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英眼狙擊
等股災撈貨太天真 美股趁勢要追
港股繼續大波幅,表面上有得炒,但日升日跌又新聞主導之下,大部分參與者只會愈炒愈無癮,估計成交及波幅都會逐漸縮減。筆者重整組合的工作大致上已完成,應該開始會比較靜態去應對市場的上落。
當然擔心走勢會由局部股災,引發至大面積崩堤,甚至禍延海外市場。可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從來不是投資好辦法,因此一向沿用的策略是,設置組合淨值警戒線,不幸觸及的話才會更加積極去減倉。換句話說,是寧願冒輸多點的風險,去等崩盤的證據。今次也不例外,特別是外圍市場的發展暫時仍然算是守得到。
其實等跌市,可能是最多人犯上的投資錯誤,以美股為例,少則等了3年,多則隨時等了接近10年,就算現水平大跌10%,比起他們開始守株待兔的時候,依然高出太多。
愛上幸災樂禍,固然是錯失了先機,唯有望股票打回原形,而等跌市最弔詭的一點,是愈錯得勁錯得耐,愈覺得接近收成的日子,於是別無他法唯有堅持,形成一條不歸路。
假如等跌市的心願是「共同富貴」,還算是有點意思,可是如果奢望先來一個股災,提供低位入市然後牛市重臨,類似沙士置業機會的話,就不必如此天真。今時今日資金泛濫市場效率高,有得平幾乎代表一定有伏,股災之後恐怕只會有反彈無大升。
阿里巴巴(09988)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早已經是股災,一些港股淡友以為求仁得仁,在200元左右終於等到買平貨的機會,當時計死數又覺得是偏低,結果在從來未嘗享受過昔日阿里光輝歲月之下,卻無端端要捱今次看來無窮無盡的折磨。
所以有智慧不如趁勢,的確是金句中的金句,與其一路等股災出現,倒不如趁美股未認真轉差,繼續積極尋找搏鬥的機會。一直靠邊站的話,欠缺實戰經驗,無能力感受市場氣氛,幾乎可以肯定日後將會犯上逆勢接飛刀的錯誤。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英sir #英眼狙擊 #信報 #黃國英
守株待兔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要輕鬆做事,就等這兩個字!]
(職場易經筆記-2)
我們遇到事情不順時,常會嘆一口氣說:「時不我予。」可是我們都知道,做事要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我們為什麼總是說時機不對?因為天時最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可是它的影響卻是最大。
所以當我們在職場出現困頓時,再怎麼努力就是出不了頭﹑或成不了事、或走不出來,這時需要的是—
不要急,再等一等。
這次疫情,更顯出「天時」對我們職涯變化的決定性。最近跟朋友在談「數位轉型」,他提到過去一年多以來,公司希望數位轉型,開發出另一條線上課程的路線,但是由於線下課程做得成功,相對使得線上顯得不具急迫性,大家的速度不免有些掉了拍。可是這次疫情一發生,咻的一下子就全部到位,轉型速度驚人,而且上下齊心,展現高度凝聚力。
我說:「這就是天時!」
天時,讓事情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不必推動,不必費力,就輕舟已過萬重山。相反的,如果不在天時,事情既需要推動,也很費力,不容易成功;就算硬是推成了,不免留有後患,比如有人因此被排擠﹑被打壓或被資遣,都不夠圓滿。
《孫臏兵法--月戰》有言:「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我們常說「遭殃」了,也就是出事了,因此這個「殃」指的是災禍。
再來講我的學生Jaelyn,她是瑜伽老師,很會動腦筋﹑變花樣,還把瑜伽從室搬到室外,在大安森林公園辦了一場戶外瑜伽的教學活動。當5月14日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她傻住了,第一周完全陷入茫然迷惘中,心想瑜伽課不能教了,下一步何去何從。
於是她找出一年多前寫的斜槓計畫,赫然看到自己當初發下宏願,誓言要把瑜伽課搬到線上,卻因為線下實體課忙得不亦樂乎,徹頭徹尾就忘了這個想法。而要實踐它,還有比這個時刻更好的時機點嗎?沒有了!
很快地,第二周便開了兩堂線上課,不過當時也不知道成不成,心裡是七上八下,可是現在她一周開11堂!這麼順利,是她始料未及的。
這還是天時!
天時到了,因緣和合,事情就自然開展。上面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疫情,又告訴我們一個易經最重要的道理,每件事都是亦陽亦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當我們看到陰雨綿綿,就要知道太陽仍然在,只是被烏雲遮蔽,雨一停就會露臉,出現一道彩虹。所以禍福相倚,福中有禍,禍中有福,這都有待時間的考驗。因此當困難發生時,不妨盡人事,聽天命,做該做的努力,至於結果則交給—
天時!
現在社會普遍提倡一個觀念:「活在當下」,不要受困於過去,也不要妄想未來,好好過當下的每分每秒,這才是真正如實的活著。我倒是有另一個不同的體會,順境的時候就活在當下,享受人生;逆境的時候則把答案交給未來,不要急於在當下找到答案。因為答案通常不在當下,而是要看天時,所以要等得了。
比如這次疫情,很多人的生活被打亂,不少職業女性在家工作,孩子也同時在家,變得必須工作與同事兩頭忙,不禁都到網路上一吐心聲,簡直是哀鴻遍野。可是我相信,十年以後,這些母親會感謝曾經有這次疫情,並說:「還好有疫情,我才難得有幾個月時間和孩子朝夕相處,沒有錯過他們的成長期。」
再比如這次疫情,很多人的生計被衝擊,從海嘯第一排到第五排,從旅遊觀光業,到餐飲業﹑各種服務業﹑百貨商店,以及做業務銷售等,都面臨嚴竣的挑戰,有人還可以度小月,有人卻完全斷炊。
可是這個時刻,如果我們不守株待兔,想辦法窮則變﹑變則通,疫情過後就是最強的人,這才是我們要打的疫苗,從此對於未來任何天災人禍都具有100%的免疫力。到時候,我相信你會感謝曾經有這次疫情,並說:「還好有疫情,我才會逼迫自己轉型,不僅突破難關,也發現新的商機,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這麼一說,天時是好是壞、是危機是轉機,最終仍看人和,繫於一念,就看你怎麼想。終歸一句話,活在當下,把答案留給未來。
今天「職場易經筆記」,幫你劃兩個重點:
1. 天時還沒到,不要急躁,我們就沈潛與努力,做該做的事。
2. 天時一到,不要錯過,我們就趁勢躍起,勇敢展開新局面。
再給你一個練習題:「天時﹑地利﹑人和,哪個最重要?」想一想,慢慢你便能歸納出自己的人生哲學,整理出面對順境與逆境的態度。
本文讓你有所收穫,請在下面留言+1,給我鼓勵一下。呵呵⋯⋯我才開始從易經看職場,需要打氣。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守株待兔的例子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服藥兵法】再從孫子「九地」看健康之道(二)
〈重地 = ???〉
上一章,藥罐子曾經跟各位看倌介紹過「交地」,用來強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種地形,同樣或許跟健康之道扯得上關係。
這便是「重地」。
《孫子兵法》在〈九地〉裡說: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杜佑在注釋裡,補充說:
遠去己城郭,深入敵地,心專意一,謂之重地也。
所謂「重地」,就是這些地方,「入人之境已深,過人之城已多,津梁皆為所恃,要衝皆為所據(〈杜牧注〉)」,深入敵國腹地,敵人既有主場之利,還佔據交通樞紐,津要絕塞(〈梅堯臣注〉),截斷我軍後路,既不利前線撤退,又不利後勤補給,泥足深陷,不能說來便來,說走便走,在相當程度上,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曹操在注釋裡直接用「難返之地」四個字形容這些重地,可謂言簡意賅。
在用藥上,重地就是一些病,治起來往往會較難根治,一般只能採取守勢,控制病情,延緩情況進一步擴散、惡化。
其中常見的例子主要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俗稱「三高」)。
簡單說,便是「只能醫治,不能根治。」
誠然,醫學愈來愈昌明,可治之症愈來愈多,不治之症愈來愈少,不過面對這些病,還是會「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辭.卜居》)」,同樣還是會有束手無策的時候。
所以在治療上,真正的重點其實不是根治,而是延緩情況進一步擴散、惡化,這就是說,這些病並不會好像粉筆字一樣,只消一個粉擦,抹一抹便可以一乾二淨,更加不會好像倒帶一樣,只消一個按鍵,按一按便可以時光倒流,返回到從前這個沒有病的狀態。簡單說,情況不會愈來愈好,極其量只是不會愈來愈差,在相當程度上,目的主要在維持現狀,盡量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避免情況進一步擴散、惡化。
面對「重地」,孫子主張「掠」。
杜牧在注釋裡,補充說:
居於重地,進未有利,退復不得,則須運糧,為持久之計,以伺敵也。
梅堯臣在注釋裡,補充說:
去國既遠,多背城邑,糧道必絕,則掠畜積以繼食。
既然陷於重地,進退失據,唯一的選擇便是「不進不退」,留守原地,伺機而動。
對,在相當程度上,這是「守株待兔」,不過若不如此,又可如何?
當然,既要「留」,還要「守」,自然便需要源源不絕的補給,不然的話,這不是「守」,而是「困」。
說到補給物資,首當其衝,當然是軍糧,自然便需要運糧。不然的話,這不是「守株待兔」,只是「坐以待斃」。
問題是,既然稱為「重地」,敵人已經佔據交通樞紐,自然便可能已經截斷糧道。
所以與其運糧,倒不如直接劫糧。
不過不管是運自己的糧,還是劫別人的糧,目的只有一個,便是繼續撐下去!
同理,面對這些病,治,固然未必能夠平復如故;不過不治卻只會讓情況一直不斷擴散、惡化,所以唯一的選擇當然還是長期服藥,控制病情。
對,真的要說的話,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態度難免有點消極,不過這是唯一的辦法。
所以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硬仗!
互勉之!
最後,面對「重地」,最根本的方法當然是避免自己進入這些重地。
在用藥上,這就是說,預防勝於治療,沒有這些病,自然便沒有這些問題。
守株待兔的例子 在 飯糰&相撲做的北爛事- 成語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守株待兔」,用來比喻拘泥守成,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