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與輔導老師的不同在哪?
此ppt給予相對詳細的解說
繼上次認識學校心理師和學校社工師的不同,
這次來看看工作性質相近的輔導老師和學校心理師的差別吧~
#學校心理師想的跟你不一樣
#師師有兩種,學校輔導怎麼用?
#每月第二個週二與你相見~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六月初,在筲箕灣耀東邨,八旬丈夫不忍七旬中風妻子,長期受病痛折磨,自己照顧她亦心力交瘁,最後將她殺死後自首。這宗悲劇轟動全港,亦引起大眾對「年長護老者」的關注。 夫妻同偕到老,其中一方受疾病煎熬,另一人縱然年紀也不輕,也要肩負照顧老伴的責任,這種「年長護老者」愈來愈多,85歲的余國健便是其中之...
學校社工 輔導老師 在 阿甘的美國大冒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來台灣的學校制度很像是參考日本而來, 老師們同樣得身兼各種跟教課無關的雜事。相較之下, 在美國當老師真的輕鬆很多。當然阿甘講的是時數上和體力上的輕鬆, 精神上還是很累人。基本上美國的國高中老師不需要當導師, 學生根據科目跑教室, 老師負責教導這一百多位學生的學科就好了。學生的生活問題有輔導老師和學校社工與心理師負責, 老師不用學生大小事通通管。除了教課之外, 老師幾乎沒有行政責任, 阿甘教書七年中, 從菜到不菜, 從來沒有被坳過, 沒有被強迫做過甚麼跟教書無關的事情, 幾乎每天準時下班回家。帶社團這類任務更是完全由老師自願。
不是說美國老師都很輕鬆, 事實上精神壓力頗大, 不然也不會有超高的流動率, 阿甘當年也不會寫文章發洩了。膽小者或抗壓力低請勿輕易嘗試。
學校社工 輔導老師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工、心理師與專輔教師,三者在校園系統的實務現場中,
各自擔任著不同的角色,
每個人都很重要,需要彼此合作而非分化,
才能真正保障學生的權益,守護他們的心!
在台灣這幾個職業有時會因為職缺跟經費的短缺,
造成相互排擠的效應,
同時具有心理師與國中小輔導教師證照的我,
曾經在校園擔任過專輔教師,也因此與社工有密切合作過,
更看見在整個系統裡,彼此互相信賴的重要!
那麼,關於這三個職業,各自具有什麼功能,
有具有什麼樣的特性呢?
感謝伙伴用詳細又生動的方式寫了篇心得介紹文,
歡迎有興趣的伙伴參考~~
♻️輔導教師、心理師、社工師的差異與合作♻️
本來就非常有興趣的主題~
透過實務工作中的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研究這個主題三年了 略略還只懂個皮毛
分享一下(結果文長的要死⋯)
💠專輔
大部分的學生 最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裏 因為他們需要受教育
而這些學生全部都需要輔導
說明:輔導教師上輔導活動課、對學生宣講,這些就是初級預防的輔導工作,消極目的是防範問題發生,積極目的是幫助每個孩子成功,常常富有教育性,須配合學生生心理道德發展等設計有層次的課程,需要懂教育、班級經營甚至學校生態、行政程序。
尤其生涯教育、升學輔導,我認為是社工師、心理師絕對無法cover 的部分。
對學生(和導師)來說,輔導老師是生活中的人物,比起心理師社工師「日常」指數高,有打過照面、比較不容易抗拒,也是比較容易找到的人,會跟孩子有固定的晤談時間。專輔了解學校教育所以了解孩子在學校面臨的困難,也知道如何協助孩子適應、運用校內資源協助孩子。
🚗輔導老師是「擅長教育的人」、「體制內的適應專家」
開的是是省油好開的日常小車車,親切怡人,而且天天開所以技術很好,路邊停車難不倒
💠社工師
學校外部資源有多麼多,是我認識社工師之後才學到的事
心得:社工師是一群「擅長在社會上生存」的人,也是更懂法律的人。
我覺得社工師很像「丐幫」,接地氣、反應快、非常善於觀察適應,而且人脈廣,詳見附圖(這四年接觸過的,相信還有更多)。(社工好似在社會各界都有暗樁😏)
要我輔導老師自己去研究這些外部資源有哪些當然也行,但是太耗時了,既然是社工師的老本行就讓他們來吧
尤其「法律」、「司法協助」這塊,我覺得是輔導老師不太可能cover 的部分。
方案活動,社工師另一個專業
我覺得用來cover 學生不在校內的時間非常完美。例如連結少年中心課後班、暑期營隊、畢業後職訓課程的資源等等。
還有一個無法取代的,是社工師(新北)是駐區,可以從國小開始就接觸孩子、到國中、到高中都不間斷,也會接觸弟妹、父母(整家都很熟),陪伴關係可以比學校輔導老師更長久,我覺得是很重要且難得的(簡直第二父母😮是呀社工師很多時候是弱勢家庭可以一直撐下去很大的支柱)
我甚至聽過社福單位的社工陪孩子一路從國小到大學呢
這就是所謂是「社會工作」、「社會正義」的體現了吧。
我自己在新北遇到的學校社工師都非常優秀,令人佩服,跟他們學到很多。
🚚用車車來比喻,社工師是效率配送物流中心,擁有多張駕照,大部分開小貨車,必要時動用直升機,山崩時怪手還來不及開路,即使用人力也要把物資(有形無形)送達。總之就是很因地制宜沒在怕。
好累喔寫到這邊⋯終於要寫心理師了
💠心理師
是洞察人類內心深處的人。在凌駕個案日常生活的一個獨立空間(像作夢?),帶著個案用新的眼光去看自己所面對的困難。
看似超脫卻又進入。
別誤會心理師不食人間煙火,就像孫頌賢老師說的,諮商是陪著個案站在臭水溝裡,而且是腳趾頭縫都塞滿了垃圾污泥,還要跟個案說,沒關係老師不覺得臭、老師很想關心你。然後說完可能還被潑一身臭黑水,甚至屍水⋯
🚜用車車來說,心理師是有怪手駕照的專業開路者,專門對付惡劣地形、重整地基、都市更新(內在創傷療癒)
可是你知道的,誰會隨便讓人在自己家動土開挖呀
你讓我住哪去
所以這時社工師就開著露營車登場了⋯
Btw 新北的心理師也是駐區,可以從國小陪到國中不限時間次數。
好我要總結了⋯(已暈
♻️人力充足的理想狀態:
⭕️專輔老師:做校內資源整合、輔導教育、以生活適應為目標的輔導晤談
⭕️社工師:做校外資源整合連結、穩定案主生理、安全需求。
⭕️心理師:以深層議題處理為目標的輔導諮商。整合個案本身資源,幫助個案可以與外界資源連結。有時也要幫家長本人整合一下,才能跟孩子有好的連結。
♦️專輔-社工師:互為校內外資源連結窗口
♥️專輔-心理師:專輔可以幫助導師、學校了解心理師的工作模式。心理師可幫其他人更了解個案內在發生什麼事,需要環境提供哪些協助,專輔、社工師依據指引去找到可以幫忙的校內外資源。
♠️社工師-心理師:社工師可把平時跟家庭接觸蒐集到的訊息pass給心理師。運用資源穩定個案生活、安全需求,好讓個案及家長有能量來面對更深層的議題,心理師才有辦法跟個案好好工作。
心理師有時需要專輔、社工師為其開路
同時也為專輔、社工師指引方向。
♻️如果人力短缺,只能擇一
那我專輔老師也是有本事開小車車載貨、越野,山崩就徒手挖
社工師也有本事拿小貨車當代步車、直升機當娃娃車
心理師有怪手執照去蓋豪宅就好了,不一定要做學校工程(開始亂講)
♻️我覺得,如果要做好預防工作,多聘輔導老師絕對有必要。畢竟社工師、心理師,在學校服務的孩子是少數。
但駐區社工師、心理師我覺得有必要每區至少一名或擇一,因為在地資源整合需要長時間深耕培養,不是輔諮派遣社工可以勝任的。
區域劃分則需要考慮地區社經背景,
根據我的經驗,偏鄉孩子家長跟接地氣的「社工師」比較對味,心事要跟認識的輔導老師講而不願跟心理師聊。
城市孩子家長對權威氣息濃厚的「心理師」比較容易信服,心事不想給生活中太近的老師知道,陌生的心理師反而比較有安全感。
💠最後有個心願(建議)
由教育局安排三師督導做「個案轉介會議」現場演示,並同時說明三師的考量及後續處遇、目標⋯
我想這是最快最直接能了解三師腦袋分別在想什麼最立體的方式了吧!
學校社工 輔導老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年六月初,在筲箕灣耀東邨,八旬丈夫不忍七旬中風妻子,長期受病痛折磨,自己照顧她亦心力交瘁,最後將她殺死後自首。這宗悲劇轟動全港,亦引起大眾對「年長護老者」的關注。
夫妻同偕到老,其中一方受疾病煎熬,另一人縱然年紀也不輕,也要肩負照顧老伴的責任,這種「年長護老者」愈來愈多,85歲的余國健便是其中之一。
余國健86歲的太太蕭燕珍,在九年前患上認知障礙症,逐漸失去自理能力,更要靠輪椅代步。兩人唯一的兒子三年前移民澳洲後,雖然每年有回來探望他們,但照顧蕭婆婆的重任,基本落在余伯伯身上。
「老人院已經申請咗四年,但仲未可以去。我好矛盾,我又不捨得佢去,但我又頂唔住,好想佢早日能去到(老人院)。」
不捨得,是因為兩人跨越了半世紀的婚姻。
余伯伯是柬甫寨華僑,因當地排華跟隨父母回到廣州;而太太就是來自香港的富家女,她回到內地讀書,輾轉被派到廣州一所聾啞學校做老師,碰上了在校內做行政工作的余國健:「千里姻緣就係咁樣締造。」余伯伯笑著說。
「我好敬重佢,佢脾性好好。喺學校當值時,有學生發燒,佢能夠依時半夜起床,餵學生食藥。」余伯伯對太太除了愛,更多的是尊重。
文革前後,蕭燕珍回到香港,二人從此分隔兩地,一別就十年。但並無影響他們的感情,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書信成為他們唯一的聯繫。重聚後,他們更珍惜一起生活的日子,從此再沒有分離。
蕭婆婆一向多病痛,一生人經歷過四次大手術、兩次中風,到近年更患上認知障礙症。即使這樣,余伯伯仍然陪伴在旁,日夜貼身照顧:「為咗醫佢嘅病我都使咗唔少錢,原先有一層樓喺馬鞍山,一層樓喺旺角,我都賣咗嚟醫佢嘅病。」
旁人或許會笑他太瘋癲,但余伯伯卻認為是他人看不穿:「千萬富翁都唔及我依家仲有老婆喺度,我哋呢啲係白髮齊眉,好值得驕傲。」
現代社會婚姻觀念淡薄,能做到「白髮齊眉」夫妻的確不容易,加起來超過170歲的余伯伯和蕭婆婆就做到了。
但再強的信念也有動搖的時候,余伯伯在訪問中坦言,自己也有想過與妻子一同了結生命,幸好得到鄰舍輔導會社工的協助,幫太太申請到長者日間中心服務,讓余伯伯可以有一點喘息的時間。
「希望政府喺居家安老方面加大啲力度,令居家安老既護老者,好像我哋依啲,能夠有適當嘅多啲補助、補貼,使我哋晚年能過得更開心。」這是余伯伯的心願。
「幾多對持續愛到幾多歲,當生命仍能為你豁出去」原來不止是一段憑空創作的歌詞,今集《港。故》會帶大家感受一下,余伯伯和太太攜手共度五十五載、彼此相愛相扶到老、不離不棄的故事。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學校社工 輔導老師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教育委員會針對特教問題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林佳龍表示,以目前特教學校約為四百個學生,這些專業類別的工作人員卻只有編列一~二個名額,教育部應提高特教學校的專業人員比例,並與衛生署協調,讓醫院醫療資源多多支援學校,降低特教學校負擔。林佳龍要求教育部亦再加強校園管理,避免如在同一校園內會有欺負智能障礙學生或其他障別學生的情況。
特教生與特教班數量近年來都有增加,跟少子化方向脫鉤,特教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學校,需有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心理師。林佳龍表示,以目前特教學校約為四百個學生,這些專業類別的工作人員卻只有編列一~二個名額,當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排語言治療或者職能治療要排上好幾個月,於是往往會回來要求學校提供,而學校卻是以一比四百的比例在負擔工作,造成許多專業職能的人員工作量過大。
林佳龍指台中社會福利機構瑪麗亞愛心家園為例,雖然是社會福利機構不是特教體系,但是卻是35個院生對一個社工師,教育部有沒有將特教學校的專業人員提高比例的規劃? 蔣偉寧表示,目前特教老師不是全是專任,有很多事兼任,教育部願意從師生比來看此議題,但是更重視每個學生是否駔道特製化專案的輔導。
林佳龍表示,教育部應該跟衛生署協調,例如語言治療或者職能治療診療過程非常久,讓醫院醫療資源多多支援學校,這也是降低學校負擔的方法。蔣偉寧表示,如果是必要的協助,教育部願意跟衛生署來合作,目前也的確朝這個方向努力。
林佳龍指出,由於智能障礙障別的人數一直都是各類障別之首,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許多特別障別的專屬學校像是台中市啟聰學校或是台中啟明學校卻都在收智能障礙障別的學生,以台中市啟聰學校為例, 全校學生總人數408人,收智能障礙的學生已經遠遠超過啟聰的學生,教育部如何確保聽障生還能受到應有的教育資源嗎?
蔣偉寧表示,身心障礙有的是多重的,在教學時不會合併在一班,但是為了資源要做有效的使用,合併在一個校園是必要的,教育部會再加強校園管理,避免如在同一校園內會有欺負智能障礙學生或其他障別學生的情況。
林佳龍最後表示,特教特綱基層教師反映不好用, 新的課綱現在正在試辦,但各縣市的作為不一,新的課綱何時會實施?教育部答覆,目前是課程調整原則在試行中,試辦兩年會檢討再發布,明年暑假試行結束,會盡快發布。
學校社工 輔導老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這起事件發生在本月十七號,台中市一所私立中學,傳出有男老師對國二男學生不雅猥褻,還被人當場撞見舉發,校方進行調查,確認確有此事。
校方表示這名老師事發之後就已經被解聘,但強調這是個人行為,事後也緊急通報教育局和社會局,由於先前台中也是因為國小男老師性侵多名男童案件,加上家屬爭取國賠一度受阻,讓市府被外界批得滿頭包,這次相關單位都不敢大意,繃緊神經,立刻啟動相關機制,組成專案小組,全力照顧受害學生,並且要求校方要清查,還有沒有其他人受害。
教育局表示,有過上次國小的教訓,這次還發生類似情況,令人很難過,社會局也緊急派社工,為受害學生進行輔導,由於事發的是私立學校,受害人能不能申請國賠? 市府表示會全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