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不會「均分」切蛋糕(見圖三)的犯罪少年
。
這本書提到「隱形的發展障礙」如何影響少年及社會,在一連串的誤解下,最終走到「被關」,但被關也無法矯正,而繼續爛/自我放棄下去。(主見於自閉症族群、智能障礙、視知覺問題、閱讀障礙及過動特質等)
這群人並非嚴重失能,表現在臨界值,看不出來與常人有異,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形容「格格不入」及「學習不來」的情形,在太多挫折及被他人誤解又壞又懶的狀況下最終走向毀滅--即反社會人格、犯罪或憂鬱症、自傷。(不過這裡談被關的少年,所以主要是前者--傷害他人)
作者是醫師,他測試他們簡單的測驗,如複雜的臨摹(見圖二),發現根本是扭曲的。如問題解決對策,但他們非常僵化與固執,視野格局小,缺乏未來性及想像力。作者認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未發展,「不是不願意,而是不能」。
「認知學習的能力」根本在最低層,有的比小學生還不如。
常遭受挫敗會讓他們以最原始的暴力與性作為解決之道,因此也出現性侵犯、殺人犯。他們一路下來,會有四次誤解:
【一次障礙】少年本身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
【二次障礙】學校老師並未發覺其障礙,僅將少年貼上不會念書的問題學生」標籤。
【三次障礙】進入少年院保護管束,教官也未察覺其障礙,加上管教不當導致少年的情況惡化。
【四次障礙】少年長大出了社會,更不為人諒解,又備受歧視,最後犯下罪行,再度關進監獄。
作者遂提出逐步改善認知能力的作法,實際、具體的作為會比單單正向教養更為有用,就像教小小孩那樣,要拆解成他能懂的方式,甚至是遊戲型態來引起興趣和練習,同時在心理層次上,也要期待他們有所成,以交付任務的方式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雙管齊下,當有了自信和成就,方能真正改善現況。
---
其實這跟我提的概念很像,發展障礙在亞斯、過動、閱讀理解障礙這一塊,受各種盲點影響,導致「訊息的接受、理解」完全不同,只能「自我中心式」的,當然與社會共識卡關、格格不入…但與其智力發展是不相干的。重點在找到可以溝通的方式,之後也就懂怎麼教導他們,並讓他們養成觀察、發問與歸納的人際互動習慣。
但若是智能障礙,要同時考慮認知能力的學習也是有限的。
更更重要的,作者沒提的(畢竟是精神科醫師不是心理師),任何人都需要「穩定的情感依附」,這群少年也是,要有懂他們的人作為情感上的穩定依附,情緒平穩不混亂,認知能力才能發動。
「學生憂鬱症測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空姐泰酷 Press to Tal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焦慮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焦慮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微笑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微笑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你也感到憂鬱嗎?一些你必須知道的憂鬱症知識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Dr. A-ba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殺警案,還是決定說點什麼。我並沒有要給一個什麼明確的答案,只是提出個人看法,與大家公開討論。先聲明,我一定有我的立場和先入為主的想法,可是我盡可能地用溫和的語氣在闡述,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言不合就一定要謾罵,嘲諷,開酸的人,為了你我都好,麻煩你別看吧,感恩。
老實說,無論是認為精障者犯罪應該獲判無罪,或是認為應該一視同仁地關監禁甚至死刑,兩派都多少有些過激的言論讓人不舒服:認為應該無罪的,會一直喊著人權人權,好似相反立場的人就是沒人性,認為死刑只是為了『報復』。另一派的人,則常夾雜類似詛咒的話,「等哪天你家人被人殺死了,你再來說你不支持他判死刑。」甚至更激進的人會認為,不論大罪小罪,反正只要犯罪,就希望司法判處極刑。
廢死和精障者犯罪無罪,雖然是兩個不同議題,可是支持者時常有著極大的交集,反對者亦是(支持A也通常支持B,反對A也常跟著反對B),所以先都歸在一起去討論。而這是不是一個單純的人權議題呢?以人權議題來說,婚姻平權絕對是,畢竟婚姻說到底是關乎兩個人的事而已。但廢死或精障者犯罪呢?這不僅僅是關於(兇手的)人權,還是一樁犯罪,更有受害者的人權(如果還活著)以及其家屬要追求的正義。
以王婉諭來說,第一時間,她的立場是反對死刑的,也因此招來許多嗜血的人批評她不夠愛小燈泡,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她轉為希望兇手被判處死刑。我相信以前的她一定也曾是個廢死派的理想主義者,她大概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這麼希望兇手被槍決。難道她從廢死轉為支持死刑,她就成了不懂人權的人嗎?
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支持和信仰的事情,找到很好的理由和理論,說服自己也說服他人,可是對相反立場者,卻會用一種過於簡單,而去脈絡化的方式來解讀,甚至以偏概全,認為反對者『都是』怎樣的人。然而,一個人會產生怎樣的立場,一定跟他的生命經歷等等是息息相關的,就像上述的王婉諭的例子。但這去脈絡化的解讀方式,也造成兩邊立場的人無法產生對話。
講究人權是一個世界的大趨勢,但並非所有打著人權旗幟的人,都真的了解其內涵。例如在婚姻平權上,有些人喊著支持,卻又會說那些扮裝皇后,或是女性化(娘娘腔)的男生『噁心』,又或是說,他們支持女同,但反對男同,因為肛交很髒云云。雖然同婚的推動他們還是幫忙推了一把,但說到底,那或許只是在吃人權自助餐,因為喊人權似乎是件很『潮』的事(我指的是部分的人)。而我也有些疑惑,雖然「精障者犯罪應判無罪」的想法是良善的,但其中是否夾雜著一絲歧視的味道?例如原住民考試的加分,我也始終不懂這是否是漢人某種優越感,認為「你不如我」所特立的,即使,那政策是出於良善。
另外,關於精神鑑定,前陣子大家才在說,普篩會有偽陽性偽陰性。再先進的科學分析,都會有謬誤,再精密的程式,也免不了出現bug,可是這時精神鑑定又變成不能被質疑了?倒也不是我不認同那位專業醫師的鑑定,我想,任何精神科醫師去,大概都會判定殺警案的犯人,當時確實處在發病狀態(所以,這案子打一開始就不可能求處死刑就是了)。
而我比較想詬病的是司法程序。我跟一位擔任過法官和律師的朋友聊到此案,他認為應該第一時間送交三組不同的醫事人員做鑑定,並且在不讓他們知道同時間還有別人做鑑定的情況,以自己的專業來做判斷。縱使出來的結果可能一樣,但至少比較能讓人信服,畢竟這是這麼重大的刑案,多花些錢和人力,本是應該,而且也才不會讓單一一位醫師承受所有壓力。
然而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時間已久,現在的鑑定都已無法還原犯人當時的身心狀況,而且,鑑定的醫師都已被大眾知道,鑑定結果也半公開,那接下來的鑑定,也就不可能是自由心證,不可能不被影響了。「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
而診斷這件事情,總是一翻兩瞪眼的。即使你的病歷和報告有密密麻麻一大疊,但最後出現「你有/無 高血壓」,就是會影響你能不能申請到保險。然而所有的病症都是一條軸線發展的,今天高血壓的定義是140/90,難道139/89的人就不用擔心,而多了1mmHg就會馬上腦溢血嗎?可是報告上頭寫著「病患犯案時處於心神喪失狀態」或「未達到心神喪失狀態」,就多少會影響我們心中的天平。不過,雖然我認同犯人在當時處於發病狀態,有嚴重被害妄想,但他被捕後說「我知道再這樣下去他會死」這類的話(大致語意是這樣,詳細內容我忘了),所以他是否完全地心神喪失?這有待商榷,不過我當然不是專業。
然而,真正有裁決權的還是法官。過去也是有很多案例,法官不採納鑑定的報告,例如某個醫療糾紛,三位醫事人員鑑定結果,不是沒有疏失,就是疏失本身不足以影響病人結果(死亡),但法官還是對醫師判了刑。而不論是醫師或法官,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立場,一位廢死派的法官,大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求處犯人死刑。這也是為什麼關於同婚釋憲,憲法擺在那幾十年了,明明大家看到的文字內容都一樣,不同的大法官卻對婚姻平權的解讀南轅北轍,說到底,還是每個人的立場根本性的不同啊。
不論這個案子將來如何發展,最該注意的是,將來出現『模仿者』。這模仿者指的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謊稱自己有,或是曾經有精神病史的人,在犯案當下並非發病狀態,卻還是犯案,並宣稱自己發病了,例如王景玉就是這樣。即便他殺害小燈泡時,『可能』有些症狀,但那些症狀不足以影響到他的認知,就不該構成減刑要件。而一旦越來越多人聲稱自己有精神疾病,其中有真有假,然後去犯案,就是更加造成精障者的污名化,讓真正弱勢而應該受到照顧的人,被剝奪資源,甚至讓他們不願出來,也會形成大眾對醫師的鑑定和司法體系更加不信任。
精神疾病有那麼容易判斷嗎?如果今天『與惡』的應思聰出現在你面前,你該如何判定他是有思覺失調症的應思聰,還是演技很好的演員林哲熹?甚至是曾經有應思聰病史,但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或許專業的醫師比我們懂得判斷,但有沒有可能出現演技更厲害的模仿者呢?
記得我高中時讀了『24個比利』這本訪談小說,即便採訪者(本書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讀者,他相信比利確實是有人格分裂(解離型人格),然而這本小說我從頭讀到尾,我都無法說服自己比利是真的有病,我始終認為他是個模仿高手。除了他的每個人格都太完整太立體,更重要的是,那24個人格多是男性,且多掌握權勢,而佔少數的女性人格,則較為懦弱且邊緣。可是他聲稱犯下多起性侵案的,竟是其中一個邊緣的女同志人格。把責任推給了一個女同志的他,是個完全的生理男性,此舉就像是要淡化自己的罪行。
或許有人會說,一般人不會想被當精神病患,所以不可能假裝精障者去犯案。但同樣地,一般人也不會想去殺人或性侵,一般人也不會想去坐牢呀,因此我們只是用著自身想法,去套用在犯罪者身上,而實際上我以前也遇過一個中國籍人士,希望能以被害妄想症(他認為自己遭中共監控)的名義,讓我們收治住院,可是被老師拒絕了。也遇過幾個在急診喊著希望精神科收他住院的病人,所以這世上真的是各種想法的人都存在啊。大眾期待醫師去拆穿謊言,但說穿了,沒有任何科學方法是能夠完全讓一個人了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這實在太為難了。
誤導醫師,影響診斷,實務上有沒有可能呢?我自己曾經幹過一件事。三年前我有一個故事入圍文化的優良劇本獎,後來拿到台北市影委會的劇本獎,還得到兩個文學獎,講的就是一個思覺失調症患者如何『偽裝』成正常人,最後逃出醫院。先說,那個時候的我狀況很糟,媽媽過世,失戀,決定不從醫,並從研究所休學等種種事情接踵而來。為了完成這個劇本,我希望能真實的體會被當成病人的感受,於是我去了身心科。
我先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形象,在我闡述自己的狀況後,醫師也做了些回饋和建議,然後我發現,那些回饋跟建議跟我過去在精神科實習所學到的一模一樣,也就是,當我說我有A的症狀,我知道醫生會給我a這建議,當我說我有B的問題,醫生一定會用b這答案來回答我。因為所有建議和答案幾乎都在我預期之內,所以醫生給予的口語方面的治療,是無效的,然而我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乖乖領了藥,那些我預期他會開的藥。
接著我想了解,吃藥會引起哪些副作用?為什麼精障者很多不願配合治療?於是我吃了幾天醫生開的藥,直到某天,我頭痛欲裂的起床,卻還要搭高鐵到台中去接案拍照,不僅遲到了,還把行李箱忘在高鐵站櫃檯,我就不敢再服用了。後來我要求醫師為我做檢測,他找了心理師來。看著那一份密密麻麻,有幾百題的測驗,即便題目看似亂數排列,可是我卻能清楚分辨出,「這一題在問我是否有思覺失調症症狀」,「這一題在測試我是否有躁鬱症」等等,也就是,藉由答題,和我在醫師面前形塑的形象,我可以有一定的程度去影響醫師對我的診斷。在那一刻我其實覺得有點可怕,精障的『模仿者』如果可以做到這樣(但實際如何操作,我想還是別說得太細)。
後來我還是跟醫生坦承,我有醫學的背景,目前正在創作劇本(我沒有說我是為了寫劇本才來看診的啦,那太不給醫生面子了,不過我有說他給的建議我自己都聽過,所以沒什麼效果)。在那一刻我才感覺鬆了一口氣,也才終於建立起我跟醫師之間的信任感,不過那次之後我就沒再回診了,沒有後續,當然也沒利用這些去犯罪啥的,申請保險什麼的(題外話,後來接觸很多線上編劇,才知道滿多人都滿瘋狂的啊,為了瞭解酒店文化,去當一日小姐,或是跟著法醫去命案現場之類的)。
雖然我們期待醫生做出正確診斷,也沒有醫生想犯錯,但每個醫生執業生涯中,大概不可能沒出現過判斷錯誤的時候吧。我有一個親戚二十幾年前被診斷為憂鬱症,他的學歷家庭等等都很好,可是他就是發病了,最嚴重的時候,被強制住院治療一個多月。或許大家身邊多少有接觸到憂鬱症確診的親友,可是有因此住過院的應該很少,所以可想而知他當時情況有多嚴重。
往後的十幾二十年,他時不時的會發病,並且一發病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恢復。直到幾年前,他才正式被確診為是躁鬱症,不是單純憂鬱症。由於他天生性格就很溫和,情緒的起伏不明顯,以致於他在躁鬱症的『躁期』,看起來也不顯著。而人在躁期時,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很不容易有病識感,因此他永遠在『鬱期』才會去求醫,導致每次醫生看到他,都是在鬱期,也就被診斷為憂鬱症。而如同我前述,「要推翻前一位醫師的診斷,重新下一個診斷,是遠比你立一個新的診斷,來得困難許多。」即便他不斷換醫生,但每位醫生翻開他的病史,密密麻麻都是其他精神科醫生下給他『憂鬱症』的診斷,使得他這麼長時間都被當作是單純憂鬱症在治療。
而實際上不管是哪種疾病,一旦進入長期的慢性病,病人與自己的病『共處』了許久,也就產生『共生』關係,有的時候他們比醫生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況。我有一個朋友,有先天性的心臟異常,導致他心跳始終維持在兩百以上。一般人心跳數如此,早就昏過去了,可是因為他一出生就是200bpm,就像一般人爬山可能會有高山症,但長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人,身體已發展出一套自我調節機制,所以他可以打球熬夜樣樣來,他甚至是我遇過運動神經最協調的人之一。當然他幾年一次,還是會發生類似休克的瀕死狀況。而在兵役體檢前,他刻意熬夜多天讓自己疲憊,當醫生看到他的數據,想當然爾是判免役了(普通人不要學,他是真的有心臟異常,而且這很危險)。
我也認識一位編劇,曾拿過兩大劇本獎首獎,是個創意無限的創作者,但他本身有躁鬱症。躁鬱症的躁期其實是個自信滿滿,且創意噴發的狀態(並不是大吼大叫就叫躁鬱症。如果有不熟悉躁鬱症表現的人,可以看看電影『LUCY』,裡頭Lucy說自己「腦袋速度跑得很快」就是典型躁鬱症表癥),生病十幾年下來,他其實知道如何調配藥物,讓自己處在輕躁狀態,不會過於失控,卻又能展現創意。
我舉這些例子,不是要大家不信任醫師診斷,而是醫生的判斷確實有許多變因在其中,而這變因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仰賴病人本身給的資訊。坦白說,要醫生從短短三五分鐘(台灣一般門診時間,精神科會再長一些),去下正確診斷,這未免也太強人所難。所以,或許假扮成應思聰的林哲熹不會有,但卻可能存在著不少,有應思聰病史,可是此刻正在演戲的林哲熹,例如王景玉,或是前陣子新店路上隨機砍死人的現行犯,他們確實有精神病病史,可是他們犯案當下真的沒有判斷能力了嗎?
我們一定都有過生氣的經驗,也有過『模仿』自己生氣的經驗,假裝對某人發脾氣,所以就像我前面舉的例子,生病久了的人,對自己疾病越熟悉,有些人甚至可能具有一定掌握能力,導致醫生的精神鑑定也更加困難,他們在犯案後又一再地在媒體面前強調自己的精神病史,讓大眾對精障者敵意更深,讓弱勢的病患更躲到角落,這些『模仿者』,才是真正與惡的距離很近。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無助和對身邊的人造成的影響,我其實滿熟悉的。除了上述那個躁鬱症被診斷為憂鬱症的長輩是我三等親,我外婆在糖尿病導致失明後的幾年後,也開始精神錯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不過她情況特殊,可能是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腦部病變,而有了幻覺),我母親在神經退化性疾病MSA的過程中,也時不時有「我已經死了,心臟沒在跳了」這類妄想的言語,後來也有了憂鬱症,主要照顧者我爸也一樣得了憂鬱症,而我哥則有輕微亞斯伯格(亞斯伯格在2013年以前都屬精神疾病)。也因為這樣,我滿痛恨明明不是在發病狀態下犯案,卻以精神病史來為自己脫罪的人,因為他們造成社會更多的誤解與對立。
『與惡』讓我們開始重新省思,但我認為,或許是題材的關係,『與惡』揭示了一種面向,可是卻不是全部面向。在『與惡』裡,受害家屬的喬安是個社經地位高的女強人,非常跋扈,看似她的憤怒大過於喪子的悲傷,甚至利用職權,一路追殺到兇手家屬。而兇手的父母,憨厚,低薪,縱使隱姓埋名,還是想默默還債。影集對於曉明屠殺的過程,用很快速的方式的帶過,不讓人感受過多可怕或悲傷的氛圍,但卻重複著曉明父母在眾人面前下跪的畫面。觀眾當然在不知不覺中,『沒有那麼同情』喬安,而同情應思聰和李曉明及其家屬。這不見得代表編劇本人的觀點,就像我上述那個寫思覺失調症的得獎劇本,很多人也認為我在為精障者犯罪脫罪,可是那真的就是取材問題,我也許下個案子就是另一種觀點。而相對的,韓國電影『素媛』則是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某些人,就是全然的邪惡,帶給你永久的傷痛」。
回到『與惡』,確實有時候新聞畫面會出現兇手或其家屬在媒體面前下跪的悲慘鏡頭,例如殺警案的兇手妻子就是,但這個社會上也有很多時候,受害者家屬拿不到賠償(雖然那幾百萬根本無法與人命相比,可是對一些低薪家庭,那卻是救命錢,尤其如果死的是經濟支柱),而那在『與惡』中是沒有被呈現的(例如前陣子有一個受害者媽媽跟兇手下跪,請求他賠償,還被兇手踢的)。坦白說,『與惡』為了戲劇效果,確實用了比較極端的方式呈現,但現實生活中,除了事件剛發生時,記者會去採訪兇手家人,可是當時間過去了,有人知道鄭捷或王景玉的家人的現況嗎?
我們先撇除精障者犯罪,或是自我防衛時不慎將加害人誤殺,或是威權時代政府亂抓人亂殺人等情況,先聚焦在一般的殺人案件,以下是我自己私人的一些想法:在一場悲劇之後,最該被照顧的,是受害者(如果還活著)以及受害者家屬的心情,其次才考量兇手以及其家屬。如果家屬選擇原諒,其他人也不用在那邊鼓吹一定要上訴,如果家屬無法原諒兇手,那麼國家是不是有什麼能幫助家屬的?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畢竟,這種兇殺案,死者家屬可能連保險都領不到多少。
我外公在我國中時過世的。當天晚上九點多,他獨自在附近公園運動,在台中英才路過斑馬線時,被一輛由剛滿18歲就有車的爸寶,以時速九十幾公里撞過來,拖行了五十幾公尺,我外公頭蓋骨碎裂,當場死亡。在那之前,我外公什麼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都沒有。家族裡的大人其實都準備好了,在第一時間就調閱監視器,找專人來量煞車痕,而媽媽家族裡有法院書記官也有記者,肇事者滿18歲就有車,家境肯定不差,所以決定提告。
但我外婆卻說「算了」。倒不是她多體諒肇事者或是她為人和善,事實上外婆是我見過最具威嚴的長輩,所有的兒子媳婦孫子都怕她,所以她只是不想頻繁地跑法院,因此肇事者連一毛都沒賠,那個肇事者我也只看過一次,就這樣結束了。因為兒孫們都尊重(怕)外婆,因此再沒有人提出要繼續提告(雖然外婆曾有一說,是外公死後,她獨居,她怕一提告,對方會來私下報復。所以明明是受害者家屬還要擔心被報復,唉)。
然而那畢竟是外婆自己的意願,沒有人強迫,或給她出主意。倘若這時候有人跳出來,「妳一定要告死他」或是說「算了啦,人都過世了,你再告他也於事無補」,我大概都會覺得「干你屁事?」。所以,如果我是受害者家屬,有人說「你支持廢死,你不愛你的家人」或是一直喊著要廢除死刑,然後搖著人權的旗幟時,我大概心裡也會想「所以你在說我沒在care兇手人權?你認為希望兇手被判死的我,是個壞人嗎?」。對於受害家屬來說,他的家人就是無緣無故被人殺了(先不提那種行竊失風被屋主殺了,或是要強暴人反被殺這類的例子),在那悲痛的情緒中,大概沒辦法去想那個兇手是不是精障者,是不是低收入戶。也因此當其他無關緊要的人一直喊著人權人權,或告死他關死他之類的言論,是否有站在受傷最深的,被害家屬去想?我們都只是局外人而已。
對我來說,廢死並不是我們宣布1月1號開始不執行死刑,社會就太平了,而是在各種機制下,不論是犯罪的預防,假釋犯的管理,精障者的社會支持系統,讓我們真的不再需要動用到死刑,那才有廢死的意義。否則,那就像是把期末考門檻降低,讓大家all pass,只是表面上的數字好看。是的,死刑有其『不可恢復性』,一旦死了,生命再也不可恢復,既然如此,那兇手在殘殺被害者時,又怎能輕易地奪去他人生命呢(一樣地,先撇除精障者等等特殊情況)?
我自己也是常常在天秤的兩邊搖擺,然而,當我看到了印度公車上,一個醫學院女生被人輪暴,然後腸子被從肛門中拉出慘死的新聞,看到台灣一群男生因為聽信謠言,而輪暴一個弱智女學生,棄屍在焚屍的新聞,我很難相信會在犯案後說出「她應該乖乖讓我們強暴,這樣她就不會死了」或是將人棄屍在草叢後,跑去夜唱,再回來焚屍的人,是有教化的可能。或許,這個世界真的有所謂純粹的邪惡吧,才能這樣無視他人的生命。
最後,聊到死刑在我心中的意義。死刑的存在,不是為了要我們用它,而是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它,就像保險一樣,我們買保險不是為了發生意外,而是希望永遠不會使用到它。是,這或許是近乎不切實際的理想,但其實廢死派有一部分人不也是理想主義者?某一部分人認為人都有教化的可能,任何生命都有被拯救的價值。
以上,我只分享自己的想法,沒有要影響誰,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信念,而沒必要因為想法的不同,就去將對方妖魔化,畢竟,每個人的成長和背景都是不一樣的,那我也確實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能看完的人,也是很厲害。)
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空姐泰酷 Press to Tal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星期三我去參加了Neal’s Yard Remedies在永康旗艦店的芳療工作坊(非業配)。主要是因為工作型態的關係,一直有睡眠的問題,前一陣子甚至還回台灣看身心科。這個工作坊參加費是500元,會教如何製作精油枕頭噴霧(Pillow Mist)和精油乾洗手噴霧,費用最後還可以拿來抵當次購買的產品,等於得到三樣東西還折了五百元,也有活動的樂趣,所以就報名了。
開始接觸精油是我還在國泰當空服員時,去外站不同旅館過夜時,喜歡能讓房間個人化的東西,因此買了MUJI的芳香噴霧旅行組(已停產)。知道NYR則是有次去1010HOPE時,店員推薦它們家有機薰衣草精油,回去使用後,比較之下跟在曼谷T21買的精油品質有明顯的差異,只需要兩三滴即滿室芬芳。因此開始對尼爾氏有好感。
工作坊為小班制,學生四位,老師加助手差不多也是四位XD 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進教室後馬上有人引導至洗手台,用NYR的洗手乳清潔雙手,之後還遞上擦手紙!非常貼心與細心的服務。就定位之後可以看到桌上有十多瓶精油,那都是之後可以讓我們隨心mix and match的。每個人面前有今天的講義和筆、一個50ml藍色噴瓶(枕頭噴霧)、一個10ml藍色噴瓶(乾洗手噴霧)、小燒杯、還有待會製作完成後可以標註配方與濃度的貼紙。
老師上課時先解釋了睡不好的原因,也許是工作壓力大、時差、壓力焦慮,也可能是加在一起的組合。接下來介紹面對不同因素造成的失眠,所相對應的精油以及各自的特色。在這裡整理一些重點:
依蘭 (Ylang Ylang)獻給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的另一個層面其實暗示著自信心不足,永遠想要證明自己給別人看。想告訴妳們 “You are enough.” Don’t put more pressure on yourselves.
甜馬鬱蘭 (Majoram Sweet) 對於穩定神經、肌肉緊繃、腸胃發炎有很好的幫助。
柑橘類精油是能令人敞開心胸的。因此在開會前、見老闆前、見客戶前、各種生意場所,如果能散發令人開心的氣息,將會提升對方的意願。
其實精油是農產品,所以它的產地和年分都會影響精油的呈現。
不要在口罩裡噴精油,有些人可能會喜歡香香的味道,但是水性精油會破壞掉口罩的靜電層,就無法隔離病毒與細菌。
滴精油泡腳半小時,使用後的水可以拿來沖廁所馬桶。
如果想辨別精油真偽,可以用衛生紙測試。滴了精油的衛生紙,過一陣子後油會揮發掉看不見,也不會有分層現象。
岩蘭草 (Vetiver) 為寧靜之油,不過要注意的是,它是採取根部做成的油,搜尋它的圖片可以看到它有很長的根,因此抓地力強,可以穩定心神 (grounding effect),不過要注意的是這種根部油不適合用在憂鬱症患者身上,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再往下,而是提升的力量。
解釋完後就開始動手做了,其實過程很快,就是照著講義的配方,75%酒精 + 水 + 精油的配置,精油佔比1 – 3%就好,不能太多。
枕頭噴霧可以滴30滴。我選的是甜馬鬱蘭7d, 岩蘭草(勿多)3d, 葡萄柚10d, 佛手柑10d
乾洗手噴霧可以滴6滴。我選的是檸檬2d, 肉桂2d, 百里香2d
調配完成後只要輕輕左右搖晃一下就好,不要像我一樣以為在搖手搖飲XD
我很喜歡調製出來的香味 ❤ 一開始酒精味會比較濃,但是之後會降低。每次使用都會覺得很療癒很舒服 (大心)
喔對了,課程中間小助手會不停幫我們加茶(國寶茶),非常細心也很感謝她們。最後我帶了橙花潤澤調理液走,可以用今天的費用500元抵,所以這瓶是400元XD 再加乾洗手噴霧及枕頭噴霧,覺得非常超值也很好玩。
為什麼不是業配卻特別幫 Neal's Yard Remedies尼爾氏香芬庭園 寫這篇文,是因為我認同它們的企業理念。它們的產品都會盡量做到有機、不做動物實驗、vegan、綠色包裝的方式。它們產品都可以100%回收,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玻璃藍瓶,用完之後你可以拿去回收,拿去店裡回收還有優惠,或是你可以拿它來當花瓶也很美。
介紹到此,他們之後也會不定期開芳療工作坊與認證班的課程,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它們的官網看看。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又每天不停被手機裡的資訊轟炸,偶爾me time一下,被香氛療癒,也是讓身心回到平衡的好選擇。
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即使您沒感到抑鬱或焦慮,作個小檢測也無妨。 這些問題可助您替自己或您關心的人,鑒別有 ...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 財團法人董 ... ... <看更多>
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焦慮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學生焦慮症測試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學生焦慮症測試、憂鬱症測驗、國際抑鬱症測試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 ... ... <看更多>
學生憂鬱症測試 在 學生抑鬱症測試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娛樂頭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即使您沒感到抑鬱或焦慮,作個小檢測也無妨。 這些問題可助您替自己或您關心的人,鑒別有 ...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 財團法人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