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極端的氣候不只帶來暴雨、也出現乾旱,本次台灣面對73年來最嚴峻的乾旱挑戰,全台水情拉警報,新竹、苗栗、台中及北彰化部分區域將進入分區限水。這樣的狀況使我們認為應加速水資源運用的升級,以構築適合台灣的水資源建設、完善水資源輸送網路及管理模式。
前幾天的這場水資源政策記者會,由共同舉辦過多場氣候變遷記者會的賴品妤委員及洪申翰 Sun-Han委員,邀請水情最吃緊的台中、苗栗在地代表-3Q 陳柏惟委員及我,一起來對水資源政策提出建議與討論。
會中我們提出 #六大政策訴求,分別是:
一、完善水資源運送網絡
水資源的管理最重要概念為區域治理,鄰近的水系互相支援,但在極端氣候之下,難以預測下次乾渴之區域在哪,應儘速建立完善的雙向水資源運送網絡,讓平時負責支援的地區,在需要時也能得到必要的幫忙,提升供水穩定及應變能力。
二、積極開發多元水源
目前台灣多數水源皆來自水庫,一旦降雨量不足,便容易產生缺水危機,未來應積極發展多元水源,如再生水、伏流水、海水淡化等,降低對單一水源之依賴性。建請水利署提出長期水資源配置之藍圖,並逐步落實。
三、提高台灣農業用水效率
目前台灣農業用水佔全台用水量七成,而台灣農業旱作還是採用傳統灌溉方式為主(澆灌、溝灌、漫灌),農委會應加速完善智慧灌溉補助推廣計畫,落實使用智慧滴灌、噴灌等方式,以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並減少農民停耕之損失。
四、獎勵並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
再生水因來源為每日所產生的廢污水,有穩定供水的優勢,目前台灣每日在生水使用量有巨大的進步空間,但現階段再生水建造使用成本仍高於一般自來水。
政府應提高使用再生水的經濟誘因;分別以民生公共廢汙水及工業廢汙水處理著手,研議獎勵工業區中小型廠商使用再生水,並獎勵已使用廢水自行回收廠商,精進使用多次循環回收利用之技術。在民生用水上,獎勵建築物設置「雨水貯留供水系統」,讓雨水貯留系統可作為民生、消防用水之補充水源。
五、培育台灣再生水產業
提供再生水產業所需場址及扶助,打造本土再生水系統與相關技術產業鏈,建構本土先進再生水廠以提升台灣再生水技術量能。
六、全國再生水推廣教育
主管機關應加強宣導,透過教育部與年輕學子溝通使用再生水循環,並從小做起,以節約用水出發,認識各種水資源,建構再生水利用觀念,保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
其中我特別在意的是完善的雙向水網,以本次苗栗縣的狀況為例,正好說明了沒有建立雙向備援系統所造成的困境,#不只沒辦法接受鄰近縣市的支援,#縣內兩座公共給水的水庫也無法互相備援,#讓永和山水庫成了孤立無援的狀況。
對此我也以在地的觀點,提出 #五點在地建議,希望主管機關能給予正面回應:
#完善雙向水網
1. 新竹支援苗栗部分,提昇至每日兩萬噸:目前調整管網管壓反向供水,讓永和山供水系統能早日獲得支援。
2. 鯉魚潭水庫北送苗栗工程加速完工:原訂113年可完工的鯉魚潭水庫北送苗栗工程,將來可沿途提供每日12萬噸,希望可以加速進行。
#開發多元水源
3. 評估中港溪施作伏流水工程及竹南海水淡化廠之可能。(即將完成的後龍伏流水每日可供給0.5萬噸)
#調整方式減低民生衝擊
4. 永和山水庫供給區次高地區增設配水池,避免未來再以供五停二方式給水:在次高區域增加配水池,可以解決因管線過長,管末無法順利供水的問題,便可以源頭減壓的方式減少15%供水,不一定需要像現在用供五停二方式節水,這樣不致於兩天無水可用的方式,相信民眾接受度較高。
5. 供五停二區域之高耗水民生產業,如洗衣、美髮、三溫暖等業者,應研議給予補助。
下週二開始頭份竹南地區就要進行限水了,各供水點的狀況我們都會幫忙注意並即時回報水公司,同時學校及醫療院所的用水也已特別叮嚀過,縣府會全力配合支援。同時,不只在地方的水資源建設上要多點串連,提升供水穩定及應變能力,未來長遠的水資源政策我們也給出建議,期望地方中央攜手努力。
_______
相關新聞:
全台水情拉警報 立委盼推動再生水系統 增強使用效率
https://reurl.cc/MZLbkW
水情拉緊報 立委提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等6訴求
https://reurl.cc/v54egl
水情吃緊 立委提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等6訴求
https://reurl.cc/7yLe31
「南台灣旱情影響全民國防」陳柏惟:防衛動員準備應滾動修正
https://reurl.cc/xg4OEb
「用水調度也是全民國防」 陳柏惟:防衛動員準備應滾動修正
https://reurl.cc/pm4WWl
【抗旱作戰】賴品妤籲:增加廠商使用再生水誘因
https://reurl.cc/9ZLO5a
極端氣候下乾旱 立委籲開發多元水源、增工業用再生水誘因
https://reurl.cc/l0499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
完善水資源運送網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強化水資源輸送網 #開發多元水資源
在 #氣候變遷 的影響下,極端氣候不只帶來暴雨、也出現乾旱,本次台灣面對73年來最嚴峻的乾旱挑戰,全台水情拉警報。台灣每年平均都有2500公釐的降雨量,比起全球多了2.6倍,直觀上來說不應有缺水的危機。但台灣地狹人稠、山高水急,雨量在時間、空間上分布不均,致使珍貴水資源在某些區域條件上保留不易。
這樣的狀況使 洪申翰 Sun-Han委員與我在昨天4月1日一起主辦記者會,並邀請台中市 3Q 陳柏惟委員、苗栗縣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議員,一起針對水資源運用的升級、構築適合台灣的水資源建設、完善水資源輸送網路及管理模式提出六項訴求:
1️⃣#完善水資源運送網
2️⃣#積極開發多元水源
3️⃣#提升農業用水效率
4️⃣#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
5️⃣#培育台灣再生水產業
6️⃣#強化再生水推廣教育
#再生水 來源為每日所產生的廢污水,有穩定供水的優勢,目前台灣每日再生水使用量約60多萬噸,水利署規劃2031年再生水使用量要達每日132萬噸,但相較全台每日的使用水量,仍是佔非常少數,因為再生水建造使用成本還是高於一般自來水。
我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推廣 #再生水使用,分別由民生公共廢汙水及工業廢汙水處理著手,經濟部應研議獎勵工業區中小型廠商使用再生水,並鼓勵已使用廢水自行回收系統的廠商,精進水循環回收利用之技術,未來能夠使用到更多次循環的系統。並且政府也應提供資源,打造本土再生水系統與相關技術產業鏈,建構本土先進再生水廠,以提升台灣再生水技術量能。
針對民用再生水,我認為政府要獎勵建築物設置「#雨水貯留供水系統」,不僅可保留更多水資源,亦可減低都市洪峰負荷。
此外,主管機關應加強宣導,並和教育單位合作,與年輕學子溝通再生水循環的利用觀念,從小認識各種水資源,建構再生水利用意識,保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
#極端氣候 #水資源再利用 #開源節流 #再生水循環 #水資源永續
完善水資源運送網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水利局)
全台水情吃緊,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水成為熱門焦點。而日前完成再生水交換的台積電與奇美更是全台首例,備受關注。
據了解,台積電將仁德再生水廠1萬噸的額度,轉讓於奇美,而奇美也將自己1萬噸的自來水額度轉讓給台積電,並由台積電補足較高的再生水費差額。交易後,由於奇美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就不用大費周章拉管線到較遠的台積電,奇美就近使用再生水,而台積電使用奇美原本的自來水額度,市府因此次交換而省下18億的管線費用,成為佳話。
但由於是全台首例,目前沒有太多案例可以參照,在制度與法規上還未完善。市議員旺詮在質詢中提出,未來臺南再生水工程完工後,每日可提供6.3萬噸的再生水,可見再生水產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也會增加。如何完美複製台積電與奇美的交換經驗,使更多業者交換成功,將是市府努力的目標。蔡旺詮指出,這次交換是市府在長年協商下促成的,也肯定市府的用心與努力。然而再生水的交換不能只靠協商,政策上的輔導也很重要。他表示因為奇美與台積電都是大廠,承受能力高,所以最終答應交換,但未來可能出現小廠與小廠交換的案例,該如何吸引業者,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旺詮分析,再生水雖與自來水品質相當,但還是略差,尤其是某些製程嚴格的產業,要設計什麼誘因使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這是必須考慮的。其次,本來就願意使用再生水的廠商,為何要特意去交換成自來水,他們與市府簽約使用再生水,只要坐等市府將管線拉好即可使用,似乎沒有理由替市府省下管線費用,而多此一舉刻意交換。想使用再生水的業者距離遠,不想使用的業者距離近,導致拉管線的經費負擔加大,所以交換勢在必行,如何分配協調減少費用,並配對業者研議換水,政策上的補助與優惠設計,將是未來的關鍵。
同時旺詮也關心近來載水車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週新市區的產業道路因載水車頻繁路過,導致路面塌陷龜裂,他指出水利局與工務局必須見微知著,去了解是否有其他載水車行駛的路線也有路況問題,他提到現在水資源緊缺,如果這些路段因路況問題引發載水車車禍,那將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現在連火警救災用水也使用載水車運送再生水,如果因為車禍耽誤救災,豈非罔顧人命。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將與工務局、經發局加強合作,對運水路線做詳細檢查。
呼籲加強跨局處合作,請水利局與經發局將公務及民間載水車常使用的路線地圖,彙整後轉發給工務局,由工務局進行路況的檢查。以維護水資源與市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