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泡泡 剛剛有朋友私訊我問說西川滿到底是誰......靠北竟然忘記有作過一本介紹西川滿的書......
這是2018年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的展覽,大家知道,西川滿去世前將藏書跟許多文物交給了真理台文館,但在日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於是,台灣文學館就在2018年帶著台灣的西川滿文物回去老家福島縣的會津若松市去。
👉️這本書收錄了來自真理台文館、張良澤教授、潘青林教授.....等藏家與機關的西川滿藏品,也有很明確地談論西川滿的編年史、人生、家族與藏品的意義。我自己因為當初對西川滿的先世有興趣,也寫了一篇文章貢獻一下。
不是要刻意打書,但希望提供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個理解西川滿藏品的管道,大家一起來關心這些重要的收藏。
❤️❤️❤️❤️❤️❤️
從鶴城到華麗島/謝金魚(歷史作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
2018年,對於臺灣人而言,並不是特別有紀念意義的年份,但是一海之隔的日本,這一年是明治維新的150週年,眾所周知,在維新正式展開前,擁幕與倒幕派展開了內戰,「戊辰戰爭」的戰火從大阪燃起,直到函館才終結,這是日本近代史上極其重要的大事件。
與日本相當友好的臺灣,因為課本的關係,對於明治維新抱持正面的態度,也有人對此深感興趣。因此,一系列的網路專題或者出版著作早在2016-2017年就陸續策劃。
雖然非常有趣,但我心中產生了疑問:「這些事情到底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呢?」
於此同時,我也發現了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薩摩、長州、土佐、與肥前的功績,倒幕派的勝利固然有正面的影響,但一定也表示著有某些人的聲音被壓制了吧?那麼,那些被奪去了聲音的人們,後來又去了哪裡呢?他們會不會在多年以後輾轉來到臺灣呢?
於是,我反過來從臺灣在日治時期的重要人物中追尋來自奧羽越列藩的人們,然後再從其中追查可能出身武士的線索,1919年(大正8年)來臺的臺灣軍司令官柴五郎(1860-1945)是最容易被發現的人,柴五郎出身會津藩,他的回憶錄敘述了戊辰戰爭之後的困頓生活,存活下來的武士們懷抱著復國的希望,被新政府發配到青森的下北半島,飢寒交迫的痛苦尚可忍受,家毀人亡的傷痕卻難以平復,卻沒想到新生活剛上軌道後,新政府下令廢藩置縣,土地也收歸國有,身為武士的尊嚴被剝奪了、甚至連一塊棲身之地都不能保存,那是多麼屈辱的事?
懷抱著對會津藩的同情,我持續地找尋曾到臺灣的會津人,也就發現了西川滿家族的故事。原來,首先來臺灣的是西川滿的叔公秋山義一(生卒年不詳),義一似乎學過機械相關的知識,運用了廢棄的輪機來開礦,是第一個在基隆使用機械挖煤的日本人,顯然他的生意一開始做得很不錯,大約在1910年(明治43年),他邀請剛退伍的侄子西川純(1879-1943)來臺加入他的事業,2足歲的西川滿隨父母渡海而來。但秋山炭礦後來經營不善,義一不得不黯然離臺,西川家則仍留在臺灣,直到二戰結束後才不得不與華麗島告別。除此之外,西川滿的伯父秋山義枝(生卒年不詳)也曾在臺灣銀行工作,但後續是否還留在臺灣,則不得而知。
那麼,西川家族是否經歷過戊辰戰爭呢?在西川滿的自傳裡曾提到,少年時,父親曾告誡他:「跟誰結婚都可以,但不許娶薩長的女人。」而他父親在參拜臺灣神宮時會穿上大禮服來表達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敬意,因為能久親王曾被奧羽越列藩奉為東武天皇。顯然,他父母雖然不曾經歷戊辰戰爭,但他們對於那段歷史仍銘記於心,即便來到了遙遠的殖民地上,依然不忘。
西川滿始終沒忘記自己是武士的後代,在少年時回福島探親時,意外地找到了祖父秋山清八(1848-1915)所寫的回憶錄,記下了清八年輕時親歷戊辰戰爭的經過。清八在戰後隨著其他武士一同前往青森,廢藩之後又再回到會津,武士理應志行高潔,但困苦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學習做生意,在商場的爾虞我詐讓清八覺得痛苦,也使他反省自己活下來的意義。
他決心投身於故鄉會津的復興,他與其他倖存的武士們一起努力,他們或許從會津藩的藩校「日新館」得到了啟發,希望以教育重新培育起可以繼承精神的後人,因此他們四處奔走建立「會津中學校」、讓會津子弟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鄉受教育。在過程中,清八逐漸累積了聲望,而後選上了市長,持續地為了振興會津的經濟而忙碌,直到累壞身子不得不辭職休養。
西川滿在大學時代回到會津若松時,清八早已過世,西川滿招來人力車要去拜見祖母和佐,攀談時,車夫竟然猜出他就是清八的孫子「阿滿」,到達之後,竟分文不取以感謝清八過去的恩德。
數十年後,西川滿已華髮盈頭、不再是大學時意氣風發的青年,帶著孫子潮搭火車回到會津,在百年前於戊辰戰爭中失敗的祖父畫像前,百年後因為敗戰而從臺灣撤回的孫子,帶著從未經歷過戰爭的玄孫歷數過往。
此時的他,充滿感情地稱呼會津是「我的故鄉」,並為此做了一本《我的故鄉會津(わがふるさと会津)》紀念西川家在會津的過去。然而,提及西川滿的文學成就時,一般不太提及這本書,我想可能是《我的故鄉會津》的內容比較雜亂,既有抒情懷想,也有歷史考據,甚至還加上了命運星盤的猜測。雖是如此,閱讀這本書時,我仍感覺到暮年的西川滿回望會津的深情與惆悵。
2017年,在會津的圖書館裡,我看到了西川滿寄贈的《我的故鄉會津》,這本書的書況如新,顯然不大有人翻閱,西川滿的名字在會津也鮮少有人知道,這實在是件可惜的事。直到2018年夏天,幾位朋友告訴我,國立臺灣文學館將與福島縣立博物館、斎藤清美術館等場館一起,在會津展出西川滿的文物,於是我也趕上了這場盛會。
這些展覽文物中,除了西川滿的書之外,還有他精心設計的藏書票,藏書票是一種小型的版畫,擁有者自己設計圖樣,將圖樣刻在木板或銅板上,刷上油墨後印在紙上,然後裁成合適的大小後,貼在書本的扉頁上即可。藏書票顯現了擁有者的個人特色,也是一種收藏的樂趣,執著於製作美書的西川滿對此相當著迷。
福島縣立博物館的位置,就在鶴城後方,清八年少時想必也曾行經此處、仰望著鶴城吧?如今,能夠讓西川滿的藏品回到祖先曾經保衛的鶴城、讓會津的人們可以看見,實在是一樁美事。
會津與臺灣,是西川滿的兩個故鄉,從白雪皚皚的鶴城,到炎熱燦爛的華麗島,西川家的家族史,見證了日本150年來的變化,也串起了另一段跨越國界的歷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955
「孫維新父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新聞] 台語講天文獲傑出貢獻獎蔡安理規劃教材出書 的評價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愛悅讀】20140415 - 孫維新談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張大春泡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孫維新清華大學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忽悠旅社added a new photo — at FIFA. 的評價
- 關於孫維新父親 在 臺灣大學板 的評價
孫維新父親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家庭,從祖父母、父母到子女三代有著不同的母語,這可能嗎?然而,這樣的現況卻真實在台灣歷史上發生。
朋友的家族,在清朝時代就從福建遷到台灣,母語是閩南語。隨著台灣割讓給日本,他的祖父當了小學老師,在家裡也自然的教育子女說日語。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從小講日語的父親突然碰上二戰結束,明明上個月還在唱國歌〈君之代〉,現在又突然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開始了「請說國語」的日子:http://bit.ly/2SeKAsN
孫維新父親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0+人物:小野,這年頭當阿公的快樂】
這年頭當阿公、阿媽,還是件快樂的事嗎?
善寫親子散文、著作等身的小野,近來從父親升級阿公,每天要去幼稚園接孫子。
他發現,有了孫子的意義,「不是為了替你傳宗接代,但新的生命會讓你想起很多事情。」
不像當年自己成為爸媽時,一切匆匆忙忙;升等成阿公、阿嬤,更能體會「從容」。知道生命有限,因而更要把我時間給予溫柔的陪伴與愛。
■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DY9P
➡加入50+FB https://pse.is/KHSS5 每日資訊不漏接!
孫維新父親 在 【愛悅讀】20140415 - 孫維新談天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當老師在課堂上問學生:「彗星會不會撞地球?」學生最關心的是「會不會在考試前發生?」如果會,就不用考試了。這就是《 孫維新 談天》這本書說故事的 ... ... <看更多>
孫維新父親 在 張大春泡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父親的罪惡. 九八新聞台 · 48:25 · '23.09.25【張大春泡新聞】褚明仁談「天韻歌聲:原野 ... 22【張大春泡新聞】孫維新談天:「太空天文大發展!」吳大猷科學營明年見! 九八 ... ... <看更多>
孫維新父親 在 [新聞] 台語講天文獲傑出貢獻獎蔡安理規劃教材出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