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Chen
上週前往凱達格蘭文物館,觀看陳金萬兄拍攝關於凱達格蘭族群流散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片,相較於北投社、三貂社等社的歷史變遷,我們Babuza平埔族人的東螺社、西螺社處境更為可憐,
西螺社是Babuza族的大社,歷經荷蘭的征伐、鄭氏軍隊的清剿、清殖時期的強勢漢化,到日治、華殖時期的漫長漢化過程。大部份的男性先民在征戰中壯烈犧牲,女性先民則在沒有接受正統教育的情況下,陸續被迫接受漢化的身份。
我查閱族譜,除了第一代被漢化的男性祖先,也在第二代、第四代母系祖先中,見到「番婆」這種絲毫不尊重女性的誇張族譜記載。
而生活在東螺社的母系氏族,已從過去日殖普查的熟番,全然成了如今自稱祖先來自福建的後人;而我們家族世居的西螺社,當地仍稱之為番社,但原址裡面居住的數千名廖姓子孫,全都自稱是來自福建的客化客家人,這是我的祖母母系部落的真實情況;而我的陳氏家族,從我的族譜及尋根溯源經歷研判,是徹徹底底的漢化巴布薩族人。但我族人世居的故鄉西螺社,已再無一人有所謂的平埔族身份認同。這也是我們Babuza族人要溯源歸根處境艱難所在。
個人敢大膽預測,若對如今西螺與彰化竹塘、溪洲,進行大規模血液DNA檢測,那些如今自稱來自廣東、福建的當地人,80%以上的人口,身上應該都留有Babuza族人的血液。
日前華殖政府當局決定未來將北京話與英文訂位為官方語言,看似有成長,但仍顯缺乏文化認同的危機意識。
有些人會說,台語沒有文字,無法列為官方語言。台語就是古代唐帝國的官方語言,本來就有文字。我們有時也會以漢文書寫文章,只是使用起來沒那麼流暢。
從中國人移民來台,將北京語訂為華國語施行同化政策後,認定台語為母語的人口數,就以每10年減少11%的速率急遽衰減。到如今出生的嬰兒,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把台語當母語。
台語在台灣,成為繼四十多種自古流傳的語言陸續消失之後的瀕危語言,已成定局。只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還沒警覺罷了。
這部我們過去製作的台語正名影片,就是使用漢文書寫台詞。沒有人會瞧不起使用華國語,但台灣執政當局沒有意識到應該將「台語」訂為台灣官方語言之一,則應該被台灣人乃至萬代子孫譴責的惡行。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華殖政府執政當局沒有體悟到因為自己的失職,自身的母語已經在自己出生、執政的土地上,成為了瀕危語言。蔡政府執政當局這麼多年來,沒有集結人力健全台語文字,使之成為電腦輸入可通用的系統,並列入教育必修的課程。這是華殖體制對台灣文化最深的戕害使然。
訂定台語為國語不是所謂的意識形態,台語在東南亞仍有龐大使用市場,若能使台語成為官方語言,也才是真正落實南向政策的大器作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ZedCyLkMg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星光奈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合作頻道 @Hot Emma 以下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1907年11月14日,由北埔台灣人何麥榮及賽夏族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群眾最後攻打日警北埔支廳(即今金廣福公館),並且殺害北埔地區的北埔支廳廳長渡邊龜作、郵電局長、日警與日本人共57名,其中包括屠殺了5位4至10歲的小孩,但...
「官姓客家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星光奈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轉錄][問題] 有沒有台灣官姓家族跟八卦?? - 看板ck51st330 的評價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官氏宗親會 的評價
- 關於官姓客家人 在 超級礙秀-自閉症雙胞胎-官氏兄弟-歌唱.爵士鼓 - YouTube 的評價
官姓客家人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874大清開放海禁,那一段時間正是唐山人一窩蜂的去取代黑奴空缺的年代, 簽約還可以拿到一筆安家費,來到台灣連一毛錢也拿不到,因為台灣沒有黑奴解放的問題,沒有工作機會,這個證據在中國的華僑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再次的強調,當時中國最大的海外移動潮,根本沒有來到台灣。
國民黨為了將台灣人中國化,到處竄改台灣人的歷史, 到處欺騙台灣人 ,唐山人如浪潮般的入墾台灣,事實上他們是如浪潮般的去取代黑奴空缺。
台灣的墾號都是熟番 , 海禁是皇帝的命令,大清官員更沒有權責
讓福廣百姓入墾台灣。蕭姓常常被說成客家人 ,證據在此! 就是桃園地區的熟番墾號,台灣土地通常是熟生番地區領袖在控制,連一般百姓都很難取得土地,唐山人入墾簡直就是笑話,
番就是大清定義的外國人,不要看到番就不舒服,連歐美和海上霸權的大英帝國都被稱為番,番被醜化是國民黨時代的罵番風潮而引起, 台灣人害怕自己是番關鍵就是在這裡。再次的提醒您,台灣人要研究台灣人的歷史,一定要研究國民黨扭曲歷史的動機和和罵番風潮。
官姓客家人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清代台灣人是滿化不是漢化
台灣熟蕃很早就能說閩粵語的原因 台灣沒有閩客
提醒一下 台灣人歸化後才被稱爲熟番 清治時代台灣熟番剃髮易服是滿化 不是漢化
福爾摩沙番 歸化大清就必須 留辮子 前額剔光這時才被稱為熟番
閩粵語在台風行 絕對不是唐山人移入的關係
台灣在(1684)隸屬福建省 台灣府之下 設一府三縣
1887年臺灣升格為省 規模更大有三府 十一縣 四廳一直隸州
大清的 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禮部就是 掌管教育及科舉考試
台灣府之下都有教育行政單位 負責熟蕃儒學和語言的推廣
大清並沒有統一的國語
台灣所推廣的儒學 大部分是閩語發音
也有少數粵語發音
依照大清帝國的科舉制度 百姓為了求取功名
必然學習地區所推廣的語言 進而精修儒學
然後參加清國的考試而進入公務職務
畢竟三府 十一縣 四廳一直隸州 是相當龐大的政府機構
儒學引進台灣的年代 生活無虞的家庭
一定會將小孩送到私塾學習儒學
尤其台灣城鎮熟生番百姓
沒有理由不讓下一代接受官方推廣的儒學
然而 語言形成一定風潮之後 就會席捲整個地域
包括住在城鎮和平原的’’熟生蕃’’
大家很自然就會說 統治者推廣的語言
這個例子全世界都發生過 台灣也不會例外
這就是 日本對台灣歷史調查提到
熟蕃很早就能說閩南語粵語的原因
閩粵語在台風行 絕對不是唐山人移入的關係
蔣據台灣第21年的時候,我已經11歲,當時台灣人有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會說北京話也就是現在的國語,何況大清時代在台灣推廣閩粵語儒學教育長達212年。
歷史上根本沒有客家人,大家應該朝這個方向去研究,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為什麼要產生客家人這個群族,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是百越南蠻地盤,語言百百種,這些人有絕大部分被操弄成客家人,所以他們的語言很大的部分是互不相通的,客家人並不是一個血統上的種族,是政治操弄出來的群體,並且把它美化,台灣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把別的種族扭曲成客家人再把它虛構成漢人而已,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是兩岸之間暗中協商的中國化政策。你朝這個方向去研究就明白了,不要看國民黨寫的資料,一輩子也不會醒過來。歷史上哪來的客家人?哪來的閩客高級論?上千萬的人口去取代黑奴空缺,福建廣東的老百姓最多,怎麼會是高級的人種呢?
官姓客家人 在 星光奈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合作頻道 @Hot Emma
以下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1907年11月14日,由北埔台灣人何麥榮及賽夏族人共150餘人攻打北埔鄉支廳各分遣所。群眾最後攻打日警北埔支廳(即今金廣福公館),並且殺害北埔地區的北埔支廳廳長渡邊龜作、郵電局長、日警與日本人共57名,其中包括屠殺了5位4至10歲的小孩,但蔡清琳方面卻毫無動靜。
台灣總督府聞訊後立即派兵從新竹到北埔來鎮壓,進行圍捕,參與武裝起事的台灣人死傷慘重,紛紛退入北埔山區,蔡清琳更跑到五峰鄉避難。當時日軍派駐北埔的人數約有二千人,日軍指揮官口喻當時北埔莊莊長徐泰新,如果逮捕不到這些抗日分子,就要把北埔莊民全部殺掉。因此,徐泰新馬上找來北埔望族姜家的負責人姜振乾商討如何安撫日軍,於是姜家願意負責日軍在北埔期間所有的開支費用,另外邀請當時的北埔公學校校長安部手作[5]先生出面向政府請求不要殺害無辜的北埔百姓。同時北埔鄉長也要求何麥榮等抗日人士敢做敢當不要牽連北埔鄉親 。到了11月底,亂事便已全部平息,而附和的賽夏族人知道受騙,將蔡清琳槍殺,並另行砍下十多名義勇的頭,與蔡清琳的屍骸一起交給日軍。最後,日本軍警就此事逮捕百餘人。
1907年12月在北埔開設臨時法院審理此案,經審判後,該事件的首從共有9人被台灣總督府判處死刑,有期徒刑或行政處分者則為97人。並且秘密處死當地許多客家人。但由於當時對原住民採「懷柔政策」,對於賽夏族僅沒收其槍械。而趙明政則佯死隱居避禍。1907年12月23日,發起事件的抗日人士全部被日軍處死於內豐地區。
官姓客家人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畲族(「畲」音蛇)或稱為山哈,唐代稱蠻獠。中國東南少數民族,中國大陸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數民族。畲族漢化取漢姓後很多以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作為畲族漢姓。多數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發源地,畲族在古代時遷入華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以及浙江山區等。畲族世居地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最為集中。畲族人口在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列福建第一大少數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列浙江第一大少數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列江西第一大少數民族。很大量漢化後亦進入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畲族是中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稱山哈,但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曾發動史稱蠻獠嘯亂等延綿泉、漳、潮三州的反官府事件,成為後世閩南小說《平蠻十八洞》的題材。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泛稱「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稱謂,「畲」指的是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也是畬族的生產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做民族劃分之後,畬族統一稱為「畲族」。畬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在古代使用畲語,現今則大多改為使用畲話。語言學家所說的畲語,不屬於漢語,僅在廣東博羅、增城、惠東、海豐一小部分自稱「活聶」的人群中使用,使用者僅有數千,是一種瀕臨消失的語言。畬語與炯奈語最接近,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畲族人口通常使用一種被為畲話或畬民話的語言,與客家語的淵源很深,也有學者認為是客家語的一種方言。而客家人在古代指一切外來客籍漢人,現在東南的少數民族仍稱土籍漢人為民家人,客籍漢人為客家人,如在明代時移入雲南的官話人群現在都是叫客家人,而畬客指受客家人影響,太多已經不會母語活聶話只會客家話的畬族,不同地區的畬話都受到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方言(如吳語、閩語、客家語)很多影響,但文法上有差異及夾雜較多非漢語詞彙。學者專家認為這種稱為畲話或是畬民話的語言的歸屬應為漢藏語系。
官姓客家人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華徑Kau Wa Kang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原名為狗爬徑,因舊時山路極爲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而得名,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九華徑長坑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和荔欣苑。南面的呈祥道為深水埗區及葵青區的分界,所以該區屬於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是屬於深水埗區。據報載,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藝人曾華倩也出生在九華徑村。擁有三百年歷史的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保留著本身的祖祠和點燈風俗。村內有三座祠堂,其中饒公祠(地址:九華徑舊村26號A)建於1905年前,是族人祭祖及舉行宗族會議的地方。九華徑舊村一系列建築,大都超過八十年歷史,展現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全村只有一座未曾改動的村屋,採用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先祖在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香港,並扎根於此。村民享有新界原居民權利,以姓曾為主,曾氏跟陳氏和鄧氏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村內有三座祠堂,仍然保留點燈傳統。九華徑村曾經有個小街市,就在「養正學校」對下一個大水井旁,村子有豬肉檔、菜檔、魚檔、粥麵腸粉檔、可訂火水石油氣的糧油雜貨舖、文具店等等,十分興旺,卻在九十年代初逐漸消失。今天入村,觸目所見盡是閉鎖的店舖鐵閘、剩下一根石柱的藥行,較諸薄扶林村和茶果嶺村更顯荒涼,那唯一的茶檔,現已變成村子唯一的士多,舊村與新村之間的農田變成燒烤場。客家人本以耕田捕魚維生,六十年代的九華徑仍見漫山農田,據《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記載,香港二十年代曾大量招聘中國人上蒸汽船當船員,先是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招人,後來不招人了,村民便轉赴荷蘭及英國等地的輪船工作,有些甚至當了海軍。航海生活讓村民見過世面,小部份人在異鄉落地生根,大部份海員都會回鄉,把多年積蓄用來修建西洋平房,以示衣錦還鄉,變相把當時西方國家最先進事物帶回舊村,令村民大開眼界。這批海員亦為教育出力,清末民初舊村有家卜卜齋名「養正家塾」,屬家族學堂,教授四書五經,1921年,養正家塾改名「養正學校」,便是由海員支援辦學的,並招收海員子弟讀書,1922年成為首批教授英語的津校,至七十年代學生漸多故興建新校舍,至1992年被殺校。在抗日期間,著名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指揮官曾生,曾在養正任教,所以不難明白,何解舊村村民組成的游擊隊,大部份都是接受過西方文化洗禮的海員。
荔園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1961年邱德根購入荔園並增設「宋城」景點。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後,荔園入場人數下跌。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官姓客家人 在 官氏宗親會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官氏宗親會。 328 個讚。設立官氏宗親會的facebook 方便官氏的宗親聯絡與尋根. ... 以人數來排名,官姓排行第118名,人數總計為11,047 人。 ... <看更多>
官姓客家人 在 超級礙秀-自閉症雙胞胎-官氏兄弟-歌唱.爵士鼓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三歲時被醫師診斷出是自閉兒的官氏兄弟,是一對人見人愛的雙胞胎,不同的是,哥哥志昱愛唱歌,弟弟志威卻對打鼓情有獨鍾,兩人合作無間的演出, ... ... <看更多>
官姓客家人 在 [轉錄][問題] 有沒有台灣官姓家族跟八卦?? - 看板ck51st330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aswas (肉腳勿近)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問題] 有沒有台灣官姓家族跟八卦??
時間: Thu Jul 19 02:08:03 2007
你身邊有認識的人姓官嗎??
我知道三重正義北路M當勞附近有一家還兩家耳鼻喉科
好像是叫大榮或大弘 或者根本就兩家同時開 (一千年前去過的 忘了)
那醫師應該是姓官 大榮跟大弘應該是兄弟
然後我聽說他們有好幾個兒子也是台大醫科的 (至少兩個 最多幾個我不知道)
都叫官振X 台大其他屌系也有一些叫官振X的
最近在報章雜誌或網路上常看到一些叫官振X的人
例如天下雜誌有個資深記者叫官振萱 出了兩本書 學經歷都很閃
我一直在想 那些叫官振X的 (我聽過的至少八個 goo得到) 都是同一家族的嗎??
因為會姓官的人應該不多 而且第二個字都是振 然後年紀大約都是6~7年級的
而且都很會念書 很像來自高學歷家族
有人有相關八卦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54.190
※ 編輯: aswas 來自: 61.224.54.190 (07/19 02: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244.2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