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之隅,海洋之濱:朱銘美術館(一)】
不只台灣,放眼世界,有誰能如雕刻家朱銘,盛年之時便已開始籌劃屬於自己的美術館?而且憑藉一已之力完成。因為沒有外來資金挹注,美術館的興建過程停停走走,歷經十餘個年頭才終於成形於有山有水的金山海濱。
美術館占地11甲,坐落於緩緩起伏的坡地上,依據系列創作和地勢環境,共有約2000多件作品散置於美術館各處,包含室內外空間,比如草地、步道、睡蓮池或是小徑兩側行人椅上都可見到以不同形態融入自然開放環境的雕刻作品。
相較於同樣擁有大片花園和草地的巴黎羅丹美術館以羅丹寫實主義的現代雕塑為主,打造出城市建築中的一方綠蔭,朱銘介於半抽象半寫實的風格在山水環抱天地中,展現的又是另一派動人風景。
藝術家自己一手催生的美術館,當然要有自己的模樣,因此館內每棟建築物、區域規劃和作品的擺放方式,都出自於藝術家自我意志。不只朱銘自己的雕刻精品,美術館內還展出他的藝術收藏,包含超現實藝術家達利雕刻之作、普普藝術安迪沃荷版畫等。
朱銘擅長使用不同材質從事雕刻創作,如木材、保麗龍、海綿、銅,不鏽鋼和陶土等。因為材質不同,使用的工具、製作過程、態度和成果也會跟著改變。
比如1980年代『人間系列—運動』採用草繩綑綁後海綿後翻銅製成,海綿被綑綁壓力擠壓後的的球狀造型正如運動強健的肌肉型態;也是1980年代『太極系列』則是以保麗龍雕刻,再採青銅翻模後,表面颯爽俐落刻痕如實呈現,還有保麗龍粗糙顆粒質感,建構出態勢的強勁力道。
成功的藝術家除了技術成熟,也得確立自我風格。
少時從事傳統木雕,並得過國家大獎肯定,朱銘的寫實功力當然不凡,但他精益求精,認為雕刻一事並非僅止於餬口工作,而在30歲那年經過多番輾轉周折和不斷碰壁的窘況之下,終於拜入雕刻大師楊英風門下,開始了日間學藝,夜間繼續製作傳統木雕以養家的學徒生活。
把藝術創作當成是結合生活修行的成果,讓他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東方意象又有紋理深度的佳作。直到現在,已過80歲高齡,朱銘仍孜孜矻矻勤勉於創作,比如2015年發表的最新『人間系列—芭蕾』又是朱銘再次超越自我之作。回顧這些歷程,讓人對於只有小學畢業的他更是欽佩不已!
這麼大的園區,如此宜人的景色,當然適合闔家大小前來。藝術之美要從小紮根,館方對於兒童藝術教育格外用心,園區內另設有兒童藝術中心和諸多設施遊戲,讓孩子們可實際接觸創作,親近雕刻作品並習得趣味。
適逢連假,美術館更在04/04~04/07期間推出「朱銘美術館20周年藝術教育雙年展活動」,從吃、穿、住、行等方面著手,設計多樣活動讓孩童參與,正好成為假日親子休閒好去處。然後再到鄰近吃海鮮、泡茶泡溫泉,這個假日豈不完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術館售票處旁洗手間空間設計以木質調營造出氣質優雅的空間,光是這麼難得的一點,就可以感受到誠意與努力。台灣的藝文風氣一直以來並不熱絡,公家美術館還有經費救援,私人美術館則不見得擁有強力後盾。朱銘美術館自1999年開館至今20年,這些年頭走來想必非常不易,實際來一遭,便會知道維護如此廣大園區和作品有多麼費工夫。
如果你愛碧海藍天綠草如茵,也愛近距離感受雕刻藝術的多變和豐富,更想支持源於台灣的藝術果實,朱銘美術館的美很值得親自來參與!
教育雙年展兒童節活動在這兒
http://www.juming.org.tw/opencms/juming/hotNews/…/2019x.html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