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
有「21世紀中國史學泰斗」之稱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
1930年,余英時出生於中國天津,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余英時畢生專研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深具開創性,影響半世紀的全球漢學研究,是當世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之一。
余英時多年堅持反共、平反六四的立場,從不受各種利誘而動搖。學術研究之外,余英時提攜後進亦不遺於力,桃李滿天下。任教期間培養出眾多史學學者,並於2014年設立「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
余英時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獲頒素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並為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國際學術地位崇隆。
余英時著作等身,最知名的《歷史與思想》於1976年出版,是史學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2018《余英時回憶錄》問世,具現他從成長求學迄今的心路歷程及轉折,與時代變亂相綰繫,從而形塑生命中深沉與不斷思索的肌里。從訪談到成書,歷十二寒暑,成書之不易與下筆之慎重,可見一斑。
📚閱讀再多一點・OB短評 https://reurl.cc/rgG0Ar
《#余英時回憶錄》,余英時著,允晨文化
作者自陳並沒有寫自傳的慾望,但多虧訪談人的熱忱,幾度易稿,交互增改,於是有了我們眼前這部回憶錄。史家看自己,當然不會只有我,更多的是我與時代的關係。因為他是余英時,這書便有了奇異的重量。
若把人的精神視作筋脈骨幹,血肉或許老去凋零,意念猶有脈絡架構。這部回憶錄鏤刻作者部分人生身影,紮紮實實不以浮誇為賣點,文稿醇厚有味、餘韻無窮,也是世代興替的宴席。
余英時很可能是這世代最後的大師,這本「意外」的自傳,不同於自傳體常見的膨脹和裝飾,過於張牙舞爪地把一生大小事全部塞給讀者,甚或隱惡揚善。在這部回憶錄中,作者刻意把自己放在比較後面的位置,留了更多空間給予時代的描繪和紀錄,體現史家卓越的史識和史見,進而更展示了傳主的風範和神采。
(本文圖片/翻攝自Youtube/TangPrize)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yTucmTLXp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學術榮譽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中央研究院今日發稿指,史學大師余英時(1930-2021)於 8 月 1 日晨間在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 91 歲。
中研院表示,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罕見,於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具極開創性,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
余院士 1930 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是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 1991 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
延伸文章:
【陶傑:余英時教授的「小兒麻疹」】
https://goo.gl/B39JR5
【星 CUP 人物談寄呈余英時先生】
https://bit.ly/3epy2rK
#余英時 #史學
學術榮譽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史學泰斗余英時逝世】史學泰斗余英時在美國寓所逝世,享壽九十一歲,全球學術界同表哀悼。
余英時生於一九三〇年天津,一九四九年就讀北平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同年赴港探望父母,後入讀新亞書院及研究所,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來留學美國哈佛大學師從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教授,並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歷任哈佛大學教授、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自普林斯頓大學榮休後為榮譽教授。
余先生擅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見解皆具開創性,西方學界推崇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括二〇〇六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二〇一四年首屆唐獎漢學獎等。除學術成就外,其抱有人文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風範亦為人景仰。
余英時與香港淵源極深,在《余英時回憶錄》中,他提到一九四九年來港探親後,曾欲返回燕京大學繼續學業,坐火車北上廣州時,火車在石龍因故停頓,他必須改乘第二天的火車,在石龍停頓的幾小時空檔,心念一轉決定返港留在父親身邊,竟從此就走向另一條人生大道。歷史的軌迹,往往出人意表。
---
《明周文化》推介:
余英時在香港:新亞書院師從錢穆 從歷史角度倡導民主自由
https://bit.ly/37mXnl2
【綠色西貢人】封面系列文章:
https://bit.ly/3C1dKSh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余英時 #國學 #史學 #漢學 #歷史學 #歷史 #思想 #文化 #中國傳統 #中國歷史 #余英時回憶錄 #國學大師 #歷史學家 #漢學家 #研究 #學術界 #知識分子 #人文 #社會科學 #新亞書院 #中文大學 #中大 #yuyingshih #我就是我
學術榮譽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6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yTucmTLXpeE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眾多副手人選中選擇了黑人女性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成為競選拍檔,這一選擇被認為是傳統穩陣的安全之選,初步反應也算正面。由於賀錦麗去年曾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較具競選經驗和曝光率,加之其性別及族裔背景,相信有助鞏固民主黨選票,同時有助吸納女性、少數族裔的選票,但對於共和黨特朗普的基本盤來看,未必有很大影響。由於賀錦麗曾經有激進進步主義的歷史,現在又和拜登一樣,走溫和中間路線,屬民主黨建制派,在競選中可以左右逢源,也可能受左右夾擊。拜登不揀非洲裔資深女外交官蘇珊賴斯,或是考慮到她缺乏競選經驗;不揀左翼女參議員沃倫,顯示他依然希望民主黨注重中間偏左的溫和路線,以避免共和黨及特朗普藉批判社會主義發動攻擊。
蘋果頭條
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Wolfson College, Cambridge)院長上月曾發表聲明,指正考慮褫奪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榮譽院士名銜。根據林鄭月娥在行政會議的個人利益登記冊最新資料顯示,她已刪除了在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身份一欄。林鄭月娥晚上10時17分在fb撰文回應,承認學院認為她偏離學術自由和言論表達自由的原則,致函要求答辯,否則取回其院士名銜。林鄭指已去信反駁,惟對學院「以毫無事實根據、道聽塗說的態度去誣蔑別人,感到十分失望」,亦不想繼續與沃爾森學院有任何聯繫,故退回頭銜。
東方正論
本港自一月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以來,疫情持續七個月而不退,第三波爆發更是來勢洶洶。儘管近日確診數字有所回落,但疫情何時完結無人說得準,冰封的經濟亟待打救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安全有序地重啟經濟,特別是打救旅遊業,可謂費煞思量。眾所周知,本港疫情在年中一度受控,惟七月初開始,本地個案爆個不休,高峰期每日過百宗確診病例,直到近日才回落至雙位數字,昨日新增四十六宗,三十九宗為本地感染,當局認為仍未可以放鬆。誠然,抗疫仍未成功,市民仍需努力,但百廢待興,失業率高企,重振經濟已是不容再拖,特別是旅遊業成為重災區,連老牌旅行社都一度傳出遭債主入稟清盤的消息,足見情況危殆。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衝擊下,食肆限聚二人一枱及晚市禁堂食,不少人轉買外賣。本報獲悉,有部分食肆連鎖店睇準商機,趁租金回落,計畫逆市擴充,開設外賣專門店。在本港有多家分店的「棋哥燒鵝餐室」,正覓細鋪主打外賣燒鵝飯盒。而在旅遊區有多家分店的米芝蓮一星「添好運點心專門點」,亦計畫在民生地區開設外賣點心專門店。有代理指出,在民生地區租細鋪做外賣,開鋪「入場費」約數十萬元,較一線地區的食店,低七至八成,加上現時鋪租處於近十年低位,以一般最少簽三年死約,至少可享盡三年平租拓外賣市場,待疫情後再大展拳腳。飲食業在「限聚令」之下步入寒冬期,不少食肆結業,不過亦有連鎖食肆因應港人用膳習慣改變而調整營運策略,在疫情下找到另一商機。
學術榮譽 在 Bit King REAL Taiwan's true politic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王定宇與1450攻擊黃醫師不是名醫,的確!黃醫師不敢自居名醫...
但他除了很早就獲得學術界的最高榮譽肯定
也上過商周等各大知名媒體
是不是名醫,請大家自由心證
💰支持比特王為公理正義發聲,開放小額捐款。
➜ 🌝https://p.ecpay.com.tw/3470D
(贊助方式:信用卡、ATM、網路ATM、超商都可!)
➜ 馬上訂閱,馬上讓您全家發大財 ➜ https://bit.ly/2QPZumD
➜ FB http://bit.ly/比特王
➜ Line ID : ➜cashflow889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BitKing比特王出任務
Music
https://www.bensound.com/royalty-free-music
https://www.purple-planet.com/
https://www.youtube.com/user/NoCopyrightSounds
https://www.beatport.com/
學術榮譽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