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支援學校輔導室難以承接、需要予以高度關懷的複雜個案,在學校與校外組織間溝通協調,承擔連結、樞紐角色與整合系統合作的工作,在日趨複雜的台灣社會,是協助台灣兒少健全成長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許多實務第一線工作者都有向我反映專輔人員的待遇,諸如薪資結構、聘制、考核、年資等都亟待改善,以及地方有誤用輔導專業、長期支援非專業事務的情形,種種因素累積下來都深深影響學生輔導的品質與穩定性。我多次研讀相關研究報告,並在這周召開公聽會,與一群同樣關心學生輔導的委員邀集專家學者,與部會共同討論高中以下學生輔導體制存在的一些結構性狀況,並謀求解決之道。
🔴待遇需要改革 #專輔人才流動太高
研究指出,現行專輔人員流動,主因是約聘僱待遇及升遷不如正式編制之公職社工師、專輔教師,以至於影響專輔人員久任意願。輔導是處理人的工作,經驗的積累與傳承是提昇輔導品質的重要關鍵。
有效的輔導,需要一定的時間以累積信任基礎。
但根據國教署10月份提供年資資料顯示,目前年資4年以下占全體在職人員近六成,105-109年間共有14個縣市平均離職率超過一成,其中更有5個縣市平均離職率超過二成,明顯影響提供三級輔導對象的服務連續性及服務品質。
無論是研究報告或是當天會議共識,一致認為需要調整專輔人員的薪資結構及聘制,讓專輔人員的待遇,可以趨近於相同資格人員可以從事的其他相似工作。
接受督導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非常重要,藉由被督導,助人工作者可以釐清工作上遇到的一些困難,並在專業能力上持續成長。
督導除了協助專輔人員解決實務困境,還必須依照專輔人員之能力分派個案,確保服務品質,並紀錄與各種報告之批閱,了解與掌握所有個案之服務狀況、進展與困境,並出席網絡單位之會議,依據個案狀況提供網絡單位輔導策略。督導的工作非常繁重,是學生輔導體制上非常重要的角色。
也因此擔任督導必須有一定的經驗。督導雖然從七等一階起薪,其與專輔人員六等四階的俸點相同,所以現行待遇結構上,督導與專輔人員的差別,僅在於最高薪等的差異。督導必須處理繁瑣的行政事務與協調,卻沒有加給。更不合理的是,現行的辦法上,督導的年資在卸任督導後不被採計。
也就是說,如果督導回任專輔人員,他在擔任督導時期的年資無法並計敘薪。這些都影響專輔人員擔任督導的意願。
綜上,我會要求教育部調整相關辦法,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減少資深人才的流失,使輔導經驗得以傳承。
🔴切實督導各地主管機關 #縣市政府必須振作
實務現場上,屢有反應地方主管機關常以經費不足為由,未依法計算年資、未依薪點敘薪、考績甲等未晉級晉薪、未能享有福利,或被視為一般人力支援各式各樣任務。這些也都會打擊專輔人員的士氣,影響留任意願。
我也會要求教育部必須切實督導縣市政府,將相關規定的遵守納入考核項目之中,並定期關懷訪視各地輔諮中心,舉辦活動交流,了解各地專輔人員遇到的困難。
🔴完善專業及行政支持 #全心全意做輔導才有效
輔導效能的穩定,有賴於中心是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專業與行政支持。專輔人員存在行政事務凌駕專業的狀況,時常為過多行政瑣事所累,以至於無法專心於輔導工作上面。盡管督導的重要性已如同前述,法規並沒有要求中心必須聘任督導,以至於有近一半以上之縣市是沒有聘任任何督導的,以上種種都影響輔導品質。
學諮中心主任一職,需要規劃中心業務、管理專業人員、協調各校、跨局處溝通與跨專業網絡合作。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主導一個縣市學諮中心運行的方向,教育人員兼任卻沒有提供主任行政加給,行政年資及介聘積分也無法累計,造成難以找到有意願擔任的人。
另外與會學公會一致呼籲,為確保主任能理解專業人員之作法與需求,主任應具輔導相關學經歷。
學公會也表示,希望學諮中心能成為正式編組,才能強化組織的穩定性。
這些問題,我都會要求教育部,必須督導各輔諮中心依據規模大小聘任行政人員以及督導,並且將對於專輔人員的專業以及行政支持納入考核評鑑中,也必須一併檢討相關辦法。
以上這些事項,我都會持續要求教育部改進,希望能打造穩定、健全的輔導體制,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教育部 #學生輔導系統 #學生權益 #專輔人員待遇提升
學校社工的角色任務 在 AJ 談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母子逆緣》改編自日本真實社會新聞,一位十七歲少年殘忍殺死其外祖父母的驚世案件。電影從少年周平幼時生活出發,母親秋子懶惰幼稚,不負責任,只想享樂。秋子的生活方式幾近從原始慾望出發,餓了就吃,沒錢就偷,想做就做,毫無身為一位家長該有的責任感。而與媽媽相依為命的周平,也受此波動的生活影響,因而無法正常上學。只能和媽媽流連於一個又一個旅館間,一位又一位男人之間。
⠀
不過雖然母親墮落放蕩,但周平卻絲毫沒有想要離開母親的念頭,反而一次次在母親的硬性脅迫或軟性哀求下,配合演出各種借錢要錢搶錢的戲碼。秋子對兒子長期精神綁架,告訴周平因為家裡的貧窮,去學校會被霸凌而使其退縮。如果周平沒有完成任務就大聲斥責,或者任男友對自己的兒子冷嘲熱諷,拳腳相向。精神上積累的壓抑和自卑,使周平存著「失去媽媽以後什麼也沒有的」的害怕,於是對於秋子無理的要求總是言聽計從,因為媽媽是世界上他唯一擁有的東西。
⠀
而故事也安排了對照組,社工亞矢小姐,讓周平相信自己是可以擺脫此刻地獄般的生活,重返上學讀書的平靜日子。當鏡頭特寫亞矢小姐嘴角上揚的說長大的好處之一是能夠脫離媽媽控制的興奮,下顆鏡頭卻是周平困惑沈思的神情。周平希望離開媽媽嗎。或者是他想要這麼做嗎?
⠀
電影裡飾演周平幼年和青年的小演員們,表現出色情緒掌握細膩,少量的台詞下,用眼神就成功傳遞內心的掙扎。但可惜的是,母親角色的創作幾乎沒有任何成長,從頭到尾維持一貫自私無理。如果不是螢幕形象良好的長澤雅美飾演,恐怕觀眾難以下嚥如此爭議的角色。
⠀
而最後周平聽從母親的教唆,執行殘忍任務。兩人都沒有愧疚的情緒,只是單純完成指示。一般大眾認為地獄般的監獄刑期,卻成為周平漂蕩生活的安定想像,不禁讓人為周平的成長歷程感到鼻酸。於是句末的詰問更是留給觀眾無限反思 - 「難道愛媽媽這件事是錯的嗎?」
⠀
母子逆緣
MOTHER (2020)
類型:劇情
🎈R2D2
⠀
#AJxCinesteampunk #CinemaTzu #Netflix #網飛 #母子逆緣 #長澤雅美 #長澤まさみ #MOTHER マザー #奧平大兼 #
學校社工的角色任務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照顧他人之前 #要先把自己照顧好
#將正念精神帶到照顧服務裡面 #不累的生活
「愛護自己」是照顧別人所要學習的一門功課,這也是正念教我的第三件事。為了更為有力照顧別人,面對挫折感,你需要為自己創造出一個的避風港,一個風雨之中的喘息空間。
秀娟在家屬支持團體分享的故事,勾起了照護者所不願說出口的苦楚──無處發洩的挫折情緒。
秀娟從南部嫁到台北,婚後就和公婆共住。結婚第三年,公公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而截肢。失能的公公需要專人照顧,而這責任就落在秀娟身上。婆婆很嚴格,除了要求她親自處理每一件事,包括餵食、如廁、洗浴、每日陪伴等,還會指導工作細節,搞得秀娟很緊張。
秀娟照顧公公至今也14年了,本來,她還在一間會計事務所從事會計的工作,但因生產、帶孩子和照顧公婆,以致於最後無法兼顧工作,這讓婆婆更有理由要求她全心在家照顧公公。生活就在無止盡的繁瑣細節中度過,最後,在無處可以喘息的壓力之下,秀娟發現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逃家」,就是「應該」在家的時間不待在家,就像小孩子不肯去學校,在「應該」上學的時間逃學一樣。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秀娟用很平淡的語氣說著,當她說出「逃家」時,先是一陣笑聲,接著大家都沈默了下來。
「我會在送孩子去上學後就不回家了,關掉手機,在外流浪,讓所有人都找不到我。起初我很害怕,台北我又不熟悉,在公園的椅子上坐了大半天,最後還是得回家去。但現在我習慣了,我知道什麼時候該回家,什麼時候需要給自己空間」。
「我會利用逃家的時間去看電影、逛街、上課。」
照顧的工作是小時不停歇的,如果找不到這個平衡點,秀娟此刻不會出現在這個照護家屬支持團體,一派輕鬆地說著這故事。
#你會怎麼樣看待秀娟的行為呢?
如果我們以社會的道德觀來看秀娟,會認為照顧長輩是她的責任,怎麼可以隨意棄之不顧。但是,你可曾想像一下,秀娟的生活疲累與心神耗竭,難道照護者不需要被照顧嗎?
我個人是很佩服秀娟的勇氣,敢奮力跳脫社會框架,為自我的人生走出這一步。
在秀娟說出她的故事後,我停下來問了支持團體的所有家屬:「你們在照顧的過程中,曾經出現想逃的念頭嗎?但又因為禮教和道德束縛而壓抑自我,陷入痛苦的循環之中嗎?」
我一點也不驚訝,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默默地舉起了手。
正念應用在照護上有雙重目標:「照顧別人,愛護自己」,這兩者是有層次的,愛護自己要優先於照顧別人。特別是專業的照護者,如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社工或志工,在提供別人照顧的過程中,需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庇護空間。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陳綺娥研究「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對遭遇挫折時的影響,將受試者隨機分為3組:「自我疼惜」組、「自尊」組、「控制」組,分別給予任務和指示,
結果發現「自我疼惜」組比起其他兩組,可以表達出更高的同理心,包括明白他人的弱點,給予寬容、理解;同時,他們也比較樂觀開朗,客觀看待自己的負面情緒,不那麼焦躁沮喪。
照護者的「自我疼惜」心態可展現出幾種正面的行為模式:面對無法改變的條件,抱持接受與寬容,而非拒絕與批判。給予自己適度滋養,當犯錯或表現欠佳時,用平衡的心態去面對負面情緒。
遇到挫折時的回彈力增強,不會陷在負面情緒中不能自拔。心態調整決定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會改善無法逃避責任的壓力感,即使出錯或過程不順利時,會有更佳的挫折回彈力。
照護者的「自我疼惜」無比重要,因為在付出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嚴厲對待自己,產生自責、批判和罪惡感,也失去了追求快樂的勇氣。照護者需要將注意力引導到自己的福祉和成長上,知道自己也是一個需要被愛與呵護的生命。
有一個出自古代印度的佛教故事,說明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雙方的對應關係:一對在街頭表演雜技為生的父女,父親會以自己的身體撐起女兒,讓她站在頭頂上表演高難度的伸展技巧,藉以贏得觀眾的喝采並獲取賞金。
父親總是認為在高處的女兒岌岌可危,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隨時維護著她的安危。女兒是位有智慧的女孩,她告訴父親這樣是錯的,她需要父親對自身的安全採取最高的警戒和保護,唯有如此才是對自己最佳的照顧與保障。
同樣的道理,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雙方是共同體,若是照護者沒有把「愛護自己」當作第一優先,就想去照顧別人,就像是一個深陷泥淖的人,想要指導另一個人從泥淖中脫身一般,這樣的邏輯令人無法理解。
照護者常常不自覺地把注意力放在被照顧的對象上,自己成為一個「能量的給予者」,最後能源都枯竭了,自己反而成為一個吸收能量的黑洞,空無而黑暗地吞食一切快樂。
身為照護者的角色,應先好好愛護自己,才有足夠的能量,使自己成為陽光,可以源源不絕地給予。終結照顧的辛苦,愛護自己的優先順序具有關鍵的意義。
--
本文出自《不累的生活:正念紓壓,讓照護更得心應手》,作者吳錫昌為台灣正念照顧協會理事長。本書由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於2020年4月出版。
📖歡迎大家參考:https://tinyurl.com/bulaydelife
學校社工的角色任務 在 助人工作(心理師、社工師、輔導教師)政策與法規討論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學校社工 要做的絕對不止是如此。因為學校社工師跟學校心理師同屬於「專任專業輔導人員」,我們要做的工作內容都是一樣的,都是以 ... 恐弱化介入性輔導的角色與任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