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呢,大概是在1992、1993年左右接觸到職業運動賽事,所以很不意外地,就選了當時各賽事當中的冠軍隊,當作自己喜歡的球隊,職棒就兄弟象隊、多倫多藍鳥隊跟西武獅隊,足球就 Manchster United,籃球就宏國象(然後經過了新浪、幼敏、東風變成現在的璞園)跟芝加哥公牛。
老實說,所謂的接觸,也可能就是看了雜誌、報導,甚至比賽還沒看過一場就覺得那我來支持吧;雖然支持跟持續觀賞的程度有所不同,也可能像是會因為王建民、陽岱綱等人的存在,稍微更關注其他球隊一些,但也就這麼一路支持下來。
這幾個月呀,從英格蘭在歐洲國家杯決賽的12碼開始,到公牛久違讓人興奮的休賽季補強,接著Cristiano Ronaldo回歸(我還是要說,他在 Real Madrid 時,在歐洲冠軍盃對上曼聯、而且還進球那場,我跟太太利用到西班牙度蜜月所以有看到呀!);接著這些的,是王光輝。
在當時的兄弟象,自己更喜歡的其實是陳義信跟林易增,一個是秀味霸氣十足、主宰全場的超級王牌,一個用象徵著刺激、叛逆跟冒險的盜壘作為自己的表彰,也因此,非常喜歡17跟4這兩個背號跟數字;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小時候就覺得要是未來身高能剛好長到174該有多好,長大後才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是用王光輝或路易士搭配林易增。
不過,經過越多事情,也更能理解要能夠像王光輝那樣,一直微笑著,真的很不容易,尤其站在他的身分上,經歷了那些日子。
走入了關於兄弟象的時光機,從彭政閔再往前推,回想起那個連洪德芳都能被算進去三德打線(另外兩個是德伍跟大德兩個洋將)的年代。
然後再往前一點,那個每一隊幾乎都有著自己單隊雜誌的年代,總是在當時周五傍晚的松山機場,等著飛機的同時翻跟買著最新的運動雜誌。
這些年來,談到運動都太喜歡裝得頭頭是道,不是說什麼產業發展,就是說什麼經營策略,偶爾,也來單純點。
#ahutopian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5萬的網紅鍾明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鍾明軒首張個人專輯《LADIES & GENTLEMEN》 數位收聽 🎧: : https://ZMX.lnk.to/LadiesandGentlemenAY 實體購買📀 :https://zmx.lnk.to/AlbumPurchaseFA 葛大為/陳珊妮/武雄/鄭宜農/蔡旻佑/米奇林/黃宣/...
宏 國 象 籃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巴黎2024 奧運接旗8分鐘:Ride & Art & hope》
與遺產結合的露天運動奇觀 《RIDE》
https://youtu.be/Wykqg9712qI
騎行文化濃郁、將建立城市自行車網絡、建立氣候友好型奧運作為目標的巴黎,在國歌演奏後,播放了與法國文化遺產結合的城市露天運動影片《RIDE》,由帶有強烈風格的運鏡方式而出名的瓦倫丁·珀蒂特(Valentin Petit)導演拍攝。
影片派出了法國極限單車BMX選手瑪雅(Estelle Majal)穿越巴黎最具象徵意義的古蹟,帶領觀眾從城市裡各具特色的屋頂俯瞰巴黎。
📍巴黎造幣廠
Musée de la Monnaie de Paris
運動員走在巴黎造幣廠豪華的宮殿屋頂。巴黎普遍採用金屬製成的屋頂,空中俯瞰,標誌性的銀灰色已經成為城市的名片之一。
📍巴黎大皇宮美術館
Grand Palais
在擊劍殘奧運動員的視角下,我們看到了巴黎大皇宮美術館的玻璃穹頂。作為活動場地。這裡是法國各大奢侈品牌辦秀的主要地點,也是巴黎氣候協議的展館。作為歷史遺跡,這裡也將與奧運會場相結合,在2024年翻新後用於承載擊劍、柔道和跆拳道等賽事的舉辦。
📍奧賽美術館、巴黎歌劇院、先賢祠
Musée d'Orsay
Opéra Garnier
Panthéon
自行車手穿越與羅浮宮、龐畢度中心及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飛過巴黎歌劇院,來到先賢祠,環環相扣的刺激場面,如間諜片。
影片來到巴黎協和廣場時,法國的年輕人在國家紀念碑中心下面進行著霹靂舞表演,向全世界介紹向所有人開放的新體育項目。
這是2024巴黎奧運會的特色新增項目之一,在年輕一代中引進特別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也是這屆奧運的優先事項之一。
三年後,巴黎奧運霹靂舞將與攀岩、衝浪、和滑板四項運動一起,為百年奧林匹克運動增加流行元素。
協和廣場也將為承辦奧運賽事而改造,將設置75,000平方公尺的運動空間,包括操場、田徑跑道、攀岩牆、籃球場、BMX 和奧林匹克游泳池等,在容納不同奧運賽事的同時,也讓人民群眾能在這個古色古香的廣場上,度過運動的一天。
同時,與每年環法自行車賽期間一樣,香榭麗捨大街將成為公路自行車賽事的舉辦地。
距離巴黎 16,000 公里的大溪地是法國海外領地法屬波利尼西亞最大的島嶼,在這裡舉辦的衝浪活動。這使得巴黎2024奧運會創造新的紀錄,成為奧運會歷史上距離主辦城市最遠的獎牌數舉辦地。
凡爾賽宮附近將舉辦騎馬和現代五項全能活動;而戰神廣場將在臨時場地舉辦沙灘排球比賽,節省場地基礎架設費用的同時,也將國家的文化遺產與運動賽事完美融合。
塞納河計劃變得更開放包容,將在宏偉的環境中取消觀眾和運動員之間的界限,同時向民眾與奧運參賽選手開放。
屆時巴黎的地標建築不僅將成為世界頂級運動員的舞台,也是市民們休閒運動的重要公共空間。
貫穿整個影片的背景音樂《序prologue》由法國國內外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伍德基德(Woodkids)作曲,這是巴黎奧運的第一支原創音樂,描繪黎明時分,呼吸著清冷晨間空氣的一場賽跑。
靈感來自對運動員定時攝影的拆解,它像摺紙一樣將自己展開,解讀運動員肌體的震動與能量的爆發。
其中含有電子元素,由兒童和聲演唱,表達對未來世界的憧憬。
隨著巴黎鐵塔高高掛起了帶有巴黎2024奧運會徽的白色旗幟,人們跟隨「巴黎八分鐘」來到轉播分會場:特羅卡德羅廣場。
飄揚的大旗原本將長九十公尺,寬六十公尺的大小與足球場相匹,足以打破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但在昨天的「巴黎八分鐘」中,我們看到的是埃菲爾鐵塔上旗幟的 CGI 版本。
特羅卡德羅廣場的場地規劃也別有講究,轉播的大屏幕後側方還設立籃球場等運動設施,為公眾提供體育和節日活動的空間,讓市民們實現一邊觀看奧運交接儀式,一邊運動的組合;同時,這也將城市與運動的趨勢緊密結合,反映體育運動的城市化趨勢,也凸顯出本次「全民運動」的概念。
緊接著是法國總統馬克洪在青年人的簇擁下,站在埃菲爾鐵塔前對著鏡頭喊出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新標語,彷彿指令一般帶領壓軸節目展開——巡邏兵飛行表演。
由賽繆爾·拉諾斯指揮的巡邏兵飛行表演隊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飛行特技小組之一,每逢法國有國家級盛事就會出現,並在世界特技飛行表演隊中,以精湛的編隊飛行表演和側重藝術性風格聞名於世。
本次表演中搭載巴黎俱樂部的兩名運動員、以及兩位幸運觀眾搭載 Alpha 噴氣式飛機在巴黎上空圍繞塞納河、羅浮宮等進行飛行表演,並在空中描繪出法國紅白藍三色旗幟的圖案。
最後將「巴黎八分鐘」引至結束的是巴黎申奧主席巴黎奧運委員會主委艾斯唐奎(Tony Estanguet)。
艾斯唐奎曾是法國皮划艇激流回旋男子運動員,也是法國第一位在同一項目獲得3枚金牌的運動員。
他登上特羅卡德羅花園 Live des Jeux 現場的舞台,用馬克筆在鏡頭上手寫「paris2024」,轉向巴黎湛藍的天空並結束,用浪漫主義的方式象徵著法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責任心,以及對奧運可持續的決心。
宏 國 象 籃球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立臺灣大學109學年度畢業典禮 致詞代表 資訊工程學系韓哈斯】
Student Addre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mmencement 2021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th Austin Harding from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校長、教授、以及在螢幕前的各位同學,大家好。非常感謝臺大給我這個機會。我是韓哈斯,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我會以自身的真實經驗出發,來跟大家分享臺大帶給我的收穫。
我當初為什麼選擇來台灣求學呢?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武打片,然後我十歲的時候去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功夫熊貓」。這部電影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電影,主角「阿波」的故事跟我的故事很像。我看完了之後就決定要開始學功夫,所以去了「美國武術學院」。那個時候我每天都聽旁邊的人講中文,到了高中我就決定開始學中文。當時我遇到了一位貴人,她是從台北到美國來教書的中文老師,她教的課是我當時最喜歡的課,我每天去她的教室跟好朋友練習。到了高中畢業時,我是全高中中文最好的非母語人士。同時,我第二喜歡的課程是電腦科學,那時候我是程式能力數一數二的學生。後來在成功錄取夢寐以求的學校:臺灣大學之後,我感到雀躍不已,因為我既可以繼續學習中文,也可以持續在世界頂尖的學府中,往電腦科學的方向精進自我。
不過老實說,當我回顧大一的時期,我也曾迷失自我。雖然我修了很多很多的中文課,但是我那時只聽得懂大概一半的課程內容。跟大家對美國人的印象不同,我其實很害羞,也很害怕舉手提問,我甚至不太敢參與社交,所以當時朋友也很少。我開始想家,也變得有一點憂鬱。那時籃球是我唯一的紓壓方式。
但更不幸的是,我在打籃球時弄傷了我的前十字韌帶,做了兩次手術,需要一年半才能恢復。許多的負面情緒壓得我喘不過氣。我被困在人生的低谷,不知如何是好。我覺得我的中文不夠好,我也被診斷出失眠跟ADHD,另外,美國高中的數學太簡單了,來這邊不夠用。種種壓力讓我足不出戶,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後來,我向臺大心輔中心以及我的心理醫師尋求協助,然後我也開始跟系上有更多互動。有一位教授叫徐宏民跟我說,"Never give up",雖然那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太過於簡化了我的問題,不過,在我仔細思考了一個禮拜之後,我下定決心,發誓不讓自己被這些事擊敗。我決定要克盡全力,認真做好每件事。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我開始變得異常自律。當時廖世偉教授和洪士灝系主任帶我進入它們的研究室鑽研學術。這重燃了我對資訊工程的熱忱,提醒了我當初會愛上這個領域的原因。我開始研究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也開始跟其他系上同學交朋友,一起成立臺大人工智慧應用社NTUAI。NTUAI現在是校內頗具規模的技術研究社團,致力於推廣人工智慧給任何對該領域有熱忱的學生。歡迎加入NTUAI,可以掃描我們的QR CODE。
最近,由於疫情的緣故,我已經一年半沒回美國了。但是沒關係,因為我已經找到了我第二個家。我很愛臺大,以及台灣的人事物。雖然我經歷了人生的低潮,但這裡的一切總是給我滿滿的祝福與協助。最後,我想送給大家「功夫熊貓」裡的一句台詞: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只要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就有能力改變自己,甚至改變身旁所愛的人。就像阿波的父親說的,"心誠則靈,只要你相信,點石就能成金。根本沒有什麼秘笈。只有你。"謝謝大家。
.
==============================
.
President, professors, and classmates, I'm very honored to be here. Thank you to NTU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My name's Seth Austin Harding, and I'm from the D.C. metropolitan area. I'm going to tell a real story that's personal but that's relatable and what I see as the real me.
What motivated and guided me to take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Taiwan? When I was very young, I really loved watching kung fu movies, and when I was 10 years old, I went to the theater to watch "Kung Fu Panda". This became my favorite movie as I felt like the story of the main character Po was one to which I could very much relate.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I decided that I wanted to start learning kung fu, so I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Wushu Academy. At the time, I began hearing Mandarin on a daily basis, so when I was in high school, I decided to begin formally studying Chinese. It ended up being my Chinese teacher from Taipei who was my favorite teacher who taught my favorite class, so I decided I'd hang out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every day and practice lots. By the time graduation came around, I had attained the highest proficiency in Chinese among any non-native speaker in my school. My second favorite class was computer science, and I ended up attaining among the best coding skills in my school. After getting accepted to the school of my dreams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I felt honored, humbled, and excited; I could now spend time at among the world's finest universities studying Chinese and at the same time advancing my knowledge of computer science.
But when I look back at my freshman year, to be honest with you, I didn't know what I was doing. Despite having taken very many Chinese classes, when I went to the NTU lectures, I understood only about half of what the teachers were saying. Contrary to most people's impressions of an American, I was actually too shy to raise my hand, to ask questions, or to even meet with teachers after class, so I had very few friends at the time. I started to become homesick and depressed. At that time, I found that basketball was the only way I knew of relieving my stress. However, while playing basketball, I had torn my ACL and it would take two surgeries and a year and a half in time to fully recover. At this point, I felt caught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In fact, this was the lowest point of my life,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I felt like my Chinese wasn't good enough, I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insomnia and ADHD, and I felt like the math taught in America was too simple to allow for me to keep up with my classmates. I was under immense pressure, and at this time, I lost any sense of purpose or direction. Later on, I went to seek help from NTU counseling, from my psychiatrist, and from my department. I reached out to Professor Winston Hsu from CSIE, and he told me this: "Never give up"; it was such an oversimplified way to approach such a complex series of problems, I had thought. However, I pondered these words intensely for one week, and by the end of that week, I had made a firm decision. This would NOT be another example of me giving up. I decided to go all out, to work diligently and passionately on all tasks at hand. This was the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I started to discipline myself to a very high degree. At this time, I met my then-to-become advisors Professor Shih-Wei Liao and Professor Shih-Hao Hung and entered their labs to begin research. Finally, the passion that I had for computer science that I had previously held in high school was kindled again, and I was finally reminded why I loved this field. I began my research life in blockchain and AI, and at the time I entered the lab, I also began creating NTUAI. NTUAI is now a large and highly successful NTU club that is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AI. Welcome one and all to join us; please scan our QR code here.
For a year and a half I haven't returned to America because of covid. But not to worry; I have found my second home, away from home. I love it here in NTU and I cherish all of the things I've had the privilege to experience in Taiwan. I've gone through the most difficult of struggles in my life here, but I've also had the most fortunate and blessed of experiences. To conclude, I'd like to quote a line from "Kung Fu Panda": "You just need to believe". As long as you are willing to adopt an optimistic attitude in facing challenges and hardships, you may become a positive force in changing the lives of those around you as well as your own life. It all depends on how you view it; just like what Po's father says,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It's just you." Thank you, everyone.
詳見:
https://www.facebook.com/NTUCommencement/posts/2718185771805180
.
#臺灣大學 #畢業典禮 #NTUCommencement2021 #學生致詞代表 #臺大資訊工程學系 #韓哈斯 #SethAustinHarding
宏 國 象 籃球 在 鍾明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鍾明軒首張個人專輯《LADIES & GENTLEMEN》
數位收聽 🎧: : https://ZMX.lnk.to/LadiesandGentlemenAY
實體購買📀 :https://zmx.lnk.to/AlbumPurchaseFA
葛大為/陳珊妮/武雄/鄭宜農/蔡旻佑/米奇林/黃宣/黃少雍/佳旺
最IN曲風聯手打造
鍾明軒集訓一年 將屬於自己的故事化成歌曲
鍾明軒個人首張專輯,絕對大聲說出真心話
由各界強大音樂人聯手,多面向的鍾明軒面面俱到
為新世代發聲
集訓一年成就一張真正的專輯
「要就要玩真的,至少要是自己喜歡的音樂。」
於是從今年初開始,為了駕馭Disco 饒舌EDM舞曲到抒情R&B等各種曲風,明軒自行展開一整年的秘密歌唱集訓,每一首歌都練到嫻熟,反覆在家練唱試錄,經由製作人不斷挑惕修正才終於完成,靠的全都是嚴格的自我要求。
今年春天首支單曲「當我說真話的時候我感到自由」,是台灣第一支運用deepfake技術製作的音樂錄影帶,讓2020年的鍾明軒,擁抱了2012年的自己,上線短短數日就突破百萬點擊,動人的畫面與歌聲鼓舞了許多人。而這句來自明軒語錄的歌名,更觸動了亞洲不同國家的人們湧入留言,讓製作團隊更確信明軒的影響力,決心做一張音樂與意識都值得被留下的專輯。
“LADIES & GENTLEMEN“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他總有自己的想法,繼由明軒語錄發想出「當我說真話的時候我感到自由」單曲之後,經常以精緻妝容著裙裝出現的他,接下來要挑戰的是這個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LADIES & GENTLEMEN“一語雙關,是明軒跨越網路影片的框框,登上表演者舞台的宣示,也帶領大眾探討非男即女的社會性別。
特別邀請葛大為填詞,希望藉由他精巧的文字,讓更多人認真思考性別刻板印象,讓更多人認識“I am They”這重要的年度關鍵字。更由米奇林和黃宣聯手打造融合饒舌的時尚Disco復古曲風。
為了拍攝“LADIES & GENTLEMEN“這支MV,更由歡歡與小南兩位舞蹈老師,分別指導男生和女生的舞蹈動作,這個前所未有的影像嘗試—不僅僅藉由文字,而是直接用舞蹈的形式身體演繹,明軒不同性別特質的表演令人驚艷。全片出動Bolt高速機械手臂拍攝,當天明軒更以驚人的舞蹈實力與過人的毅力,連續跳了十幾個小時,敬業精神令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深深被感動。
鍾明軒在“LADIES & GENTLEMEN“這支MV當中,一人分飾 鍾明軒 / 男舞者 / 女舞者三個不同的角色,希望以舞蹈的形式身體實踐,讓觀看的人從視覺的衝擊中意識到,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可能性。除了要記熟三個角色的舞步,鍾明軒更要揣摩男女舞者不同的肢體特色,以及細微的臉部表情。
為了要讓三個不同的鍾明軒,同時出現在畫面中共舞,全片更出動Bolt高速機械手臂拍攝。沒有其他舞者能夠協助拍攝,鍾明軒從踏入片場,從早到晚不間斷的重覆跳完三個角色。一開始大家都非常擔心他的體力和能力能否達成,沒想到無論從拍攝前與Bolt高速機械手臂進行測試走位,到拍攝當天半夜演繹女舞者的最後一段舞,即便因為長時間拍攝,不斷纏上層層的繃帶的腳已摩破,鍾明軒直到最後一個鏡頭,都能以優雅神情與完美妝容,驚人的能力與意志力全力配合完成。
這支MV更邀請到今年金鐘獎與台北電影獎雙料得主施筱柔,打造雌雄莫辨的三種明軒造型。清秀黑髮的女生配上貓眼妝,換上特別訂製的短洋裝和銀色長靴,舉手投足都是女人味,然而融合了華麗搖滾與英倫復古,明軒極為少見的男裝造型才登場,更是讓現場每位女性工作人員直呼戀愛了。
#鍾明軒
#首張個人專輯
#LadiesandGentlemen
_
■ Ladies & Gentlemen
詞:葛大為 / 曲:黃宣、施森銘、米奇林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我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看看你午餐 吃多少
塞不塞得下 那件S號
裙子太短 誘惑誰
Oh my lady, 你太胖也太瘦
雙腿 要併攏
習慣男人 愛嫌又愛看
大熱天 濕漉漉的你
記得內衣要簡單
公眾場合 可別聊
和誰和誰睡過
你的慾望 只有一種叫 從一而終
美麗是罪過
也是最低要求
你滿足了世界只為一個認同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我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你一定很愛 打籃球
活潑外向 沒事就 炫耀女朋友
稱兄道弟 只是不會手牽手
喜歡說黃色笑話 永不穿粉紅
Be manly and cool
這個社會 沒准你哭
聲音要低沉 又宏亮
勤保養 但別上妝 那太娘娘腔
黏睫毛畫眼線 豈止女人的特權
練肌肉救世界 不是男人的原罪
今天當先生或小姐
用最稱職的美
I am They.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你也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I’ll show you
我的台步 我會走
敢嫵媚 又威風
你看不順眼 我也不會 少幾塊肉
你不必管我
上哪間廁所
能陽剛能陰柔
或許你羨慕我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我從來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美麗的 醜陋的
動搖不了我
歡迎 好奇的 挑釁的
繼續追蹤我
_
作詞 Lyrics|葛大為
作曲 Composing|黃宣、施森銘、米奇林
製作 Production|陳珊妮
編曲 Arrangement|施森銘Gorden、米奇林MCKY
吉他 Guitar|徐研培 Eric Hsu
和聲 Harmony|范品頤 P.I.N
錄音 混音 Recording & Mixing Artist| 陳文駿AJ(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王秉皇(洋活音樂SeaSide Mastering)
_
Ladies & Gentlement MV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Studio|大樂音樂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陳珊妮
導演 Director|談宗藩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陳彥儒
製片Producer|吳容宸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陳冠綺
現場製片助理Production Support|郝翊展、王琦凱、林秉潔
攝影師 D.O.P|曾崴榆
攝影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林永森、鍾佳育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江睿哲、李煜宬、陳彥名
燈光設計 Light design|蘇揚庭 May Su
燈光助理 Lighting technician|陳奕勳 Ian Chen
舞台燈光硬體協力Stage Lighting Crew|梵宇娛樂設計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陳炫劭
造型 Stylist|施筱柔
造型助理 Styling Assistant|陳怡如、蔡盈穎
化妝 Make up|張小依
髮型 Hairstylist |Peter Wu @ Coloriste hairstyling
演出 Actor|鍾明軒
舞蹈設計 Choreography|Una Chang(歡歡) Sean Lo(小南)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和寬攝影器材
燈光器材 Light Equipment|梵宇娛樂設計
場務器材 Grio|力榮影視
片廠 Studio|鴻臣製片廠
交通 Transportation|廖桑大車隊
標準字設計 Logo design|畢展熒
剪接 Editor|陳珊妮
調光 Colorist|談宗藩
後期 Post Production|QFX、談宗藩
後期協力 Roto Artist |Irene Cha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陳奕仁、田修銓
_
■ 更多 鍾明軒 相關消息:
鍾明軒 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ZhongMingXuan/
鍾明軒 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g_star_k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l7224xs9Uw/hqdefault.jpg)
宏 國 象 籃球 在 Basketball Top5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reurl.cc/9zEk3d
訂閱我們的第二頻道,第一時間更新世界籃球影片⬇️⬇️⬇️
http://bit.ly/2ZgBUZp
Facebook⬇️⬇️⬇️
https://pse.is/K6AKC
Instagram⬇️⬇️⬇️
https://pse.is/KR6D2
官網⬇️⬇️⬇️
http://basketballtop5.com
聯絡我們⬇️⬇️⬇️
basketbaatop5@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iIFGcFz_V0/hqdefault.jpg)
宏 國 象 籃球 在 gavinyi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lient 客戶: 台北市政府
Production & VFX: Bito
Creative Director: 劉耕名
Art Director: 劉熙真
Producer 製片: 陳克柔, 張俊謙, Katie Chan
Director: Gavin Yin 導演: 尹國賢
Shooting Board Setting 腳本設定: 尹國賢, 蔡於診
Camera 攝影: 傅士英
Camera Assistant 攝影助理: 簡金湖, 柏翔, 世豪, 廷騏, 孝强
Lighting 燈光: 周華光
Lighting Assistant 燈光助理: 廖文松, 曾合健, 李家弦, 林顯銘, 徐瑋彥
Dolly Grip: 洪祥智, 蔡承潣, 卓ㄧ鳴, 高洧睫
Art Crew 美術: 鄭維喬
Producer Crew 製片組: 江建泰, 江秉叡, 陳肇延
Casting 選角: 曾熏嫻
Styling 造型: 芭比
Make Up 妝髮: 黃歆恩
Shooting board 腳本分鏡: 蔡於診
Camera Equipment: 宏達數位影業有限公司
Fly Can: AKfly 何文杉, 柯奐辰
Lighting Equipment: 鴻臣實業有限公司
Extra Equipment: 懿生影業移動攝影
Transportation: 五福將工作室
城市印象
Director: 程紀皓
Camera 攝影: 湯育宇, 程紀皓
1st Camera Assistant: 攝大助: 許聖鑫
Camera Assistant 攝影助理: 陳翔科
MOVI 技師: 阿恕, 警廷, 益勤, 阿司
後期
Editor 剪接: 程紀皓
Colorist 調光: 布丁
Designer: 劉熙真, 朱哲頡, 高慶和
Copy Director: 黃心怡
Account Manager: 彭乃芸
Animation & Compositing: 劉熙真, 朱哲頡, 高慶和
Music Production: Subject 2 Sound
Music 作曲: 黃俐雅 Liya Huang
Sound Design 音效: Dave Dunlap
Sound Mixing 混音: 王永鈞 Chief Wang
ATHLTETES 運動員
田徑: 曾秉凡
足球: 林子豪 宋承霖 許冠弘 陳亭皓
排球: 尤敏心 車函萱
游泳: 趙德恩
舉重: 田葳德
跆拳道: 陳建成 黃彥霖
體操: 唐綸
擊劍: 涂詠耀 張秉鈞 初孟軒
滑輪: 謝牧倫 林鈴毅
棒球: 曾琦 徐銘澤 葉濠瑋 蘇俊豪 王詩聰 何嘉慶 張竣凱 劉軒苔 許紹綸 黃逸鑫 尹德融 劉家宏 梁馨如
網球: 宋季蓁
田徑: 李文扉
籃球: 鄭德維 李其恩 林俊傑 楊俊傑 呂孟瑋 朱冠宇
撞球: 江韋翰
射箭: 張鄧允
桌球: 陳宜燦 游榮謙
跳高: 彭子玲
柔道: 江松鴻 陳政和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指導單位:
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 :
張基義 陳美燕 徐正賢 朱開宇 姜漢威 華天灝 林大涵 王宗欣 邱昱凱 潘姿吟 王寶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QTYrtWz-4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