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xTaipei 2016 年會在昨日劃下完美的句點,錯過的朋友不妨來這裡看看 21 位講者的演說內容摘要。
Session 1: Oncoming|goo.gl/T6qpbk
Session 2: The Dynamics|goo.gl/QjH6vP
Session 3: What Lies Between|goo.gl/Z75qbn
Session 4: Lift!|goo.gl/xKihJh
【2016 年會 #IntoTheUnknown Session 4: Lift!】
基改作物對人類究竟有沒有害?在鄉下長大的 #余淑美 教授,自小便想為農業做點事情,至今是一位水稻、分子生物學家。余教授說道,其實基改作物益處良多。就環境而言,基改作物的增加,能促進農藥使用量減少。以玉米為例,過往一定要噴很多農藥,而現今的基改玉米含有抗蟲蛋白,就不需要農藥。從1996年至今,研究已證明抗蟲蛋白是非常安全的。另外基改也能減少肥料的使用量,防止河川優養化。作為一個安寧緩和醫生,#朱為民 自己的爸爸面對同樣的問題時
,他卻仍不知所措。朱醫師想要我們做三件事:想一想,在人生最後關頭我們想接受什麼醫療?說一說,跟你家人討論,並動一動,上網下載意願書,把自己的意願寫下來。他說,唯有這麼做才有足夠的法律效力,真正能達成「生命自己作主,醫療決定為愛而立」。
#楊玉欣 帶我們面對生命的難題:當面對重症或老邁的親人必須急救、插管治療,不救會死,救了會變植物人,你會怎麼做?楊玉欣問現場觀眾四個問題,你願意這樣被綁在病床上?你願意讓家人這樣被綁在床上嗎?如果你是病人,你會希望家人如何幫你決定?如果你必須幫家人決定,你的決定是什麼?以上現象在台灣發生已久,顯示集體社會都應該認真面對與思考死亡的問題。楊玉欣認為,要解決問題,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展開行動,為自己簽屬預立醫療決定 (AD),活得有尊嚴。正如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所說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預防他人受苦。」楊玉欣說道,在19歲被診斷出罕見疾病時,她只思考兩個課題: 一、 癱瘓之前,我該怎麼活才值得? 二、 癱瘓之後,我該怎麼辦?
「思考死亡,面對死亡,讓我們明白,怎麼活才能死而無憾?」
#王可言 是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與創業家。他引用了 Bill Gates 的話:「『Banking is necessary, banks are not』。」並且加註:「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育樂,全部都需要金錢。」而這就會產生了數據。網路上有比銀行更多有關每個經濟個體的資料,金融科技可以比傳統銀行還瞭解人的信用記錄。他最後指出金融科技的核心價值:「我們可以看到有錢人信用不一定好(像川普先生一樣),而窮人的信用也不一定差,就如孟加拉的微型貸款幾乎沒有人倒帳。當我們可以把好的公司,好的個人篩選出來,給他們好的金融服務,這個社會就會繁榮。」
#郝明義 身為社會觀察家與作家,將現今台灣社會的聲音分為兩派:陸地思維與海洋思維,並用35歲的年齡線作為分隔線。郝明義原以為政黨輪替可以台灣的問題,但是事情非如他所願。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這代表著海洋思維上漲,「別在海裡丟鉛球」郝明義這樣建議著陸地思維的人們,別用過去的思維來綁架這個世代。他提到這麼多年輕人投入政治,在於海洋思維的年輕人,不能在參考步地思維的人生座標,不再能接受早成的問題。現在大量年輕人參加論壇,質疑舊有的規則和方法,努力思索新的可能。世界變動如此之大,無法倚賴過去四十年的經驗和能力,需要完全以新的思維和方法來進行。他呼籲35歲以上的人,要能在穩定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穩定;原來在海洋中的人,要更勇敢。
2016 TEDxTaipei 年會到此劃下完美的句點,謝謝大家,我們明年見! :)
Search