程度调查的数据显示,阅读繁体字书报“基本没有困难”和“有些困难但凭猜测能读懂
大概意思”的比例占58.69%;“困难很多”的比例占41.31%,多集中在西部省份。这表
明,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
我能輕鬆看懂所有簡體字,也希望大陸和新馬朋友能學習繁體字,
會繁體字百利而無一害;不論繁簡,都是中文,都是中華國粹的一部份。
一之源:茶葉起源
是整個陸羽茶經的重點,清楚交代了我國茶葉來源和其特性,是佐證茶發起於中
華的有力證據之一;同時,也讓我們一窺唐時飲茶方式和古人對茶嚴謹的態度。全篇章節
分為–
本源
字與名
地與茶園
用途
累(缺點或危害)
1.本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
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註】
1.嘉,好也
excellent; joyful; auspicious
2.尺,古代十寸一尺,一寸大概三公分,一尺大概三十公分
這邊指的應為茶樹樹高,也有一說是樹幹圓周徑。
3.巴山峽川,很高的山和很險峻的溪谷
此處大體來說是指西南地區喀斯特破碎地貌,川貴滇之交界。
4.伐而掇之,砍下來採摘收集其葉
掇collect, gather up, pick up
5.瓜蘆,又名皋蘆,南方一種似茶很苦的植物
最早在廣東發現,南人煮以飲之,藥用以降火氣
6.栟櫚,即棕梠樹。
7.丁香,藥用作物的一種
8.胡桃,核桃科,和茶一樣都是深根作物。
2.字與名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註】
1.從草,「茶」字,出自「開元文字音義」
2.從木,「木茶」字,出自「神農本草經」
3.草木並,「荼」字,出自「爾雅」
4.檟,周公謂之苦茶也。
5.蔎,楊執戟,即楊雄,說是西南川蜀地區對茶的稱呼
6.茗,荈也;早採者曰茶,晚採者曰茗也。
3.地與茶園:主旨在介紹茶園的生長環境與其優劣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
可採。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上,葉舒次
。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
【註】
1.爛石,山石間積聚之土,茶性喜溫濕,最宜丘陵台地山石間。
2.櫟壤,砂質土壤,排水良好也是適種茶之一大指標。多在華南
3.黃土,土質較黏,排水不易。
*世界主要土壤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灌淤土、水稻土、
湿土、盐碱土、岩性土等。
*一般來說,土壤和氣候呈高度正相關,有什麼氣候就有什麼土壤。土壤五要素:母岩,
氣候,地形,時間,生物;其中氣候是關鍵因素。
*據考證,紅壤磚紅壤和黃壤較適茶樹生長,也大致符合現今中國四大茶區土壤概況,陸
羽先生一千多年前就約略有此雛形,尤為難得。
4.藝,種也,plant(v)
5.實,結果實,這邊指收成的意思
6.植而罕茂,種了卻生長不茂盛;罕,不也,rare
7.法如種瓜,三歲可採:方法和種瓜差不多,三年即可採收
8.陽崖,古謂「山南水北謂之陽」,是為山之南面即向陽面
9.陰林,形容生長很茂盛的茶園
10.紫者上,綠者次;這個和今天的說法不盡相同,本人猜測和製茶工藝有關,因唐代餅
茶為主,紫代表花青素多,內含物質越加豐富,做成餅茶後經後發酵後的滋味轉換也更加
明顯。
然而,花青素多的茶不適合做成今天之茗優綠,也不適合做成台式烏龍等輕發酵的茶,會
因苦澀而非常難以入口。筆者在台的朋友就有一片紫芽山茶園,做成生烏龍簡直難以入口
,澀到口腔發麻,但是做成紅茶或是餅茶放個一兩年經轉換後,內含物質特別豐富,別有
一番滋味。
11.筍者上,牙者次:竹筍是竹子的幼苗,這邊用以引申為嫩芽之意。
牙應為對口葉,即已經完全長大的粗老葉,滋味淡薄沒有茶味。
12.葉卷上,葉舒次:估計和製茶工藝有關,葉緣捲則內含物質相對豐富,壓成餅滋味也
會比較豐富。
13.反之,山南水北的另一邊「山北水南謂之陰」不適合茶樹生長,也不適合製茶。中醫
系統有氣和任督二脈之說,山陰之茶喝了容易造成氣運行不順,進而導致生病。
4.用途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
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註】
1.茶之為用,味至寒:中國古代中藥和食補系統有涼寒溫燥熱之別,這裡的用指的應為藥
用;所以茶在古代是藥也是飲料。
2.承上,所以有如果有中暑跡象,胸悶,頭暈目眩,眼睛乾澀,四肢無力,穴位不暢通等
情況,只要四五口茶,效果和瓊漿玉露(酒+晨露)可比擬。百節,此應指中醫百穴。
3.醍醐,指經過發酵的液體,可以為酒也可以為醬油等;如醍醐味。
5.茶的缺點或危害
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
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設服薺
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參為累,則茶累盡矣。
【註】
1.採不時,造不精,雜以卉:不合時節的採摘(春為佳),沒有依照程序粗造,夾雜雜草
花卉等其他植物。
2.莽飲之,成疾,茶為累也:魯莽不小心喝下去,容易生病,這時候茶反而就是累贅了。
雜以卉;莽飲之,成疾VS雜以卉莽,飲之成疾
*中國古籍原文多無標點符號,雖然漢朝就有「句讀」,到了唐宋進一步完善,但整體來
說依然非常不足,導致很多古籍閱讀不易,常常會有誤會。標點符號大致要到1919年國民
政府「國語統一籌音會」後才逐漸完善。
(同時也確定今天的中文發音,當年另一選擇是廣東話,兩者為爭正統有過好一番爭執,
也可以算是中國文化的南北戰爭)
3.茶的情況很人參類似,好的人參出在山西南,朝鮮古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為朝鮮
三國時代)
4.澤易幽檀都是初唐十道之一,大致上在今天中國北方山西到河北一帶。在這些地方生的
人參為藥沒什麼效果,更何況其他地方的呢?
5.薺苨,黃蔘或是地蔘的一種,和人參很像。
6.六疾,出自「春秋左傳」,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
淫心疾;後代指一切疾病。
淫,最早指大雨久雨,如霪雨霏霏;後指過猶不及「過度」或是非常投入的意思,如浸淫
。
7.知道服用人參可能有什麼危害,則服用茶葉亦然。這邊應該省略了用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8.73.2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638331381.A.7D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