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沖繩兩年,上星期才知道沖繩有漁港海鮮燒烤食堂!炭火浜燒!
(這家位於宜野座漢那漁港的漁民食堂是我們在沖繩的香港朋友Tony 告知的!謝謝!
傳聞上星期也有一位姓彭的大人潛水後在這裏吃飯,衣服穿不夠晚上發燒~只是傳聞,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最好味的是跳螺,出售放法很好玩,是一把一把計。每次用手拿一大把才¥300!! 就要看看你的手多大!爸爸拿了11隻!當然少不了蠔!也有其他時令沖繩海鮮!
附近有士多啤梨園(要預約)、大蝦養殖場、也有宜野座道之駅。而道之駅正在興建新的大型兒童公園設施,根據貼出告示,2018年3月23日便建築完成。相信夏天便可以開放!
名字:LequioTerrace Kanna - レキオテラス漢那
URL:http://www.lequionesia.asia/lequioterrace.html
地點: 1703-4 Kanna, Ginoza-son, Kunigami-gun, Okinawa-ken 904-1304
090-8844-1958
https://goo.gl/maps/ZQfcr2T1d1t
11am - 6pm (星期六至晚上10點)
星期二休息.
宜野座道之駅:〒904-1304 Okinawa-ken, Kunigami-gun, Ginoza-son, 字漢那1633番地
098-968-4520
https://goo.gl/maps/by12DkUpp6q
URL: https://peraichi.com/landing_pages/view/ginoza
宜野座養殖場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刻板的刻板】
#飼養管理
#動物福利
當今社會,每每談及圈養動物福利(無論是家畜或野生動物),有一個現象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承認的,那就是刻板行為(stereotyped behavior),但是,許多對於刻板行為的詮釋卻大大受到刻板印象所影響,所以今天,就來稍微針對這些誤解來說說,讓各位了解所謂的刻板行為到底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
1.刻板行為一定對動物的身心有害
刻板行為的成因、形式繁多,自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最常見的幾種不外乎踱步(pacing)、搖擺(weaving)、舔舐(licking)、……,且就算是同樣的行為,也可能源自不同因素,撇開自殘這樣明顯有害的行為(通常源自於孤獨、虐待),其他行為可能有助於增加活動量、緩解疼痛、消磨時間,並不完全一無是處。
但有些被刻意練成的刻板行為,比如愛寶樂園的棕熊(https://goo.gl/i9cYnd)為了吸引遊客目光,被誘導訓練成看到人就會打躬作揖以換得零嘴打賞,明顯違反了自然行為,不僅可能造成足部過度負擔,若沒得到回饋,或許也會導致心靈受創,就是我們應該嚴厲斥責並在發現的初期就採取行動根絕的。
簡單來說,刻板行為並不完全有害無益,還能夠提醒我們,動物在某種程度上沒有獲得滿足。
(當然要是能完全不出現就再好不過)
2.刻板行為無法被治癒
這句話的前提是,刻板行為本身是一種疾病,但上面提到了,除了部份心因性的之外,刻板行為更接近是一種警訊,動物將生理方面的不滿足藉由這些行為得到補償。因此,只要找出它的來源並解決,大多數的刻板行為是能得到緩解的。
舉例來說:反芻動物、馬科動物吃太多易發酵碳水化合物,除了酸毒症的風險外,也可能導致搖擺;豬要是缺乏特定礦物質,除了抽蓄、鵝步病外,也時常出現舔舐、嚼食的狀況,而這些都是能夠通過有系統化、科學化的營養管理來避免的。
另一方面,除了營養之外,管理方面的疏失也可能造成動物的刻板,比如一頭年輕氣盛的獅子長期處在一個人獸過度親近的環境,看的到Keeper卻吃不到,就可能導致個體失去雄心或者看到人就焦慮,長久下來容易造成繁殖障礙、刻板行為等不自然的現象,而正好,動物園行業長久以來施行的豐富化可以緩解這些現象。
3.豐富化的目的是減少刻板行為
但需要注意的是,豐富化的目的並不是治癒刻板行為,豐富化的目的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幫助、激勵動物展現自然行為」。許多相關人員常說的通過豐富化來減少刻板,其實指的是「通過豐富化延長、促進自然行為」,這樣一來,刻板行為等非自然行為就無暇出現,因而得到間接控制。
也因此,在施作豐富化時的態度就必須得端正、積極向上,畢竟它講求的是主動追求更自然的動物行為,而非像投藥一般被動的針對刻板行為施予。要想去除刻板行為,最重要的永遠是科學且正確的飼養管理,這也就牽涉到動物園內外的野生動物研究成果對飼養技術的革新,乃至於動物對於這些進步的回饋呈現給遊客的教育理念。可以說一旦了解一座動物園如何看待刻板,就不難推測他的願景與抱負。
4.刻板行為的起因是圈養
相信從上面幾點不難看出,圈養並非刻板行為的主因,只能說理念、技術發展不完善下的貿然圈養(比如非法養殖場、私人寵物)容易造成刻板行為產生,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該停止圈養;這意味的是不合時宜的技術必須被淘汰,人類才能發揮圈養的真正效益。
拿我們最常見到的踱步來說,它最可能的起因是動物在野外時,資源分散且有限,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長途跋涉以獲取資源,但在資源集中且按照個體分配的動物園內,即便通過豐富化的方式延長採食,活動量仍然不比野外,因此缺乏的活動量就會透過繞圈的方式來補償,久而久之便發展出固定路徑,成為踱步(pacing)。這類型的刻板行為不說妨礙,反而有助於維持體態,且許多已經生兒育女、同飼育員互動良好的動物也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表示(至少某部分的)刻板行為不一定會導致生理方面的障礙。
當然,最好的狀況肯定還是動物能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野外,豐富緊湊的刺激使牠應接不暇,完全沒有發展刻板行為的時間,但就像前面說得,野外的資源有限,在環境尚未復育到符合要求之前,貿然得讓動物回歸是否會比繼續留在圈養環境來得好,就見仁見智了。也因此,比起一廂情愿的認為動物遭到虐待而忿忿不平,放眼未來,著重在飼養技術的改良、對於刻板行為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幫助到動物、消除人們對於刻板行為的刻板印象。
圖片來自:https://goo.gl/qHkW6K
p.s.打這篇的用意在上一篇裡有提到,那就是在評斷一件事情前,需要多方面的了解它,不然片面的知識可能導致誤解,並不是在說刻板行為無關緊要、不需改善,還請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