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
「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養你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真的很後悔,當初把你給生下來!」
你以為這些傷人的「童年陰影」,
早已隨著年歲漸長而被淡忘?
不!其實它們都成了阻礙你幸福的「隱形魔咒」!
童年時難以承受的期待、過當的暴力對待,陪伴不足或過度寵溺,都可能累積形成「依戀障礙」,並使人在成年後無法擁有健全的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喪失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在第一段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受挫而成長的孩子,在面對第二段親密關係(像是愛戀關係),容易遭遇一些困難。這可以從依戀障礙去做解釋,這是作者的意思。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一到兩歲的孩子正發展依附關係,而依附關係發展有困難的時候,影響也會擴及成人期。
對我來說,我在看同樣的現象,不完全用依附理論看待。除了兒童期核心信念的養成,我也認為父母親的身教,會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
曾經好好被愛的人,會相對願意主動去愛人,而且也比較懂得去愛。當然,關係的最後,還是要看對方是不是足夠成熟,這也有運氣的成分。不過,主動愛人的人,確實比較能把握關係中的主動性,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人。
關於這本書,我就不特別再談依附的部分了,因為之前版面上也談過了。但是從依附的角度來看,怎麼好好地愛人,我會拿出來好好討論。之後分享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實用,對愛自己也重要!
祝福您,成為自己的安全堡壘,在自己心裡安居喜悅!
*****************************
感情裡,先認真的人就輸了?
【文/ 中野日出美】
在感情關係上,常有人會說「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或「誰先告白誰就輸了」,我想你應該也曾聽過類似的話。
然而,採取主動的一方,就真的註定比較吃虧嗎?
◎主動示好的風險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吧。
不少孩子們應該都問過父母為什麼會結婚,這時父親可能就會跟小孩子說:「因為媽媽很愛爸爸呀!」而母親則是回答:「爸爸那時候說,如果媽媽不嫁給他,他就會死掉。」
「怕沒面子所以絕對不主動告白」、「比起自己倒追,女孩子就是要被動一點比較好」、「結婚對象不要選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人,而是要選擇第二喜歡的」等,這些說法,在女性們的戀愛話題中算是相當常見。
不只女生,最近也很常聽到年輕男性主張「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意,不然不會主動示好,因為被甩真的很傷」、「在戀愛裡當被動的一方,讓對方先告白先付出,總比主動追求、結果被對方占上風來得輕鬆」。
真的是如此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如果是對方先主動,一般人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然而說穿了,這種快感的生成只是因為你太低估自己的價值。
依戀障礙也是這些感情、婚姻與親子教養等問題的根源,當你無法坦率去愛、也無法大方被愛時,便是凸顯了自己的依戀癥結所在。而這也都代表,你還不夠明白「如何與對方維持一段互信且共同成長的感情」。
你要知道,感情並不是像金錢那種單向流動或單方面的物質付出,而是一種雙向回饋。
◎懂愛人,讓人所向無敵
為什麼「先認真的人,不見得比較吃虧」呢?
被人需要、受人疼愛,的確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光是這樣的愛,常常缺乏穩固的根基,容易變得搖搖欲墜。
這是因為站在被動立場的你,不會知道愛情將從何處來,也掌握不了它來臨的時機。對方握有愛的賦予權,而你只有癡等的份—這等於是把愛情的主導權拱手讓人。縱使今天真有某個人對你釋出好感,如果那只是一份不符合自己期待的愛,不也是枉然嗎?
因此,我認為保有「主動去愛」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落得一場空或讓自己傷痕累累,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損你的價值。擁有愛人的能力,會讓你充滿活下去的動力,對自己有益而無害。
不只這樣,我們在愛人的同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除了能減輕壓力、提升求知欲和記憶力,還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因此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種催產素在女性生產與哺乳時分泌量也會大幅提升,由此看來,不難發現其在依戀形成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它都無損你的價值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
「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養你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
「我真的很後悔,當初把你給生下來!」
你以為這些傷人的「童年陰影」,
早已隨著年歲漸長而被淡忘?
不!其實它們都成了阻礙你幸福的「隱形魔咒」!
童年時難以承受的期待、過當的暴力對待,陪伴不足或過度寵溺,都可能累積形成「依戀障礙」,並使人在成年後無法擁有健全的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喪失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
取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
*****************************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在第一段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受挫而成長的孩子,在面對第二段親密關係(像是愛戀關係),容易遭遇一些困難。這可以從依戀障礙去做解釋,這是作者的意思。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認為一到兩歲的孩子正發展依附關係,而依附關係發展有困難的時候,影響也會擴及成人期。
對我來說,我在看同樣的現象,不完全用依附理論看待。除了兒童期核心信念的養成,我也認為父母親的身教,會是影響孩子的一個重要途徑。
曾經好好被愛的人,會相對願意主動去愛人,而且也比較懂得去愛。當然,關係的最後,還是要看對方是不是足夠成熟,這也有運氣的成分。不過,主動愛人的人,確實比較能把握關係中的主動性,找到相對適合自己的人。
關於這本書,我就不特別再談依附的部分了,因為之前版面上也談過了。但是從依附的角度來看,怎麼好好地愛人,我會拿出來好好討論。之後分享的內容,我認為比較實用,對愛自己也重要!
祝福您,成為自己的安全堡壘,在自己心裡安居喜悅!
*****************************
感情裡,先認真的人就輸了?
【文/ 中野日出美】
在感情關係上,常有人會說「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或「誰先告白誰就輸了」,我想你應該也曾聽過類似的話。
然而,採取主動的一方,就真的註定比較吃虧嗎?
◎主動示好的風險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吧。
不少孩子們應該都問過父母為什麼會結婚,這時父親可能就會跟小孩子說:「因為媽媽很愛爸爸呀!」而母親則是回答:「爸爸那時候說,如果媽媽不嫁給他,他就會死掉。」
「怕沒面子所以絕對不主動告白」、「比起自己倒追,女孩子就是要被動一點比較好」、「結婚對象不要選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人,而是要選擇第二喜歡的」等,這些說法,在女性們的戀愛話題中算是相當常見。
不只女生,最近也很常聽到年輕男性主張「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意,不然不會主動示好,因為被甩真的很傷」、「在戀愛裡當被動的一方,讓對方先告白先付出,總比主動追求、結果被對方占上風來得輕鬆」。
真的是如此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如果是對方先主動,一般人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然而說穿了,這種快感的生成只是因為你太低估自己的價值。
依戀障礙也是這些感情、婚姻與親子教養等問題的根源,當你無法坦率去愛、也無法大方被愛時,便是凸顯了自己的依戀癥結所在。而這也都代表,你還不夠明白「如何與對方維持一段互信且共同成長的感情」。
你要知道,感情並不是像金錢那種單向流動或單方面的物質付出,而是一種雙向回饋。
◎懂愛人,讓人所向無敵
為什麼「先認真的人,不見得比較吃虧」呢?
被人需要、受人疼愛,的確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光是這樣的愛,常常缺乏穩固的根基,容易變得搖搖欲墜。
這是因為站在被動立場的你,不會知道愛情將從何處來,也掌握不了它來臨的時機。對方握有愛的賦予權,而你只有癡等的份—這等於是把愛情的主導權拱手讓人。縱使今天真有某個人對你釋出好感,如果那只是一份不符合自己期待的愛,不也是枉然嗎?
因此,我認為保有「主動去愛」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落得一場空或讓自己傷痕累累,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損你的價值。擁有愛人的能力,會讓你充滿活下去的動力,對自己有益而無害。
不只這樣,我們在愛人的同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除了能減輕壓力、提升求知欲和記憶力,還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因此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種催產素在女性生產與哺乳時分泌量也會大幅提升,由此看來,不難發現其在依戀形成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以上文字取自
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64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它都無損你的價值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 😕
#感情十大謎題 #到底在輸什麼 😂
在感情關係上,常有人會說「先喜歡上的人就輸了」或「誰先告白誰就輸了」,我想你應該也曾聽過類似的話。然而,採取主動的一方就,真的註定比較吃虧嗎?
#主動示好的風險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吧。不少孩子們應該問過父母為什麼會結婚,這時父親可能會跟小孩子說:「因為媽媽很愛爸爸呀!」而母親則是回答:「爸爸那時候說,如果媽媽不嫁給他,他就會死掉。」
「怕沒面子所以絕對不主動告白」、「比起自己倒追,女孩子就是要被動一點比較好」、「結婚對象不要選自己最喜歡的那個人,而是要選擇第二喜歡的」等,這些說法,在女性們的戀愛話題中也算是相當常見。
不只女生,最近也很常聽到年輕男性主張「除非很確定自己的心意,不然不會主動示好,因為被甩真的很傷」、「在戀愛裡當被動的一方,讓對方先告白先付出,總比主動追求、結果被對方占上風來得輕鬆」。
真的是如此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的確,如果是對方先主動,一般人都會產生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然而說穿了,這種快感的生成只是因為你太低估自己的價值。
依戀障礙也是這些感情、婚姻與親子教養等問題的根源,當你無法坦率去愛、也無法大方被愛時,便是凸顯了自己的依戀癥結所在。而這也都代表,你還不夠明白「如何與對方維持一段互信且共同成長的感情」。
你要知道,感情並不是像金錢那種單向流動或單方面的物質付出,愛是一種雙向回饋。
#愛人的能力,可以讓人所向無敵
為什麼「先認真的人,不見得比較吃虧」呢?
被人需要、受人疼愛,的確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光是這樣的愛,常常缺乏穩固的根基,容易變得搖搖欲墜。這是因為站在被動立場的你,不會知道愛情將從何處來,也掌握不了它來臨的時機。對方握有愛的賦予權,而你只有癡等的份—這等於是把愛情的主導權拱手讓人。縱使今天真有某個人對你釋出好感,如果那只是一份不符合自己期待的愛,不也是枉然得嗎?
因此,我認為保有「主動去愛」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唯有為愛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真正接近自己所愛。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落得一場空或讓自己傷痕累累,但無論如何,#它都無損你的價值。擁有愛人的能力,會讓你充滿活下去的動力,對自己有益而無害。不只這樣,我們在愛人的同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名為「催產素」(Oxytocin)的荷爾蒙。它除了能減輕壓力、提升求知欲和記憶力,還有助於增強抵抗力,因此又被稱為「幸福荷爾蒙」。這種催產素在女性生產與哺乳時分泌量也會大幅提升,由此看來,不難發現其在依戀形成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好不容易建立的關係,無法持久;小心翼翼付出的真心,總被辜負;儘管你多麼努力想要填補空虛,卻只感覺到孤單無助……。曾遭受過的背叛、委屈、壞運氣,早就讓你不知道該拿什麼相信自己,甚至連「愛人的勇氣」都沒有了。
「心好累,為什麼壞事都發生在我身上?」
其實,讓你如此辛苦、不順心的,並非厄運或你犯了錯,而是尚未痊癒的「童年傷痕」,至今仍如枷鎖般箝制你,阻礙你邁向幸福、展開自己的人生。
心理學研究已證實,童年時難以承受的期待、過當的暴力對待,陪伴不足或過度寵溺,都可能累積形成「依戀障礙」,並使人在成年後無法擁有健全的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喪失愛自己與愛人的能力。這些傷你至深、讓成年的你痛苦不已的「隱形魔咒」,往往都來自最親愛的家人。
日本心理諮商師中野日出美,將藉由心理學專業,在本書中為你點出五種毒親模式、四類依戀障礙。讓你從自身童年經驗,發現如今在人際、職場、日常不順心的問題癥結點——率先踏出解決的第一步。
本文出處:《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傷你最深的往往是家人!人際心理師教你解除「依戀魔咒」,讓愛不再變傷害》,方言文化‧Babel Inside,2019/10出版。
📖閱讀更多:https://bit.ly/2poK5SE
它都無損你的價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這裡想跟你做分享!
有一個老婦人,她有兩個大水罐,分別掛在她扁擔的兩邊,她都會擔著這個扁擔,而掛了兩個水罐去挑水。
有一個水罐呢出現了一個裂縫,另外一個水罐是完好無損的,她每一次從溪流走回自己家裡的路其實很長。每次到達目的地的時候,裂開的水罐就只剩下一半的水。
這兩年多以來,老婦人每一天都挑了一罐半的水回家,但其實她是可以帶兩罐滿滿的水的,這兩個罐子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完好無損的水罐覺得自己很棒,因為呢它每天都裝了滿滿的水回家。
但是相反的,那個有裂痕的破罐子,卻為自己的缺陷感覺到非常的羞愧,因為它自己只能完成一半的任務。
過了兩年之後呢,那個失敗的感覺讓破水罐感覺到非常的痛苦,它就跟老婦人說我非常慚愧!在妳回家的路上,我身上的裂縫使妳的水都漏出來了。
這個老婦人經過兩年的時間,她當然知道這個裂痕,可是呢她笑著跟這個有裂痕的罐子說,你有沒有留意到,在你的那一側路上開滿鮮花,而另外一側卻沒有,那是因為我知道你有裂痕,所以呢在你的那一側的路上種滿了花。
每天我們回家的時候,你的裂痕就可以澆灌這些花朵,這兩年下來,我都會摘下這些美麗的花擺在我的桌子上,如果沒有你的缺陷,家裡就不會這麼漂亮了!
我看完這個故事之後,心裡有很大的感動,因為我常常會遇到很多朋友,針對於自己的某些個性或特質,常常太快的去貼上一個對或錯,好多不好的標籤,而沒有看到這些特質背後的相對性!
可能你是一個很安靜內向的人,可是你也會因此變得深沉跟周延;可能你是一個比較衝動、思考比較少的人,但你也因此變得更果決、更有行動力。所以這些特質能夠為他貼上好壞,或對錯的標籤嗎?
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的,關鍵就在於,你從什麼角度,你有沒有從見樹又見森的角度,去看懂這一切呢?
其實回到人際之間,為什麼共識有時候難以達成?是不是我都很習慣的從自己的角度,去為眼前的很多事物,直接的去做很多的價值判斷,而沒有去思考它的相對性!於是呢,我們常常會從自己的角度去說、去做,那些自己以為對的事。
反過來說喔,你以為對的它並沒有錯!可是它放在這個情境底下合不合適?跟這個情境相關的參與者,他們怎麼看這件事?
如果你沒有做出這些考量的話,你就會發現有時候你真的是對的,但是你的對,對於事情跟結果,卻一點幫助都沒有。
就是那句很令人沮喪跟挫折的話,叫做「對!但沒有用。」
所以我常常會跟很多朋友分享,我說要達成共識並不難,但是這第一步你所需要學的,並不是怎樣用厲害的話去說服別人,而是你要先能夠去理解到,凡事有它的相對性。
你只有看懂相對性,你才會看見可能性!而擁有「可能性」才能夠引導你跟別人慢慢的走向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一個地方。
希望今天分享的這個小故事,能夠對你產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談到達成共識,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就是一門用系統性的方法,幫助你怎樣跟別人達成共識的一個有效學習。
在這個學習裡面呢我們會用很具體的方法協助你,能夠去打開自己的感官,不管是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還是心裡想,這個過程無非就是一個目的,叫做讓你先看懂「相對性」,在這個基礎底下,進一步的用有效的提問方式,讓共識成為彼此之間自然而然發生的一個結果。
這一門課我們在6月份也有相關的講座,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YNGGZI7Sq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